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户口落实,鲜明对比
翌日。
后勤副主任办公室,罗松把一份文件递给罗一虎,吩咐
道:
“你先把这个拿去主任那里,请他签字,然后去把南易叫来。”
罗一虎应了一声,拿着文件了去了。
不一会儿,南易过来,罗松抬头示意他坐下,然后微笑道:
“选拔食堂组长的事,已经有眉目了,我推荐了你,正在走程序。”
“这段时间组织会考察你,就叮嘱你三点。”
“第一,越是这个时候,
就越是要沉稳,嘴巴要严。”
“事实没定下来之前,谁也不能透露,包括你家冉老师。”
“第二,组织考察你的时候,问你什么,都老实回话,别掖着藏着。”
“第三,接下来一个月很重要,你要把厨房管好,别出纰漏,免得前功尽弃。”
罗松把名单报上去,大概率这事儿基本就稳了。
南易将会由工人,转为行政编制。
虽说收入不会多多少,但
在身份上却是质的提升,今后的发展前途也更大。
等上级指示下来,南易当食堂组长的事,还会公示,在这期间越稳越好。
“多谢领导提携,太虚的话我也不会说。”南易激动道。
“就一句,今后领导指哪儿我就打哪儿!唯领导马首是瞻!”
罗松满意的点点头,沉吟道:“你现在要慢慢从锁事中抽身出来。”
“第一食堂的事,可以让何雨柱慢慢接手,先观察一段
时间。”
“如果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毛毛躁躁,倒是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你以后的精力,要放到统筹管理所有食堂上,更要学会识人用人。”
可以说,以后罗松虽然挂着代理食堂主任的职务。
实际上大部分工作,都将交给南易和于莉处理。
毕竟等他去了港岛后,食堂必须要有人管,不能出乱子。
等把事情交待好后,南易告辞离开。
罗松又看了一会儿文件,上午十点多,秦京茹、秦京梦、张国全来了。
接着罗松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他们去厂里开户籍手续。
户籍迁移,有迁出地,也有迁入地。
许多工人的家属,想要迁移户口,就是很难找到迁入地的承接单位。
没有承接单位,哪怕户籍迁出来,也上不了户,这就是指标。
而各单位的指标有限,像
轧钢厂这么大的单位,每年也不到十个。
下属单位就更少了,每年两三个,最多五六个,根本不够用。
所以不是城里人不愿意娶农村媳妇儿,而是现实不允许。
有那不信邪的,最后都为了户口伤透了脑筋。
在工厂办好手续后,罗松又带着三人去街道落户。
至于秦京茹,则是把户口和罗松合在一起。
同时,罗松去找了王主任,
商量把他家隔壁房间分给张国全他们。
这事儿没什么困难,王主任满口答应了。
快到中午时,各种手续办好,四人出了街道,回到四合院。
厨房中,秦京茹和秦京梦一块儿忙着做饭。
罗松和张国全坐在灶门口抽烟闲聊。
秦京梦的两个孩子也一起来了,户口也一块儿转到了城里。
大的叫张大丰,今年八岁,
小的叫张大立,今年五岁。
俩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眉宇间果然很像罗松。
“大丰、大立明早都跟冉老师一块儿去学校报到。”罗松微笑道。
“我跟红星小学校长打过招呼的,他们现在有城市户口,就更容易上学了。”
秦京梦含笑道:“我还是跟着一块儿去吧,要不然不放心。”
“也好,不过京茹明天就要去上班,怕是不能陪你一起了。”罗松笑着说。
秦京梦摇头道:“不妨事,正好我可以走走看看,熟悉一下环境。”
“呵呵,你倒是心大,行吧,明儿京茹把自行车借给京梦姐用。”罗松道。
秦京茹笑着应了一声,满口答应,自行车借给亲姐姐用,她也没有舍不得。
如果借给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毕竟这年头自行车属于奢侈品,就怕磕着碰着。
这时张国全插话问道:“刚才我们回来,贾张氏看我们的眼神不对,她不会有什么
坏心思吧?”
“不用担心,别看她表现的很泼辣,却是个聪明人。”罗松含笑道。
“不过她如果要找你们说话探底儿,你们也要留个心眼儿。”
“不只是她,院儿里的许多人都心术不正,你们以后就慢慢知道了。”
张国全点点头,低头沉思,心里好笑,他没觉得罗松心术好到哪儿去。
不过他有什么话,向来都装在心里,罗松哪怕是坏人,
他也不会说什么。
归根结底,罗松对他一家人有恩,张国全认亲不认理,对罗松感激居多。
因为下午张国全他们还要打扫卫生,布置家里。
所以中午就简单做了些饭菜,很快就好了。
吃了饭,罗松就去上班了。
秦京茹帮秦京梦家打扫卫生,院儿里的人也过来围观,然后也跟着帮忙。
“好家伙,亲戚就是不一样啊,罗主任这就把京茹姐姐一家人弄进城了。”
“可不是?前几天才听到信儿,这就办妥了,工作户口一样不少,啧啧……”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易大妈和二大妈,当初也是罗主任安排的工作。”
“……”
众人都十分羡慕,又暗暗佩服罗松。
要知道打今儿之前,秦京茹他们还都是农村人。
现在摇身一变,全都成了城里人。
这要是关系不硬实,要把这么多人弄到城里来,想也不
敢想。
如今罗松不但三两天就把事儿办妥。
还给秦京茹和张国全安排了好工作,就这非常厉害了。
苏娟梅也带着孩子来到前院儿,听到众人谈论,心里十分羡慕。
同样是进城,秦京梦两口子拖家带口,工作户口房子全都有。
而她呢?打昨个儿来了之后,因为许大茂没出息,一家人都在为口粮烦忧。
“大茂能不能想到办
法?家里粮食最多只能吃十天。”苏娟梅暗暗担忧。
说起来,许大茂收入不底,昨个儿就把一百多块积蓄交给她了。
问题是钱多没用,在城里买啥东西都要票,有钱也花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