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9810 吐槽:93 更新日期:2022-10-03 22:40:03
事情确实如陈璧君所预料的那样,不那么简单,次日另外一个消息传了过来,在古晋地方检察器的指示下,古晋警察局突然搜查了财政部次长陈修信秘书的办公室和家庭,各种物证整整运了三辆大卡车,招摇过市,听到这个消息,陈璧君就有些坐不住了。
陈璧君立刻写了一些信,让人送到古晋,告诉表哥,我们陈家是广东番禺陈。与在南洋待了两百多年的陈祯禄家族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没必要掺和这摊子浑水,先静观其变,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下注也不迟……
然后陈璧君又对表哥瞎折腾说什么学汉语,不如学英语,很是不满,华人的地盘不说汉语,说什么英语,你就算说英语,洋鬼子也不把你我当成自己人,你以后不要再提这些了。
信送到古晋时,华人邦上层已经乱了套,虽然陈祯禄、陈修信父子立刻对外发表澄清声明,但民主政团联盟多位仪员立刻在议会上质疑,多位议员在讨论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民主政团联盟推出的副总理章伯钧也高喊调查事情真相。
南华总会副会长林苍佑也冒出来对总会会长,现任总理表示了不满,说他没有管子女,败坏了南华总会的名声,静书都这么多东西,陈修信怎么可能干净。
而此时的陈祯禄则憔悴不堪,一夜之间恍若变了一个人,此时此刻,他才真正明白别人能给他东西,也能把东西收回来,想东食西宿,左右摇摆,没有实力是绝不可能的。
不过到了生死关头,陈祯禄还在想办法,他一边想尽办法压制总会内部的反对声音,陈家在南洋两百多年,根基身后,林苍佑想造反,哪有那么容男,先挺过这一关,等事情结束了,再想办法把这帮子反贼赶走!
一边试图压制检察署的进一步调查,同时他亲自找古柏,说只有华人邦的政局稳定,才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并完成加入香港经合组织的谈判……
不过陈祯禄这三手都不是很成功,林苍佑也是一方之雄,影响力不小,他自然压制不住,说白了南华总会也不过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陈祯禄想搞父子相传,一大帮人都有意见,除非陈祯禄做出巨大的让步,否则其他人绝不会错过这个打击他威信的机会。
至于干预检察署,那更是想都不用想,华人邦检察署署长的创建人是1932年就投奔共产党的海外华侨,是老资格的共产党员,与军警关系非常好,他的背后是共产党中央,哪里是陈祯禄能够搞得定的。
而古柏那边,则说了一圈模棱两可的话,他虽然欢迎华侨投资,虽然欢迎华人邦加入香港经合组织,但这两项经济合作都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言下之意,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就算没有你,只要能够在国内赚到钱,南洋华商还是会回国投资的,华人邦还是会加入经合组织的!
陈祯禄当然也想和英美联系,想说服英美干涉,不过陈东海的车祸,也让他胆战心惊,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做事,万一惹毛了共产党,还不知道是什么下场?
就在陈祯禄不断折腾时,此时各种各样的舆伦也发酵起来,此时刚刚来到古晋的国内杂文大家张光人冒出来大骂华人邦官商勾结,比KMT时期还要可恶。
张光人从国内被赶出来,一开始他想留在香港,但不知道是谁打的招呼,他在香港待了一段时间,竟然没人招聘他,而且这两年香港经济发展,香港房租也不便宜,见情况不对,他只好南下华人邦,毕竟华人邦缺人缺得厉害。
华人邦各路人马都有,张光人名气又大,文章写的辛辣讽刺,很受报社欢迎,一篇文章出来,立刻引得人人瞩目,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位?以前没听说呀!
大家互相打听,原来这哥们就是原子弹爆炸之后,说不应该搞原子弹的那位二百五呀,怪不得,怪不得!
张光人一举成言,高兴之余,连写了好几篇文章,喷吐怨气,一篇雄文接着一篇雄文,把这几年在国内受的破气全部发泄出来,真是舒坦!
不过舒坦之余,张光人又有些茫然,他一直非常希望共产党完成华人邦的革命,让华人邦可以很好地发展;可华人邦如果完成了革命,又不一定有他的立身之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新生的国家容不下他?
隐居在古晋的李宗仁自然也看到了这些雄文,他有些不屑的丢在一边,KMT政权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专门捣乱的人太多了,而现在这个华人邦乱糟糟的,跟民国也差不了多少……
在国内解放战争中,广西解放得最晚,抗战初期,广西的剿匪战役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共产党凶狠的镇压下,李宗仁带着桂系支持者逃到了印支半岛,搞了一个伪国民政府,此后为了生存,可以说办法想尽了。
没想到日本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对英美下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再次压了过来,李宗仁知道再也跑不掉了,终于主动归顺,为手下找到了一条活路。
不过桂系和共产党的仇恨结得太深,李宗仁自然不敢留在国内,而是主动选择带一批桂系骨干“支援”华人邦,但来到华人邦之后,他很快就发现华人邦并不属于他们,他干脆在古晋南方一个叫西连的地方圈了一块地,带着部下们搞起了屯垦。
沿着西连向南,就可以进入到南婆罗洲的桑高一带,这些地方也有不少华人,李宗仁部下们分布在西连和桑高之间圈地,土著要么滚蛋,要么给他们当佃户,同时他们也从国内招揽人过去,而荷兰人那边,也没怎么折腾,只是让他们每年交一点税就打发了··……
李宗仁是大人物,华人邦自然不敢懈怠,华人邦成立后,给了他一个总理府资政的名义,邀请他到古晋居住,不过李宗仁并不怎么干涉政治。
道理很简单,华人邦是共产党解放军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的,共产党怎么可能对华人邦放手,现在的华人邦不过是共产党流放国内政治异己分子的尿壶而已,但即便是尿壶,那也是共产党的尿壶,什么时候尿壶可以自作主张了?
既然注定要做傀儡,他才不愿意指和政治呢,这些年在印支和暹罗也抢了不少东西,正好带着老部下们搞一搞农场,未来要是南洋待不下去了,就去欧美,而要想在欧美舒舒服服过日子,手里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他知道现在就算是买假古董,共产党也不会买账。
与李宗仁不同,在武汉负隅顽抗,被共产党抓起来修了好几年青藏公路的白崇禧,一直野心勃勃,想着东山再起,到了华人邦之后,他试图竞选过议员,不过并没有通过资格审查那一关,这让白崇禧大为恼火。
白崇禧还想作呼,李宗仁就劝他,要不是你我兄弟在印支半出为国家立下了大功,你以为我们能顺利得来到华人邦,不要想着从政了,就算你竞选成功又怎么样?还得听共产党的,为啥你那个资格审查没过,共产党不让过,华人邦敢选你吗?
白崇禧这才消停,虽然消停了,但白崇禧还是对政治很有兴趣,对于乱糟糟的华人邦政坛,他是一百个看不上眼,在他看来,这么好的地方,要是被他们掌管,用不了多久……
“健生兄,你呀还是不死心,你有那个精力,还不如仔细研究一下如何种植棕榈树?棕榈树可比橡胶好伺候多了!”
“德邻兄,大好时机,你就不想着出山?”
“大好时机?哪来的大好时机?你忘了东婆罗洲的五万大军了?”
“共产党若是动武,美国人会同意?”
“要想赶走陈祯禄,哪里需要动武?一起车祸,几个检察官,陈祯禄父子就吃不了兜着走,林苍佑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你真以为真是他人品好?背后有人呀!
白崇禧听完,恼火的说道,“也不知道谷百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一定要用南洋那帮家伙,就算不用你我,章伯钧那些第三党总和他们是一路吧!”
李宗仁笑了笑,“共产党要的是南洋华商的钱和资源,章伯钧有什么?那帮子第三党一个个桀骜不驯,让他们上台,然后和共产党打擂台,谷百生疯了才会给他们机会!
谷百生打得是明牌,用南洋豪商执政,又用章伯钧那伙人作为牵制,再加上对华人邦军警和检察院的控制,南洋各路势力只能不断讨好共产党,要是不听话,就是今天陈祯禄的下场……”
白崇禧听明白了,无力的坐了下来,“合着只有当傀儡的命?”
“难不成你还想反攻大陆?”李宗仁笑着摇摇头。“健生兄,咱们国家现在是四大国,国际地位仅次于美苏,英国都压不住。
除非美国人直接用海军封锁了南海,再派出十万大军把东婆罗洲的解放军屯垦兵团缴械,要不然华人邦就别想脱离控制,而一旦美国人这么干,那就是战争了!”
“美国人眼里只有钱,华人邦除了一些热带种植园,还有一些小油田以外,也没其他东西,美国吃饱着撑着,才会这么干!”
“过去不可能,现在解放军有了原子弹,就更不可能了!”
白崇禧立刻明白过来,“有了原子弹之后,谷百生立刻动手搞香港经合组织,这是早有计划的事情?”
“国家要想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华人邦和马来亚的开发程度比南洋省强多了,又有石油,谷百生绝不能放手的!”
“东北不是才找了一个大油田吗?还有那个天方省,不也有石油吗?”
“换成你,你是先用本土的石油,还是华人邦和天方省的石油?取之于外,总比取之于内好!”
“这倒是,可惜呀,你我现在都成了外人!“
“被流放了嘛,不是外人又是什么?”李宗仁苦笑着说道,“对政治对手只留下几个门面,其他人赶尽杀绝,非死即流,不留后患!
舆论上,以实事求是为名,把孙先生那些不可告人处宣告天下,以此杜绝后来者打着孙大炮的旗号,攻击共产党!形势一缓,立刻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
谷百生的八大报告你看了吧?真是聪明呀!按照谷百生的路数搞下去,百年之内谁也没办法挑战共产党的天下!”
白崇禧默然,过了一会,他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当年北伐胜利后,你我要是在两湖的民生上多下一些功夫,何至于有今日的下场……
“时间太短了,我们连整顿两湖官场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解决民生问题了!” 李宗仁摇摇头。“就算我们能稳住两湖,与常凯申有来有往又如何?
九一八还是会发生,谷百生还是会崛起,谷百生有苏俄撑腰,又有阎锡山的兵工厂,再辅以共产党之组织,又以土改诱惑民众,胜利是迟早的!
仔细想想,谷百生的机会真是稍纵即逝,中原大战摧毁了冯阎,九一八又毁掉了东北军,北方看着兵马众多,但却毫无战斗力,而日本人新取东北。又需要时间消化,这样一个空白期被谷百生抓住了,几年之间又拉起了百万大军……”
“天命在谷百生,如之奈何?”白崇禧叹了一口气,摸了摸自己修路时受伤,现在一直隐隐发疼的老腰,“若是当初我不守武汉,或许可以为抗战做一些事情,谷百生当年可是许诺了副总长,只要一想起王耀武那等小辈,竟然能耀武东欧,真是,让人又羡又恨呀!“
“健生兄,事已至此,再说往事又有何益?”
白崇禧苦笑着摇摇头,想了想。转移话题说道,“国家想独霸南洋,美英不会答应,迟早要较量一番的”
“肯定要较量一番,不在婆罗洲,就在马来半岛!”
“暹罗也是有可能的!”
“有富国省在,美国人在暹罗和马来半岛很难做,美国真正依靠的是海空军,他们的优势在婆罗洲!”
“美国人的重点永远是对航道的控制,马六甲高于一切,婆罗洲是可以让的,关键点还是新加坡,只要控制了新加坡,建立军事基地,空军飞机就可以辐射很大一块地区,就算周边地区被咱们控制了,也奈何不了美国人!”
“也是,咱们的海空军不行,短时间内不可能惦记新加坡的!”
“我看谷百生的战略应该是一边稳住美国人。一边加强对周边的控制,筹到咱们的海空军上来了,再一战定乾坤,把美国人驱赶出海峡!”
李宗仁点点头。“确实如此!”
“问题是谷百生的手段太激烈了,马来人、爪哇人还有其他土著的高层,凡是够得着的,都被杀了一遍,美国人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完全可以扶持这些土著,与我等华人搏杀!偏偏美国人财大气粗,一旦打起来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李宗仁微微叹息,“健生兄,这段时间我研究过美国的西进史,欧洲殖民印度和非洲的过程,都是斑斑血泪呀,不厮杀是不可能的!”
“就是这个道理呀!华人邦处于前沿阵地,不整军备战,却整日勾心斗角,如何能成大事?德公,我等不可学那等无能蠢货,当此英雄用武之时,绝不可困坐山林,你该出山了!”
白崇禧一边说,一边目露凶光,李宗仁呵间笑了笑,“健生兄,你我不过是闲居华人邦边界,手里除了一些老部下,就只有那么几只枪,想有所作为,也不容易呀!”
“谷百生现在需要打手,而你我桂系精华两千人在此,拉起万人的队伍一点都不困难,德公,现在大家等得就是你的振臂一呼!”
“健生兄,你的心挺大呀,你想去哪里?”
“自然是南下:这几年情况很明朗了,荷兰人对南婆罗洲的控制力不足,我等可以率旧部大举南下开垦,一边招募华民,一边驱赶驯服土著,夺取兰芳故地,如谷百生在北越事!”
“南婆罗洲地方广大,就算是万人,也恐怕不够呀!”
“徐达三说了,只要愿意南下,有人给人,要枪给枪!”
“可信吗?”
“徐达三是个爽快人,从不妄言,而且他不仅对我这么说,也对黄琪翔、贺衷寒说过,两人现在都心动得很!”
李宗仁苦笑着摇摇头,“谷百生让我们去南婆罗洲,为得就是把战线南移,吸引美国人的注意力,未来若是成功,可以恢复兰芳故地,不成,消除了华人邦的隐患,谷百生倒是一举三得……”
“大丈夫宁愿马革裹尸,也不能老死于床头,德公,我们不如陕军、西北军,投效新朝。坐拥富贵,现如今也只能拼杀到底,为旧部们谋一条出路了!”
白崇禧这么一说,李宗仁摸着大腿连连叹息,“温柔乡是英摊冢,几年不打仗,大腿早已经髀肉复生,健生兄,接下来你要担当大任了!”
“德公,婆罗洲富庶,远胜广西,荷兰人衰败不堪,土著毫无战力,你我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独霸一方,未来进可以建国立邦,退可以为华人开拓一片天地,虽然功业不如谷百生,但也算是为国有功了!”
李宗仁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和古柏谈一谈!”
婆罗洲只有沿海地区得到一定的开发,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雨林,岛的中央是山地,四周是平原,南部地势非常低,这样的地形,决定了荷兰人对南婆罗洲的控制力非常薄弱,他们只是控制了一些点,广大地区都被土著占据。
不过因为自然环境太过恶劣,婆罗洲内陆地区土著虽然控制着大片地区,但人口很少,这自然就是华人的拓展创造了空间。
因为解放军在东婆罗洲屯垦,荷兰人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东面,而在广大的西面,荷兰人只控制了坤甸等少量战略据点,面对不断南下的中国人,荷兰人不仅没办法防御,也懒得防御,只要华人不袭扰荷兰人,华人和土著之间杀来杀去,荷兰人才懒得管呢!
荷兰人甚至告诉徐达三,只要你们不闹腾,不杀到沿海的港口头上,等到殖民时代结束了,婆罗洲也是可以交易的,说白了,现在的荷兰人打的主意就是有一天是一天,临走再薅一把羊毛……
在这种局面下,自然要想办法南下,但谷雨又不希望被英美抓住把柄,那些KMT的旧军阀就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李宗仁这帮人向南折腾,不断排挤土著,开疆拓土,先把内陆地区拿下,未来就算美国人折腾,有他们可以顶在前面,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不断消耗美国人。
但此时不管是谷雨、徐达三,还是李宗仁,白崇禧都不知道,美国人已经忍不住了,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软弱表现,使得中国人在南洋的势力迅速膨胀,如果不迅速干预,未来不堪设想。
在再一次收到陈祯禄、陈修信父子的求救之后,美国人决定干预,美国国务院一方面很是关心华人邦所谓的自由,公开为陈祯禄父子站台,试图鸠占鹊巢,建立一个美国支持的政权,从而杯葛香港经合组织。
一方面要求英国人想办法继续驱赶马来亚的华人,扶持马来人;一方面以支援作为筹码,要求荷兰人退出南洋,组建起一个有相当执行能力土著政府,以对抗中国的侵扰。
美国人舍得给钱,荷兰人退出也无所谓,不过组建一个土著政府却不那么容易,爪哇人信仰MSL,而荷兰人在荷属东印度的力量支撑是那帮子信仰基督的混血儿,这两路人马不是一路人,甚至仇深似海。
荷兰人扶持后者,这个土著政府属于少数派政府,心思肯定放在镇压爪哇人上,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扶持爪哇人,爪哇人在和中国人算账之前,肯定第一个赶走荷兰人……
而且中国人不傻,在婆罗洲开拓的退伍将士,已经和爪哇岛上的那帮子基督徒勾结在一起,两家联手镇压爪哇人,绝不给爪哇人翻身的机会。听完了荷兰人的解释后,美国人火冒三丈,同时也相当懊恼,就算是苏俄在爪哇有些势力,也比现在强呀!
此时已经是1949年3月中国两会期间,美国人盼望的中苏撕破脸局面并没有实现,两国虽然口水仗不断,但各种交易还在继续,这也让美国人相当失望。
而在两国私下的交流中,中国方面表示愿意和苏俄保持距离,不过他们对1949年度的马歇尔贷款数量太少并不满意,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小小的要求……
很明显,中国人确实对苏俄不满,但他们还在搞墙头草那一套东西,杜鲁门觉得不能再容忍了,光给黄油不行,大棒也得上。
在与荷兰人商议之后,美国海军四艘军舰突然出现在古晋港口外,在港口外围待了半天后,这四艘美舰分成两路,以访问为名,一路刻意穿过安不纳群岛,出现华人众多的坤甸。
一路则在访问文莱后,穿过苏禄海、苏拉威西海和望加锡海峡,来到了荷兰人控制的石油基地巴厘巴板……
美国人此举示威的意图太过明显,消息迅速传到国内,谷雨听说后,笑着对汇报的严耀庆说道,“美国人在海上怎么折腾,都随他们的便,我们干我们的!
还是老办法。东守西攻,农村包围城市,沿海港口不碰,把土著往南方挤压,脏活让KMT那些残余势力来做,国内移民跟在后面开垦……”
“会不会引起美国人的过激反应?爪哇人口众多,若是美国人在爪哇折腾,我们就比较难办了!”
“美国人愿意扶持土著,也随他们的便!” 谷雨冷冷地说道,“这一场南洋战争,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五年,十年,而是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美国人想打多久,我都奉陪到底!”
从宋代到今天一千多年,中国人受到各种封建遗毒的影响,不愿意走出国门,眼睁睁看着中国周边,变成了列强的竞技场。
现在殖民时代即将结束,中国必须抓住这最后一丝机会,尽可能的拓展生存空间,把国内过剩的劳动力疏散到南洋和非洲,同时将这些地区的财富运回国。
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中国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工业化初期,投资远大于收获,偏偏又遇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了弯道超车,又必须有大量关于未来的投资。
这么多投资哪里来?不仅要攫取农业产出,也要攫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但即便如此,也没办法保证足够的就业,怎么办?只能是南洋!
南洋是中国的后花园,南洋可以解决中国发展所需的大量资源,南洋可以安插移民,这些都是原因,但事实上,都不是关键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历朝历代,建国初期政治都很不稳定,一大批骄兵焊将各个都是吃肉的老虎,不吃外人的肉,就得吃自己人的肉!
谷雨手下那帮人是什么素质,他比谁都清楚,必须把那些不安定的因素送到国外,与其在国内闹腾,搞出一个个幺蛾子,还不如到国外厮杀。
现在有了抗疟药,有了抗黄热病的疫苗,虽然死亡率还是很高,但总比19世纪强多了,巴西人可以开发亚马逊平原,中国同样可以开发婆罗洲,至于环保什么的,谷雨根本跟不上,这关系到政权的稳固,谁拦着都不行……
当然了,谷雨也不愿意太过刺激美国人,他想了想,就约见了司徒雷登前住中国科技大学燕大校区,抗战初期,中国政府颁布华北高校搬迁令,燕京大学被搬到了西安,刚到西安,抗日联合政府就颁布禁止外国人办学令,燕京大学被国有化。
抗战胜利后,燕京大学被留在了西安,被改名为西京大学,而美丽的燕大校园则给了谷雨最爱的中国科技大学,所以司徒雷登眼中一切都很熟悉,但一切又都非常不熟悉,物是人非事事休……
交谈从燕大国有化开始,谷雨明言,传教士对中国走问现代文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样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探路石,所以燕京大学国有化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闭关锁国,香港只是第一步,未来沿海,乃至于内地也会开放。
但不管怎么开放。教育的开放都将非常谨慎,没办法,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必然是防御型的,必须防范过去的悲剧重演。
司徒雷登则表示,“主席先生,我出生于中国,可以说是半个中国人,我非常欣赏您的开放精神,但对您在教育略显保守的做法,我还是相当遗憾……”
谷雨笑看说道,“司徒雷登先生,您曾经是燕京大学的校长,为燕京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您愿意,我想邀请您担任西京大学的名誉校长!
司徒雷登很高兴,“真得可以吗?我非常乐意!”
“相比于中国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无比蔽塞,现在对中国政府而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现代文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邀请更多的美国学者来华任教,我们的大学、中学虽然数量上来了,但质量还远远不够,缺乏足够的高水平教师!”
司徒雷登和其他西方学者们对谷雨的评价多少有些争议,大多数人都比较讨厌他对社科类的打压态度,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都比较赞赏谷雨不搞个人崇拜,政治上开放,非常重视教育等等做法,相比于苏俄,把科学的地位抬得很高的谷雨在他们眼里,似乎更开化一些。
此时听到谷雨提出邀请,加之美国已经把和平演变当成对付中国共产党的武器,他自然很爽快的同意了,谷雨点点头。笑着问道,“司徒雷登先生,您知道西京大学所在的陕西省的简称吗?”
司徒雷登知道正题来了,“我当然知道,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谷雨点点头,“是呀,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做了很多功在千秋的事情,但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
而我党建立的新中国,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秦国的复活,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所以建国之后,我常常在想,我一手打造的新中国会不会人亡政息,二世即亡!”
虽然司徒雷登和所有的美国人一样,无比期望中国变色,但是他总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他也不明白谷雨为什么这么说……
只听谷雨说道,“新中国和秦国最大的类似之处,就是控制到乡村,甚至每一个人。这种做法在战争期间有着巨大的好处,可以最大可能的征募士兵,从民间获取物资,从而击败敌人。
秦人在长平之战中动员了六十万人,下至15岁的半大孩子,上至60岁的老人,都上了前线,而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动员了两千万人,组建了五千万民兵,靠的就是这样的控制能力,但世上的事情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想让这么多人拼命厮杀,光靠宣传动员时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的收买,偏偏中央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财力,秦王朝建立起了二十级军功爵制,每升一级爵位就有相应的好处,好处哪里来,自然是从敌人哪里攫取而来。
也正是用这样的方式,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吞并六国,但六国灭亡之后,秦国并没有立刻改变政策,统一战争中产生的军功利益集团,没办法对外获得利益,就只能不断内斗,内斗残酷到新继位的秦二世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斩杀,秦王朝最后的灭亡也就成了必然!
我们和秦王朝统一时期的处境差不多,为了击败强大的日本人和KMT,我们搞起了土改,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同时将分到土地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
我们也把对外战争中的缴获给出了一大部分给前线的军人,到了战后,我们不得不提拔一大批军官,让这些能力并不完全适合需要的军人从政。
但即便如此,还有太多太多人没办法安排,这些人与贵国的将士大多是大中学生不同,他们绝大部分是文盲,能力不够,但他们却见识到了西方的繁华,他们已经无法忍耐贫穷!
偏偏中国工业很落后,中国人口又非常多,人均耕地只有三亩,土地又很贫瘠,并没有足够的化肥,光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顶破天只能勉强图个温饱,遇到灾荒了,连温饱都没办法解决……”
说到这里,谷雨图穷匕见,“司徒雷登先生,您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多达几百万,甚至千万的不安稳因素,巨大的不安稳因素,若是我国处理不当,这些拿惯了刀枪的人,就可能把我党掀翻!
每每想起这个,我就寝食难安,我必须把这些人的注意力疏散出去,只要他们不在国内折腾,他们干什么都行,等到二三十年后,他们老了,没力气折腾了,共产党的天下才算真正坐稳!“
司徒雷登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想不到谷雨竟然搞出这么一番说辞,而且这种说辞还贼有道理,美国建国之初,频繁出现士兵暴动;还有大萧条时期,老兵闹腾,这一切一切,都证明战争结束后的老兵确实是不安分因素。
美国可以拿出大笔退伍津贴,又可以安排士兵上大学,财力不足的中国根本做不到,谷雨想出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到国外折腾,让这帮喝惯血的人折腾他国,若是战死在国外,相当于消除了不安定因素。
未来这帮人在国外得到好处了,中国政府可以从中分一杯羹,问题是这么干,对美国的世界领导权简直是巨大的麻烦,这帮人有多能打,司徒雷登比谁都清楚。
当然了,如果利用得好,这些英勇善战的中国士兵,也会成为美国登顶之路上的垫脚石,就看怎么使用了,而谷雨今天点出来……
“司徒雷登先生,在关系到政权存亡的问题上,我退无可退,我只能不断向外输出不稳定因素,即便为此得罪无数国家也在所不惜!
司徒雷登先生,我向您保证,中国对外输出力量,并不是输出革命,相反,中国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目前的国际秩序,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都将坚决拥护贵国的国际领导权,对外每进一步,都将严格遵守利益共享原则……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国都不会大规模发展海军,只会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器,我国也不会触碰马六甲和印度洋沿岸,绝不会影响贵国的通航自由! ”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有一件事,您可能不知道,我国正在酝酿对苏俄的新一轮反击,这将证明我国拥护贵国国际领导权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