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89章 似乎很平静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556 2025-05-12 15:06

  不怨上海市的同志怒气流塞,中央太过分了,实在太过分了! 一 上海容易吗?抗战期间,上海打得

  十分惨烈,战后上海城内的建筑物绝大部分都破破烂烂,人员死伤更是数不胜数,曾经无比繁荣的

  方明珠几乎达成了一片废墟。

  战后上海相当于从零开始,先恢复元气,然后一步步发展起来, 好不容易有点样子了,开始往浦

  东发展,这个时候,快来了幺蛾子,竟然要拆分上海,这是唯恐上海发展起来呀!

  让苏州、嘉兴返回江苏、浙江,大家伙心里就非常不舒服,两地这些年得到了不少照顾,苏州的电

  子电器,嘉兴的化工机械,没有上海支持的人才和技术能发展起来吗?好不容易起来了,有回馈

  了,结果又还给了江苏、浙江!

  虽然不舒服,但勉强还能接受,苏州、嘉兴这两个地方每年要从上海拿走很多资源,又是市委常

  委,大家伙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滚蛋也好!

  加上南通这个搭头,大家捏着鼻子也认了,南通虽然差一点, 但南通的轻纺织业对上海的补充,南

  通沿海也可以发展造船、钢铁、化工,上海还算满意, 虽然各种基础建设会多不少,但南通的体量

  比较小,完全比较容易消化。

  而且还拿到了浙江靠近上海的嵊泗等岛屿,这对上海未来非常重要,上海外港的吞吐 量虽然还没到

  完全饱和的地步,但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按照规划,上海要建设成为世界航运中心, 但上海所处的长江口由于泥沙堆积水深不够,急需建立

  一个深水港,此时上海新港的建设已经纳入到日程。

  嵊泗列岛,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

  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所以上海

  对获得嵊泗还是非常满意的,来不需要和浙江扯皮。

  但中央怎么也不该把宝山、訕给划走了,目前宝山的上钢集团现在年产400万吨钢,山的上海

  石化炼化能力也达到了250万吨,且两个超大型企业都在扩建,上钢计划到1970年做到1000万吨,

  上海石化的原油炼化能力将增加到600万吨。

  按照目前两千多一吨的钢价计算 ,光光上钢集团每年就可以贡献80多亿的GNP,净利润有10多

  亿,纳税高达20亿,而且还可以撬动三百多亿GNP,涉汲到的税收刚达40......

  虽然上钢集团和上海石化都属于央管企业,但上海地方政府还是有不少税收和股份分成,而且管理

  上,上海也很有话语权,所以这两个核心企业被拿走,.上海市委不管是委员、 候补委员,还是常委

  枢机都非常想不通。

  . 上海辛辛苦苦拉大的孩子,中央一句话就直接给了邻省, 上海岂不是变成了二傻子?这里面巨大的

  投入怎么算?.上海马上要大力发展浦东,需要大笔投资,央一 一边同意浦东发展,一 边却把上海最

  大的企业拿走,这让上海怎么发展?

  这还仅仅是财政的问题,人事上也是一堆问题,中央极其重视企业发展,不断从企业提拔人才,从

  中央到地方,各个大型企业中有不少被寄厚望的干部,这两个核心企业也不例外,现在突然转给

  了邻省,这直接打乱了上海的人事安排。

  山两县历史上都属于上海,虽然是郊县,但人家早就习惯了在上海的生活,虽然中央的意

  思是两县划走后,变成省属县,并不影响他们原来的地位,都会提升到副厅级,但两县领导班子和

  群众肯定不乐意,虽然江苏、浙江都不错,但和上海市没办法比的。

  所以接下来如何安抚两县,财政上搞不好还要倒贴钱,不要说,还有各种各样的破事,从政府规

  划,到人事档案,甚至于道路标贴,车辆牌照全部都要改,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做了!

  市委第一枢机顾金声自己也很郁闷,中央的决策他必须执行,但他也必须安抚住上海上下的情绪,

  而且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实在太多,所以在京期间,他多次找主要领导谈话,后来又把市长孙运璇喊

  出去和中央谈,讨价还价很久,才勉强达成了一致!

  中央计划转让一部分股份给江苏、浙江两省,这一块由中央和两省谈, 除此之外,中央也决定把上

  每造船厂、上海电气等等大型企业的股份大部分转让给上海,从控股股份变成参股股东,这一 块中

  从地方拿到的钱将用于长三角高铁建设。

  看到上海主要领导干部抱怨不断,央最后做了一次妥协, 为了弥补上海的损失,这两家大型企业

  地方税收分成属于省一级的部分,5年内继续给上海,5一10年给 上海一半, 10年后给其他两省。

  中央看起来是让步了,但实则不然,对中央来说,地方税收分成给谁都一样,对中央并无影响,即

  便未来这么多税给了上海,上海也是亏大发了。

  本来上海市两位领导还想多要一些, 李多才同志就问到处把这些企业的时候,其他地方就没有援助

  吗?如果大家都这么斤斤计较,其他地方的同志也要问上海要支援的钱,你们怎么办?两人只好闭

  作为中央局委员,顾金声很清楚,中央这一波转让大型竞争性企业的股份早有打算, 并环是仅仅对

  上海一家让利,而且这个转让的过程中央并不会从地方拿钱,而是通过分阶段减少转移支付的方式

  进行,或者某一个大项目中央说是出十个亿,实则会扣除一部分, 如此来,快理掌握的钱就

  更多了。

  但地方政府又不得不就范,中央转让股份的价格大多比较优惠,地方地方政府拿到大型竞争性企业

  的控股权之后,人事上可以安排不少人不说,经济上也不吃亏。

  接下来中央会加大企业上市的速度,相关企业上市后,可以把股权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也可以在

  不影响控股权的情况下,把一部分股份出售, 以提高企业的活力。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以外,中央也答应在项目上给上海照顾,五五期间,批准在南通上一个钢铁和石

  化项目,同时批准长三角高铁项目,并给予大量拨款;上海地铁和. 上海新港项目列入到中长期规划

  中.....

  “能谈的, 都已经谈的;能找的关系,我和运璇同志都找了,在座的同志不乐意,你们以为我这个

  上任不长的市委第一枢机就乐意吗? 我们更不乐意!

  但中央的决心很大,这不仅仅是行政区划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国家长久安的重大政治问

  题,上海必须执行,不折不扣的执行!

  顾金声拿着话筒说道,“我知道很多同志想不通,坦率说,我一开始也不是 很想得通,但在座的同

  志肯定有不少对明清民国的政治经济史有了解,中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谷枢机是开国领袖,他考虑问题,往往立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有些东西短时间内大家看不懂,不

  理解,等时间长了,看得懂,理解了,往往会恍然大悟!

  我这不是吹捧谷枢机,在拍马屁,而是事实如此,战争时期的种种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就说

  一个最近的例子,我们有非常多的同志反对修高铁,可现在呢,大家都想修!

  还有一些关键道路、桥梁的指标制得很高,当时很多同志都在说, 现在说长道短的同志是不是明显

  少了?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现在我们上海是吃了亏,而且是不小的亏,但从长远来说,我们会不会吃亏,还真说不准,我们上

  海的根本是什么,是钢铁、石化这些吗?我看不是!

  这些产业现在确实来钱,又是GNP的大户,有这些东西,上海很光鲜 ,但这些东西,其他地方也

  能搞,上海有搞这些东西的区位优势,其他地方也有,上海的优势不明显 !

  上海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其他地区搞不了,追不上的东西,这才是上海要做的,这些东西中央也

  已经规划了,上海要重点发展港口、贸易、金融和高新产业,要成为中国的纽约、伦敦!

  请问同志们,纽约和伦敦有那么多钢铁石化吗?这些确实要发展,但不能认为离开了这些产业,上

  海就地动山摇了,没那回事!

  现在我们终于得到中央的批准,可以开发浦东新区,而为了浦东新区的发展,中央给了非常多的优

  条件,上海的区位优势非常大,只要浦东新区开始建设,全国的资金都会涌过来。

  尤其是周边的江浙两省,肯定有大量资金涌过来,到时候两省地方也会抱怨,现在我们吃了点亏,

  两省到时候就不好抱怨了!

  我在中央工作过一段时间,负责的是组织工作,组织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我相信其他工作

  也是如此,凭什么好处给上海,不给其他地方?

  同志们,中央也难,央也要一碗水端平, 不能厚此薄彼,徒我们一些东西,在给一一些东西,就

  算有一些地方不满意,也比较好协调!”

  顾金声同志年龄并不大,但他的能力、背景、革命时期的资历都摆在那里,除了一些老同志以外,

  现在台上的同志根本压不住他,且这是在上海的第二任,对上海的情况又比较熟悉,所以在座的

  真敢炸刺的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能决定上海拆分的只有谷雨,在座的同志也都清楚,盯着顾金声没用,除非谁能改变

  谷雨,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顾金声做不到,其他人更做不到!

  也就在顾金声同志讲话刚刚结束,上海高新区 主任唐子容同志发言,他表示赞同中央对上海的规

  划,现在如此切割,.上海确实损失惨重, 影响很大,但这也同样是机会,上海可以和北京一 样专心

  致志向国际性大都市发展。

  锔一个让券所,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而这也是谷枢机非常重视的.....

  除了这个提议之外,唐子容还提到了高新产业的发展,他以上海高新区目前面临的一 一个大挑战为例

  子,告诉在座的上海市委领导同志高新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各种新突破层出不穷, 把钱用在常规

  项目的突破上,并不利于上海的未来。

  他上海作为全国的龙头城市,必须在高兴技术领域做出贡献,不能和其他省市一样把所有的注意力

  都放在传统产业上,搞同质化发展,这不利于上海的未来,上海的目光应该更 长远,应该紧追世界

  潮流,国外有的高精尖,上海必须有, 而且要一步步追上。

  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的高精尖,上海也必须有, 而且要拉开一个层次,要不然还是什么大上海?钢铁

  石化是赚钱,但这一类的企业那么多, 上海和他们一样怎么行?

  科技部、中科院在上海、北京和武汉搞了三个高新产业试点区,唐子容是中央派下来的,担任上海

  高新产业试点区管委会主任,上海高新区在杨浦一 带拿到一 块地,旁边就是上大电子材料厂,这个

  选址是很有讲究的。

  此时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规划,上大复旦、同济,财经、理工、医学院、体育学院都在当地建立了

  分校,而杨浦一带本来就有不少厂 ,所以此地自然可以进行产学研结合发展非常合适。

  而上大电子材料厂是国内搞得比较好的校办企业,已经在科创板上市,而按照唐子容的观察和理

  解,未来高新产业的核心是电子和新材料,上大电子材料厂 属于这两个行业的交叉点,也就不奇怪

  国家那么重视,让该厂排在了第二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首选。

  对上海这个电器产业高度发达的地方来说,集成电路和晶体管等新一代电子元器件直接关系到上海

  这个核心产业的未来,而新材料又关系到上海为数众多的轻工业企业的未来。

  所以高新区要围绕着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大力发展,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断找这一

  类的企业交谈,不仅拿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精力充沛的他还十分体贴的.上门服务,不断游说上海

  市和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同时又+分坚决,不符合高新区发展规划的企业绝不引入,谁说也不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新区慢慢起来了,上海高新区目前都和电磁息息相关,上大电子材料厂 这些年

  除了搞高纯粹锗硅的生产以外,也进入到了永磁体领域。

  而永磁体又和应用非常广泛,I业生产、家庭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永磁体的存在,唐子容就围绕着这

  些行业作文章, 一上来就劝说上大电子系搞了一个磁芯存储器厂。

  此时所有大型和中型计算机都采用磁芯存储器作为内存,而随着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磁芯存储

  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为人力便宜,这种需要大量人员穿线,和纺织品差不多的储存器自发明之

  后,就是中国的优势出口产业,一直对欧美出口。

  所以这个磁芯存储器厂创办时间不长,就开始赚钱,这几年产值、出口额都在迅速增加,这也引起

  了唐子容的高度注意,他注意到凡是需要计算机的行业,都需要用到存储器来存储数据,这是一个

  刚性需求。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顶尖军I领域,也开始进入工业领域,而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用不了多少年,计算机就可以进入日常生活,这也意味着存储器的需求量也将

  会同比例提升。

  所以唐子容在这一块下足了功夫, 几年之间,上海高新区不仅可以生产内存所需的磁芯存储器, 还

  引进了外存储器常用的磁鼓存储器和磁带卷,这一块,国内已经能够比较成熟的生产。

  而中电总公司也看中了上海高新区,把旗下的硬盘生产线也放在了高新区,该牲产线目前除部分精

  密零部件需要从欧美进口以外,其他都已经实现了国内生产。

  如此一来,上海高新区不仅实现了存储器行业的全覆盖, 还在1962年顺利得请来了RCA这家美国

  电子巨头,RCA跑了一圈, 最终决定落地上海,就选择在高新区生产广电用的各类设备,

  方可

  以推销他们的各种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采购一些不要的零部件。

  但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高新区的存储器行业就遇到了巨大的危机,首先是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推出

  了式磁带,笨重且需要需要手动卷带的磁带卷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他需要想办法解决,看看能不

  能从荷兰引进专利,甚至直接在中国设厂生产。

  这个技术革新的难度还算理解,磁带卷确实不好用,更严重的冲击还在后面,就在去年年底,这个

  世界上竟然连续出现了一种全 新的存储模式,梦想电子公司利用最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开发出了一种

  全新的存储器,名叫动态随机存储器。

  梦想电子很早就接到命令,要求采用集成电路储存数据,他们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终于搞出了一个

  用6个晶体管存储一比特数据的复杂电路,可以静态随机存储,但这种电路的效率不高,若是要想

  构建可存储大量数据的系统,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等到了1962年七月,一个技术人员灵光乍现,这个电路完全可以简化,只需要用一个场效应晶体

  管和一个电容,就可以存储一一比特数据,但这种电路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

  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一 次, 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失。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用更简单、更小更美观的电路具备相同的存储容量,可以显著

  提高内存密度,将存储器的体积缩小无数倍,如此一来, 一台计算机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十亿个

  动态随机存储单元,因此非常有助于数字计算系统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集成电路主要是双极集成电路,只能搞一搞模拟电路,梦想电子就是这一块的领军企业, 他

  们首先搞出了一个计算放大器, 现在又正在全力开发集成电路整流器,这两块都是模电应用。

  而随着这种新的动态随机存储单元的出现,梦想电子也闯入到逻辑电路领域,在实现了这一重大突

  破后,他们迅速推出了1000bt的动态随机储存器,并开始在中科计算推出的计算机上使用。

  此时,致力于集成电路民用研究的梦想电子已经意识到他们可以做得更多,考虑一番后,他们迅速

  把目光转向美国贝尔公司研发的MOS晶体管技术。

  此天注的入开不是很多。

  但研究表明,这种MOS晶体管集成电路拥有更高的密度和更低的生产成本,而随着集成电路越来

  越复杂,单一集成电路上可以包含多个逻辑门,每个逻辑门又可以包含无数个晶体管,最终必然会

  出现基于单一芯片的计算机处理器。

  如此一来, 民用领域采用这种MOS晶体管集成电路就比较划算了,而谷雨早就下达了悬赏令,要

  求研发一种轻便的计算器, 这些年来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此时此刻,该公司的研究人员猛然

  间发现他们找到了突破口。

  现在国产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经上午,,完全可以研发一 款MOS晶体管的计算机处理器, 可以使

  用动态随机储存器作为内存,最新的液晶作为显示器,如此一来,新获得的计算机不就非常非常小

  吗?完全可以称为计算器,梦想电子寻即贷款启动了这个项目,要想办法成为这一领域的国内第

  器的末日不远了,高新区磁芯存储器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要不然过不了几年就要破产,因为这是

  被直接淘汰,未来没有人会再用磁芯存储器。

  所以他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边希 望梦想电子在上海搞一个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专i ]搞那种动态随

  机存储器,另一 一方面就联系 上海各家电子研究机构和企业,要求他们同样把注 意力放在那种动态随

  机存储器上,不能北京有,上海没有, 技术引进他来谈,但接下来的攻关你们要跟上!

  而为了解决磁芯存储器厂的大难题,唐子容脑袋都想空了,他甚至也钻研起金融,想着让这个厂上

  市融资,这家企业现在非常光鲜,股票肯定比较好卖,上海筹资获得的钱不就可以研发 那种动态随

  机存储器,就算搞不出来,也可以转型生产磁带等等其他储存器...

  也正是有这么多想法和迫在眉睫的困难,上海市委候补委员的唐子容, 才会在会议上第一个跳出来

  支持顾金声,当然了,他主动跳出来,还有另外一一个原因,他是中央下放干部,上海行政区划调整

  对他没什么影响,于情于理,都应该支持第一枢机, 搞不好还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呢!

  唐子容站出来说话,帮了顾金声大忙,随着他的发言,其他支持的同志也跟着发言,如此以来,上

  海行政规划调整算是起了一个好头,虽然说其后还有不少麻烦,但市委枢机和市长意志坚定,很多

  问题还是可以压得住。

  这就是此时的中国政坛,已经功成名就,拥有无数成就的谷雨如同一个大锅盖一样压制着中央和地

  方,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但在国家不断高速发展的当下,即便有人对他非常不满,也只

  能憋着,毕境大部分人对他都比较满意。

  这一次会议之后,顾金声把唐子容叫到办公室,听取他的汇报,顾金声早就知道唐子容有两下子,

  此时一听,发现确实不错,对他起了好感,就答应帮忙。

  创业板上市这一一块,顾金声也不清楚,他要求唐子容做相关准备,他去碰碰运气, 但这一一块需要

  经过创业板专家委员会的审核,难度还是不小的,最好是找到新的盈利突破口,如此就比较好办

  代,磁芯存储器厂这几年对磁带已经有一定的研究, 他们为了活下去,准备自研飞利浦那种轻便磁

  带,这一块的难度也不算大,他们有心突破。

  而中电总公司的硬盘还需要引进欧美的精密零部件,其他部分倒也不是很难,所以磁芯存储器厂也

  想上一个硬盘厂,然后一步步实现硬盘的全国产。

  而不管是轻便磁带,还是硬盘,未来潜力都不错,也应该不至于被迅速取代,顾金声赞赏的点点

  头,“有办法就好,你们写一份报告,我先看一看!”

  除了敲定这件事之后,顾金声还对梦想电子的突破很感兴趣,又请唐子容仔细说了说,他没想到张

  一思小两口还真搞出了花样,既然唐 子容认为他们的发明很有价值,那就帮帮他吧,反正又不是什

  么大事,张一思别人的面子不给,他这个顾叔叔的面子一定要给!

  唐子容离开后,顾金声抓起电话联系谷雨,接通之后,他先向谷雨问好,然后汇报了上海行政区划

  改革的进展,结束对话前,他笑着提到了梦想电子的新突破,“谷枢机, 梦想电子似乎搞出了什么

  了不得的东西呀!

  “你消息瞒灵通的嘛,这都知道了,是一一思跟你说的?”

  “那到没有,是我们上海高新试点区管委会主任说的,梦想电子的新发明据说会冲击到他们一个厂

  的发展,这个厂主要对外,每年还有一些外汇, 他们很紧张!

  电话那边的谷雨听完,笑着说道,

  “电子领域现在的新技术、新发明不少,在鼓励我们的科技人员

  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想办法让老厂逐渐转型

  谷雨放下电话,心里很高兴,儿女婿搞出了花头他高兴,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现在能够看到年

  轻一代干部保持极高的创业热情,看到新鲜事物立刻想着追上,这自然让他满意。

  只要有这样的精神,

  就算因为科研经费、人才等等不足,中国在高新产业落后,但也不至于被甩得

  太远,前世日本能够做到的,中国同样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贝切示巴人上两年1」日脑公以个A入以公以。

  条约使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标志着“法德轴心”的形成,在“法德轴心"中,法

  国充当政治领袖,德国提供经济后盾。

  这样既可利用法国在政治上战胜国的优势地位,抑制联邦德国重新称霸欧洲;又可利用联邦德国明

  显的经济优势,以增强联合起来的西欧的实力抗衡美国,因而条约对于促进西欧联合具有重要的历

  史作用。

  这个条约在戴高乐眼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成为同美国抗衡的重要武器,在驯服了美

  国之后,美国人立刻加大了对法国的逼迫,同时英国人也开始为虎作伥,劝说法国放弃核武器的控

  制权。

  戴高乐气坏了,他对英国人看的没错,英国就是美国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他已经下定决心在总

  统任期内,不让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尽最大可能削弱英国在西欧的影响力。

  而为了避免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法国必须在适当的时候退出北约,尽可能保持独立的政

  治外交和军事,但法国的国力又不够,要想脱离美国的控制,又不至于受损严重,法国必须要做

  好充分的准备。

  戴高乐开始下棋,他首先是稳定内部,这就需要加强与德国的关系,法德两国迅速签署《法德合作

  条约》,法德联盟就可以操控西欧,同时可以与世界主要大国周全。

  戴高乐的第二步棋就是完善自身,发现现在只有原子弹,三位一体核打击动量压根没有成型,事实

  上难以自保,所以戴高乐决定尽快与中国达成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交流.....

  要说起来,中法两国还真是天作之合,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很多地方

  都比较落后,中国工业的自我升级能力比较差。

  此时的中国虽然在一些新型领域发展迅速, 但大部分工业企业不过刚刚吃透二战前后引 l进的各种设

  备和技术,但问题是,世界在不断进步中,这些二战时期的设备和技术大部分已经被淘汰。 所以从

  五十年代未开始,中国I业进入到新一轮产业升级中。

  过去几年,中国不断从欧美引进技术和设备,法国是最重要的技术来源之一,也正是因此戴高乐有

  足够的筹码可以与中国交易。

  眼看着形势越来越紧迫,戴高乐也不愿意再等了,他必须首先获得的就是中国的氢弹技术,不惜一

  切代价也要搞到手,法国等不下去了,为此戴高乐增加了筹码.

  看到大使馆发过来的加急电报,谷雨很是感慨,他再一次体会到拥有 看i ]武器的战略意义,乘着这

  一次机会, 又可以弥补上不少缺陷,如此不断的突破,中国与美苏的差距自然越来越少!

  时间一晃眼就到了年后,而每年的二月和三月总是飞速过去,而在这段时间,谷雨本来以为的美国

  出兵刚果并没有发生,或许是看到卡比拉和朝鲜雇佣军并没有挺进铀矿区,国最终只是给蒙博托

  更多的援助和军事顾问。

  既然美国不主动动手,或者说还没有立刻动手,谷雨自然也约束刚果方面,以维持现状为主,现在

  已经吃了不少,若是能一分为二 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很快到了三月底,谷雨又要迎接赫鲁晓夫的到来,不过此时谷雨对赫鲁晓夫的兴趣已经寥寥,他的

  注意力已经放到了赫鲁晓夫的接班人身上。

  在他的印象中,科兹洛夫应该就在这段时间中风,然后赫鲁晓夫去看望他,心神大乱,还说什么

  “科兹洛夫没病,赶紧起来”什么的,怎么到现在也没有听到老科中风的消息,难道推荐他理疗真得

  很有效果?若是科兹洛夫没有立刻中风,或许苏俄的局面又不一样?

  谷雨带着一丝疑惑,一 丝期待, 迎来了赫鲁晓夫,也就在这一天, 美国总统肯尼迪不顾诸多反对,

  强硬签署了第1110号总统令,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银锭、银

  币和标准白银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券, 并立即进行货币流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