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韦贵妃(上)
陈曦把沉睡的小狐狸放在床上后就离开了房间。
他回到庭院找来总管,询问了一下香水的制作进度。
目前家里的两台蒸馏器已经停工了,香水已经做出三百多瓶了。
目前保质期不长,做多了保存不了也是浪费。
剩余的蒸馏器还没有做好,店铺还没有开起来,香水多了也卖不出去。
这三百多瓶香水陈曦打算送人。
除了他要亲自送进宫里的,其他名门贵妇、世家小姐们都让家里的宦官去拜访送去。
最好的广告就是让这些女人们免费用,知道香水的好处,之后她们一定会疯狂地来他店里消费的,这可比任何广告都好用。
吩咐好下人后,总管宦官驾着马车载着陈曦再次进了宫。
总管是立政殿的老人了,对宫中是相当地熟悉,进宫后直奔后宫而去。
长孙那口站有了,接下来就按照宫中女子的地位一一拜访了。
后宫的宫殿太多了,而且是扎堆的在一起,要是没人带路,没来过的陈曦绝对会晕在里面。
等到了其中一个宫院的院门口,陈曦的总管先去跟守门的宦官打了招呼,等宦官进去通报后,一个宫女才出来把陈曦迎了进去。
男子来后宫拜访,可要守规矩才行,这还是在风气相对开放的唐初,要是以后,带把的男人想在后宫随意走动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皇帝的儿子。
到了寝殿门口,陈曦又等宫女进去通报,然后殿门才打开,宫女把他迎进了殿内。
坐在主位上的正是后宫之中地位只在长孙皇后之下的韦贵妃,此刻她看到陈曦的来访时,脸上颇有些诧异。
桌子上摆着一杯凉掉的茶水,却是满的,似乎在陈曦进来之前,她正在思考什么问题,连茶都忘记喝了。
后世说长孙死后是韦珪以贵妃身份代掌后宫事务,但陈曦身处宫中却知道,韦贵妃虽贵为四大妃之首,但其实她并不受宠,或者说她获得的这份恩宠,夹杂了太多杂质。
韦贵妃闺名一个珪字,出身于京兆韦氏,在隋唐时期,韦氏家族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势力。
韦珪到了适婚年纪嫁给了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瑉。
两人还有一个女儿。
之后杨玄感起兵谋反,她的公公李子雄被卷入其中,后来杨玄感兵败,李子雄父子被杀,作为李家的媳妇,韦珪本来也是在劫难逃的……
然而她的出身家世却助她逃过一劫,得以回到韦家。
武德四年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洛阳城破后,李世民要站稳脚跟,就必须要结交名门世族,而最便捷的方式便是结亲。
韦珪虽然嫁过人,可她的才貌在洛阳城小有名气,且作为韦家长房的女儿,她需要承担起光耀长房、韦家门楣的责任。
新的朝代建立,世族大家自然需要与掌权者建立关系,掌权者亦需要依靠这些世家来稳定自己的根基。
双方一拍即合,韦珪和堂姐韦尼子一同嫁入了李世民的秦王府。
贞观元年,李世民即位,在长孙皇后之下的四妃中,册封韦珪为四妃之首的贵妃位,仅次于长孙皇后之下。
四妃之首看似很风光,二婚再嫁的韦贵妃可以获得这样的待遇,也让不少人艳羡。
也许是陈曦和韦贵妃接触的不多,她完全不像他想像的那样蛇蝎心肠,韦珪其实很有大家风范,进退有度。
可这份所谓的圣宠,只不过华而不实罢了。
也许是贵妃这个头衔给了很多人错觉,以为只有十分得宠的妃子才能获此殊荣,可也不一定,位居高位却不受宠的大有人在。
皇帝所给予地位,更多的是看在她们背后所拥有的家族势力,韦贵妃便是这样的,政治联姻的婚姻中又有多少是真爱呢?
更何况韦珪是寡妇。
虽然隋唐时期对女子的婚姻并没有那么苛求,即便是嫁过人依然可以再嫁。
但哪怕是现代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女人是个处女,就更别说贵为皇帝的李世民这个古人了。
更何况韦珪身为大家闺秀也不懂太多讨好男人的手段,如何能和跟李世民相濡以沫的长孙皇后相争?
这些外人不知晓的事情,宫中之人却是很清楚,宦官宫女们可是很八卦的,私下里嚼主子们的舌根,陈曦可是也听到了不少。
下人们都知道的事,韦珪本人自然也清楚,所以她很低调,在后宫之中并没有想过争宠之事,只是一心为自己的一双子女考虑。
韦珪和前夫李瑉的女儿,名义上是李世民的继女。
说起来跟陈曦还有点同病相怜,当了李世民数年的继女,一直没有获得封号,直到贞观四年嫁给突厥降将阿史那忠时,才被册封为定襄县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定襄县主好歹生母是当朝贵妃的亲生女儿,也仅仅是个县主。
而虽为义子却和李世民这一家子没有任何关系的陈曦,想要封王,哪怕是二字王的郡王都很难,至于李治这样的一字王,想都别想。
毕竟公主给个封号,给了就给了。
虽然有封地和食邑,但一般公主都会留在京城,不会对朝廷有太大的影响。
但男子封王可不一样了。
那可都是有实权的,在唐朝更是一方封疆大吏,手握兵权。
在这个年代哪个当了王的男人不想更进一步,弄个皇帝来当当?
所以除非是皇帝认为你对他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要不然是绝不会给你封王的。
一字王就是亲王,主打一个“亲”字,一般授予皇室成员。
唐代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此亲王、郡王正式分设。
亲王用单字为爵号,名号一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尊贵,再下来是鲁、赵、魏、梁这些,都是一字王。
李世民就是秦王,他当了皇帝以后,不再有秦王这个名号,所以除了太子,最尊贵的就是晋王李治,可见李治有多受宠。
二字王就是郡王,即作为比亲王低一等王爵的郡王概念,唐代制定了封皇孙及功臣为郡王的制度,为与亲王相区别,郡王的爵号使用二字,俗称二字王。
比如唐代宗李豫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郭子仪因功受封汾阳王。
从名字也能看出来了,秦晋齐楚这些都是一国之领土,而广平、汾阳这些只是一个郡城而已。
还有个藩王,那就更别想了,所谓的“藩”,为“分封建藩,拱卫皇室”之意。
所以藩王一定有自己的藩地,或者说藩国,一般都握有兵权,负责镇守地方,他可以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者是地方势力的首领具有一定独立性。
比如吐蕃的松赞干布,以唐朝来看,他就是个藩王。
虽然他自称自己为藏王。
所以陈曦想要封王,首先是要李世民对他有绝对的信任,然后是只能建功立业才行,这样他才有可能被封郡王……
一旦他被封为郡王,那么也说明他跟皇室没有亲属关系了,到时候想要娶李明达,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公主嫁郡王,势必会让这个郡王实力大涨。
两人的封地食邑加起来将仅次于皇帝,但关于这一点陈曦早就想好解决办法了,到时候说服李世民应该没有问题。
扯远了,韦珪嫁给李世民后给他生了个公主,李孟姜(名不详,字孟姜),但这个公主同样不受宠,已经岁的李孟姜依旧没有封号,长乐、城阳还在岁时早就有封号了。
虽然李明达同样没有封号,但李明达可是被李世民亲自养在身边的,这份恩宠岂是李孟姜能比的?
至于韦珪生的皇子李慎,那可是三岁就被封为申王了,今年(贞观七年)年仅岁的李慎就被任命为秦州都督(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可谓是极受恩宠。
但陈曦却知道李慎就这样一直待在京城,足足等了十年李世民才想起他,任命他为襄州刺史。
虽然李慎上任后以善于政事闻名,百姓还为之立碑称颂,相比其他几个调皮捣蛋甚至造反的皇子相比,不知道要优秀了多少。
可是李世民对李慎这个儿子却可以用不管不问来形容,哪怕他表现的再好也从未有过奖赏,直到永徽元年才被高宗李治调回京城来重用。
经常有穿越小说写的贞观闲王,说的就是李慎了。
等到陈曦领着自己的总管走到韦贵妃不远处,规规矩矩的向她问候之后,她才颇为好奇的问道:
“玄奘,这还是你第一次来本宫这吧,可是有事?”
韦贵妃今年,比长孙大了不少,长相方面,身为洛阳城有名的美人,自然是不会差的,要不然也嫁不进秦王府。
不过她给人一种很冷艳的感觉,眉眼间隐约透着一股媚意,但是并不明显,说起来给人的感觉更有英气一些。
这在古代并不讨男人喜欢,难怪李世民对她的宠爱一般。
不过却很符合陈曦这个现代人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