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9231 吐槽:88 更新日期:2022-09-04 22:45:31
“所有飞机必须按规定时间飞越柏林的地面绘标台,时间在正负30秒范围内。在从西德法兰克福起飞到西柏林的空中,共有上下重叠的5层飞行路线,同时并用。每层飞行路线之间的距离,只有500英尺。
参加空运的飞机都按时段编组,每个时段为4小时,通常飞80架次,或每3分钟飞一架次,现在的西柏林上空昼夜24小时飞机声轰鸣不断,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降落,带来了珍贵的粮食、油料等生活物资……”
美国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正在向他的前任,美国现任国务卿马歇尔介绍柏林空运,马歇尔国务卿脸上很平静,他指示爱将说道,“要加大运输,合众国要在苏俄的预设战场预设阵地上,用绝对的实力,让苏俄知道合众国的强大!”
“将军,您完全可以放心,俄国人在陆地上或许有些优势,但这是空中,俄国人必然不是对手!”
马歇尔点点头,在苏俄封锁西柏林之后,杜鲁门总统认真进行了考虑并决定,西方的势力不能从西柏林撤出,一定要守住西柏林。
但总统并没有指示,在被封锁了交通的情况下,应当如何守住西柏林,所以这个具体的做法,就由美国驻西德当地的军事指挥官克莱决定。
这个决定的做出,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运输任务,因为空运必须经过东德的领空,所以要冒苏俄空军攻击、阻挠的危险。
而此时苏俄在东德和巴尔干地区的驻军已经增至70个师,而美军在整个欧洲的驻军也不过十二个师,双方常规力量悬殊。
而在空中,苏俄的空军时不时出现在空中,苏俄可以携带原子弹的图4,也就是苏俄版本的B-29.也已经携带炸弹出现在东德上空。
此时的苏军已经拉开了武装冲突的架势,换句话说,美国实际上要冒的是世界大战的危险进行这一次大空运。
虽然苏俄去年下半年才刚刚爆炸原子弹,苏俄国内的原子弹可能就只有一两权,但只要看过德累斯顿惨状的人,都不希望再使用原子弹,除了极少数战争疯子以外。
但即便再怎么不愿意,美国也必须做一些准备,所以柏林大空运开始没有多久,美国就向英国提供了一大批可以携带原子弹的B-29型大型轰炸机。
同时英美两国达成一致,一旦空运飞机遭到苏俄的攻击,两国的大型轰炸机就会从英国起飞,进行报复性的核反击。
虽然这一切只是预防,马歇尔并不担心苏俄会悍然发动战争,引发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他也知道苏俄不敢打,苏俄的综合国力与西方差得太远了!
就算苏俄想打,苏俄南方的中国也绝不会和苏俄一起发疯,甚至有可能会乘火打劫,很可能这头苏俄对英美动手,那头中国就会第一时间加入英美阵营,北上收复丢失的国土!
但不管怎么说,做出这样的决策,马歇尔还是很有压力的!但不管怎么忧心忡忡,美国都不可能让步,若是柏林让了,南斯拉夫和希腊要不要让?土耳其和波斯要不要让?两让,三让,美国刚刚拿到的世界领导权还会有吗?
而且美国国内现在日益猖狂的麦卡锡主义也绝不容许民主党政府退让,已经被骂得不成样子,再退,杜鲁门还怎么竞选总统?
除此以外,马歇尔也担心这一次规模空前的空运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西柏林的位置对于盟国来说非常尴尬,而西柏林是一个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吃喝拉撒消耗多少东西!
苏俄在陆地上全面封锁西柏林,只允许空运,西方阵营此时面临着极大的窘境,他们必须在只凭借着空中力量的情况下供应一个200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且还不能过的太差!
因为西柏林和东柏林是双方之间力量对比的橱窗,西柏林人天天吃土,东柏林人天天吃好喝好,也是很大的宣传压力。
只要美国做不到充足供应西柏林的生活消费,西柏林出现人道主义危机,苏俄就可以切香肠,狠狠的给美国人脸上打一巴掌。
如果美国早早的把西柏林让出去,反而不见得丢那么多人,但现在危机已经爆发,全世界的媒体和宣传机构都盯着,就这么放弃掉,在宣传意义上会损失修重。
美国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只能是一力降十会,我有钱,我的空中力量就是无敌,就是能靠空运把西柏林供养起来,我不仅要能够供养,比封锁前更多,到那个时候,局面就会彻底反转过来。
很简单的道理,和平时期我能空运养活200万人,战争时期,我光靠空运,就能供应几十万军队,这将非常长士气!
但此时空运刚刚开始,马歇尔也不清楚能不能实现目标,不过他对美国现在的国力很放心,也对经过二战历练后的美军所拥有的组织能力十分放心,成功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与已经退役两年多的马歇尔不同,艾森·豪威尔反而并不那么紧张,这位战争英雄对美军的情况更了解,他很满楚美国空军有能力做好柏林空运。
艾森·豪威尔也和他的老上司一样,根本不相信苏俄敢动手,苏俄只不过是美国刻意树立的敌人,根本没那份实力,就算加上中国也不可能!
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即将卸任,他的新岗位也已经确定下来,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于一位退役五星上将而言,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职务。
艾森·豪威尔与他的老上司麦克阿瑟一样,在战争结束后,威望空前增长,但与跋扈的麦克阿瑟不同,艾森·豪威尔出身贫寒,他和杜鲁门一样,一路走得无比艰辛,自然无比珍惜现在的一切,所以他总是小心翼翼,非常低调。
艾森·豪威尔很喜欢笑,任何时刻都显得慈样、谦逊和平易近人,让人感觉到满面春风,所以非常受欢迎,不仅仅美国老兵喜欢他,美国民众也喜欢他。
虽然他非常想当总统,但他深知那个位置的敏感,也知道现在的积累还不够,艾森·豪威尔很清楚麦克阿瑟为什么折戟沉沙,所以他总是故作矜持,按照他后来的亲家尼克松的说法就是他本能地懂得,想要得到奖赏的最好方法,是显出并不追求它的样子。
虽然每天都有无数的信件寄到他的办公室,要求他做总统候选人,但他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总是说自己是业余的政治家,甚至放话:“不管用什么措辞、条件,我都拒绝接受提名。”
而与此同时,他经常出席公共活动,而且开始对政治事件做一些小心的评论,同时他也在想办法获得更多利益集团的支持,接受邀请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就是他迈向总统之路非常重要的一步。
哥伦比亚大学处在纽约,能修被邀请为这所大学的校长,这离不开他的那些百万富翁好友的支持,这些人基本都是纽约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名流,这些人几乎清一色都是百万富翁。
艾森·豪威尔很清楚,这是美国的权贵阶级在考察他,一旦通过考察,他就将获得最有势力的垄断财团的支持,为出任总统积攒丰富的人脉和支持……
艾森·豪威尔的种种想法,自然瞒不过马歇尔,不过马歇尔对此乐见其成,他也希望爱将能修实现梦想,他也有意让爱将理解并继承他的外交理念。
在马歇尔看来,美国的主要对手,目前是苏俄和英国,但从长远来说,却是苏俄和中国,尤其是中国,现在已经显露出来的实力和潜力都令美国人相当头疼!
此时中国得自于德国和日本的工厂都已经投产,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人现在一年可以生产出一千多万吨钢铁,两亿多吨煤炭,两千多万吨水泥,中国人对外公开的一个个数字,都证明这个古老的文明,正在迅速走向现代文明。
现在的中国在数量上已经追了上来,虽然还缺乏积累,各种工业品在质量上还比较落后,但数量也是国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不亚于英法。
在马歇尔看来,中国的国力与苏俄已经相当接近,是一个标准的大国,更麻烦的是,他们和苏俄一样,正处在高速增长中,潜力远超过英法。
这两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中美各项贸易额节节攀升,美国企业从中获益匪浅,但只要看一眼中国地图,看到他们的势力从东北亚一路延伸到非洲。美国上下就相当头疼,二战期间为了收买中国,盟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如果仅仅是这些也就罢了,中国人竟然有着不菲的创造力,尤其是在核武领域的创造力,让人非常忧心,虽然中国从未公开过核武器的研发进展,但美国还是想方设法获得了大批中国核武相关的情报。
经过各种情报分析,一位在欧美留学过的科学家,早在1935年前后就知道了核裂变现象,并判断出铀可以制造出炸弹,由于他的推动,从1935年到1940年期间,中国购买了空前数量的刚果铀矿,加起来总共有四万多吨高品位铀矿石。
二战期间,比利时被德国吞并,比属刚果的比利时人同时向轴心国和同盟国出售铀矿石,在此期间,中国同样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铀矿石。
而在二战结束后,因为中国和比属刚果接壤,比属刚果继续向中国出口铀矿石,虽然数量不多,但交易一直在持续,美国虽然不满,但并没有直接阻止,中国人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铀矿石,再阻拦也没什么意思。
这些高品位铀矿石不仅满足了中国核武所需材料,甚至还提供了一大批给苏俄,美国有理由相信苏俄爆炸的原子弹,有部分核材料来自于中国……
自1935年开始,中国也在秘密赞助欧美科学家对铀同位素分离的研究,并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技术资料,同时还购买了大批分析仪器和生产设备。
而在对德作战期间,中国获得了数量不明的德国核专家,其中就有油浓缩相关专家,很显然,此时的中国人已经拥有铀浓缩的相关技术和设备。
而各种情报显示,在中国的山西和贵州,中国依托两地丰富的煤炭储量,建设了多个火电站,但周边并没有太多的居民和工厂。
据分析,两地大山之中应该藏有中国的铀浓缩工厂,铀浓缩规模虽然不得而知,但就算规模一般,总可以积累出足够核爆的材料。
中国对核反应堆的相关研究也是最早的,二战前,他们已经购买了提取重水的相关设备,同时他们第一个发现了94号元素,并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淦。
目前可以确定,中国人最早发现淦239可以不通过铀浓缩获取,他们把这项关键发现与英国、苏俄进行了交流,英苏两国据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迅速实现了武器化,爆炸出了各自的原子弹,只要一想到这些,美国人就恨得牙痒痒,该死的中国人!
即便中国技术落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工程问题,但八年过去了,中国理应取得相应的突破,道理很简单,中国能够在1940年从实验反应堆中提取出极少量的涂239进行研究,从实验室走向批量生产,八年时间绝对够了,美国知道这不是很难。
或许此时的中国人早就储存了足够的涂239和铀235,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进行核爆而已,或许这也跟中国的战略轰炸机研发比较落后有关,但中苏在1947年下半年已经联合研发了图4……
综合种种情报,马歇尔认为中国应该已经或者即将拥有核武器,只是秘而不宣,或许他们只是想保持低调,并不愿意太早暴露实力。
只要一想到这些,马歇尔就头疼得很,这才几年,四个大国就拥有核武器,而法国人也已经从反应堆中获得了淦239,理论上也拥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
随着中苏两国拥有核武器,美国已经没有了绝对安全,无奈之下,美国不得不在1948年初加大投入研发新一代核武器,但进展并不顺利,科学家们围绕着各种理论模型争论不休,而各种新型核材料的生产也没有跟上。
马歇尔更头疼的是国内,若是该死的麦卡锡知道中国拥有核武器,还不知道他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毕竟在广大美国人眼中,中国人还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他们没可能拥有核武器,除非美国出现了间谍!
马歇尔敏感的意识到,一旦中国拥有了核武器,美国国内必然会出现新一轮的反CP浪潮,一旦华人遭到攻击,必然会影响中美关系,这必然会便宜英苏两国……
对于马歇尔的担心,艾森·豪威尔也有同感,他也对中国的迅速膨胀相当头疼,偏偏中国周边一票中小国家,都被中国人收抬得不轻,并不敢反华,美国总不能赤膊上阵吧!
中美两国斗归斗,但合作的地方也很多,美国对华关系不可能搞得太僵,那样只会便宜了英苏,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但又不能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美国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南洋不断的扶持土著势力,但这也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排除英国的影响力。
两人又聊起了正在夏威夷召开的中英美三国外长会议,此时副国务卿艾奇逊正在和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中国外长严耀庆谈判印度问题,相关国家也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会议。
马歇尔本来想与会,但被杜鲁门拒绝了,杜鲁门认为现在柏林问题更重要,他需要马歇尔留在华盛顿主持局面……
五、六月间,在中国的串联下,南亚周边小国会同中东国家一起猛烈批评印度试图吞并朱邦的做法,并将这件事与以色列侵占埃及的西奈半岛相提并论。
这帮中小国家还跑到美国的报纸上发表文章,犹太人自然不乐意,阻挠发文,这帮人又渲染犹太人干预新闻自由,偏偏此时恰逢美国大选,犹太人又是杜鲁门的支持力量,这件事被共和党大做文章,搞得沸沸扬扬。
马歇尔对印度次大陆发生的种种既喜又忧,喜悦的是英国服软,提请安理会讨论印度问题,美国顺理成章得插了一脚,而忧虑的是,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美国虽然有意扶持印度抗衡中国,但印度意图违反联合国宪章,直接吞并朱邦,又是美国绝不能容忍的。
艾森·豪威尔想了想说道,“保持现状对中国最有利,如果印度撤军,中国应该不至于发动战争!”
马歇尔摇摇头,“印度并不愿意撤军,但中国在会议上的态度很强硬,他们坚持要印度退兵,否则他们会不断加强印度周边国家的军事实力!”
“和中国有必要加深中印之间的矛盾,这是很好的机会!”
“国务院也是这样的想法,但国务院也不希望印度再次爆发战争,这会加深中国的影响力!” 马歇尔揉了揉太阳穴,“但印度总理尼赫鲁认为这是一场战争,印度撤军就意味着失败,他们不接受任何妥协!真是一群奇怪的印度人!”
艾森·豪威尔耸耸肩,咧着大嘴笑道,“印度人看来还没有打够,那就让他们继续打下去!”
“艾克,艾奇逊已经多次提到中苏两国存在着秘密合作,他们总是选择在关键时刻,挑起事端,为得就是减轻苏俄的外部压力!艾奇逊坚持认为,中国正在准备一场新的战争,必须阻止中国人!”
“艾奇逊先生曾经去过中国,但现在看来,他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或许与苏俄有一些呼应,但绝不可能为苏俄发动战争!”
艾森·豪威尔笑着摇摇头,“中国对外扩张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要么是解决可能存在的争端,比如对印度的战争;要么是夺取荒凉,渺无人烟的土地,比如对法国的战争;要么是可以掠夺的丰富资源,比如对荷属东印度的战争。
中国对印战争,是为了牵制住印度,建立起缓冲区,保证西部边界的安全,现在中国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目标,他们完全没有理由发动新的战争。
此时发动新的对印战争不仅无助于解决争端,还会增加仇恨,既不可能增加中国的土地,又得不到足够的物资,中国人总不能为了扒印度铁轨而发动战争吧!”
“我也认为那位狡猾的狐狸不会发动战争,但合众国需要中国和印度有更多的对抗,这更符合合众国的利益!”
马歇尔点点头,接着说道,“不过印度人似乎对苏俄有着特殊的感情,印度正在制定的宪法草案竟然想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简直难以置信!”
“印度想借此驱逐英国在印度的势力!”
“但印度人对合众国也同样不友好!”
艾森·豪威尔想了想说道,“将军,中国人的扩张方向在南洋,他们在印度方向的投入并不大,他们虽然充满着侵略性,但更多的是防御,他们并不愿意被印度牵制。
现在真正进攻的是印度,印度人已经占领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现在不仅吞并了一个土邦,还对另外几个土邦虎视眈眈,甚至于他们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承认孟加拉国,也拒绝承认加尔各答属于孟加拉国!
很明显印度有着巨大的野心,需要做一些压制,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合众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我认为国务院并不需要太过防范中国在南亚方向的扩张,在这个方向上,中美合作远大于斗争!”
马歇尔点点头,请他继续,艾森·豪威尔接着说道,“合众国需要适当扶持巴基斯坦,从地理位置上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伊朗一起挡住了俄国人南下印度洋,他们必须拥有一定的力量;同时扶持巴基斯坦,还可以适当的约束印度……”
“而一旦扶持巴基斯坦,印度必然会想办法靠拢苏俄!”
“而苏俄一旦拉拢印度,必然会影响到中苏关系!”
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对视了一眼,笑了起来,这两位军人政治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马歇尔考虑一番说道,“印度可以对那些个土邦有很强的影响力。但绝不能合并土邦,联合国绝不能变成国际联盟!”
“合众国或许可以鼓励中国对印度作战,印度若是被削弱,正好可以促使其转变立场亲近合众国;同时也可以借机渲染中国的威胁,顺理成章的对中国做一些遏制;还有缅甸和孟加拉国,也可以给一些支援,并要求他们尽量清除中国的影响力!”
两人聊着聊着,两人就聊到了二战期间的欧洲西线战争,马歇尔问起了战争期间艾森·豪威尔几位部下的情况。
大英的蒙哥马利元帅受封子爵,现在是英军总参谋长,中国的陈赓元帅也已经退役,现在是中国的副总理兼教育部长;中国另外一位元帅,罗马的解放者徐达三元帅,现在是中国驻南洋特别代表;粟裕上将则是副总参谋长……
马歇尔想了想,笑着说道,“艾克,王和你一样,正在转型为教育家,或许你们可以交流一番!”
艾森·豪威尔笑着说道,“将军,正如您所愿,王最近刚刚给我发了一封电报,他非常希望与美国加强教育方面的交流,他甚至已经对我发出了访问邀请!”
马歇尔眼前一亮,“艾克,你上任之后,可以去一趟中国,顺便见一见那位狡猾的中国猴子,增加对他的了解!”
艾森·豪威尔点点头,“我也有此意!”
就在艾森·豪威尔想起老朋友陈赓时,此时陈赓正带着丁承德来到北京一处保卫森严的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并没有门牌,进出都是地下通道,显得十分神秘。
丁承德一路上都在东张西望,显得十分好奇,整个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陈赓都看在眼里,虽然这个孩子已经快成年了,但还比较椎嫩。
研究中心负责接待的同志带走了丁承德,陈赓看着她的身影,交代研究中心的同志,这是谷书记的长女,让孩子过来实习锻炼一番,你们不要给她优待,但也要注意,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这个孩子还小……
负责的同志听完立刻头大如麻,这些年科大来实习的年轻大学生不少,但女大学生并不多,能留下来的女大学生更少,所以他非常欢迎组织上安排一些女大学生过来实习和工作,有了他们,那些未婚的研究员也能解决婚姻问题,但绝不是丁承德。
丁承德长相秀美,身材高挑,看起来又很活泼,她的到来肯定会活跃气氛,让理论组那帮子年青人轻松一些,问题她的身份特殊呀,若是哪一个不明真相的研究员追求她,搞出了什么事情,他怎么交代呀!
陈赓自然明白,笑着说道,“蕾蕾这孩子脑光很聪明,但有些心高气傲,谷书记不太放心,想让她碰碰钉子,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先让她学习保密条例,再把她放在计算组当助手,分配一些极其简单的计算任务就可以了,她侍不了太长时间!”
负责同志听完松了一口气,敬礼道,“王总,您放心。我一定做好丁承德同志的安排!”“记住不得给予特殊照题,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他是谷雨同志的女儿!”
交代了一番,陈赓又问起了517理论组的情况,自从第一枚原子弹成立,517理论组就同时成立,目标是在氢弹的理论探索工作上先行一步,517这个代号据说是谷雨起的,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王淦昌同志解读为我们一定要吃下来……
原子能所绝大部分研究人员都已承担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任务,每个人的任务和压力都很大,难有多余精力放在从零开始,甚至连是否能够成功都不知道的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上。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这项工作的钱秉穹同志决定在年轻人中物色人选,组建氢弹理论预研队伍,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增加到三十号人。
年轻的探索者们出发的阵地,只是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他们手中的主要兵器只是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和一块黑板,但他们有一颗颗火热的心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大脑。
这些人的任务很纯粹,不断的算,算,算,然后写出一篇论文,这既是学习,又是研究,他们唯一的助力就是中央专委特批的一台运算速度2500次/秒的电子管计算机。
从1945年到1948年,这三十多个年青人搞了很久,只是搞出了五十多篇论文,但这些论文到底有没有用,氢弹到底能不能爆炸,谁也不知道,而国际上目前根本没有任何一篇这方面的文献,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
怎么办?首先就是学习,那些已经取得成就的科学家但凡有时间就过来上课,一本有又一本讲义被编纂过来,以加深这些年青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
其次就是民主讨论,在大会议室,几乎每天都有讨论,不论大专家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走上台去发言,每个人也可以对别人的设想提出不同意见。
517理论组有着严格的保密措施,每天晚上下班前,大家都要把所有材料和笔记本放到保密包里,统一存放在保密室。
连草稿纸都是按张来领取,用完后统一回收再由专人负责烧毁,所以一切工作都只能在办公室完成,不可能带回家去做。
也正因为这样,永远人流涌动,不分白天黑夜,所有人都自动加班加点,争分夺秒,以至于当时的室主任和支部书记有一项重要任务:晚上八点定要规劝科研人员下班,然后关灯,不允许点灯夜战。
作为组长的李德元每天晚上都要一间办公室一间办公室巡视,苦苦劝说科研人员早点回家休息,许多人抹不开情面,假装离开了,在楼下转悠一圈,瞅个空子又想回到办公室继续挑灯夜战,不过都被李德元拦了回去……
就在这样的茫然之中,年仅16岁的丁蕾(丁承德的化名)一头闯了进来,而此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她,专长是偏微分,但偏微分方程只是理论数学的一门学科,分配给她的工作却是计算数学的内容,开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完全靠自己摸索。
听课讨论时,丁蕾发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似乎都认识,但加在一起,她就懵逼了,怎么会这样?难道这些年她学得都没用吗?此时的丁蕾再也笑不出来了!
不过丁蕾有一个好处,面对不懂的东西,咬着牙也要学,她和那些研究员一样,每天从早到晚加班,一直到晚上十点多也不休息,别人能熬,她也能熬,她就不信了,别人会的,她会掌握不了!
这一天八点多,丁蕾和同伴小李一起返回宿舍,小李凑到丁蕾耳边嘀咕道,“蕾蕾,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天来我们计算组的人特别多,办公室在五楼的于副组长中午吃饭的时候,还过来了一次!”
丁蕾莫名其妙,稀里糊涂的问道,“有吗?我怎么不知道,哪个是于副组长?”
“脑袋挺大的那个,还问了你名字,你忘了吗?”小李凑到耳边说道,“于副组长很厉害的,他今年才22岁,但已经写了十几篇论文,二十刚出头就提了副研究员!”
丁蕾更加稀里翻涂,“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说他干嘛? ”
“咯咯咯!”小李笑着说道,“你没发现他看了你好几眼!”
“我脸上又没东西,他看我干嘛?”
小李又一次笑了起来,直接笑弯了腰,丁蕾莫名其妙,看她真不明白,小李眨巴着眼睛,问道,“蕾蕾,我知道你的名字,你们家干嘀的呀?”
“没干嘀,我爸就是一个普通公务员,我妈就是一个教书的!“
“我不相信!你过来,我就知道你挺有背景的,你穿的,用的都是好东西,并不是商店中的大路货!”
丁蕾想了想,干脆点点头,半真半假的说道,“李姐,我跟你说,你可不要往外面传,我爸带过兵,是部队的政委,和研究中心的王书记有些关系,要不然我也进不来实习,只是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难题!”
小李听完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咱们组说白了,就是一个让新手学习和练手的地方,你能进来也不奇怪!”
丁蕾知道李姐比她厉害,毕竟能够留下来的同志都非常厉害,她不由得低下了头,牙关紧咬,什么她丁承德成了走后门,被人瞧不起的角色,不行,绝对不行……
而她身边的小李则有些迷茫,整天算算算,可到底有什么用?可此时的小李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与四年前相比,此时原子弹虽然还没有爆炸,但理论组通过预先研究和各种其他实验数据的分析,对热核材料和热核燃烧的有关现象及规律已经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不再是一无所有,当然了,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