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场面上,不管会议上怎么争吵,到了晚宴时,各国领导人都笑语盈盈,频频为世界和平举杯,你跟我碰杯,我和你碰杯,显得十分和谐。
各个主席团团长相互碰杯之后,然后开始了各自活动,谷雨是中国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苏俄代表团团员,只能是赫鲁晓夫主动敬谷雨,赫鲁晓夫倒也不在乎,他端着杯子找到了谷雨,与谷雨碰杯后,含蓄的说道,“中国应该在国际事务上更加活跃!”
随着接触的增多,谷雨越来越擅长安抚赫鲁晓夫,他笑着回答道,“尼基塔,两大集团重兵对垒,明暗对抗不断的欧洲,能够坐下来交谈,而不是真刀真枪的厮杀,就已经是巨大的进步,完全没必要追求太多!
我现在不说话,更显得中立,若是未来欧洲真出现了什么激烈对抗,我也可以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做一些必要的调解嘛!”
谷雨这番话一出,赫鲁晓夫又能说什么呢,他只好和谷雨碰杯,虽说他希望缓和,但西方的小动作不断,而这一次的会议也证明西方阵营的贪婪,他自然明白未来出现激烈对抗的可能性不小,谷雨现在不粘锅的做法搞不好还真有作用。
谷雨笑着抿了一口,然后问道,“尼基塔,你为什么带来了朱可夫元帅?”
赫鲁晓夫不明所以,“朱可夫元帅是国防部长,讨论军事问题离不开他!”
谷雨心说你个锤棒,布尔加宁是靠拢他的中间派,朱可夫是他在军事上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把两个人都带出来,不怕被人抄了老家?
他只是轻轻点一点,赫鲁晓夫能听得懂当然好,听不懂也就算了,他毕竟是外人,他要说过了,反而会被赫鲁晓夫认为是挑拨关系,那反而不好了。
谷雨只是嗷了一声,并没有继续,赫鲁晓夫觉得谷雨的询问有些莫名其妙,也没有怎么上心,他迅即提到了殖民地问题。
他对谷雨的说法相当认可,因为谷雨的说法相当于让美苏中有足够的理由打着世界和平的旗号,插手英法殖民地的各项事务……
所以赫鲁晓夫认为这番话最好出现在会议公报中,谷雨微笑着点点头,两人就这个问题随口聊了两句,然后确定要在接下来两国代表团的会议中详谈。
在赫鲁晓夫离开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举着酒杯来到了谷雨的面前,谷雨并不喜欢杜勒斯,他认为这个家伙就是一个疯狗,而杜勒斯也不喜欢谷雨,他认为谷雨太狡猾,一直想推动中国周边建立一个反华联盟。
不过在这个场合,两人就算再怎么不爽对方,还是很有讲究的碰了碰杯,杜勒斯微微一口,然后看着赫鲁晓夫的身影,“滑稽的俄国熊,很难想象他竟然是那位钢铁战士的接班人!”
谷雨笑了笑,很不给面子,“我接触过好几任美国国务卿,赫尔先生、马歇尔将军都是令人尊重的长者,艾奇逊先生也非常幽默包容,但在这个位置上,同样有……”
谷雨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他稍稍停顿,这才说道,“这就是现实,小说需要逻辑,而现实并不需要逻辑!”
杜勒斯不感到羞辱,反而哈哈笑了起来,“主席先生,我非常欣赏您的幽默!”
谷雨笑着说道,“我也非常赞叹您的,您的执着!”
谷雨实在找不到用什么词来评价杜勒斯,想来想去只能用执着了,这个美国国务卿如疯狗一般的反对共产主义,谷雨明白这是美国借着反对共产主义,不断干涉他国内内政的伎俩。
谷雨相信摘下面具的杜勒斯没有那么疯狂,要不然艾森·豪威尔不可能那么信任他,他只是想不到这个人会一只表演到生命的终点,也不嫌累得慌!
谷雨真正讨厌的是杜勒斯策动对危地马拉的侵略,危地马拉政府只是搞一搞土地改革,没收联合果品公司闲散的土地,他就跳出来侵略,直接颠覆危地马拉政府,这只能说明美国人实在太贪婪了!
谷雨和杜勒斯皮笑肉不笑的撕逼了两句,杜勒斯就离开了,而谷雨则拿着酒杯再一次找到了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两人来到了一个角落,在翻译的支持下,开始了交流,谷雨第一个问题就是询问戴高乐的现状。
谷雨当着总理询问戴高乐的情况,埃德加·富尔倒也没有生气,他们的派系老大是戴高乐,而他这个军医之子第一任总理只干了六周,现在是他的第二任,虽然已经有半年时间,但他的政治地位也很不稳固,各大国领导人自然会更在意幕后的领袖。
此时法国政坛的混乱,已经让富尔心力憔悴,自觉难以充当重任,他也希望戴高乐可以复出解决法国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不过戴高乐却不太愿意复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埃德加·富尔对于谷雨这一次长篇大论讨论殖民地问题非常不安,很明显,在东南亚与美国缓和之后,中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向,若是中国人再次在非洲扩张,对法国的影响自然很大。
“欧洲病夫”现在日子难熬,只能靠着西非殖民地的输血勉强支撑着,都已经和中国交换到了原子弹的相关技术,却迟迟没有爆炸原子弹。
法国国民议会内部矛盾重重,支持方和反对方争论不休,永无休止的争论导致核项目经费不足,核反应堆的进程十分缓慢……
所以在谷雨问候戴高乐之后,埃德加·富尔回答之后,然后主动提起了殖民地问题,希望两国为了和平,可以做一些协调,谷雨则笑着点点头,“总理先生,我同样也有此意,贵我两国有必要加强合作!”
谷雨接着提到他刚刚考察了昆仑省,发现昆仑省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物资流通不畅,严重影响了这个省的经济发展。
谷雨告诉富尔,苏丹铁路已经饱和,而南方沿河上溯同样困难重重,现在想增加运输量,唯一有希望的是将各种物资运到西昆仑,然后从法属殖民地中转,但法国殖民地政府不仅收费过高,还有这样那样的限制,这是非常不友好的举措。
对谷雨的抱怨,富尔当然清楚,法国人确实非常忌惮中国,自然不愿意中国的人员物资频繁流动,虽然这会带来不菲的收入,但相比于殖民地的稳定,这些收入都算不得什么。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中法很不对付,为了折腾法国人,中国人培训了一大批阿拉伯人,这些人很多参加过叙利亚战争,并在中法战争中支持中国的后勤。
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答应不再培训阿拉伯人,但此时为时已晚,这几年阿拉伯民族运动越闹越大,在英埃战争结束后,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投身阿尔及利亚战场,他们也把中国的游击战术传播到阿尔及利亚各个游击队当中。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扰,敌累我打,已经被阿尔及利亚各个游击队广泛使用,这些游击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水平越来越高,搞得法国人疲惫不堪。
而在战争中,游击队使用的武器也五花八门,相当部分就来自于中国,法国人好多次找到中国,中国拿出了对外出口的武器清单,我们只是出口给MSL国家,又没有给阿尔及利亚抵抗武装,你问我们,还不如问问那些MSL国家。
法国人气得半死,可又无可奈何,能够允许中国少量进出人员和物资,已经是担心中国继续折腾的无奈之举,哪里还敢放得更开。
谷雨当然知道这些,但他现在有恃无恐,法国人快扛不住了,自然要乘着这一次会议试探一番,若是法国人再不就范,那就发动新一轮折腾。
昆仑省现在已经有了几百万人,光让他们种地实在太浪费了,周边的殖民国家又无此脆弱,更重要的是,美苏都已经下场,墙倒众人推,这会不折腾更待何时?
随着法国人迟迟镇压不住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起义,法国的虚弱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觊觎,就在1955年,前线的法军发现了大批此前没有出现的二战德制武器,很明显苏俄也插了一脚,这些武器很可能来自于捷克。
如果仅仅是中苏和阿拉伯人捣乱也就罢了,更让法国人头疼的是美国人也在捣乱,而且美国人一下场就直指法国人的要害。
法国军方和政界人士普遍认为,法国的安全防线已不再在莱茵河,而转移到了北非地中海一线,所以阿尔及利亚属于北约管辖地区,法国国防和西方防务已结为一体,美国和大西洋盟国有义务支援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
可是美国却打着反殖民主义的旗号谋求在第三世界填补老殖民主义的“真空”,同法国的殖民政策拉开距离,并伺机插手阿尔及利亚,美国还不断责怪法国大量抽调其拨交北约的部队投入阿尔及利亚战场,削弱了北约的欧洲防务
此前美国人也就是嘴上说说,并没有下场,而是看看热闹,法国人还不怎么在意,但到了1955年初,形势大变,美国人竟然开始支援突尼斯。
在二战期间,突尼斯是德军后勤基地,在战争后期的讨论中,中国坚持突尼斯必须和利比亚一样,战后取得独立地位,理由是中英美三国在突尼斯为驱赶法西斯付出了巨大牺牲,战后却让法国人继续殖民?不行,坚决不行,我们的牺牲可不是为了法国!
戴高乐自然坚决反对,不过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不同,美国进军北非在阿尔及利亚没怎么死人,算是和平交接,法国人的势力还很强大,美国人自然只能放过阿尔及利亚。
可美国人在突尼斯战役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吃了一个大败仗,死伤不少,中国人这个说法拿出来,罗斯福就必须,要不然怎么对死伤将士交代?
更重要的是,突尼斯很小,又被德意当成大后方,德意不可能把后勤交给不靠谱的法国人,也就是说,法国人在突尼斯的势力此时也不足以阻拦美国人的意志,而英国人也不愿意为一个小小的突尼斯得罪美国人。
最终经过几方谈判,突尼斯和利比亚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先是被英国暂时托管,然后在1950年获得了独立,成立了突尼斯王国。
这个突尼斯王国算是亲英法的,很好得保留了法国人的利益,不过法国人没高兴多久,在法国留过学,却坚决反法的首相和制宪会议主席布尔吉巴没过两年就推翻了国王,成立了突尼斯共和国,并成为首任总统。
阿尔及利亚战争前两年,突尼斯并没有下场,毕竟情况不明,也不敢得罪法国人,但作为阿拉伯人,本身又反法,布尔吉巴自然同情抵抗武装,也不会严密封锁抵抗武装,而随着法国不断增兵,突尼斯愈发感到不安,开始支持抵抗武装,牵制法国人。
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边界地区大多是山区,也是抵抗武装比较集中的地区,突尼斯倾向抵抗武装,大量武器和后勤物资就流入阿尔及利亚,法国人对抵抗武装的封锁自然效果不佳,法国人立刻毛了!
法国在1954年取消了给予突尼斯的种种援助,还搞起了军事威胁,法军飞机不断越境,甚至炸死炸伤了多名突尼斯边民,试图逼迫突尼斯就范,但法国人万万想不到,布尔吉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并没有服软,而是转而求助美国。
起初,艾森·豪威尔为照顾美法关系,未予响应,但随着苏俄开始关注第三世界,通过捷克支援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布尔吉巴底气就更足了,他发出威胁,如得不到西方国家的帮助,突将转向“东方集团”。
与此同时,他一再向美示好,保证采取亲美反CP立场,同时提出民族主义是对付共产主义最好的武器,所以艾森·豪威尔在1955年初开始同意向突提供武器,理由是防范共产主义。
有了美国人撑腰,布尔吉巴胆子更大了,大批游击队员和武器不断的通过突阿边界山区涌入阿尔及利亚,这下子法国人开始跳脚,美国人实在太过分了,你这是盟友的做法吗?
1955年上半年,法国和美国吵了好几次,作为法国总理的富尔想通过这一次首脑会议说服艾森·豪威尔,但此前的接触并不理想,就在富尔恼火之际,谷雨又来捣乱了!
富尔当然很生气,可是再生气,法国人也不敢招惹中国人,若是中国人继续帮着培训抵抗武装,法国人的日子更难过,所以他只能捏着鼻子和谷雨打着哈哈,表示会考虑此事……
在外交场合,谷雨一向很给人面子,自然不再逼迫,他觉得有必要让他们怨有所归,中国虽然反对殖民运动,也折腾过法国,但中国的力量不够,吃肉的可不是中国呀!
“总理先生,中国在东方,贵国在西方,两国过去虽然有些矛盾,但现在已经冰释前嫌,自1947年至今,贵我两国已经友好相处了八年之久。
当初的各项条约,我国也都在认真执行中,我国非常希望这种友好关系可以继续下去,我国的诚意贵国应该看得到……”
富尔端着酒杯默默听着,虽然法国上下非常讨厌中国踩着法国人的脑袋一步步上位,但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自两国条约签署后,中国确实比较遵守约定,还和法国完成了原子技术的交流,中法两国的贸易和科技往来这几年也有了不少的增加。
富尔的心态调整,也跟中国军事的突飞猛进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中国拥有原子弹氢弹,也公开进行了中程导弹的实验,法国人就算再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有今天确实不是侥幸,即便科技上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凭借着核武上的突破和体量优势,中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大国,法国再不认只会惹人笑话。
随着心态的调整,原来显得无比别扭的中法关系也慢慢正常起来,不正常也不行呀,随着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越打越凶,被严重消耗的法国人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被各种乱象折磨得快要发疯的法国各界哪还有心情和中国人较劲。
就在此时,谷雨开始了但是,“但是现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这一次会议,难以达成什么有效的协议,两国世界顶尖大国能够坐下来交谈就是成功。
现在问题来了,两个精力充沛的超级大国对抗减缓后会做什么呢?谁也不知道!我国力量有限,基于谨慎原则,未来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回到国内和周边地区,只有自己不乱,别人就没办法钻空子!”
谷雨这番话太明显不过了,美苏缓和之后,肯定要整合各自的阵营,中国要进一步收缩,绝不会挡着美苏出风头,换句话说,中国无意与法国进行毫无必要的斗法,只是借道,你们也没必要那么紧张。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不管法国人是否相信,谷雨都没有必要继续说下去,他站起身,富尔也跟着站起身,他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若有所思,他主动举起了杯子,然后说道,“主席先生,我现在发现,贵我两国代表团交流时,应该增加一些议题!”
谷雨听完翻译,笑着点点头,与富尔的酒杯碰在了一起,他相信法国人听懂了他的意思,接下来的交谈肯定有所得,英国稳了,法国再稳了,周边也就只剩下比利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