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5452 吐槽:39 更新日期:2022-10-24 23:19:59
谷雨听完了谈判汇报,满意得点点头,“南洋各国技术人才更少,他们消化欧美的先进设备比较困难,咱们的东西虽然落后一些,但我们要价低,又愿意包教会,给他们搞人才培训,提供各种售后,他们没理由不和我们合作!
更重要的是,换到的农畜产品和矿石,也增加了我们二五计划顺利执行的底气,只有手里有粮,我就不担心下面捅出大篓子!就算一些项目烂尾,我们也能挺得住!”
谷雨的意思很明显了,廖德华同志自然听得出来,他并没有立刻回复,而是苦笑着说道,“我们这边发愁农产品不足,美国倒好,他们发愁农产品太多,竟然真得答应了我们的条件,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呀!
这一次贷款购买了一百万吨小麦,虽然美国人打了个打折扣,但加上棉花,还增加了一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这还是第一期,明后两年,我们都要进口一亿美元的小麦和棉花,这就是三亿美元的外债,三亿美元呀!”
廖德华同志实在有些吃不消谷雨这么不断的借美债,这么借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到时候美国人这个那个的要求不断,到底怎么解决?
“手里有粮,万事不慌,我们有六亿人口,要想基本吃饱,一年500斤粮食是最起码的,一年就需要1.5亿吨。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各国的粮食储备应为消耗量的17%~18%,其中储备粮为5%,周转粮为12%~13%,我算过了,最低要求是2550万吨。
中央的甲字粮加军委储备粮总共200万吨,供销总社和各地方的周转储备账面上有六百亿斤,也就是3000万吨,加起来3200万吨,看起来是在安全线以外。
但问题是我们的国土面积太大,粮食储备和运输过程中损耗比较大,再加上还要考虑华人邦、九州乃至朝鲜的用粮需求,3200万吨完全在安全线以内。
而且最近的检查发现,地方的账目多少多少有些问题,增加一些粮食储备,以防不测是必须的!
再说了买了三百万吨小麦,再加上国内增储的小麦,我们同时计划多出口同等价值的大米吗?大米比小麦卖得贵,这样一算,我们总体上还是赚的!还有进口的那些棉花,大部分都用于外贸出口,也会带来外汇嘛!”
“谷书记,我总觉得您多虑了,不少农民还是有储备的,甚至一些地方有一两年的储备!”
“对下面的数据,不要太相信,农民不可能有这么多储备,老李的调研报告你也看过了,河南那边的农村只有一半人口有储备,这更接近事实真相!”
廖德华同志有些沉默,想了想话锋一转,“我们增加服装、大米出口,拿到的美元,会全部用来还债吗?谷书记,我不得不提醒您,这么搞下去,我们的债务压力太大了!”
“美国给欧洲的马歇尔贷款,肯定是要减免的,到时候再和美国人扯皮扯皮,就算都要还,但争取换成长期债务,还是办得到的!
其他那些债务,以我们目前的进出口,归还并没有大问题,若是债务压力太大,先和美国谈展期,展期不成,三五期间适当压缩国内投资,增加基础工业品的出口,现在的形势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稍稍慢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这个人胆子小,宁愿在农业问题上保守一些,也不敢冒饿死很多人的风险大肆出口农产品,苏俄迟早要为30年代初的乌克兰大饥荒还债,我们不能学他们,必须平衡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不能饿死人是我党的底线,底线绝不能破!”
廖德华同志思考了一会,有些皱眉,“万一造成债务展期,很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国际信誉!”
“只要比苏俄的信誉强一些就可以,没什么太在意的,还是那句话,在这个发展初期,只要美国人敢贷,我就敢借!”
谷雨这么说,廖德华同志有些无可奈何,党内绝大部分同志都不愿意借外债,甚至把外债当成是洪水猛兽,可谷雨恰恰相反,他不仅敢借,而且越借越多。
虽然通过借外债,中国的发展速度提升了很多,但战时租借法案到现在还没有谈妥,现在又想在马歇尔贷款上要求减免,真不知道怎么评价好,但奇葩的是,美国人还真愿意借钱给中国……
虽然对债务问题,腹诽担心不已,但最近谷雨的做法,他还是比较满意的,此时生产力不足,各个机械厂供不应求,这会开启对南洋国家的成套设备出口,不仅带来了大批原料,也有利于压缩国内的投资。
就那么多设备,首先要优先出口,然后要优先国字号的重点项目,轮到地方项目自然就少了,地方就算再着急,也只能往后推,如此表面上放开了项目限制,但事实上,反而加大了对地方的限制,谷书记这一手真是厉害!
只要挺过这几年,等到一连串合成氨厂和纺织厂、人造丝厂投产,粮食没什么大问题了,日子就真正好过了,到那个时候,或许就可以按部就班发展了!
廖德华同志想了想说道,“谷书记,南北两个房地产总公司对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四市进行了一番调研,有心购买住房的同志还是有不少,远远超过了我们原先的估计!”
“那就修改方案,在原料供给上,再做一些倾斜,大城市的群众家底强一些,通过房地产发展,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总体还是划算的!”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廖德华笑着说道,“只不过这样一来,黎玉同志的日子可不好过,根据督巡委的报告,不少地方的项目因为配套不足又停下来!”
“越是困难,越能看出地方干部的能力,不优胜劣汰,如何选出合乎我们需要的同志!”
就在谷雨说话间,淮海省委书记李泽民正陪同邓绍齐、谷景生等同志冒着雨考察沭阳县多处灾民安置所,无数农民的土房子早已经坍塌,不得不住在高处的临时安置点。
问题是现在是夏天呀,住在野外,又热又湿,蚊虫很多,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疫情,邓绍齐与灾民不断攀谈,然后又仔细查看了灾民的饮食,不由得眉头紧锁,
“光喝粥是不行的,一天必须保证一顿干饭,要不然干活没力气,金声同志,你现在就协调,再拉一些粮食过来,对了,药品也要多准备一些,以防万一!”
谷景生点点头,立刻安排起来,而此时李泽民掰着手指汇报,“邓总理,这是一年内的第三次大灾了,我们实在扛不住了!沭阳最为严重,初步统计有9万人两季无收,8月份断炊的就有三万多户,十几万人呀!”
1949年夏天,苏北各地连遭严重的虫、雹、雨、风、潮等灾害,尤以水灾为重,为几十年罕见,虽然有苏北灌溉总渠一期工程和部分二期工程等水利工程排涝,但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年底统计,五十多个县竟然有四十多个县受灾,其中沭阳、启东的灾情最为严重。
到了1950年1月底,就在二期工程如火如茶进行的同时,苏北大部分地区雨雪成灾,大面积麦苗被淹,不仅二期工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还造成了罕见的春荒。
而到了1950年七八月间,苏北这一次虽然也发生了水灾,但属于下游地区,受灾范围比1949年有所缩小,但淮阴地区的灾情却明显加重,特别是两季无收地区,春荒接夏荒,夏荒连秋荒,真正一年都白干了。
淮海省的农民是最穷的,根本没有一年的积蓄,所以越来越多的灾民不得不外出逃荒,即便中央不断调拨物资,同时不断加大海外移民速度,但周边的徐州、南京,甚至于上海等重要城市,还是出现了不少讨饭的群众。
此时,中央已经下令,江南省和上海市的民政部门立刻动员,安置逃荒灾民,并迅速筹备物资,对口支援苏北灾区,尽可能安抚住群众,让他们不至于离开家乡逃荒。
但如此大的灾情,各方面还是被搞得焦头烂额,物资供应不足是常有的事情,邓绍齐长期担任淮海省委书记,对淮海省有深厚的感情,自然相当难过,“搞了十年的水利,没想到群众还要逃荒!”
“邓总理,灾情实在太集中了!”
邓绍齐微微摇头,“若是群众家家都有一年的积蓄,何至于逃荒!淮海是农业省,灾荒又多,你们想快一点发展想法是好的,但也要符合实际,不能那么着急,中央并没有逼你们,你们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干什么!”
李泽民低下了头,邓绍齐叹了一口气,“谷书记早就意料到你们要出事,让物税委在蚌埠的仓库储备了不少东西,又把金声同志派过来协调,你过会和他好好谈一谈,让他给你们多给一些物资,赶紧发下来!”
李泽民十分感激,不过还是不放心的问道,“中央把储备粮给了我们,会不会影响到城市商品粮供应?”
“这不是你们该操心的!”邓绍齐语气有些重,他稍稍缓了缓,这才教导道,“出现了灾情,要及时汇报,不要在乎面子,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李泽民再次低头称是,邓绍齐想了想说道,“暹罗、缅甸、柬埔寨都给了我们一些捐赠,再加上国家购买的粮食,今年淮河大水造成的减产应该可以弥补!”
邓绍齐想了想又补充道,“小顾一路上跟我说过,昆仑省人口太少,希望多一些灾民,他还说,昆仑省放牧了不少牛羊,又种了不少花生,肉奶油还是有一些的,恰好你们今年灾民多,你和他商量一下,多运一些移民,回程他们给一些回赠,你们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多谢邓总理关心,我过会就找金声同志谈!”
淮海省境内一条淮河年年要修,这一块已经牵扯了太多的精力,虽然国家年年给补贴,但淮海省同样要从农民身上收粮食。
但淮海省还是想发展得快一些,除了国家在淮海省投资的煤炭、钢铁、工程机械、水泥等项目以外,淮海省也搞了一些项目。
可淮海省是穷光蛋,养活那么多干部都难,想上新项目怎么办,只能向农民伸手,淮海省自然搞出了种种摊派和附加税。
比如城镇职工动不动就要求他们为某某项目捐赠,党员干部要带头,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党员、普通职工,一个不放过;
又比如果品、烤烟特产税,不管农民是否种植,都得缴纳这笔钱;又比如本该由收购生猪的经营者交纳的增值税,简单地向养猪户征收,养猪户不仅每头生猪要交屠宰税,还要交增值税。
而对中小学,除正常的学杂费之外,还要求缴纳教育附加费、民办教师统筹费、补课费、桌椅费、操场费、试卷费等等,各种税费名目之繁多,令人触目惊心!
这些年,淮海省各种赋税非常重,群众生活很困难,一年忙到头,根本就没什么家底,可以说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如果没有什么灾情,老百姓好歹还能缓缓,这一年三灾冒了出来,淮海省立刻就乱套了,老百姓只能逃荒,而一个个项目只能烂在哪里……
谷雨每年都要来淮河两岸看一看,对淮海省的情况自然比较清楚,但他一直没怎么说话,淮海人民太苦太穷了,大家迫切的需要变化,这是集体意志,他说再多也没用,他唯一能做的是在蚌埠多储备一些物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立刻救灾,果然这一次派上了用场。
但即便如此,邓绍齐对淮海省也没有非常严厉的批评,这不是因为他是淮海省的老领导,而是因为淮海省还不是最恶劣的。
大水就是照妖镜,不同地方的情况很快就暴露出来,商丘下面一个县,为了有一个好看的GNP,过去三年的粮食产量都在造假。
他们造假的理由是当地的水利工程修得好,旱地改水田,又对盐碱地进行了全面整修,盐碱地产量大增……
国家根据地方上报的产量确定收购数量,这个县自然负担更重,而与此同时,省市都布置了相应的经费筹集目标。
偏偏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各种灾害不断,这个县为了完成任务,竟然挖起了余粮,所谓挖余粮,就是农民交不起粮食,地方干部带着人,跑到农民家里搜查,甚至于把农民抓起来,让他们缴纳粮食,一言不合,就又打又踢!
而随着淮河中游大水,农民的不断逃亡,这些事情再也瞒不住了,相比较而言,中央领导时不时过来看一看的淮海省反而情况好一些,最起码没有挖余粮,不过等大水结束之后,中央肯定是要算账的……
李泽民事实上也知道自己捅了篓子,不仅仅他捅了篓子,原计划被调到中央的杜恒宁的相关提拔,也被谷雨暂时压住了,等查清楚了淮海省的情况再定,所以目前郭子华一边担任中办主任,一边还要顾及中组部的各项事务,忙得不可开交!
既然捅了篓子,就要想办法补救,他找到谷景生主动提议愿意多一些移民,谷景生目前身上还有兵团政委的职务,他自然很高兴,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口头协议,同时约定,让李思明那个宣讲组赶紧来到灾区宣传,这会移民的难度最小。
而在出京的一路上,谷景生也和骆畅就苏丹铁路复线计划,达成了一致,骆畅也是不怕事的,跑到国外修路,虽然难一些,但既然谷书记都支持,那有什么好怕的,若是能够解决油料供应,并在各个铁路线周边修建加油站,铁道部的家底又厚了一大截!
不过这样大的工程,也不是一句话就等定下来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尤其是外事部门,这一块谷景生倒是有一些关系,他准备回京之后和严耀庆好好谈谈!
而就在谷景生不断跑来跑去,调运物资,协调抗洪救灾时,中央联合调查组在对河南省的调查中,已经确定省市县三级各个物资库,物资挪用的现象非常严重。
如果仅仅是物资挪用也就罢了,十分贫瘠的兰考县竟然还打算欺骗中央调查组,在调查组到来之前,兰考县突击从邻县调运粮食,试图蒙混过关……
消息传到北京,谷雨看到兰考,立刻想起了那位著名的革命干部,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过了一会,他才缓缓抓起电话,打给廖德华、周恩来两同志。
现在毛泽东同志在地方,朱德同志又刚刚去了同样发水灾的海河北部视察,所以在京的只有三位常委,但已经开始开常委会了。
“老廖,地方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今天下半年的大米出口暂停!”
“谷书记,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兰考!”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米放在哪,迟一段时间出口,也不会烂,可要是大米卖了,再想拉回来就难了!”
廖德华想了想,点点头,谷雨缓了缓说道,“有一个兰考,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兰考,我们必须让地方知道欺瞒中央的严重后果,我不打兰考,只打河南省!”
微微顿了顿,谷雨斩钉截铁的说道,“老廖,老吴,我有三个提议,一、饶漱石同志兼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负责河南省相关整顿;
二、1949年原河南省委常委会所有干部一律就地停职,等待组织调查,其各项职务由副职代理,省常委会缺席人员由排名在前的省委委员暂时代理;
三、从现在开始,河南省除社会主义试点区以外的省市两级二五计划各个项目立刻停工整顿,每一个项目重新核查!”
周恩来和廖德华两同志对视了一眼,周恩来同志微微叹了一口气,“确实需要杀一做百了,我支持!”
“我也支持!”
“让饶漱石坐飞机过去,明天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