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系统 我家首相超可爱

第136章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我家首相超可爱 液晶液晶液 2186 2025-05-11 06:58

  议论响遍了大会堂。

  不过莎拉并没有在这件小事上继续停留的打算,而是继续回答之后的问题。

  等最终问答环节结束莎拉从那个台上走到台下的时候,迎接她的是响彻全场的掌声,几乎每个人都在为她这次精彩的演讲而鼓掌。

  高级文学+中级演讲,再加上伯德精心把控的演讲稿,以及三本书积累下来的人气,共同造就了这一幕的诞生。

  大会堂最后一排的更后边。

  一名名叫巴纳德的学生道:“优秀的演讲,泛魔法主义也很有启发,你觉得呢?”

  雷金纳德在旁边咬牙切齿:“可恶,别让我找到那个敢拒稿伯莎比亚小姐的编辑啊啊啊啊!”

  巴纳德:“?你听了半天,就得出这么个感想?”

  雷金纳德反问道:“不然呢?我们去实践那个泛魔法主义吗?”

  而在更前排的位置,鲁道夫教授听完了全程的演讲,此时情不自禁的拍着手,感慨着跟旁边的另一位佩尔金教授道:“真没想到啊,这位伯莎比亚作家的境界比我想象的还要更高。”

  “连你也惊讶了吗?”佩尔金教授挑了下眉。

  “是我太小看她了。”

  鲁道夫点头道:“单看《乡村教师》一本书,我以为她的立意便是立足于教育的传承,告诫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教育,绝境之处仍然还有希望,已经是足够优秀,让我非常欣赏了。”

  “不是流俗于用艳俗小说夺人眼球,而是用文字承载思想,能做到这样难得可贵。”

  “但今天我才知道,她真正的思想却是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深远,要结合《冲出地球》、《时间穿越》、《乡村教师》,三本书同时来解析,才能看出其中端倪。”

  “怎么说?”佩尔金教授微笑问道。

  鲁道夫也不吝惜语句,开口就讲解了起来:“首先,《冲出地球》描绘了一个共同努力的社会环境,每个人各司其职,普通人与魔法师共同努力攻克看似不可能的壮举,缺一不可,那是一个伯莎比亚设想之中的,也是理论上我们现在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社会形态。”

  “其次,《时间穿越》间接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一个可以穿梭时间、操作空间、有着种种神奇魔法的未来,那是我们目前做不到的,想都不敢想的未来,但同时不是什么其他的文明,而是地球的未来,告诉我们未来终会成功。”

  “最后,《乡村教师》告诉我们,虽然两个目标看上去都是无比的困难,路途无比的艰难,现实的困境仿佛让一切微小的努力都没有意义,就像那些贫困的学生般似乎学习毫无作用,但是只要坚持,依旧会有希望。”

  “三本书合在一起,目标直指天下大同,魔法普世,人人得学,以人胜天,迸发出难以想象的伟力。”

  “这才是魔幻作品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啊!”

  鲁道夫连连感慨。

  多少年了,多少年没有见到过这样,能用文字承载如此思想的作者出现了。

  更值得惊叹的,是对方的年龄。

  才十几岁,居然就有着这样远大的思想不过也是,只有年轻人,才敢想象出这般宏伟壮观的目标,像他这样的老头是做不到的,他们经历的太多了,已经太现实了。

  “未来还是年轻人的啊,老了老了。”

  鲁道夫轻轻摇头,不禁发出感慨。

  佩尔金教授赞同的点头道:“确实,的确太年轻了,年轻到我觉得有点害怕,甚至于让我觉得,她说不定真的能实现泛魔法主义。”

  “我觉得不大可能。”

  一直在对莎拉夸个不停鲁道夫,此时却是给出了反对意见:“文字的影响力再大,但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思想也需要时间的酝酿来发酵,慢慢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才能影响到现实中的政权。”

  “现在把权的那些跟我们一样的老古董们,是绝对不会认同什么泛魔法主义的。”

  “稳定,稳定,还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你别看我对她大加称赞,但事实上换做我呆在那个位置,我也不会认同这个泛魔法主义。”

  “或许百年,甚至两百年之后,泛魔法主义会成为人类世界人人认同的真理,真正的改变世界,但绝对不是现在。”

  鲁道夫又是一篇长篇大论。

  “我不这么认为。”

  佩尔金微微一笑,却是给出了反对意见:“等这个思想在青年一代人中流行起来,并等待他们长大把握权利,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哪怕再慢一点,花个两代人,那也就五十年,绝对到不了一百年。”

  “你说的也有道理。”

  鲁道夫顿了顿,随即摇头道:“不过嘛,不管是五十年,还是一百年,我们两个怕是都看不到喽,也没太大区别。”

  “但是她看的到。”佩尔金指了一下台上莎拉,“50年之后,大作家怕是还没到70岁,还有精力能继续写作呢,呵呵——现在就完成了三部作品,那时候能有多少名作问世,真好奇啊。”

  “是啊,真好奇啊。”

  鲁道夫遗憾的道:“真想亲眼见识一下。”

  “这你就放心好了。”

  佩尔金忍不住笑了:“往后看看吧,那些学生们,他们会替我们看到的。”

  两人向后看去,在大会堂的后排位置上,坐着密密麻麻属于欧文学院的学生。

  看到不少学生在激烈的争辩着,其中自然包括雷金纳德跟巴纳德,都是些年轻有活力的学生们,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能看到50年之后,见证一个崭新新世界的人。

  虽然现在他们都只能坐在大礼堂视野不佳的后排座位,甚至有些连座位都没有,只能搬着板凳挤在一起,前排的好位置都被鲁道夫、佩尔金这些成名的老东西占据着。

  但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未来也终究是要由年轻人创造的。

  迟早有一天,他们也会坐到前排的座位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