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30章安东诺夫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3726 2025-05-12 15:06

  华侨领袖们相继离开了,临走之前,谷雨和陈嘉庚先生进行了一番密谈,谷雨告诉他,日本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战争动员,日本人节衣缩食,女人跑到南洋卖身,他们是一定要打仗的,中日战争也必然会爆发。

  以共产党现在的情况,日本人想占便宜的机会很少,他们很可能会侵入上海南京,一边掠夺中国富裕的东南地区,一边迫使蒋介石签署一个卖国条约,但中国共产党绝不会容忍这样的现象出现,肯定会战斗到底的。

  相比于中国,日本是一个小国,他们吃不消长期战争,一旦日本在中国吃不了肉,他们很可能会南下,南洋地区的华侨会非常危险,所以谷雨希望陈嘉庚先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以防万一。

  因为这番话猜测的意思很重,而且必须等到对华战争,日本人不顺利了才有可能,所以这番话只能和他说,他让华侨增加对国内的投资,也是给南洋华侨一条退路,万一东南亚的家业受损,还有国内的家业……

  陈嘉庚先生根本不相信,日本人怎么敢得罪英国人,不过谷雨的理由也是实实在在的,英国在缅甸尚且被共产党折腾成现在这副样子,如此虚弱,日本人能够干看着?就算英国是世界霸主又如何?不能打就是原罪!

  更不要说,南洋还有日本人急需的石油、铜、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这些东西日本人在中国人得不到,光靠进口,命运寄托人手怎么可以?

  谷雨对外交的判断往往都非常准,陈嘉庚先生自然是将信将疑,他满腹狐疑的离开,接下来他怎么跟其他华侨领袖诉说,谷雨并不在意,埋下一颗种子,未来等事情发生了,就好办了。

  就这样,这一次华侨领袖根据地之行也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他们将前往平津地区,然后从天津离开,接下来的行程,他们还将去南京、上海看一看,谷雨并不奇怪,随他们去吧,毕竟双方的阶级立场不同,他们说到底不过是利益之交。

  华侨领袖各个身娇体贵,选择此时前往平津,也跟此时北平形势逐渐平稳有关。丰台连续厮杀之后,日本华北驻屯军老实了不少,多田骏虽然和共产党围绕着丰台车站开始了对峙,但小心谨慎的他,并没有盲目进攻,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仅仅多田骏输不起,日本帝国同样输不起,多田骏很清楚,共产党虽然在丰台打得很凶,但还是留了余地的,丰台并没有丢,而且中间又有西北军参战,日本人还是可以对外交代的。

  但如果华北驻屯军主力和共产党第七师大战一场,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那造成的后果,简直不敢设想,帝国丢了面子,只能被迫增兵;一旦帝国增兵,共产党同样只能大举增兵,一个擦枪走火,搞不好就干了起来。

  绝不能在帝国没有准备好之前,全面进攻拥有百万大军的共产党,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到巨大的火坑中,再也拔不出来。

  时至今日,帝国军界已经没有一个人敢说,可以迅速拿下共产党,如果两三年前全面动员也许还有可能,现在根本不可能了……

  日本军部收到多田骏的报告后,头疼无比,既然共产党装备的机枪、迫击炮已经达到甚至是超过日本的水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继续增加军费,提升技术装备的数量,这不仅仅需要钱,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

  多田骏不敢动,华北驻屯军的昭和参谋们也不敢动,拿一个丰台,前后死伤两千多人,还是没有拿下,要是和共产党大打出手,到底会死多少人,谁也不知道。

  昭和参谋们搞事情,是为了升官发财,他们并不愿意太早去鬼庙报道,他们要是死了,妻女家人怎么办,难不成也去南洋卖身?而没有了这帮人鼓动,华北驻屯军自然闹腾不起来。

  既然闹腾不起来,只能谈,总要卖美国领事一个面子,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了一个默契,日本撤军,共产党同样撤军,把丰台交给宋哲元,中间有这样一个缓冲势力挺好的。

  不过日本人对共产党挺进到易水以北,开始布防非常不满,要求恢复到战前局面,不过共产党代表根本不鸟日本人,中国军队之间的事情管你鸟事,我们谈的只是丰台,别的地方你们有什么资格干预。

  日本人当然不干,共产党已经把手伸到了平津两市郊区,这对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安全是巨大的威胁,本来还隔着上百里,现在骚扰租界的共产党特种兵,抬脚就能跑到共产党根据地,华北驻屯军以后还有好日子过?

  而且据侦查,共产党正在河北平原到处挖深沟,很明显他们在重复冀东那一套东西,未来日本如果进攻平津,共产党也随时可以干预,还可以在平津周边大打游击战,这些都是日本人绝不能接受的。

  但不管日本人怎么不服气,共产党都不会让步,苦主西北军都没有说话,日本人有什么资格说话,双方僵持不下,也只能继续对峙下去。

  而对峙下去,也表明日本并没有输掉这一次的丰台事变,而且还可以堵住平汉铁路,让共产党没办法利用天津进口物资,这也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所以日军也不着急解决问题。

  对于这样的局面,共产党同样不着急,平汉铁路北段走不通,南段还是走得通的,共产党大同一带出口的煤炭,虽然有一些影响,但阳泉一带的煤炭可以经平汉线南下,到达武汉后,再运到国内各地,适当调节一番还是办得到的。

  而需要进口的各种物资,美国商船上溯到武汉,然后经平汉线运到共产党地盘,也不需要多少花费。

  除此以外,还有广州港,两党和谈已经达成的几个协议之一,联合交通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谁也不愿意得罪美国人,日本人绝不可能封锁住,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

  事实上,保持目前这种紧张对峙的局面十分符合双方的利益,日本人需要给蒋介石压力,迫使他妥协屈服;而共产党需要高举抗日大旗,获取政治利益,并不断蚕食国民党的地盘。

  双方既然都想对峙,那么只能对峙下去,但双方也有意识的降低了擦枪走火的风险,除有意搞出了隔离带以外,人员运输也恢复起来,如此一来,华侨领袖们自然可以直接进入北平。

  陈嘉庚先生等人,到达丰台后,特意下车走了走,看到打成一片废墟的丰台,看到中日两国军队在丰台一带剑拔弩张,紧张对峙的场面。

  华侨领袖们,心情非常复杂,谁也不愿意看到日本人这么嚣张,他们很快就想起谷雨那番话,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还是充满了期待,如果真能实现,那就太好了……

  陈嘉庚先生一行人到达北平后,与华北各界的名士交流了一番,他们发现北平各界对现在的形势还是非常紧张,而对共产党的心情则异常复杂。

  既赞叹共产党敢打敢拼,十分能打,有共产党在,中国的形势肯定会好不少;但又不喜欢共产党的强硬,担心会激怒日本人,扩大侵略,打扰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最好是双方停战,恢复到战前的局面……

  同时不少人对共产党诸多做法十分不满,共产党行事暴虐,大搞土改也就算了,竟然敢慢待名士,把我等定为小知识分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着华侨领袖的面,一些人不断诋毁,甚至是破口大骂共产党!这也让陈嘉庚先生们十分吃惊,中国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如此的光怪陆离?

  但与此同时,华侨领袖最信任的自家孩子,北平很多来自于广东福建的大学生,则公开大量阅读共产党的著作,对谷雨的崇拜更是到了极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成为了无数年轻人的共识。

  整个北平此时各种争论非常多,显得非常的极端,华侨领袖们一向推崇和气生财,自然不习惯北平的形势,他们很快就去了天津,天津属于工商业重镇,有着众多的民族资本家,这些人与华侨领袖们很有共同语言。

  与北平各界的观感差不多,他们对共产党的心情同样复杂,除了对中日之间的未来十分不安以外,民族资本家既喜欢共产党重视工商的一面,但又对共产党能否长期坚持现在的工商政策感到不安,事实上他们的不安何尝不是华侨领袖们的不安呢!

  华侨领袖们并没有前往南京、上海,原因很简单,此时南方的形势已经变得愈发紧张,日本人在武汉吃了瘪,也知道他们的大型军舰没办法开到武汉后,日本人自然盯着南京政府不放。

  在上海、在南京越来越多的日军军舰出现,上海一日三惊,蒋介石一边和日本谈判,一边也在上海周边增兵,防范日本人铤而走险,端了他的老巢。

  正如谷雨六评蒋介石所写的那般,现在的蒋介石确实两头受气,日本人步步紧逼,而共产党方面同样在施加压力。

  武汉炮战之后,共产党第四兵团几乎没遇到多少阻力,就向南挺进到黄安、麻城,恢复了这两个老根据地,同时向南挺进到长江边,而原来防守这一地区的钱大钧兵团一路撤到了长江以南,并没有抵抗……

  而与此同时,共产党调走了周恩来,强硬派南汉宸成为团长,在武汉寸步不让,整天大喊着逼蒋抗日,与各路人士争吵。

  蒋介石气得没办法,可又不敢彻底退出谈判,他担心共产党以此为借口,乘火打劫,那麻烦就大了,小人之心,就是这样,容易以己度人。

  最后蒋介石也学习周恩来,调走了团长张群,就这样武汉谈判变成了彻底的闹剧,此时除了一些民主人士上心以外,两党事实上都已经不在意了。

  虽然不在意,但该有的接触还是有的,南汉宸代表共产党方面通报了裁军的进展,通知国内各方前往检查,同时督促国民党方面按照约定,从两党对峙地区撤兵,并增援江浙沪,如此一来,蒋介石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蒋介石又不敢完全相信,他还是很有办法的,他抽调了一批听从指挥的杂牌军,放到了江浙沪地区,一旦打起来,让这些杂牌军冲在最前面,消灭了也不可惜……

  蒋介石此时也摸不清楚日本人的心态,到底是打,还是不打,他又不敢主动挑起战事,只能整日提心吊胆,一会把日本人攻过来,一会又怕共产党乘火打劫。

  作为谈判的礼物之一,蒋介石的长子此时已经从苏俄回国,他就发现自家老爷子表面上一本正经,可是在厕所里已经叫了很多次,平时喜欢唱的几首歌这个时候也不唱了……

  事实上,此时不仅仅蒋介石搞不清楚日本人的心思,就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干。

  对于蒋介石的所谓威胁,日本人虽然不屑一顾,但也知道打了蒋介石,会便宜了共产党,让他们更容易整合中国,自然不愿意打;

  但是损失这么大,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而且不打,又没办法解决国内的问题,所以同样十分矛盾的日本人,把军舰开到了上海,接下来是打还是和,就看蒋介石的表现了。

  蒋介石要是拿出足够的有吸引力的筹码,日本还可以借坡下驴,停下来不动手,如果没有,那就打一打,试探一下,看看能不能多敲出一些东西。

  但是到底敲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日本的需要,又不至于把蒋介石逼到和共产党联盟,一致对外,日本人也不知道……

  这种局面下,国民党和日本只能是一边对峙,一边私下和谈,相比于平津地区,上海国民党和日本的对峙就显得火星四冒,为了迫使蒋介石让步,日本的浪人不断折腾,各种破事天天都有,而没有底气的蒋介石只能退让。

  在这种局面下,华侨领袖们自然只能直接乘船从天津前往南洋,日本人还不至于碰英国人的船,听说南洋领袖们陆续离开中国,谷雨松了一口气,现在这种局面,他还是比较喜欢的,对峙就对峙吧,只要不和共产党打起来就行。

  唯一的麻烦就是大同的煤炭出口,这是一大笔钱,不过日本人也不可能长期对峙,而且这个问题离解决已经不远了,共产党华北铁建兵团从去年秋收后,就已经开始了同蒲线大规模施工。

  相比于前世阎锡山只有晋军几万人施工,共产党除了铁道兵团、劳改营,还动员了几十万民兵和老百姓,全线施工,即便北同蒲线高山峻岭不少,但共产党的进展速度要比阎锡山时代快得多。

  今天完成主体建设,下半年钢轨出来后就可以大规模铺路了,明年就可以一段段通车,当然了,这一次谷雨并没有搞什么窄轨,而是坚决搞起了标准轨道,未来正太线也要换成标准轨道,当然了现在也只能凑活,一切等到以后再说。

  到了二月份之后,陈云同志终于从苏俄回来了,此前周恩来同志也已经回来了,中央书记处可以完整开会了。

  会议首先听取了周恩来同志的汇报,老周回来之后,首先找到他,做了一个深刻的检讨,说自己对政策把握不到位,虽然注意到了团结,但原则上多有疏漏……

  今天也不例外,周恩来同志汇报之后,又即席做了一番自我批评,他态度这么好,大家伙也不方便再多说什么,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不管是两位当事人,还是其他三位书记都知道,谷雨和周恩来在一些问题上有着明显的分歧,谷雨使用极端强硬的手段暂时赢了,周恩来同志只能退一步。

  但如果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如谷雨想象得那么乐观,谷雨也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最起码以后在外委工作上的话语权会大打折扣。

  关于未来的局势,书记处讨论一番认为,蒋介石应该会做出大幅让步,但是否到需要对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的地步,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再定,目前能做的还是加强自身发展,做好第一个四年计划,然后等待机会的发展……

  会议接着听取毛泽东同志的整风汇报,目前基层各支部的审干已经结束,全面进入到《建党十五年》的路线学习上,除了学习和教育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一下部署,原来上半年完成的时间表肯定做不到。

  毛泽东同志说完,任弼时同志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党内必须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层,尤其是中央局一级的学习。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中央局一级都忙碌无比,各种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停下来搞全面的学习运动,而这件工作又非做不可。

  另外按照中央的安排,毛泽东同志三月到四月间将访问苏俄,周恩来同志也将在同一时间,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美国,等到两人回国,怎么也得等到五月份了,这样一来,上半年召开中央局一级的学习会肯定来不及。

  对于这一点,谷雨也知道,他也早有了方案,想了想,谷雨说道,“老毛,我们可以一步步来,中直机关可以在中央总学委的安排下学习,各地方由中央总学委派出同志主持,大局书记、省书记们配合做好地方的学习工作。

  等中直机关和各地的学习结束之后,就可以确定中直机关和各地七大代表名单,时间不需要太长,半年左右应该差不多了。

  中央执行委员一级的集中学习,等到下半年再召开,按照一个月时间准备,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月,集中学习结束之后,立刻召开党的七中全会,审议新党章和七大领导层的推荐人选,然后在年底召开七大!”

  谷雨这么一说,在座的几位同志心里都明白过来,七大党的领导层应该不至于有很大的变化,要不然谷雨绝不至于把时间定得这么短……

  当然这也不奇怪,现在事情实在太多了,不可能拿出太长的时间,专门集中学习,而这样做肯定会遗留一些问题,不过目前也只能这么做了。

  就在其他四位书记若有所思之际,谷雨接着说道,“现在我们需要统一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先从比较好解决的鄂豫皖开始,然后是湘鄂西、赣闽,顺便为一些牺牲的同志平反,该有一个结论了!”

  几位中央书记点点头,事实上高层都知道,鄂豫皖问题比较复杂,鄂豫皖红军带有明显的农民起义成分,对中央的命令也不是完全听从,所以一开始的严厉整顿,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有没有必要搞得那么严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更麻烦的是,整顿成了习惯之后,就被野心家张国焘利用了,他私心作祟,搞出了一堆破事,还有一堆不同于中央指示的歪理邪说,这是中央最忌讳的地方,不严重收拾一番,上行下效就要出大事。

  幸运的是,张国焘是打叛徒,是有充分证据的大叛徒,这下子反而好办了,为了党内的团结,自然是张国焘把所有的锅都背下来,这样鄂豫皖的同志可以轻装上阵,以后一心一意为党工作。

  而经过两年多的审查,张国焘也完全老实了,作为混入党内的大叛徒和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对他进行严厉批判一番,让被错误打击的同志,对着张国焘发泄一番怒火,然后宣判张国焘长期劳改,一些作风粗暴的干部丢到一边,限制使用,鄂豫皖的事情自然也就解决。

  真正麻烦的是赣闽、湘鄂西等几个根据地,所有的行为都是打着党的旗号进行,都是在严格执行中央路线,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但这不完全是相关负责同志的主观意愿,当然了主观意愿有没有,当然有,但不向张国焘那么明显。

  这种情况下,中央对执行的同志没办法一棍子打死,而且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出错了就往下面一推,下面的人又不傻,谁愿意帮你背锅。

  还有四中全会之后上海中央的一大堆破事,也需要有一个官方说法,不开会肯定解决不了,而要想开好这几次会议,对王明的批判是重中之重。

  但是那段时间中央路线的制定者王明,一直到现在还在避重就轻,想法设法蒙混过关,不断把责任往其他同志身上推,实在推不过去,就往国际推,反正别人都有错,就他没有错,搞得大家都非常为难。

  是,大家都有责任,但你老兄发扬风格承担下来,大家伙自然就好办了,也都承你的情,张国焘都只是判刑,不用去死,甚至因为是北大高材生,还可以做一做会计,写写鼓劲文章这样的轻松活,偶尔夫妻还可以团聚,算是照顾到了极点。

  张国焘尚且如此,你王明只会更好过,你承认错误,党籍都能保下来,甚至还可以留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你死活不认,还不断拖人下水,这就太过了。

  所以此时此刻的王明已经变成了无数同志眼里的臭狗屎,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任弼时同志建议成立王明专案组,离七大召开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不能再拖下去了,只能上一些手段了,种种迹象表明,王明骨头比较软……

  不过毛泽东同志对此多少有些意见,王明有问题不假,但他认为,博古等人的问题才是主要的,言下之意,谷雨对他们太宽纵了,还把博古派往美国长期待着,故意让他躲过这一关,这也太便宜他了。

  毛泽东刚刚说完,周恩来同志就不满意的说道,“泽东同志,博古同志在赣闽根据地时间不长,并没有造成太大危害,他唯一的大动作也就是罗明路线,整顿罗明并没有错,他错误的不应该搞出一个罗明路线……”

  毛泽东同志立刻就火了,“恩来同志,你这是避重就轻!博古同志主持临时中央期间,在赣闽根据地的发展问题上,犯了很多过左的错误,造成了我党很大的损失,这是事实,何止捏造一个罗明路线这么简单?”

  任弼时同志接了过来,“博古同志是在执行王明的错误路线,而且很多问题牵扯到共产国际,我们怎么处理?只能适可而止!”

  毛泽东同志看了一眼谷雨,“现在我党越来越成熟,有些问题也需要面对,不能长期无限制的拖下去!拖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陈云同志一直在沉默,他一字一句的说道,“老毛,现在党内要团结,尽快取得革命的胜利,有些事到王明为止更好一些,不必太过牵连!”

  任弼时同志也不客气,他甚至有些诛心的说道,“泽东同志,出现罗明路线的根源,你应该清楚!”

  毛泽东同志脸色立刻就变了,任弼时竟然这么说话,这简直是小人之举,他刚想说话反驳,谷雨插话了,“罗明同志那封信我看过,措辞虽然有些不当,但也算不上有大问题,同志们不要太过敏感,党内人人如龙,革命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嘛!

  罗明路线并不存在,被牵连的一些同志需要平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罗明同志本人,也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肯定他的政治观点正确的同时,也必须明确一点,他那封信不仅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属于好心办坏事,这跟他的做事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他只能有保留的平反。

  以后党内肯定还会有这样的事情,我的意思是不能上纲上线,就当是下面发泄情绪,没必要太当回事,太计较了,反而容易搞出大事情。

  对于四中全会以来,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责任首先是王明的,只有处理了王明,才谈到处理其他同志,主次必须分清楚。

  而且我们还要分清路线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差异,负责执行的同志,有的比较盲目,有的比较极端,有的则是类似于张国焘这样的心怀鬼胎者。

  党打击的重点只能是心怀鬼胎的人,而对其他人的处罚,要结合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总的原则是批评教育,不能进行过多的追究,要不然党内同志之间的矛盾只会越积越深!

  有错误的同志,把情况说清楚,多做一些自我批评;被打击的同志,在批判他人的同时,也要想一想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一个巴掌拍不响,也要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

  还是那句话,全党上下要团结起来,一切向前看,为早日解放全国而努力,这些陈年旧账不要太过计较,有些事情,我们这些当事人怎么理也理不清楚,就交给未来的历史学家吧!”

  很明显,谷雨在和稀泥,把两边的同志都敲打了一番,但这一次和稀泥得到了其他四位同志的一致认可,毛泽东同志也沉默的点点头,没有继续争论下去。

  站在毛泽东同志的立场,他肯定希望大规模清理整顿一番,这不仅仅是因为毛泽东几年冷板凳,心情不好,甚至也不仅仅是路线之争那么简单,这涉及到太多的利益。

  过去也许无所谓,但现在革命离胜利不远了,谁也不愿意被落下,即便毛泽东同志并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但是他背后不是一个人,有太多人的利益受到王明博古等人的影响,眼看着两人不行了,自然想翻身。

  而且谷雨也确实做了不少平反,比如各个根据地政治保卫局都放了不少人,又比如一举成为党校常务副校长的俞秀松同志,这位陈独秀时期的老资格党员,前几年一直在苏俄,党内新生代并不知道他,但在党的七大上,他大概率会成为中央执行委员。

  谷雨既然可以为俞秀松平反,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被打压的同志平反,有的确实被打压了,但有的则是因为其他原因被处理,但当事人未必会那么想。

  计划在今年年底召开的七大,明眼人都知道,意义深远,这一次的排名很可能决定了未来建国以后党内高层的排名,原来被打压的同志自然着急了,不管是为了党的事业,还是他们个人荣辱,毛泽东同志必须为他们代言,这就是政治。

  毛泽东同志今天说这番话,确实有不满的成分,但同样有为那些同志代言的意思,这一点谷雨也是知道的,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其他四位书记都不能接受。

  对于这些陈年旧账,廖、吴、罗三人都不愿意过多的纠缠这些事,很多事情牵扯太多,太深,要是深究下去,他们同样跑不掉,即便牵扯不到他们头上,也会牵扯到与他们关系不错的身上,所以他们自然不愿意追究博古等人……

  周恩来同志主动提到罗明,而负责监委的任弼时同志甚至说出了那样的话,警告的意思很明显,罗明那封信把你称为党内的领袖,这是他被收拾的最根本原因,你还纠缠着不放,你是不是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而任弼时同志这番话一出,毛泽东同志只能偃旗息鼓,没办法说下去,紧接着,谷雨做结论,来了一个各打八十大板,算是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

  但谷雨也知道,这些破事能糊弄一时,不能糊弄一世,不过没关系,谷雨年轻,他能熬得住,等把这些同志一个个熬退休了,到时候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结论,提高一些待遇,这样他们晚景愉快,又不至于影响了局面。

  对于目前的政治局面,谷雨真心算不上多喜欢,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样的混沌局面,恰恰是党内各派真实的实力对比。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改变呢?反正他还年轻,时间在他一边,他根本不需要着急,甚至于党内存在一些矛盾,反而是好事,谁不老实,他完全可以启用对立面的同志,这样谁也不会有机会做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迷雾也慢慢掀开,谷雨发现,有些事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比如赣闽根据地,虽然毛泽东同志丢了兵权,被闲置了一年多,非常憋屈,甚至据他所言,一段时间,他甚至有生命之危,但这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赣闽根据地一笔几百万大洋被秘密库存,一直掌握在毛泽东同志的亲信部下手中,前段时间才被交给了陈镜湖同志,而之前几任书记,不管是周恩来、还是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都不知情。

  谷雨知道之后,非常震惊,他终于彻底搞清楚了这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政治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在坚持党性的同时,他们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灵活度,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不仅仅是英雄,同样也有枭雄的一面。

  事实上,何止毛泽东同志一人,把三军团经营成铁桶一块的彭德怀,还有那位贺龙同志,各个都非同一般,谷雨并不责怪他们,因为有着太多的教训,逼得他们小心翼翼,而不如他们狡黠的人,是什么下场,每当谷雨看到段德昌同志都会不寒而栗。

  但作为党的第一书记,谷雨绝对不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赣闽根据地如此,其他根据地呢,甚至于谷雨身边呢,又没有这样的同志?谁也不知道。

  既然如此,又何必太过苛责那些空降兵呢?要说起来,谷雨同样出身于留苏派,各个根据地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同学,他为什么要把他们全部打下去呢?那些根据地的本土派,没有这些人盯着,鬼知道会搞出什么?

  记忆里,这些人也搞出了无数幺蛾子,要说素质,他们就真得比空降兵强很多吗?不见得,真得不见得,所以谷雨最后的结论就是,王明一个人背锅就够了,其他人,包括博古同志都应该给他们出路……

  当然了,让王明配合这件事不太好做,谷雨肯定不做,毛泽东同志也不会做,谷雨也不希望任弼时同志做,他需要任弼时同志保持严肃、认真、谨慎、公正的态度,那么只能是周恩来同志来做了,他也擅长做这一类的工作……

  所以谷雨推荐周恩来同志为组长,接下来怎么做就交给最熟悉情况的周恩来同志了。至于周恩来同志如何让这个臭狗屎认识到自己的处境,那是周恩来同志的活,反正谷雨同志坚决不沾这个臭狗屎。

  对于谷雨的推荐,其他同志都表示了支持,最后周恩来同志只好为党接下了这份重要的工作,反正类似的事情他也做过了……

  整风的事情说完,陈云同志接着汇报了一番苏俄进展,陈云此行基本上达成了预期目的,谷雨还是很满意的,既坚持了原则,又比较灵活,敲定了新疆问题。

  至于外蒙,听说那个根登已经被捕,就让老毛子去搞吧,老毛子干初一,谷雨在做十五,来一出平反昭雪,时间还是有的,来得及!

  接下来就是八十个项目的落地,现在第一批苏俄专家已经飞到了南方,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内考察南方多个大型矿产,很快就应该能拿出设计图。

  设计图出来之后,苏俄那边立刻安排设备生产,尽可能的早挖大挖,不仅仅是共产党的设想,也是苏俄的设想。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苏俄也需要南边的小兄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保证苏俄不至于两面作战,甚至到了战时,还可以帮苏俄一把,加大这些战略物资的开采对苏俄同样意义重大,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爆发。

  不过讨论到矿产资源80%市场价时,任弼时同志还是很不满意,他总觉得让步太大了,这涉及到很大一笔钱,按照两亿美元计算,这就是五千万美元,一亿多大洋,咱们得省吃俭用多久,才能赚回来。

  毛泽东同志摇摇头,“弼时,不舍不得,我们不让出20%,苏俄同志未必肯真心教我们东西,多花一点钱,早日实现生产,比什么都重要!”

  谷雨点点头,“科技知识是无价的!而且随着各国备战速度的加快,各种私有金属的价格上涨还是比较可观的,能够覆盖折扣部分,这个账我们不算亏!”

  这件事到此为止,但其他四位书记内心深处,都很不满意苏俄的民族利己主义做法,是,那些教材、员工培训手册和详细的生产工艺确实很珍贵,但大家是什么关系?是兄弟党呀!

  老美问我们要钱,你也问我们要钱,还占着我们的地死活不让,比老美还过分,我们凭啥给你当小弟,低三下四的,我们又不是天生的贱骨头。

  苏俄尚且如此,中国共产党怎么也不能吃大亏的,而在内心深处,周恩来同志对国际共运的未来充满了不安,所以,周恩来同志对谷雨又多了一番理解,也许谷雨的想法才是对的,有多大碗吃多少饭,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够了,但没必要,唉,不想了……

  除了这八十个项目以外,还有与美国的合作,美国的卡车组装线和无数零部件、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相关生产线,已经运过来了,这一块被安排在洛阳,正在安排项目施工,除了建设以外,还需要培养人才。

  大规模的汽车流水线生产,是一个新鲜事物,教工委的建议是专门建立一个重庆汽车技术学校,利用美国派来的技术人员,专门培养汽车相关人才,会议很快就审议通过了……

  这一次会议结束之后,谷雨回到了办公室,开始做起了批示,他拿起了工建委航空工业局的文件,认真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站起来走了走,然后才下定决心,再次坐了下来。

  目前波-2的仿制已经没有大问题,俄国已经提供了波-2发动机所有关键资料,共产党需要从发动机零部件的开始,一步步实现完全组装,毕竟是100马力的轻型发动机,苏俄也没有怎么保密,这一次所有的资料都提供了。

  至于其他的关键配件,比如起落架、比如飞机仪表,相应的工厂设备都会从苏俄运过来,等建成之后,波-2的全国产自然没有问题不大。

  波-2是第一步,主要是练手,现在最重要的是仿制伊-16战斗机,伊-16战斗机作为苏俄主力战斗机,苏俄同志提供了大修线和组装线,一开始所有零部件都由苏俄进口,等到组装成功后,比较简单的零部件可以在中国生产。

  苏俄过来的同志除了指导生产以外,还将帮助共产党建立起航空发动机产学研相关体系,并回答多个为什么,这一点甚至比引进飞机还要重要。

  这一点苏俄就比美国人厚道多了,共产党付出了不少钱,美国人确实提供了莱特发动机绝大部分资料,也提供了生产线以及检测设备、标准,还答应教会共产党组装生产。

  但有三样最关键的没有提供,他们只教你怎么做,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而且那些高规格合金材料需要从美国买,至于配方和生产工艺,那是人家吃饭的家当,不会提供的。

  还有美帝独步天下的机械增压装置,美国人提都没提,不要说共产党,其他任何国家他们都没有卖过……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莱特R-1820发动机也相当不错,这款1931年研发的发动机,在海平面上可以达到635马力,在2300米空域,可以达到700马力。

  事实上,伊-16发动机使用的是莱特另外一款R-1820发动机的苏俄仿制版,当然这也不奇怪,气冷发动机,美国的莱特和普惠是王道,大家都得向美国学习,苏俄、日本同样不例外。

  从这一点来说,共产党发动机工业的起步也不算晚,只比苏日晚上几年,但在这个航空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晚上几年,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差距了,这也是美国愿意转让发动机的根本原因。

  这样一来,共产党反倒是省了不少事,苏俄同志看到美国拉过来的发动机之后,哭笑不得,美国人真是贼狡猾,要是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我们赚这笔钱。

  苏俄同志研究了一番,答应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交换共产党手里这款发动机所有原研资料,以查漏补缺,同时答应帮着共产党早日吃透,让这一块被谷雨命名为歼-3的战斗机可以迅速国产化。

  这样一来,制约歼-3生产的所有因素,都将陆续排除,谷雨要求科工委想尽一切办法,尽快组装生产出一批歼-3,装备空军,他下的第一批订单就是五个中队,150架飞机……

  当然了波-2和歼-3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运-3的研制,目前委托美国专家研究的运-3木制飞机,进展不是很顺利。

  对于帮助共产党研发一款木制运输机,美国人事实上并没太大兴趣,都什么时代还搞这种落后东西,还不如从我们这里买运输机,不过客户有需求,自然只能接受,但态度上多少有些敷衍。

  此时对木制飞机的研发比较有经验,也很喜欢搞木制飞机的是英国的德.哈维兰公司,该公司生产DH-84/86/89型系列轻型运输机,采用木制双翼,是比较有名的木制飞机。

  共产党一直想和和德.哈维兰公司合作,不过谁让共产党与英国打仗呢,没办法合作,但中国人不行,美国人还是有办法的。

  也不知道美国佬用了什么办法,据说从德.哈维兰公司搞来了一些研究人员和技术资料,很快他们就拿出了一个双发双翼中型运输机比较类似的研发草案,提供给了共产党。

  这款飞机采用双翼布局外加帆布蒙皮,整个一战飞机,速度自然也不怎么样,但载重量还算不错,号称可以达到2.5吨,因为是军用运输机,采用了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具有突出的短距离起降性能和优良的低速操纵品质,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共产党方面的基本要求。

  但设计师并不知道,谷雨想要的是一款类似于蚊式轰炸机的轰炸机,而不是一款慢腾腾的一战运输机,他已经有了Ju-52运输机,虽然数量不多,但短时间内够用了,这种飞机意义真心不大。

  这一次过来的苏俄专家是几位年轻人,在征求意见时,其中一位搞滑翔机的29岁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被派到了共产党地盘,可能是想让他得到锻炼,毕竟这么年轻。

  这位设计师就认为美国飞机公司拿出的设计草图太普通了,然后他指出了一大堆不足,最后还自告奋勇,表示给他一点时间,他能够设计出一款速度更快,载重量同样达到3吨左右的单翼双发运输机/轰炸机。

  一些过来的苏俄专家,对这个大言不惭的年轻人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你一个搞滑翔机的,一架动力飞机都没有搞过,你也敢吹这个牛!

  不过毕竟是专家意见,还是报了上来,谷雨在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后面划了两条线,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竟然是这个名字,安东诺夫设计局那位?是不是他,不知道,但很可能是。

  想了想,谷雨在文件上开始批示起来,要求这位滑翔机设计师,同时研究两款飞机,先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一款与滑翔机比较类似的单发木制双翼机设计图,以证明他有动力飞机的研发能力,然后再开始设计这款双发运输机,为此谷雨愿意给予等待的时间。

  当然了,谷雨也知道安东诺夫时间有限,分身乏术,所以决定给安东诺夫配人,共产党会派给他一批年轻人,当然了,这帮人懵懂的很,对飞机设计了解甚少,但不要紧,他们很好学,都是年轻人,希望安东诺夫能够带一带他们。

  当然了,安东诺夫需要哪方面的人,共产党都会想办法帮他找,让他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飞机,一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谷雨写完批示之后,心里默默念叨,跟着世界最顶尖的设计师,即便目前还没有设计运输机,也比跟着毫无名气的设计师学设计比较好,两款飞机,就算都失败了,也是历练,他等得起!

  要是实践证明,他真得非常出色,就得想办法把他留下来,这样一个还没有爆发出巨大潜能的宝贝,苏俄现在不可能很重视,要不然不会派过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