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旗舰桅杆上高高飘扬的“Z”字战旗,有些感性,训练航空兵十分残酷,造成多起自杀事件的山口多闻难以抑制心头的激动,奋笔在《战藻录》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终于到了期盼已久的决战时刻。战斗一旦打响,就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期待敌军自投罗网。”
固然日军士兵个个士气高昂,但指挥官小泽却惴惴小心,如临干谷,因为此时已经是1943年3月份,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一年半,日本人虽然占领了无数地盘,但自始至终,日本海军都没有实现逼迫美国的战略目标。
想夺取澳大利亚,结果连瓜岛都拿不下来,大半年下来·瓜岛已经变成了日本陆军的伤心地,据说仅仅这两个月,饿死在瓜岛的陆军就有上万人……
人相食,不是传说,而是活生生的事实,连瓜岛日军指挥官都被刺激得疯疯癫癫的,而这一次,海军也不是支援,而是只是把他们当成与美国海军决战的诱饵……
这一年多时间,日本海军非常想与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决战,一战定乾坤,可是美国航母却躲在太平洋深处,到处游走。
在放弃其他小的军事基地的同时,美国人却在夏威夷部署了无数陆军飞机,日军海军没办法轻师远征,根本啃不下夏威夷这个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只能这么无奈的僵持着,唯一的希望就在瓜岛附近……
而随着时间的拖延,强大的美国工业迅速军事化,情报显示美国沿海的船坞上到处都是各种舰艇,航母就有十艘,飞机、坦克、大炮的产量激增……日本现在的海上优势又能支撑多久?
更要命的是,美国人疯狂的支援中国,并以中国为基地对日本频繁轰炸,偏偏陆军那帮子蠢货,连连失败,竟然连东北都丢了,现在中美航空队以东北为基地频繁轰炸日本,造成了日本民众极大的伤亡。
以前丢炸弹,到处放火也就罢了,虽然人员伤亡不小,但对工业的损失还是有限的,可从去年冬天开始,盟军的空袭战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不断轰炸日本各个交通节点,同时在日本近海不断投雷,更加可恶的美国潜艇部队堵住各个海上交通要到不断袭击日本运输船只。
这三招一出,日本就乱了套,海上的运输船只不断被击沉,人员物资损失巨大,而本土的钢铁、造船、化工等等关键行业生产秩序也全部被打乱,各种工业品产量明显下降。
无奈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陆航和海航大批精英飞行员被调到国内,阻止盟国的空袭,同时海军不得不把珍贵的海军舰艇拿出来,开始组建护航舰队和扫雷舰队,想法设法的保障本土的工业生产。
甚至为了保护好南海航线,不得不增援海南岛,拿着宝贵的军舰在近海,硬着头皮与中国的飞潜快鏖战,可问题是就算打掉十艘中国快艇,也比不上一艘驱逐舰的损失呀……
但即便如此,日本运输船还是不断出事,工业生产产量还是不断下降,这样下去,日本迟早要被困死,饿死……
更麻烦的是,不断分兵,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块头很大,但同样有很大的缺陷,护航驱逐舰数量太少,反潜能力严重不足,更要命的是,精英飞行员的数量减少了不少,不得不以老带新,而新飞行员因为油料不足,训练并不充分……
不管是山本五十六,还是小泽治三郎,亦或是航空兵指挥官山口多闻,心中都非常清楚,日本联合舰队是日本的命根子,此战即便不能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联合舰队主力也绝不能有事,万一有事,就满盘皆输……
而在内心深处,这些熟悉西方的海军高级将领,对战争的结局非常悲观,就算这一次击败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又如何?
美国人的舰船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到时候日本海军还什么去扛,还不如争取一个像样的和平条件!
问题是现在日本想和谈,英美根本不谈呀!英美陆军战斗力不足,为了击败德国,他们拉拢中国当打手,竟然拿着日本当礼物。
只要一想起开罗会议宣言,这些日本海军高层都恨得牙痒痒……如果连对马岛、大隅群岛都划给了中朝,日本还有未来吗?
为了日本帝国的未来,必须让英美鬼畜知道日本的强大,就从这一次进攻开始!
但是小泽并不知道,他的舰队刚刚出征,就已经被美国的潜艇雷达捕抓到行踪,一艘美军潜艇将日军舰船离港的消息报告了太平洋舰队,尼米兹上将看完之后,立刻兴奋得站了起来,终于来了!
1942年底,美国一个航母特混舰队,与日军在瓜岛附近海域大战了一场,这是双方继上半年的珊瑚海海战之后,在这一地区的第二次大战。
这一场海战的结果还是两败俱伤,日本一艘航母被击沉﹐而美国一艘航母重伤,一艘护航航母被击沉。
虽然连续两战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但通过对两次大海战的分析,美国人敏锐的意识到,航母才是现代海战的关键﹐只要打掉了日本的第一航母机动舰队,美国太平洋舰队就赢定了!
所以这一场海战之后,尼米兹一方面利用西南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用了两个多月修好了被重创的航母,一方面想法设法争取航母,虽然没有拿到航母,他却获得了整整十艘护航航母,此时太平洋舰队实力非常强大。
所以从1943年1月下旬开始,太平洋舰队就出现在瓜岛附近,彻底封锁了瓜岛日军的补给线,果然日本联合舰队再一次出动了!
成功的调动了日本海军主力是第一步,而要击败敌军的航母,重中之重是找到敌人的飞机,相比于日本零式战斗机极大的航程,美国海军飞机美军舰载机因重视机身和油箱装甲防护,机体较重,攻击半径不如日军航母。
这就决定了,美国人必须首先找到日本的航母位置,同时有效的隐蔽己方位置,才有可能沉重的打击敌人,并有效的保存自己。
此前两次海战,美国舰队都被日本海军的飞机发现,要不是美国的航母皮糙肉厚,损管出色,早就被日本人击沉了……
尼米兹历来对日本的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崇敬有加,1905年,东乡曾在对马海峡耐心守候,等待俄国人的主动出击,并最终获得了辉煌胜利。
尼米兹认为自己眼前的处境与当年的东乡颇为类似,唯一不同的是航母的活动范围更广,打击能力更强,所以在这场比耐心的战斗中,侦察才是考验胆量的最佳途径。
尼米兹深知光靠航母舰载机的侦查是不行的,所以在日本舰队离港后,尼米兹立刻下令一艘携带携带一个中队6架PBM水上飞机的水上航母,接受目前在瓜岛附近海域活动的斯普鲁恩斯少将指挥,对相关海域实施大范围搜索,及时掌握日军主力舰队的动向。
美军PBM水上飞机能够实施夜间雷达搜索,可以向西推进1100-1300公里,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美军舰载机腿短的不足。
同时尼米兹又与麦克阿瑟联系,让瓜岛和新几内亚岛上的陆军飞机同时进行大范围侦察,寻找日本舰队的位置。
这个时代没有中途岛海战,不过作为哈尔西的亲戚,斯普鲁恩斯少将还是逐渐出头了,不过他并不是航母指挥官,而是新成立的护航航母群的指挥官。
虽然护航航母群速度慢,几艘护航航母才有一艘航母的载机数量,但此前是巡洋舰指挥官的斯普鲁恩斯少将还是很满意,成为护航航母群指挥官,下一步就可以指挥正规航母了……
这位沉默寡言的海军名将接到命令后,一边指挥护航航母群继续慢慢悠悠的前进,一边下令水上航母飞机起飞,与此同时,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国陆航飞机也迅速起飞,寻找日本航母编队的下落。
162师政委李锡文成了负责师政治工作以外,他还是岛上解放军与美国陆航的联络员,此时经过将近一年的战斗,岛上的解放军与美国陆航生死与共,配合默契,关系非常好。
借着这一层良好的关系,解放军从美国陆航搞来了不少物资,当然了,有来有往,才是好朋友,解放军在岛上种植的蔬菜也被送给了美国陆航,双方还多次组织聚餐,研究各种中餐和西餐。
李锡文看到美国陆航非常忙碌,有些好奇,陆航的指挥员告诉他,“李,日本海军主力掩护着登陆日军过来了,也不知道这一次是一个师团,还是两个师团……”
李锡文听完,眼睛立刻发亮,“鬼子还嫌饿死的人不够多呀!”
“愚蠢的日本人!”美军指挥官哈哈大笑,李锡文也接着哈哈大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日本人会那么头铁!
瓜岛战役虽然惨烈,不过只是初期和中期,到了十月以后,随着美国海军不断增援各种中小舰船和各种飞机,形势明显好转。
美军海军连续组织了多次后勤运输,虽然多艘舰船被日本潜艇偷袭,但是美国人锲而不舍,继续组织运输,终于将一大批物资送到了瓜岛。
随着一船又一船物资上岸,本身就吃苦耐劳的解放军终于解决了后勤问题,甚至还通过美国陆航的关系,搞来了水稻和蔬菜种子,种起了水稻和蔬菜,光吃午餐肉罐头和维生素,战士们真心不习惯,还是吃点蔬菜好。
而种植水稻,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咱们种一些水稻,万一补给不上,这些水稻关键时刻就能救命,美国人非常好奇﹐怎么中国人一边打仗,还一边惦记着种地?
到了1942年底,随着大西洋方向大批美国舰船被调过来﹖解放军的形势越来越好,后勤愈发畅通,甚至还上来了美国陆战一师几千名官兵,总兵力增加到四万人以上,装备也全部换成了美械……
解放军形势转好,瓜岛日军则每况愈下,日军有限的补给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岛上的日本官兵多以野果、野菜和树皮充饥,成千上万的士兵饿得皮包骨头,后来他们甚至只能捕捉岛上的蜥蜴吃。
瓜岛上独特的所罗门蜥蜴,几乎被他们吃光了,同时,痢疾、疟疾、疥癣等热带疾病流行,日本士兵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根本谈不上对解放军的进攻了,此时陆军终于扛不住了,准备撤退。
不过形势变化,开罗会议之后,日本海军想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决战,此时陆军想撤,海军反而不想撤,海军的如意算盘是让陆军在瓜岛待着,吸引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过来,企图乘机歼灭刚刚到达澳大利亚的美国航母主力。
为了让陆军多撑一段时间,日本海军在1942年底,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登陆,又把一个日军师团,还有大批补给物资送到了瓜岛,至此瓜岛上的日军陆军增加到四万多人。
当然了,增兵不是目的,目的是想把美国海军引出来,日本人也确实达到了目的,可在海战中,由南云指挥的日本第一航母机动舰队,并没有获得理想的胜利,竟然导致了一艘航母被击沉,南云在战后被撤销了职务。
日本海军主力撤走后,岛上的三个师团日军,发动了新一轮猛攻,不过解放军据险而守,兵力、装备、后勤比日本人只强不弱,解放军一点都不着急,继续利用有利地形消耗日军。
双方又鏖战了一个多月,日本人又打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后勤又不行了,四万多人每天吃喝拉撒,又要与对方大战,物资消耗非常大,日本人就算以吃草闻名,也扛不住呀!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海军主力出现了,瓜岛基本被封锁﹐只能依靠潜艇补给的日本人甚至连大蜥蜴都吃不上了,饥肠辘辘的日军,发了疯的连续进攻未果,只能红着眼睛瞄向了那些战死重伤的日军…….
岛上的盟军日本人的窘境,盟军将士虽然不完全知道,但多少也有些感觉,也都懒得进攻了,而盟军指挥官们同样把瓜岛当成了消耗日军的场所,自然不希望太早消灭日军,所以很少下发进攻的命令。
就这样,从二月开始,瓜岛上的日本人一个个饿死,剩下的日本士兵也是瘦骨嶙峋,看到这些,与日本士兵又血海深仇的中国将士们心中无比的畅快,小鬼子们,你们也有今天……
随着一架又一架飞机起飞,美国陆海军的航空兵开始了搜索,但在这场注定规模空前的航母对决中,第一个发现日本海军主力的,不是航空兵,而是美军潜艇。
3月15日5时30分到14时25分,正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巡逻的美军潜艇“飞鱼”号发现,空中接连出现了多架日军水上飞机。
15时22分,潜艇又发现2架疑似航母舰载机向东南方向飞去,艇长罗伯特少校顿觉大事不妙,眼前的一切预示着一支大舰队将很快出现。
15时35分,远方海面上果然冒出了一排排水面舰艇的巨大桅杆,虽然当时潜艇处在较佳的发射阵位,但少校认为,此时发出接敌报告比攻敌更加重要,于是在两万米距离实施秘密跟踪。
通过详细观察,罗伯特确认日军舰队中至少存在3艘航母·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由于日军舰队航速较快,水下潜航的“飞鱼”号于17时20分跟丢了目标。
18时整,“飞鱼”号向珍珠港发出了接敌报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正在通过**海域,航向80度,航速20节。”
罗伯特少校发现的正是由小泽亲自领军的航母机动舰队主力,他发出的电文同样被日军截获。
虽然无法破译电文的详细内容,但它无疑是一封接敌电报,小泽就此认为,机动部队大举出动很可能已经被美军察觉。
小泽属于日本人中少有的身材高大,个性冷静、沉默寡言,遇事深思熟虑而慎重,他仔细研究过南云失败的原因。
去年12月,南云舰队最大的问题是太早暴露位置,为什么南云会太早暴露位置,原因很简单,南云舰队需要保卫运输舰队的安全,相当于处在明处,位置较为固定,而美国舰队却躲在暗处,走位飘忽。
本来应该是伏击美军的南云舰队,反而变成了美国伏击的对象,损失一艘大型航母,被击伤一艘航母自然就不奇怪了,毕竟航母时代海战的根本就是先敌发现,谁先发现敌人,谁就是胜利者。
如果不是南云舰队的飞行员能力强,跟随美国飞机,找到了美国航母的位置,绝不可能击沉一艘美军航母和一艘护航航母(日军错误估计了美国的损管能力,以为沉没)。
也正是因为南云错误的指挥,南云战后被恼火的山本五十六撤职,所以此战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小泽非常奸猾,他特意在第一航母编队的前方搞了一个由两艘日本版的护航航母和四艘重巡洋舰组成的前卫舰队。
前卫舰队除了所谓的护航任务以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引诱敌人航母发起进攻,从而暴露敌军的准确位置,给第一航母机动舰队的四艘航母后发制人、一击毙敌创造良机。
一旦时机成熟,前卫部队还可以勇往直前冲入敌阵,与敌展开水面炮战,所以前卫舰队中才编入了重巡洋舰,本来小泽还希望把战列舰编入到前位舰队当中,不过这个设想太大胆,被山本毫不犹豫的拒绝!
所以此时发现,主力舰队有暴露的迹象,小泽立刻调整走位,同时水上飞机加大搜寻的力度,绝不能再被美国潜艇发现。
就在小泽调整走位,试图甩开不被发现之际,在珍珠港的美军潜艇部队指挥官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调整潜艇部队的部署,向发现日军的海域集结,寻找日军航母编队所在位置。
发现日本航母编队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南太美国海军高层的耳中,处在最前方的,出乎大多数人预料,斯普鲁恩斯对日军大举来袭表现得非常镇定。
斯普鲁恩斯同样沉默寡言,他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开口说话,不过他所说的每一个字对眼前情况来说都恰如其分,并且至关重要。
既然发现了日本舰队的痕迹,美军水上飞机和陆军飞机调整位置开始了寻找,而美军的两个特混舰队所属的三艘航母也派出舰载机搜索任何日军舰队可以躲藏的海域……
就在美国海军寻找日本舰队的同时,美国舰队也在小心翼翼的躲藏,避免被大航程的日本飞机和潜艇发现,尤其是斯普鲁恩斯率领的护航航母群,航速比较慢,一旦被发现,自然十分危险。
也正是因为斯普鲁恩斯率领的护航航母群速度慢,某种意义上,该护航航母群也是美军抛出来的诱饵,一旦遭到日本海军的袭击,就可以利用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消耗日军飞机,同时搞清楚日本海军主力位置,这就是军事!
同一时间,小泽的航母机动舰队连续调整之后,以20节航速、60度向西北方向挺近。从5时开始,位于最前方的第三航空战队陆续放飞了14架九七式鱼雷机,两艘重巡洋舰也放飞了2架水上侦察机,对前方美军舰队可能出现的水域实施搜索,毫无发现……
美日两支势不两立的舰队在所罗门群岛周边海面搜寻对方的行踪,犹如摸不准对手在什么地方的瞎眼拳击手一样,连续搜索,但不知道为什么,美国派出的众多搜索机,愣是没有1架发现小泽舰队……
到了次日,美国海军几个航母编队继续搜索,但还是没有找到日本主力舰队的痕迹,到了这一步,斯普鲁恩斯非常不安的意识到,战役先机美军很可能拿不到了,看来只能先考虑迎接对手的挑战吧,奇怪了,日本航母到底哪里去了……
此时一份重要的情报从珍珠港发了过来,一艘美国潜艇发现了两艘油轮,很明显,油轮的附近必然有日本大舰队,但潜艇还在跟随,并没有报告这条大舰队的具体情况。
是云集日本航母精华的的小泽机动舰队吗?为什么会在这个位置发现了日军大舰队?不应该呀?日军的战略目的是什么?斯普鲁恩斯盯着海图沉默不语……
而此时此刻的小泽,却非常得意,因为这一次他的作战思路与众不同,他把大炮巨舰理论用在了航空战上,提出了所谓的“远距离攻击”。
众所周知,日军飞机的防护力弱,不经打,但他们节省装甲的目的并非让飞行员去白白送死,而是为了让飞机可以飞得更远,在空中格斗中具有更强的机动性。
所以日军舰载机的航程远超他们的美国同行,美军舰载机攻击范围一般不超过460公里,而日军飞机的攻击半径却能达到640公里。
小泽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日军舰队能够躲在美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就能使美军航母的攻击力无从发挥,自己却可以永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穿梭战术”的精髓所在。
在通常情况下,因为飞行途中缺乏中继站,舰载机的实际攻击半径比理论上要短一些,需要留出一定燃油供战斗使用。
但这次不同,日军在拉包尔基地的陆基机场成为绝佳的中继站,他们飞机攻击距离远的优势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小泽的具体作法是:攻击机群从接近640公里的极限距离上起飞,完成进攻任务后不必返回,直接飞往拉包尔基地的机场降落。
然后由陆基航空部队加油挂弹后掉头发起第二轮攻击,最后再回到航母上降落,这种“穿梭轰炸”相当于在原来优势的基础上将攻击半径放大了一倍,美军战机因腿短根本够不到自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焉能不败?
事实上,这一套战术也不是日本人首创,在之前的瓜岛战役中,因美军航母奇缺无法经受更多的损失,美过海军指挥官金凯德也曾使用过这种战术。
让仅存的两艘护航航母远远躲在日军陆基战机的攻击范围之外,出动舰载机攻击日军海上舰船后直接飞往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加油后再返回航母。
现在小泽把这一招用在了海战中,所以小泽舰队的位置,离所罗门群岛远远的,美国的航母飞机根本够不着,既然够不着,当然找不到小泽舰队的踪影。
美国人找不到日本人,但航程更大的日本人却可以找到美国人,18号上午11时整至11时35分,小泽下令第六零一航
空队先后升空了12架彗星侦察机,向东执行半径800公里、侧距74公里的搜索。
到了下午,一个又一个侦察机发来了报告,小泽对敌情有了初步判断,并向机动舰队次日接敌和搜索做出了详细部署。
猴急的第三航空战队司令官得到美军航母现身的消息,于15时30分急不可耐地放飞了22架战机——战斗轰炸机15架、“天山”3架、零战4架,临时编成第一零―攻击队,前往搜索并攻击美军航母。
飞行员受命在完成攻击后直接飞任拉巴尔基地年冶’以免夜间着舰之险,不过被小泽拒绝了,小泽认,如术o一飞机现在起飞,他们就无法参加预定次日上午发起的总攻。
况且出动如此少的战机进攻美军,不但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打草惊蛇,引起美军的足够警觉。
小泽认为必须把握好出剑时机,一剑封喉。“让咱们明天一起好好干吧,”他对身边的参谋长古村少将说。
根据小泽的命令,起飞的日军飞机重新在航母上降落。贸然起飞不但耗费了不少燃油,还有1架战斗轰炸机不慎在降落时坠入大海,凭空减弱了攻击力量。
次日上午的战斗无疑是决定性的,考虑到舰队位于美军攻击半径之外且一直在快速航行,当晚8时,一向谨小慎微的小泽终于打破了无线电静默!
小泽致电拉包尔基地的日军指挥官,第二天拂晓出动陆基战机发起联合进攻,这一电波立即被珍珠港美军情报中心准确捕捉到。
截止目前,似乎一切都在按日本人的计划向前发展,在大和号战列舰上,山本五十六对目前的战况非常满意。
山本对即将到来的决战充满了信心,他笑着对作战部长说道,“我们对胜利坚信不疑,甚至要举杯相庆了。”
作战部长中泽的话近似呻吟,“机动舰队司令部真能沉得住气呀!”
而在东京,在红砖楼的二楼,作战课的全体成员正襟危坐,紧张气氛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决定日本海军最终命运的胜负就在明天,恬静的夜晚更深了!
当18日夜幕降临时,小泽已大致掌握了美军舰队的方位并对次日作战做出了具体安排,而美军对日军舰队的位置和意图却一无所知。
海上寂静无声,一名美国年轻军官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如果这一次我们能打赢,全国各地都会有用尼米兹上将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所有的空中行动已经停止,美军舰船不必再受信风的束缚,一直沉默不语的斯普鲁恩斯少将已经考虑清楚。
他下达了一个十分疯狂的命令,下令向西快速挺近以拉近和日军的距离,以便在次日将敌人纳入自己的攻击范围。
斯普鲁恩斯知道小泽的舰载机能够在美军舰载机的活动范围之外发起攻击,所以他仔细思索后,认为他必须利用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快速西进,才能接近到必要的攻击距离,若拂晓后再快速西进,势必贻误战机。
而这一海域的风向同样不利于美国人:美军舰载机起飞时,各航母大队必须迎信风向东航行,从而拉大与敌人的距离,这正是小泽求之不得的。
此外斯普鲁恩斯还担心,随着护航航母群的不断移动,不仅将遭到日军陆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的两面夹击,还可能遭到后者的穿梭轰炸!既然已经技差一筹,那与其坐等敌人来攻,不如径直迎上前去与日军打一场对攻战!
下达命令后,斯普鲁恩斯又给他的侧翼,哈尔西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哈尔西率领所部2艘航母,4艘护航母舰,和他保持距离!
至于弗莱彻少将,他不肯定会不会听,不过哈尔西跟着走,弗莱彻肯定也得跟着过来,三家必须保持足够的海战阵型,这是纪律!
而哈尔西在收到一向以冷静出名的斯普鲁恩斯的电报后﹐没有考虑多长时间,就明白了斯普鲁恩斯的意图,他下令跟上,他相信斯普鲁恩斯,正如斯普鲁恩斯同样相信他一样!
就在一个小时之后,斯普鲁恩斯少将又收到了夏威夷发来的紧急电报,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高频测向队通过三角测量发现,在第五十八特混舰队西南偏西570公里处,某位置出现了日军的无线电信号。
斯普鲁恩斯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参谋们很快汇报,次日清晨5时整,舰队与日军的距离就可以缩短到370公里,足以让护航航母群发起顾顺章攻击。
斯普鲁恩斯立刻下达转向,同时他难得了说了一句,“这可能是战斗地狱,我想,我们能够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