首页 爱丽丝书屋 明星 华娱之大片时代

第五百七十五章 忧虑

华娱之大片时代 威武武威 2375 2025-03-05 20:10

  王中军忽然觉得,自己半隐退,将公司交给弟弟打理似乎是个错误的决定。

   本以为公司已经走上了正轨,即使被挖走那么多人,依然可以靠着冯小刚再起来,华谊兄弟依然是民营老大,自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然而,王中磊今天的表现实在不及格,自己这个弟弟依然难堪大任。他要将玩女人玩女明星一半的精力用在工作上面,也不至于搞出今天这种事情,还问出那样的蠢话。

   用膝盖想也知道,陈国富作为华谊的电影总监,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旭的背景,以及他目前在娱乐圈或者说文艺圈的地位。

   这样依然还提出要修改剧本,要增加港台大明星的戏份,摆明了是受人指使试探李旭。

   偏偏王中磊这个蠢货,居然答应了让陈国富这么操作,等王中军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他就一肚子火,港台这帮人真特么吃里扒外,要试探李旭找橙天去啊,他们无论跟港圈的合作还是跟李旭的合作,都更加紧密。

   尽管王中军也清楚,在港圈那帮人的眼中,《新倩女幽魂》这个项目用来试探是最合适的,李旭只是监制,只提供了剧本,给自己要捧的女人定了人设,也没弄详细的分镜头脚本,就算提了点过分要求,对方也不一定会拒绝。

   但他还是非常的不爽,因为他很清楚,以李旭自傲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侵犯自己的权威的。所以,要跟自己无关的话,随便他们试探,可要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了,那就是一群王八蛋。

   “可香港娱乐圈那么多人……”王中磊还有些不服气的咕哝了句。

   “那么多人又如何?”王中军冷冷的说道,“人越多越容易被分化,你没听到之前李旭在这里是怎么说的吗?”

   王中磊总算不是吃干饭的,愣了半晌后终于反应了过来,但很快就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他说能写出港味十足的剧本就能写出来啊?”

   “那么在《传染病》上映前,有没有人想到他会压住陈凯歌,还会创下票房记录?”王中军冷冷的看着自己的弟弟,“在《盗梦空间》上映前,有没有人想到会在国内有8亿票房,在北美有1.5亿美元票房?在《黑天鹅》送到戛纳前,有没有人想到他会拿下最佳导演,刘亦菲会拿到最佳女演员?!”

   王中磊不说话了。

   王中军继续冷笑:“还有,你以为陈国富这样回去后,他身后那帮人会怎么做?我告诉你,他们什么都不会做!”

   “怎么会?”王中磊很是惊讶。

   见他这副模样,王中军忽然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念头,还能怎么说呢,告诉他,人家手里握着几十亿资金,拍电影根本不缺钱?告诉他,人家拍商业电影在北美能有1.5亿美元票房,拍文艺电影能拿戛纳奖项,文艺圈那帮人根本说不出话,而且早已简在帝心?

   想想自己当初创业时的艰难,现在虽然是影视行业的民营第一,拍个电影依然到处筹集资金,还有这么个弟弟,王中军就觉得很沮丧。

   “他父亲不是下届,就是下下届……”王中军最后只是这么说了句。

   王中磊傻眼了,好半晌后才又结结巴巴的问:“那我们……那我们……”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王中军摆了摆手。

   “可是……”王中磊想要说什么。

   “要么不做,要么做好,你以为我们违约的话,中影不会接手《源代码》的宣发吗?”王中军警告了句,“至于陈国富那边,我会打招呼,就算他不爽,跟某些人作梗,让好莱坞那边出了差错,李旭也会想办法补偿我们。”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又要叹气,那小子才25岁,处理起事情就已经这么果决,自己弟弟都要40了,依然还这么不着调。

   “知道了……”王中磊无可奈何的回答道,看了大哥一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闷闷不乐的离开了。

   看着空无一人的会议室,王中军再次长叹了出来,他自然知道王中磊最后想要问什么,然而一个不注意,李旭就已经势大到以华谊的体量都难制的地步。

   谁能料到,他就拍了三部电影,就稳固确立了自己在圈内的地方,王中军比谁都清楚,一个能不断赚取高票房的导演,对影视公司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如果橙天当初挖走的是冯小刚,而不是那一大堆艺人,只怕华谊真的会被拉下马。

   不过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王中军明显感觉得到,整个京圈,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往李旭偏斜。

   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所谓京圈,并不是指以华谊兄弟为首的这帮人,也不是指郑晓龙、赵宝刚为首的大院子弟,京圈是个很笼统的称呼。

   想要明白什么才是京圈,那就要从七八十年前的民国时期的京派和海派之争说起,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中心,所发展出来的文化特色自然也是极其不同的。

   北京的人觉得自己在天子脚下,天然就高人一等,然而上海的人却觉得全天下的财富都在这里汇聚,根本不是那些老朽的家伙能追得上的,于是彼此少不得进行各种攻讦。

   比如戏班里流传的“北京成名,上海赚钱”的俗话,虽然说的是事实,但是关于这个引起的京派圈子和海派圈子的撕逼都是一大堆,就更不说其他的。

   这里就不过多讲述,新中国之后依然难免还有这种冲突,但前30年有太祖镇压,闹不起多少风浪,等到70年代末,所谓解放思想的风潮吹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北京文艺圈里最为提倡的就是所谓的,要丢掉戏剧的拐杖,意思就是说,要提倡拍那些不说人话电影。

   这不仅得到下面部分人的上面,也得到了上面的支持,毕竟李云鹤主导的样板戏学的就是好莱坞,在戏剧上面做的非常出色,上面要彻底扫清李云鹤的影响,那自然是乐得扶持这帮人了。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那套合适,以谢晋为代表的上戏、上影、上美影,依然坚持以故事的形式创作电影,并在80年代还有《牧马人》、《大桥下面》、《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出色作品。

   再加上样板戏里面最受欢迎的《智取威虎山》和《红色娘子军》,都是上海这边出品的,于是就有了86年的批判谢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