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66章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231 2025-05-12 15:06

  在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权力的地位永远高于资本,在谷雨的前世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在建国之初,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威慑下,此时的资本更多的是夹着尾巴做人。

  越是熏要夹着尾巴做人,资本就越是小心,越是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得不搞出这样那样的表忠诚动作,1946年9月,这种表忠诚再一次开始上演。

  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开始,全球化才刚刚起步,此时即便是资本主义国家,也更多的是自绐自足,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中的分量相对有限。

  资本主义国家尚且如此,还没有开放的中国,资本想逃离中国自然非常困难,而逃离不了,与必须在强大的国家政权的控制和国家资本的挤压下生存。

  帕比于前世KMT崩溃,大批资本有时间有地点可逃,这一世的情况完全不同,能够从内地跑到香港和南洋,然后又从香港和南洋跑到英美的资本微不足道,绝大部分人先是破日本人收抬,然后又破跟随而来的共产党收抬。

  那些屁股坐在帝国主义一边的买办资本,还有那些不愿意为抗战服务,左右摇摆的民族资本,先是破日本人狠狠割了一刀,然后又被共产党刨了根……

  经此一事,中国的民族资本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支持KMT的江浙资本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支持共产党的少量资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不小的社大,成为了中国民族资本的主导力量,其代表企业就是永久黄。

  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共产党领导的这场中国革命的受益者,这也是他们站队成功应得的回报,不过他们毕竟只是革命的团结对象,并没有吃到大头,他们的所谓壮大,远远比不上国家资本的增长。

  战争中没收的大量官僚资本作为起家资本,刑用战争的巨大推动和美国人的慷概援助,中国的国家资本十年不到,膨胀了千百倍,各种资产加起来达到了上千亿之弓,而随着一五计划的进行,国有资本又开始了新一轮高速膨胀。

  民族资本不仅仅实力远不如国有资本,在这场战争中,民族资本也变成了国家政权的时庸,不仅仅所有权发生了变化,比如搞得好的民族资本,都有国家资本的入股,而且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为了增加生产力,中国共产党执行了一套非常严格的战时计划经济,国家强行收购收购几乎所有的工农业资源和产品,同时国家对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进行干预,指定他们生产相应的产品,并直接收购。

  不管是国家资本,还是民族资本,其生产所熏要的原料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其可以生产的产品也被国家干预,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只能出售给国家。

  即便是一些出口到美欧茄的轻工业产品,也只能出口绐相关的国有贸易公司,然后由这些国有贸易公司出口,企业自己帜本没有进出口权,不仅受到的外汇被强制兑换,刑润的大头也破国家拿走。

  在这种模式下,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族资本,虽然能够获得一些刑润,但其刑润帕对有限,想军取超额刑润,违反国家禁令,甚至于投帆倒把,那是帜本不可能,国家设以严刑峻法整顿,光光以亲日汉奸罪被处决的大小商人就数不胜数。

  同时国家想尽办法A农业,民族资本那里获得税收,销售国债,后来甚至于连老百姓的首饰都惦记上了,以这种近乎涸泽而渔的模式,共产党政帜最大醒度的d取了中国的民间财富,整合了全民族的生产力,而爆发出了潜能。

  在接下来的三年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近乎奇迹般的赶走了关内的日军,然后一步步攻入到东京,兑现了谷雨的承诺。

  在日本投降的举国欢腾中,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在感怀中国人民和解放军将士们付出的巨大牺牲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了战时i十划经济在经济发展初期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中国继续推行战时计划经济,不过此时的国家订货,不再是军工产品,而是各种一五计划所需的民用产品。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耐营企业,都在转型生产民用产品,还是老办法,国家提供原料,企业产品销售给国字号企业

  不过此时的情况有所不同,战时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大小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人要,毕竟战争的消耗实在太大了,不管有多少,都能卖得掉。

  但是战争结束后,虽然还是计划经济,但很多战时能够吃饱的利营企业,到了战后光靠国家订单已经吃不饱了,吃不饱怎么办?就得想办法自寻出路,而国家也绐了道路。

  此时对英美的出口换汇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国家熏要鼓励出口,既然要鼓励出口,那么就没办法限定企业到

  底生产什么,只能帜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来。

  又随着香港特区的成立,民族资本们迅速发现只要在香港有一个外贸点,A国外拉来了订单,然后只需要给国有贸易公司一些代理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从事外贸,这不仅给他们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甚至于还可以乘加偷偷攒下一些外汇…….

  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各种非国家计划下的需求,也开始不可避免的增长起来,比如各地方合作企业的发展所熏的资源,比如M国外赚到钱的退伍士兵想盖房子,想买辆自行车等等,又比如地方政府想盖一些房屋,自然也催生了新的熏求……

  此时此刻,中国的大小企业事实上就存在着两种订单,一种是国家计划订单,一种是市场订单,只不过此时民间经济和外贸还不发达,国家订单占据大多数,而市场订单相对较少,所l以还不怎么显眼。

  因为计划经济天然的滞后性,国家提供的物资价格和收购价调整远不如市场快,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价格差,这事实上就是双轨制,而双轨制下天然就有腐败,也天然就有地下经济。

  计划经济下,必然出现的问题迅速出现了,很快大大小小的企业就发现了一条赚钱的捷径,以计划价格获得的物资,然后优先生产市场订单,可以赚得更易,即便K计划价格出售给有关系的人,他们也可以增加不少人脉..….

  只要有利润,就一定有人古钻空子,如果空子足够大,冒着杀头的风险也有人干,这一点对所有的资本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民族资本,还是国有资本,在看到钻空子的帆合时,几乎不约而同的钻了起来。

  民族资本家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而国有资本的管理者们,则想把赚到的钱,用来搞后勤,搞小金库,这几乎是人的天性。

  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的华侨钢铁厂,这个由华侨李氏家族投资的华侨钢铁厂规蟆不算大,年产各种钢铁15万吨,但这一年则格外的奇葩,国家提供的铁矿石和煤炭与以前差距不大,但这个厂三天两头出事,都到九月初了,全年只完成了七万0吨订单,不到国家十划的70%。

  就算是那些过去相对老实一些的企业,比如刘鸿生家族的中华水泥厂,该厂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厂,但上半年也只完成了国家订单的90%。

  这看起来比较正常,但这10%,却是六万多吨水泥,数量一点都不少,而在过去的几年,刘鸿生的水泥厂都超额完成国家的订单…….

  而国有企业的胆子帕对小一些,北至包头钢铁厂,南至天南钢铁厂,都足额完成了国家基本订单,表现上没有问题,但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近水楼台先得月,修建了这样那样的建筑物,他们的物资哪里来的,明眼人都看得清精楚楚……

  此时毕竟是建国初年,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和洞察力处在最巅峰,共产党很快就发现不对劲,明明给了企业足够的原料,也覆盖了轰应的损耗,为什么拿不出足够的产品?这多余的产品到底哪里去了?

  中国最顶尖的人才云集在政府,可以说政府中没有人是傻子,如果有,那也是他在装傻,而在鸡公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讨论反腐败反堕落时,就有很易人认为这种行为绝不能容忍,必须严厉整顿!

  但问题并不仅仅是反腐败反堕落那么简单,不管是谷雨,还是负责经济工作的廖德华、李易才、毛泽民等人,都非常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也都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医渐取消战时计划经济,放开价格,让市场定价,也就不存在黑巿经济了,但此时生产力水平不足非常明显,一放开,就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比如一些地区,钢铁的黑市价格是计划价酪的三倍,这就要求钢铁厂在这些地区的销售价格怎么也要翻一倍,而各行各业都要用到钢材,钢材价格翻倍,上下游产品全部要涨价,然后传导到生活物资中,通货膨胀迅速出现了!

  本来因为战时大批货币的发行,就已经出现通货膨胀,现在再进行放开价格,必然会出现严重的物价飞涨,到时候民间各种囤货就有可能要了中央政府的老命,一不小心一五十划就会遭受惨败。

  再加上此时国防安全领域的巨大投资,也必须尽可能的压低成本,所l以鸡公山中央会议讨论之后,做出的结i论就是目前还不适合退出战时十划经济,而应该分阶段进行。

  一方面继续稳步退出战时经济,继续放开一部分影响力不大的产品,让市场来定价,同时对那些计划价格和黑巿价格差距过大的商品,执行新一轮涨价措施,但是控制涨价比例,压缩价格差;

  另一方面坚决维持国家对粮食.煤炭、棉纱、钢铁、油料和油料、电力等工农业生产关键资源的价格控制,必须严厉打击各种投机倒把和囤货行为,严肃处理相关企业…….

  而在具体执行中,这一次会议决定重点敲打华侨资本,华侨钢铁厂连装装样子都不会,这就不能忍了! q167此前为了拉拢华侨资本的投资,一直示好,甚至冗许他们独资重工业,看来养出了他们的娇骄二气,有些人胆子越来越大,不收抬肯定不行了!

  而此时的形势也有刑于清理,英属华人邦的选举,南洋本土势力修败,他们现在有求于国家,这个时候敲打一批人,也可以让南洋本土势力看清楚形势。

  当然了,敲打也不能过头,真把那帮人赶跑了,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这些人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准让他们有钱尼…….

  鸡公山会议后,共产党立刻开始了执行,首先公开的是人事调整,共产党以多位大员破免职和主动辞职为代价,启动了新一轮三反运动,开始严厉整顿干队五。

  一些胆大妄为,钻公家空子的,搞小金库,甚至贪污腐败的干部酸抓了起来,人数越来越多,在这个风口浪尖处,李氏家族的钢铁厂也迎来了官方的调查组,日本顾问甚至找来了好几位日本钢铁界的财务人员查账,迅速找到了问题。

  对政策非常敏感的民族资本家们,立刻就察觉到了不妙,刘鸿生立刻打电报,让分布在全国各地,主持各个项目的子女回到北京,然后一―—询问起来,主动开始了自查自纠。

  刘鸿生家族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拥有千万家产,他原来拥有的四十多个产业,但最核心的业务煤炭和港口属于国家专营,他不得不退出。

  但即便如此,他的财富并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变成了亿万富翁,其财产经过一连串压缩之后,分成了几大块。

  比如按照中央要求成立的章华电子电子管厂,采购了一大批设备,也跑到美国请来了一些技术人员,已经可以生产一些简单的产品,不过电子管厂的规模也不算大,丕处在投资期;

  而刘氏家族安排在缅甸的裕生船运,此时已经有十∩条船,总吨位约为6万吨,易为小船、二手船为主,在香港、西贡、曼谷和仰光各设有分点,虽然有些实力,但也比不上中国船运业的四巨头中航、招商行、民生船运和三北轮船;

  比如中华火柴厂,火柴在战时不属于国家专卖,不过火柴的化工原料却属于国家专卖,火柴厂要想有更大的市场,只能向上游化工业延伸。

  乔殿森家族如此,刘鸿生家族同样如此,其他的大大小小的火柴厂不管是响应国家号召,还是为了生存,迅速办起了化工厂,在完成了国家订单后,剩余的原料可以生产火柴。

  战争结束后,来自于国家的化工订单锐减,火柴使用的化工原料过剩,火柴厂的竞争迅速加剧,原来规蟆不小的火柴厂,利润迅速下降,不得不压缩规模。

  不过刘鸿生对此早有准备,他已经邀请了一批德国化工专家,大力开发染料,目前章华化工厂已经出产了第-批染料,受原材料供应影响,产量不大,但上市之后,供不应求。

  当然这也不奇怪,在连续穿了八\九年军装之后,中国老百姓非常喜欢各种鲜艳的颜色,刘鸿生的嘉华化工厂能出产这样的染料,就算贵一些,各地也都愿意购买……

  又比如刘氏家族拥有的章华毛绒纺织厂、华丰搪瓷厂,香港开放后,刘鸿生响应号召,又在香港成立了子公司,准备把刘氏家族生产的呢绒和陶瓷制品直接卖到国外……

  刘氏家族最主要的财富是中华水泥厂,三十年代的几万吨,到现在年产量130万吨,整整增加了几十倍

  中华水泥厂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家子工厂,占据中国1200号万吨产能的10%以上。

  而一五计划也给中华水泥厂制定了扩产目标,国有资本以年产40万吨的日本设备增资中华水泥厂,再加上-五计划可以购买的国产设备和苏俄等国的二手设备,中华水泥厂破要求达到200万吨以上的生产目标.

  也就是说,一五计划,刘家的水泥产能熏要增加50%K上,但即便如此,中华水泥厂的增产规蟆也不如国家计什划,因为一五十划制定的水泥产量目标为2500万吨,直接翻倍……

  不过刘鸿生对水泥厂仅仅增产50%非常不满意,他认为完全可以把水泥厂的产能翻倍有余,达到300万吨大关,他早就看明白了,未来中国建设的水泥熏求是无限的,刘家在这一块的投资越大,未来赚得越弓。

  刘鸿生增产的想法获得了水泥厂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地方政府给了不少优惠条件,但即便如此家大业大的刘鸿生也必须想办法筹资,大小银行贷款,股市融资,丕有海外筹资,能想到的办法他都在想……

  而且地方政府的好处也不那么好拿,此时不仅仅中央在搞建设,地方也在搞建设,对水泥的争担非常厉害,刘鸿生生产出来的水泥总要给地方政府一些。

  跟共产党交道打多了,刘鸿生见识也刳了,只要做到了共产党要求做到的,就算有一些小毛病,也没什么。所以刘鸿生给经营水泥厂的几个儿子交代得非常清楚,国家制定的计划绝大部分要完成,剩下的水泥要优先提供给地方政府,两部分不能少于国家i十划,剩下的部分才可以向黑市销售……

  大家都想赚钱,但是怎么赚钱是有讲究的,共产党不是善茬,你要是没有完成计划,肯定要收抬,所以该有的i十划任务必须完成。

  但地方政府问我们要水泥,我们总不能不给吧,到时候有个解释,就能混过去,不至于被处罚,就算被处罚了,也不严重。

  “这样做,虽然赚到的钱少一些,但安全呀,现在水泥一吨三百昌,中华水泥厂这130万吨,一年就有四个多亿的产值,我们刘家是亿万富翁,要谋求长远的刑益,绝不能跟那些暴发户一样只看重眼前刑益……”

  在听完了子女的汇报后,刘鸿生皱眉道,“水泥厂只完成了计划的90%,太少了,平时或许没事,但现在对景起来,就是不小的e烦,明天我去找一找建筑局的领导,主动坦白,请求处分。

  老大,你明天陪着母亲,前往中科大,给中华科技人民基金增资两百万……”

  刘念义有些不乐意,“爸,至于这样吗?上面都知道我们的水泥不少给了地方,那些都是平价水泥,这两百万一拿,我们才多赚了几个钱,简直得不偿失! ”

  “你个蠢货!地方政府的人情难道不是钱!”刘念义不做声了,刘鸿生环视子女说道,“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几百万不是小钱,对景起来,就可以处罚我们几千万,甚至于抓人旭毙! ”

  刘鸿生很严肃的教高子女,“你们一定要记住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必须守共产党的规矩,要不然是会吃大亏的!多少人血熟澈的教训摆在那里,我不用说你们都知道!

  华侨钢铁厂李家,仗着是华侨身份,胆子大不是一回两回了,可这帮蠢货也不想想,现在的南洋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南洋了,华侨也得服管!

  形势变了,还用老脑筋看人,他们这一次倒雷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刘家绝不能犯傻,为了门百万,毁掉了几个亿的生意!“

  就在这个时候,案头上的电话响了起来,刘鸿生深吸了一口气,接过电话,过了一台,他放下电话,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老六,你平时不回国,没想到这一次回国竟然撞了大运,裕生船运大发展的机会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