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张梓琳平时跟李思思的关系虽然还算可以,但要说有多好也不见得。
三房在家里从来都很低调,而韩雪也是跟张梓琳争来斗去,以至于让她显得有些透明。
然而怀孕之后,李思思就跟大房、二房的话就多了起来,整天不是问要不要注意这个,就是问要不要注意那个。
尤其是跟央视请假之后,整天咋咋呼呼的,各种育婴书籍翻了又翻,跟平时的优雅知性完全成了两个模样。
真是有趣。
“放心,思思,就算我去了美国,也会每天打电话回来过问情况的。”看她们唠叨了好半天后,李旭在旁边笑着安慰道。
她们两个还没说话,一个声音就传了过来:“是啊,老爷最着紧我们了,别说真的出事,就算不出事,说得严重点,他都会从外面赶回来的,对不对啊,梓琳?”
跟着韩雪抱着女儿出现在了她们面前。
“哟,我记得小家伙一般这个时候不是在睡觉吗?”李旭有些意外地看着在妈妈怀里扭来扭去的大女儿。
“谁知道,没准她想爸爸了。”韩雪挑眉回答道,然后哄着女儿道:“看,爸爸在那里。”
蔓蔓扭过脑袋,大眼睛转了转,就对李旭张开双手并“啊啊”地叫了起来。
尽管女儿一副想要爸爸的表情,李旭却很是蛋疼地叹了口气,而旁边的两个孕妇,李思思还好,只是低下头去轻轻耸动肩膀,张梓琳则是掩嘴失笑了。
至于韩雪,那更是得意洋洋,就好像刚刚搓了一个谁都防不住的大招,但又要做出认真慈爱的模样,以至于五官都有些微微扭曲。
尽管如此,李旭还是将小家伙接了过来,然后这小丫头就变得欢腾起来,“啊啊”叫着往自己爸爸脸上甩起了巴掌,而且有几个还打得颇为响亮。
而且,除了这个,她还喜欢在爸爸脸上捏来捏去,好几次手指都要捅到鼻孔里去了,就好像在捏泥人一样。
“干得好,蔓蔓,知道替妈妈报仇!”韩雪还在旁边煽风点火。
不过她也就敢这么叫上一次,之前那是唯恐天下不乱,直到被李旭扛到卧室里,用肉棒狠抽了一回后才算消停。
即便这样,她每回都要这么喊上一次才甘心,仿佛这样就能找回场子,哪怕李旭总是拿这个当借口收拾她也不肯妥协。
要是换成俞飞鸿,就算要拿捏他,也不会如此硬顶。
只能说,世界上的确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是人妻,蒋勤勤是绝对不会像孙俪那样,接受在熟睡的丈夫旁边挨肏的性游戏。
家里一片融洽,让李旭去美国前的安抚工作顺利了很多,至于上市那一摊事情……没关系啦,又不是要敲钟,交给陶辉建就行。
张雨绮这个副总,还有江疏影她们几个轮值秘书,都是可以监督的,随时可以跟李旭通报进程,即便他不在国内,还有胡晋呢。
所以,现在走之前就一件事要处理了。
“不日即将上映,院线安排不多,还是不建议不喜欢闷片的朋友去看。另外,已经跟电影局建议,试着弄一条专门的艺术电影院线,这样或许可以解决一些偏小众的电影,上映难的问题。”
这是李旭在去机场的路上发送的微博,目的是给《在海边》做宣传,电影的上映日期是5月22日,他肯定赶不上。
不过《在海边》也没准备首映式,毕竟李旭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这是一部比较小众的闷片,不适合大部分观众——《黑天鹅》好歹有惊悚牌可以打,《机械姬》也有科幻当做标签,《在海边》真的是不折不扣的闷片。
所以干脆什么要不搞,直接上院线得了,反正李旭现在也不需要《在海边》有什么好票房,等《火星救援》上映后,国内票房这一块基本不会有什么对手。
因此,通过微博做做宣传得了,顺手还可以给五代导演们埋几个坑。
另一个时空里面,国内要到16年才有比较正式的艺术院线,大约有一百多家影厅加盟,这些影厅每天保证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同时每周至少保证10个黄金场次。
至于效果……也就那样,16年的时候,第五代导演基本都已经过气了,加上习惯了快节奏娱乐作品的90跟00后成长起来,已经没人在乎他们的作品。
但要是放在现在,那又不一样了,因为这帮人看着清高,实际上嘛,没有一个不看重票房的——贾科长为了《江湖女儿》可是各种节目都在上呢。
说到底,他们这帮人在国外也就那样,看上去好像很有地位,拿的奖项都是些边角料,海外投资人一句话,他们就要换题材。
然而,眼看着国内的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张之亮、陈可辛这些人轻而易举的就能骗几千万来挥霍,他们能不羡慕?
可拿了投资人的钱,必然有盈利的压力,而且他们嘴巴上说着观众不懂艺术,内心还是巴不得能拿个几亿几十亿的票房。
否则另一个时空里面,《白日焰火》在国内宣传的时候,不会一个劲的说我们这是悬疑片警匪片,只字不提这是艺术片,有宣传人员说漏嘴后,还忙不迭的跟媒体。
可这些人能拍出什么大众喜欢的电影啊,贾科长再怎么为《江湖儿女》做宣传,票房还是没能过亿,而那时候已经是18年了。
所以到了最后,某些人就走起了邪道,在营销上面无不用其极,比如玩“最后一吻”概念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破烂货。
毕赣在这部电影里重复《路边野餐》的形式也就罢了,为了让自己过瘾拍成3D不说,还烧了一大笔钱,最后要上映了才发现如此瞎搞之后,搞根本收不回上亿投资,于是……
可以说,《地球最后的夜晚》狠狠败坏了一把艺术类电影的口碑,结果还有粉丝寡不知耻的宣称,这样反而对艺术电影推广有帮助。有些人不看艺术电影,但因为营销而进了影院,最后喜欢上了艺术电影,于是观众群就扩大了。
然而,你猜是看进去了电影,并在以后也开始看起艺术电影的人多,还是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从此以后再也不看艺术电影的人多?
总而言之,这些人的瞎搞坏了艺术电影的口碑,再加上自己也变成了恶龙,更让普通观众对这个类型的作品没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