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42章1954年初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523 2025-05-12 15:06

  印度人的蠢蠢欲动,在1954年初变得越来越清晰,不过此时的缅甸政府压根没在意那些东西,缅甸政府一门心思想着实现国家的统一。

  一月初,中国高层代表团访问缅甸,在热情接待中国代表团之后,缅甸总理丹威若有所思,中国人专门跑到缅甸,希望获得更多的大米,他试探提出歼5战斗机、044C坦克等中国最先进的装备,中国人也同意了,看起来中国国内各种问题不

  小呀!

  在把吴丁伦压制到若开邦之后,丹威已经基本控制了缅族聚居区,统治一步步稳定下来,此时吴丁伦在美国人的支持下苟延残喘,而若开邦的地形又不利于缅军,丹威有力也使不上,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吴强身上。

  吴丁伦搞分裂,缅甸各界很是不齿,如果不是有美国撑腰,又和若开邦的土著凑在一起,他早就被灭了,现在虽然苟延残喘,但对丹威政府已经没有威胁。

  而吴强又和吴丁伦不同,吴强是推翻

  殖民统治的缅军元老,资历远在丹威之上,虽然割据阿萨姆,但吴强从来没有背弃缅族,所以丹威很清楚,要想彻底巩固统治地位,必须击败吴强!

  问题是阿萨姆和缅甸之间有着长达千里的莽莽群山,而突破口只有两个,北面的突破口又受中国影响,唯一的突破口就是英帕尔,而英帕尔又有大批吴强的西军驻守,这是第一个麻烦。

  第二个麻烦是吴强已经与阿萨姆的土邦君主们达成了共治协议,大家各占地盘,缅甸政府来攻,那就联合抗争,所以丹威想搞分化,也不是很成功。

  而第三个麻烦,也是最大的麻烦就是中国,中国不仅支持他,也支持吴强,有意制造缅甸的分裂,若是缅军进攻吴强,中国军队会不会穿着吴强叛军的军装参战,谁也说不准?

  至于第一个,第二个麻烦,事实上都可以克服,他毕竟是中央政府,可以用中央压地方,又有足够的财力,吴强能给土邦的,他同样能给,甚至给的更多,第二个麻烦还是好解决的。

  而中国人又是出了名的抠门,他们也许会帮助吴强,但绝不可能付出太大的代价,这里面同样可以钻空子,可以在经济利益上满足中国,让中国人犹豫。

  同时要选择一个好时机,比如出现了

  很大灾情,中国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应该不至于掺和战事,机会不就来了吗?

  丹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

  中国代表团访问之后,他大肆渲染中缅特殊关系,把缅甸的粮食、燃油等物资大批出口中国,以换取更多的武器弹药以便扩军备战,而为了迷惑对手,他不断通过各种媒体抨击吴丁伦,美国自然也被骂得不轻......

  如此一来,外界看来,丹威赢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即将对吴丁伦发动新一轮进攻,但事实上,丹威的军事调动却针对的是北方的英帕尔,丹威的计划是两面进攻,全力以赴一举拿下英帕尔。

  在战争之初,中国不可能干预,等到拿下英帕尔,获得进入阿萨姆平原的钥匙后,就可以发动政治攻势,分化阿萨姆各方势力,同时逼迫吴强辞职离开缅甸。

  虽然这样搞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但丹

  威也没办法,吴强毕竟是缅军开国元老,丹威作为后生晚辈也没办法做绝,政变那会他杀人也是没办法......

  此时谷雨已经回到了北京,为即将召

  开的二中全会和三月份的两会做准备,各种事务繁忙的很,不过再怎么忙碌,他每天第一件事必然是阅读各种简报,印缅两国事务也不断报到谷雨那里,谷雨自然知道印度方向和缅甸方向都不安定,新一轮战事正在酝酿中。

  不过谷雨此时多少有些顾不上了,在

  1954年的大水灾各种征兆越来越明显的时刻,他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动兵,缅甸他压根不在意,丹威不管打谁都可以,只要把粮食运到中国就行。

  而在印度方向,只要孟加拉国没事,谷雨都能忍,至于海德拉巴,谷雨一直很清楚,海德拉巴那种统治模式,支持不了多久。

  如果海德拉巴境内有大量珍贵的资源,那又是两码事,但海德拉巴也就一些铁矿,而且还没怎么开发,谷雨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谷雨甚至于还准备在海德拉巴搞一票,特拉凡科尔有一个超级金庙,海德拉巴同样也有,但要想挖一挖,需要机会,所以海德拉巴真要是出事,未必不是机会,上一次挖金庙搞了那么多钱,这一次就算差,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思前想后,谷雨能做的就是准备给孟加拉国新一批军火,重点是坦克和反坦克火炮,印度若想进攻,首选就是用坦克军团,沿着恒河平原往三角洲地区推进,而要反制坦克,最好的自然是坦克,然后就是反坦克火炮,装备多一些,不是坏处。

  不过谷雨一向抠门,他不可能直接把武器弹药给孟加拉国,这就需要派出代表前往印度次大陆访问,顺便获得一些物资

  谷雨想了想,就想到了总参谋长刘明荣,老刘防守水平比较高,让他去一趟巴孟海三国,看一看那些防御工事,提提意见。

  谷雨把刘明荣送出国,还有政治上的原因,经过调查,邓锦生家确实藏了一个黄金天使,军监委已经得到了谷雨的指示,自然不客气,邓锦生被双规。

  邓锦生是四路军出身的高级将领,是

  东北讲武堂军校出身,是陈赓的参谋长,出身后来在后方军区负责后勤,抗战期间担任前线兵团参谋长、副司令员。

  虽然是辅佐角色,但谷雨一直非常在意部队的正规化,参谋长和负责后勤的副司令员地位相当高,远非前世可比。

  邓锦生为人性格温和,与各路将帅都处得相当不错,是非常好的润滑剂,所以建国后,邓锦生先担任总后副部长,然后又改任副总长,还是九大中央委员。

  谁也想不到这样的高级将领,竟然会被牵连进三反运动,毕竟是去过东欧的将领,压根不缺钱,不过前因后果被知晓后,高级将领们只能心里大骂那个蠢货。

  退役少将看起来地位很高,但也分跟谁比,这种级别的将领,如果没有特殊关系,平时都见不到谷雨。

  在被捕之后,谷雨亲自去见人,明眼

  人都知道,他压根没有杀人的想法,甚至可能还对被抓的原因有些猜疑,谷雨应该是想着听着他痛哭忏悔,然后谷雨以战功为由说说好话,处理得轻一些,以安抚退

  役将军。

  结果那个蠢货不仅不认错,还指责南方出身的干部抱团,然后又攀诬老上级,最后竟然昏了头,赖上了谷雨的女儿,当着领导骂领导,如此骄横,如此无法无天,谷雨要是不下狠手,还怎么驾驭军中高级将领。

  这种局面下,邓锦生被牵连,只能自认倒霉,而且他被收拾还真怪不得谷雨,不管是林彪,还是徐达三,没有一个敢收藏黄金外汇,他们在国外搞到金银外汇,也会上报,他竟然就敢把两斤多黄金扣着不上交,只能说昏了头。

  谷雨喜好什么,大家伙都知道的,要想造出好东西,必须拿黄金和外汇购买先进机床,而现在国家又缺少黄金和外汇,谁敢私藏黄金外汇,那就是和谷雨的喜好过不去。

  而陈赓等高级将领还知道另外一个原因,不管是资本家,商人,还是干部们搞东搞西,如果手里拿得都是胜利币,虽说风气有些不好,但对国家的大盘子影响有限,说白了,就是肉都烂在锅里。

  但如果手里是黄金和美元这些硬通货,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硬通货若是被带到国外,就是国家财富的流失,所以谷雨一直严格限制民间拥有硬通货,而要限制硬通货,首先就要限制党政干部.......

  邓锦生的做法算是撞到枪口了,但他被双规后,还是不断有人帮着说话,尤其是四路军出身的干部,这也是四路军干部最大的问题之一,喜欢抱团,讲义气,而

  这些恰恰是中央非常忌讳的。

  刘明荣是总长,迫于下面的压力,在汇报工作时,也帮着邓锦生说好话,谷雨虽然生气狠狠批评了他一顿,但也知道他的难处,干脆把他派出去访问,而中国总长围绕着印度访问,自然也是对印度的严厉警告......

  自己的基本盘不安分,搞出了这样那

  样的破事,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事情实实在在发生时,他还是相当烦躁,心情不好的他,索性不再处理这样那样的政

  务,而是翻阅起了国内外科技简报。

  不看还好,一看谷雨心情更不好了,就在1954年一到两月间,美国连续搞出了两个大新闻,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然后是波音707的原型机开始试飞

  看到美国的核潜艇下水,谷雨的反应还行,毕竟美国的海上霸权,他有生之年都不可能挑战,他能做的只是打基础,差距大了,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但波音707原型机迅速试飞,就有些让谷雨破防了,相比于第一代彗星只能装几十个人,只是一款支线飞机,波音707四引擎客机可负载181名乘客,已经是绝对的干线飞机,美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实力

  可见一斑。

  谷雨陷入沉思,重用安东诺夫,联合英国发展航空工业的思路是否靠谱?真得有一定的竞争力吗?谷雨稍稍思考片刻,就有些无奈得摇摇头,除了这么干,他还有其他办法吗?没有呀!

  谷雨站起身倒掉桌子上的茶水,又续了一杯茶,缓缓吹了一口气,感受茶叶的清香,心情稍稍平静下来,冷战时期美苏的实力都在高速发展,他早就知道了,又有什么好破防的?实力不济时,就要低调一些,不断积蓄力量,不要喧宾夺主,就让美苏去 PK 吧!

  谷雨调整了一番心情后,又拿起了文件看了起来,这是季筱泉同志的报告,美国人听说中国政府有意收购150万吨小麦以备灾荒,相当兴奋,告诉季筱泉,你也别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了,这些小麦直接从美国够买得了,我们给你打个折扣,再给你们更好的付款条件!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了避免

  倒牛奶那样的事情发生,搞出了一个保底价,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于保底价,美国政府按照保底价收购。

  这几年随着欧洲经济的缓慢恢复,美国小麦的价格不断下跌,长期处在保底价之下,美国政府手里掌握着一大堆农产品,头疼无比,中国政府竟然跑过来购买粮食,当然要拉住。

  为了拉住中国人,获得这笔粮食大单

  ,有心与中国缓和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告诉

  季筱泉,美国政府有心增加中国的纺织品

  配额,只不过你们需要表现一番......

  季筱泉觉得美国人给得折扣价相当不错,加之有望获得更多的纺织品配额,就建议全部从美国购买,现在外汇紧张,能少花一些也是好的,就给中央打报告,廖德华和邓绍齐两同志都已经批准。

  谷雨想了想,也画了一个圈,随着这个圈画下,一笔总金额超过一亿美元的粮食大订单终于达成(1954年美国的小麦价格大概是2.0-2.1美元/蒲式耳,相当于80美元一吨,即便有折扣,但总金额也必然超过一亿美元。)

  这是五十年代的一亿美元呀,谷雨自然心疼,可再心疼,也比不上大水灾的破坏和放开粮价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就算是咬着牙,也得买下来。

  他现在只希望1954年的大水灾对南洋地区的水稻生产没有影响,到时候可以对外出口一些水稻,把这一块的差价补回来

  想到这里,谷雨又想起了可能的印度和缅甸战事,真要打起来,靠着出口军火,应该能赚回一些钱,到时候也会好一些

  谷雨接着又想起了埃及,现在英埃矛盾并不突出,中国多出口一些武器弹药给埃及已经可以的,完全可以搞来一些长绒棉......

  得到了谷雨的批准之后,季筱泉迅速与美国达成了框架协议和第一批出口协议,并支付了定金,一下子拿到了这么大的订单,艾森·豪威尔自然有理由见一见季筱泉。

  艾森·豪威尔与季筱泉的交谈并没有太多的东西,首先谈的是农业合作,季筱泉自然要把中方的顾虑告诉艾森·豪威尔,中国一直希望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中国水

  平达不到的工业品是一,其二就是中国缺

  乏的农产品。

  但作为一个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国的外汇很少,中国希望推动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换取更多的美元,但美国却大幅度缩减纺织品配额,又年年审议本应授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我们是有心使不上劲。

  艾森·豪威尔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笑着说道,中国可以扩大开放嘛,让更多的美国企业进入中国,自然可以解决中国的外汇饥渴问题。

  季筱泉的回复自然早就商量过了,一方面告诉美国人,开放需要慢慢来,循序渐进;一方面也告诉他,谷主席已经准备在接下来的人大会议上宣布沿海十六个开放城市,这是中国新一轮开放很重要的一步。

  季筱泉还特意拿了一份标识了十六个开放城市的地图,从东北的罗津一直到日南省的交州市,艾森·豪威尔看完之后,微微点头,不过他还是敏感的注意到中国并没有把岘港列为开放城市,或许是因为这个港口城市是中国南海舰队的母港......

  看到中国一口气开放这么多城市,艾森·豪威尔心情不错,中国的让步恰恰证明他的接触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接下来的外交政策就好扩大推行了。

  就在艾森·豪威尔心满意足之际,季筱泉并没有在科技限制、纺织品和最惠国待遇上多说什么,美国人摆明把这三条当成牌来打,中国并无太好的办法,但在留学生问题上却是可以谈的。

  拜麦卡锡所赐,这几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直线下降,现在麦卡锡和美国陆军的听证会即将开始,明显是对上了,中央判断麦卡锡快不行了,自然要推动美国继续招收中国留学生。

  季筱泉抱怨了麦卡锡一番,又说美国限制中国留学生,又阻拦中国邀请美国教授在华任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开放进程

  艾森·豪威尔这一次很干脆,他先是表示吃惊,然后表明态度,会推动美国招收中国留学生,然后说了一番促进民主自由的屁话。

  接下来,两人又交谈了几句,这一次拜会结束,至此中美高层直接政治接触开始了,随着中美关系好转,中美关于南洋问题和日本问题的两个谈判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双方虽然立场不一致,但都表明不会主动扩大事态,恶化形势。

  就在这样的不断接触中,一条又一条小麦运输船开完中国,而中美在南洋的紧张关系慢慢缓和,爪哇地区原来活动频繁的游击队更加安分,美国也开始不断撤出

  爪哇驻军......

  不过美国各界,压根没在意南洋发生

  的一切,甚至对中国高层访美也不注意,此时美国最热闹的就是麦卡锡参议员与陆军的大撕逼,这真是一个大新闻呀,美国各路报纸媒体疯狂炒作,似乎压倒了一切

  而在大洋彼岸,在新三反运动热潮中,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召开,然后是第二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连续的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集体开始全面执政。

  但让新领导集体始料未及的是,1954年汛期竟然会如此提前,就在4月份,鄙阳湖水系即出现大雨和暴雨,赣江上游月雨量达500mm以上。

  也就是此时,被谷雨邀请的杜鲁门乘坐轮船,来到了香港,受谷雨委托,曾经做过驻英特别代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刘天章同志受命接待。

  杜鲁门是退休总统,刘天章是退休中

  央局常委,倒也相当对等,在接触之后,杜鲁门相当好奇,"共产党高层竟然也会退休?那谷也会退休吗?".

  刘天章笑着说道,"共产党早就建立了

  退休制度,也明确反对领导干部终身制,谷主席以身作则,曾经在党的八大上,做出过明确承诺......"

  杜鲁门还是不相信,哪有独裁统治者,会主动退休的,刘天章已经退下来了,倒也很坦率,他就告诉杜鲁门,苏俄领导人钢铁同志病逝于任上,对苏俄各项工作多有影响,中国共产党引以为戒,经过九大重新审议过的党政干部退休制度已经对外公开发表。

  这份党政干部退休制度是刘天章负责组织期间的最大心血,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原来有些模棱两可的东西,比如"原则上",就被拿掉了。

  他告诉杜鲁门中央局常委等正国级领导干部超过70岁,明确不得作为正国级职务的候选人;普通中央局委员等副国级领导干部超过65岁,明确不得作为副国级职务的候选人。

  正部级领导干部一旦超过60岁,明确不得作为正部级党政领导正职候选人;而正部级以下的干部群众明确执行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制度。

  个别未到退休年龄,但因身体不好、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的,经过组织批准,可以提前退休,而在老干部离休退休后,将会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顾问作用。

  事实上,刘天章主动退出中央局常委会,也跟这份退休制度有非常明确的关系,退休制度制定前后,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干脆选择动退休,以争取主动...

  当然了,这些党内的东西,刘天章自然不会对杜鲁门说,他提起这份退休制度,事实上相当骄傲,中国共产党虽然与英美选举制度不一样,但却符合中国实际,有自己的特色,压根也没什么独裁统治,你见过主动约束自己的独裁者吗?

  杜鲁门数学还不错,他心里默算,谷雨如果身体不错,应该还可以再干25年,那就是1978年,杜鲁门相当羡慕,真年轻呀,竟然还要经历至少三位美国总统......

  而与此同时,杜鲁门也正如刘天章所想,谷雨竟然主动约束自己,真是不可思议,这与苏俄钢铁元帅那样的独裁者有明显区别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