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73章 个人访问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241 2025-05-12 15:06

  也就在谷雨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殚精竭虑之际,在美国繁荣的底特律汽车城,街道两旁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不是什么战争场面,也不是哪个地方地震来了,而是美国又又又又一次惨烈的种族冲突。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凌晨3点45分,底特律警察突袭查封了一个非法酒吧,逮捕了在酒吧狂欢的几乎所有人,然后底特律的黑人市民开始打砸抢烧,用暴力来抗议警察的行为,这是因为,底特律的合法酒吧,都禁止黑人进入,只有非法酒吧,才没有种族歧视,黑人大兄弟才可以自由自在的喝酒。

  现在底特律警察不让黑人大兄弟高高兴兴的喝酒,那黑人大兄弟就不让底特律的老少爷们好过,平时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四处打砸抢,到处都是零元购,到处都在焚烧房屋。

  顷刻之间,底特律就乱成了一团,整个城市陷入到无政府状态中,仅仅一天,底特律城区内爆发了483起火灾,每小时有231起非法事件爆发,无数白人的房屋被付之一炬,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化成了一缕青烟。

  不仅仅白人倒霉,富裕的黑人也一并倒霉,不理智的暴动愈演愈烈,暴徒甚至枪杀救火的消防队员,平时挺有威望的黑人议员约翰·科尼尔斯拿着喇叭在街头上呼喊大家不要使用暴力,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

  但在这个“歌名”的时候,昔日很有小魔仙风范的科尼尔斯也失去了魔法,他压根没办法打动非理智的人群,还被投掷石头和瓶子,只好灰溜溜的东躲西藏。

  到了当天晚上,出来闹腾的已经不仅仅是黑人大兄弟,相当一部分失业的白人也在城区内到处制造混乱,而此时又流传出白人警察对虐待和凌辱被捕的黑人大兄弟,这进一步的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暴乱开始蔓延到周围其他城市,无奈之下,次日午夜时分,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硬着头皮将此事件认定为暴乱,并且授予美国陆军进行武装镇压。

  约1.3万名军人奔赴战场第一线,其中包括密歇根州的国民警卫队以及第82、第101空降师的伞兵,用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来对付这些武装起义者,显然就是杀鸡用了宰牛刀,在坦克和重型武器的威胁之下,底特律的暴乱很快就被平息下去,但代价相当惊人。

  连续几天的骚乱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超过1000名普通市民受伤,七千多人被捕,这还是对外公开的数据,种种迹象表明,死亡和被捕的人远超想象。

  最惨的则是底特律,在历史教科书了,底特律这个名字,总是和汽车城三个字连在一起。1896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辆汽车。1908年,福特T型车下线。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都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底特律一步步成为了世界汽车城。

  到了60年代,底特律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工人跻身中产阶级,这里成为了全球汽车制造的中心,各大汽车巨头齐聚一堂,可以说是无比的繁荣。

  但仅仅几天时间,这座象征着美国辉煌的工业城市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经济损失极为严重,而美国四大汽车巨头和其他汽车企业也几乎同时决定缩减各种投资,甚至于不排除未来搬出底特律。

  工业要想发展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底特律出了如此严重的治安事件,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底特律的治安不可能好转,白人也肯定不敢再留在这样的伤心地,而美国的好地方多的是,资本家们自然没必要在底特律死扛。

  在各个汽车企业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还有其他无数个原因,五大湖地区本土高品位铁矿石越来越少,美国钢铁工业对新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少,以至于钢铁等核心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美国工会势力越来越强大,工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拥有能源、农业资源、廉价劳动力的充裕的南部地带崛起;来自于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廉价工业品的冲击……

  就这样,随着底特律的熊熊大火,美国东北重工业带开始了由盛转衰,一步步迈向铁锈时代,虽然美国沿海的新兴工业区容纳了不少转移出来的资本,并在未来二十年后,一步步实现了美国的产业升级。

  但更多的美国资本则向海外转移,转移到了回报率更高的欧洲、日本,还有中国,这些资本转移的同时,美国这些年累积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也被一点点的带走,一开始没有人感觉到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从量变变成质变,而等到美国想抓起来时,他们才发现那些支撑美国的技术工人们已经老迈……

  不过此时处在局中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些看不到的东西,他只是在发愁,美国愈演愈烈的种族冲突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怎么就没完没了呢?眼看着196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到来,国内这样那样的破事却一个接着一个,林登-约翰逊自然着急,别影响了大选。

  林登-约翰逊作为美国统治阶级最有能力的一批人,他当然清楚底特律的事情闹得这么大,背后的真实原因是美国经济的停滞不前。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越战,但美国军费在内的各种霸权开支还是太大,偏偏此时欧洲已经完成了重建,中日经济又蓬勃发展,美国商品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各种收益虽然还在增加,但增长幅度越来越低。

  随着美国的二战红利吃完,财政从盈余变成赤字,随着肯尼迪妄图发行白银美元缓解危机失败,林登-约翰逊政府辗转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他只能疲于处理各种危机,压根没有精力处理各种深层次的问题。

  不仅仅国内让他无比头疼,国外也相当头疼,虽然科兹洛夫突然病倒,但马祖罗夫顺利接替,苏俄看起来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领导权之争,而苏俄新领导层一上台,就和中国加强了关系,现在庞大的苏俄贸易展览团正在中国活动,而苏中靠近,自然对美国不利。

  马祖罗夫还继承了科兹洛夫缓和欧洲关系的战略,苏俄已经和意大利达成了汽车生产线的进口协议,与戴高乐的法国达成了航天合作协议,苏欧科技和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而戴高乐这个猪猡又不断折腾,此时不仅仅西欧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拉美这个美国的大后院,也是一大堆问题,受到古巴革命的影响,拉美左翼运动越来越高涨,不仅仅各种散布不断,古巴培养的游击队更是到处活动。

  而在中东地区,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火药味,隔着半个地球,华盛顿都能嗅得到,而在肯尼迪死后,犹太势力迅速膨胀,林登-约翰逊已经没办法反对以色列拥核,一旦打起来,也将不得不站在以色列一边。

  可这样一来,苏俄,嗯,还有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就会不断增加,种种迹象表明,苏中两国正在串联阿拉伯国家,鼓励他们争夺境内油田的控制权,推高油价,而一旦石油价格失控,美国经济必然会受到重创……

  二战结束到现在不过二十一年,美国苦心积虑,好不容易拿到世界霸权竟然出现了严重动摇,面对如此危机,美国政府有一些人认为觉得必须做一些事情立威,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人还非常强大,任何对美国的觊觎都是取死之道。

  这帮人选择的战场是阿富汗,他们希望凭借强大的武力将阿富汗北部苏俄支持的力量驱逐出去,林登-约翰逊不反对立威,但他并不愿意扩大阿富汗战事,阿富汗实在太遥远了,与中苏又太近,他只支持搞一搞空袭,那是美国擅长的活,陆地作战,呵呵呵……

  不过随着苏俄的米格21在战争中表现不佳,美军的决心越来越大了,就在最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爆发了一连串爆炸,美军死伤了几十人,所以美军要求他派出海军陆战队以更好的维护阿富汗政权,林登-约翰逊犹豫再三,还是批准了增加四千名海军陆战队。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林登-约翰逊又相当不安,美国真得有能力完全控制阿富汗吗?他怎么看,怎么不觉得美军有这个能力,可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已经骑虎难下,美国政府若是不能巩固阿富汗政权,苏俄绝对会颠覆阿富汗政权,然后就会进攻巴基斯坦,兵临印度洋。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兵出现在阿富汗,支持阿富汗政府,又引发了新的问题,阿富汗政府并不能代表阿富汗各部族,只能一定程度上代表普什图人的利益。

  美国支持阿富汗军政府,而军政府的种种施政又不得人心,很多普什图人因为反感军政府,变得反感美国人,更麻烦的是,随着阿富汗政府军得到不断的武装,军事力量的强大,美国的盟友巴基斯坦又感到不安,他们担心北部的普什图人失控。

  随着不断的轰炸,阿富汗北部的中亚部族与阿富汗政府的仇恨越来越深,他们已经被苏俄一步步渗透控制,而哈扎拉人又和普什图人是世仇,他们又被苏俄以承诺自治拉拢住,站在了阿富汗政府的对立面,所以美国在阿富汗陷入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此时有两个方案,一种是请回国王,不过这个方案刚一出炉就被否决了,美国人丢不起这个人,那么就是另外一个方案,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样,变成伊斯兰世界中少有的民主国家。

  美国国务院搞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让阿富汗各派通过民主选举推出一个联合政府,但军政府根本不鸟美国政府这个方案,甚至公开说美国驻阿富汗代表不懂阿富汗人,这帮人竟然说只有用弯刀屠杀,才能让阿富汗真正稳定。

  林登-约翰逊相当的恼火,为了避免被那帮子不着调的屠夫牵连,他一直不愿意接受军政府领导人的访问要求,所以这一次在增兵之余,他也要求在阿富汗的美军,必要时可以做出一些改变,阿富汗必须有一个拥有广泛支持的政府……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美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好事,这两年南亚地区连续出现大饥荒,缺粮的印度、孟加拉国、海德拉巴领导人纷纷访问美国人,美国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争取南亚主导权的好机会。

  迫于美国的压力,以上三国陆续在一些问题上对美妥协,这也沉重的打击中苏两国的影响力,苏俄为了拉拢印度,已经决定给印度提供新一轮援助,帮助印度建设一系列企业,试图以此对冲美国扩张影响力。

  而与苏俄不同,中国虽然给孟海两国支援了一些粮食,也愿意提供一些援助,但中国领导人谷雨又明言实力有限,支持不了多久,鼓励两国领导人前往西方求援。

  这已经不是中国人第一次这么干了,中国虽然主导了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的建国,在南亚建立起了不小的影响力,又在克什米尔拉偏架,帮助巴基斯坦阻挡印度的进攻,但中国一直不愿意加大南亚投入,甚至巴不得英美两国保持和扩张影响力。

  在与孟加拉国总理会谈后,林登-约翰逊就非常纳闷,他曾经询问熟悉中国的外交官,中国为什么这么做,外交官的回复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南亚长期保持分裂状态,已经基本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在苏俄扩张印度影响力时,英美扩张在其他几国的影响力,可以做到平衡,而作为唯一能够有效干预印度的国家,中国从来都不需要担心会完全丢失南亚的影响力。

  林登-约翰逊听完不得不点点头,“中国人确实构建了一个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巧妙的南亚力量平衡!”

  “也有利于英国,英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也保留了很多,更准确的说,目前南亚的现状是中英两国合谋的结果!”

  不仅仅南亚如此,在中东,中国人总是一副与阿拉伯人共进退的模样;在非洲,中国人原来凶悍的扩张,也已经停了下来,开始消化胜利成果。

  在刚果厮杀了两年之后,美国见没办法挤走中国人,他们在意的铀矿、钻石矿等等已经控制在手,而蒙博托政权也逐渐稳定,也就减少了在刚果的投入。

  美国停下来,中国也停了下来,鼎盛时期,多达几万的朝鲜雇佣军已经撤出了大半,与此同时,中国还派出大批人员在东刚果搞各种培训,建农场,修公路,办矿山,以巩固在东刚果的影响力。

  但中国并没有如美国预料的那样,立刻向条件更好,人口密集的维多利亚湖周边地区扩张,哪怕坦桑利亚找上门请中国帮助修路,中国也没有下场,而是一直劝说他们和英国人好好谈一谈,即便修路,也要拉着英国人一起修。

  而对中国昆仑省周边的几个国家,埃塞俄比亚、苏丹、乌干达和肯尼亚,中国不断派出医疗队,提供粮食援助和项目援助,想尽办法的拉拢,这也让美国人后续种种动作落空。

  林登-约翰逊不怕中国扩张,因为舆论上,美国可以比较轻易的制造各种国际舆论抨击中国到处扩张;利益上,美国人可以轻易挑拨反对势力,让中国的种种投资血本无归,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但现在中国这种搞法就有些让人头疼了,够不着的地区哪怕主动送上门,也不轻易下场;够得着的地方,也以柔和为主,尽可能缓解周边矛盾,先站住脚再说。

  更可恶的是,中国人虽然在东南亚地区会同美国清理老欧洲的影响力,但在南亚、中东和非洲,却和老欧洲,尤其是英国勾勾搭搭,完全辜负了美国的好意。

  二战期间,美国为了打击英国的殖民势力,有意纵容中苏扩张势力,当时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等到英国人被赶走之后,再推动独立运动,把中国人赶出去。

  但美国人怎么也想不到,中国抓住了战后难得的时间节点,先是不要脸皮驱逐人,疯狂移民,然后又迅速爆炸了原子弹,让美国投鼠忌器,短短时间,中国竟然就在中东和东非站稳了脚跟,影响力从东亚迅速扩张到中东和非洲,变成了这两个地区实实在在的大玩家。

  随着中国一步步吃透从德国、日本获得的各种技术和设备,工业实力飞速发展,各种工业产出越来越惊人,此时已经不再是偏处东亚的地区强国,而是实实在在的世界大国。

  现在这个新兴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想进入关贸总协定,这也是美国所希望的,一旦中国和中国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将彻底战胜经促会,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贸易组织。

  但相关谈判非常不顺利,在中国一步步降低关税,不断扩大开放后,欧美等国接受中国拥有国际收支条款,也就是一旦国际收支不利,中国可以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际收支状况。

  不过美国也不是白让步的,美国要求中国实现贸易自由,放弃贸易保护和外汇管制,反对中国以“维护收支平衡”为由,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一系列“敏感商品”实施保护,要求中国取消几千种受限制商品。

  不过这一步的谈判非常不顺利,中国虽然答应分阶段取消受限制商品,但坚持外汇管制,并在一些关键商品上,执行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比如对美国人极其关心的农产品问题,中国一直坚决不允许美国公司兼并中国的食品加工和零售企业,大豆、小麦等关键农产品只能由中国政府批准的国有贸易公司进口……

  又比如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关键原料,比如铁矿石、铜矿石等以及尿素、钾肥等中国需要进口的关键肥料等等,中国政府虽然答应入关后取消原来的垄断进口模式,但又由国家计发委牵头形成了联合谈判机制。

  在作出一系列让步的同时,中国政府胃口非常大,一直要求获得普惠制条件,即工业化国家在非对等的条件下单方面向发展中成员提供关税优惠,而这是美国怎么也不愿意答应的。

  中国的人均收入确实很低,也就两百多美元,看起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二战到现在,三十年发展下来,中国可以制造包括核武器、洲际导弹和核潜艇在内的一切武器,中国也可以制造飞机、汽车和大型船舶等几乎一切民用设备。

  目前中国不仅仅大量出口农矿产品等基础原料,还可以大量对外出口船舶、钢铁制品、小汽车、家电、电气乃至于中小机械制品,几乎涵盖了各个工业门类。

  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还有着一定的研发能力,他们搞出了光缆,搞出了新一代永磁体,他们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他们甚至还研发出新一代彩电,那款彩电已经出口到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RCA为了得到相应的技术授权,正在和中国企业进行着不断的接触……

  这一切种种都让美国觉得不可思议,自然不可能给予中国普惠条件,中国轻工业品有相当强的竞争力,重工业也有相当强的基础,天知道给予中国优惠关税之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会达到何种程度。

  但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美国商界都迫不及待希望尽快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但过去二十多年真正能够从中国发展中获益的美国资本并不是很多。

  每每看到洛克菲勒与中国合资的炼油厂,看到通用、福特与中国合资的汽车厂大赚特赚,看到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量销售,无数美国资本如同猫抓一样,凭什么只有他们能够赚到大钱,我们想进入中国市场就要被这个管,被那个管?

  此时美国的有识之士也感到了巨大的担忧,中国各行各业的进步速度也太快了,中国很多产业也由原来的短缺变成了过剩,而一旦出现激烈的竞争,中国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明显上升。

  如果再这么拖延下去,等到中国完成各行各业的初步积累,出现一个又一个行业巨头,到时候美国企业就算敲开了中国大门,想迅速打开局面也绝非易事。

  而随着苏俄新领导层调整战略,开始主动走出去,将苏东商品卖往中国,试图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贸易关系后,美国政府受到的批评就更加严重。

  中国和势力范围内的人口突破了11亿,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和苏东集团走得越来越近,自由世界想获得胜利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林登-约翰逊打破目前的僵持局面,中美入关谈判都多少年了,怎么就这么费劲呢,难不成他要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被苏俄拉走吗?

  随着1968年的大选临近,中国贸易问题也被炒作的越来越厉害,目前还没有确定是否参选的前副总统尼克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经笑谈林登-约翰逊吃完了肯尼迪的遗产,也该想一想做点什么让自己名垂千古了。

  当记者再问,您的意思是支持中国入关,尼克松很狡猾的说道,“不,你是知道的,我是坚定的反CP派,对苏俄和中国,我都很强硬,但我并不反对与中国有足够的贸易往来,只要能够赚到钱,为什么不呢?

  但很明显,林登-约翰逊并不知道怎么和CP人谈判,他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搞清楚中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而我就不同了,我最擅长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中国政府愿意邀请,我愿意前往中国!”

  当年在国会,他和尼克松一样都是铁杆的反CP,只是两人选择不同,林登-约翰逊选择了民主党,尼克松选择了共和党,然后被艾森豪威尔选择为副总统,虽然副总统没有权力,但却可以参加各种会议,出现各种外交场合。

  尼克松凭借着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在美国家喻户晓,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对付CP国家最合适的人,但一场电视辩论,却直接改变了尼克松的命运,让他败给了肯尼迪。

  而肯尼迪的被刺又让民主党人在1964年的竞选中获得了足够的同情,1964年,狡猾的尼克松甚至都没有跑出来竞选,难不成他认为明年是很好的时机,想着卷土重来?我明明干得不错,为什么尼克松竟然觉得我好欺负?

  更让林登-约翰逊生气的是,还没等他做出回应,中国政府竟然真得邀请尼克松访问中国,还说要让这个著名的反CP分子看一看环太党领导的中国有什么不同,而尼克松竟然就接了过来,带着自己的小女儿朱莉还有几个人在两天前跑到了中国,据说要在中国好好走一走,看一看,还要发表专栏。

  林登-约翰逊多狡猾的人,他当然看得出尼克松是用这样的方式复出,但也希望他能够如前总统杜鲁门一样好好看一看中国,同时观察一下中国政坛,种种迹象表明,统治中国三十多年的谷雨即将退休,中国政坛往何处走,更准确地说,美国能不能钻空子,林登-约翰逊也希望尼克松好好观察一番。

  就在林登-约翰逊惦记之际,尼克松和小女儿朱莉正站在太平山的酒店远眺维多利亚港湾的夜景,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两岸是香港最为繁华的地区,每逢夜晚降临,高楼大厦都会亮起五彩缤纷的灯光,看起来十分壮观。

  朱莉很吃惊,“父亲,我仿佛来到了圣弗朗西斯科,没想到中国有这么繁荣的城市,中国看起来一点都不落后,这与我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尼克松教导道,“朱莉,你既然来到中国,就要了解中国,香港非常的与众不同,这是一个自由港,曾经长期处在英国的统治,英国人盖了不少建筑,战争期间,被日本人占领。

  等到战后,中国收复香港,成立了香港特区,中国委任熟悉英国的商人治理香港,香港继续得以保持自由港地位,并在1950年代初期加入关贸总协定。

  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香港的港口和转口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把香港作为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流入香港的外国资金越来越多。

  而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香港的作用,他们设立了香港经合组织,又设立了证券交易所,并建立了多所大学,这一切带来了香港的繁荣……”

  “非常巧妙的设计,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政党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所以当时西方都非常吃惊,也非常怀疑中国的诚意,不过过去二十年,中国政府基本兑现了承诺,还在香港推行了普选,按照他们的计划,九年之后香港还将直选特区行政长官……”

  “父亲,怪不得您选择香港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我想不管是美国,还是您都希望香港的种种制度,推广到整个中国!”

  “朱莉,我相信这一天肯定会到来,如此美丽的风景,来自于资本主义的贡献,这必然会吸引无数中国人,等到哪一天,他们厌倦了中国环太党的统治,中国必然会发生让人欣喜的改变!”

  “父亲,您能够看到,中国领导人肯定也可以看到!”

  “中国领导人当然看得到,不过现在的中国领导人并不真正信奉共产主义,他是一位极致的实用主义者,意识形式只是他获取政治权力的工具,而不是出于任何信仰。

  而北京那位注定要载入人类历史的伟大政治家,曾经疯狂的吹捧苏俄领导人钢铁元帅,而为了赢得苏俄的援助,他曾经无数次鼓吹武装保卫苏俄。

  但等他成为中国领导人之后,他却不断的清理中国环太党内倾向苏俄的人,同时疯狂的压制中国周边那些苏俄扶持起来的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在东方的失败,最大的功臣就是那位中国领导人!

  所以若是有一天,那位中国领导人发现走向资本主义更加有利于中国,他必然毫不犹豫的去做,没有一点一滴的心里压力!”

  “嗷,这就是政治!”朱莉笑着说道,“父亲,众所周知,您能成为参议员,并被艾森豪威尔先生选中,作为他的竞选搭档,担任了八年的副总统,是因为您成功调查了轰动一时的阿尔杰·希斯间谍案,赢得了美国上下的关注,那么您做这一切是基于信仰,还是基于对权力的追逐呢?”

  “嗷,亲爱的朱莉,你是在嘲笑老父亲吗?”

  “不,我亲爱的父亲,我是在陈述事实!”

  “哈哈!”尼克松笑着说道,“有信仰和对权力的追逐,从来都不冲突!”

   “那么如果必须二选一呢?”

   “为什么一定要二选一呢?只有小孩子才会做选择,而我已经做了爷爷,我要的是全部!”

   “好吧,算您过关了!”朱莉微笑着让过了老父亲,然后奇怪的问道,“香港变得这么美丽,为什么中国人并不愿意再进一步,在全国推行西方的选举制度呢?”

   “资本主义并不等于选举制度!”尼克松不以为然道,“如果有可能,谁愿意抛头露面去迎合选民呢?他们中的很多人什么都不懂,迎合一个无知的人实在太痛苦了!”

  尼克松的声音越来越低,甚至非常轻微,只有他身边的小女儿朱莉才听得清楚,她微微有些叹息,父亲的运气实在太不好了,希望这一次他能够如愿!

  而此时此刻的尼克松似乎回到了让他无比痛苦的1960年,仅仅一场电视直播,他就失去了几乎垂手可得的总统宝座,输给了一个毛毛躁躁的花花公子,虽然那个小年青的结局多少有些令人感慨,但每每想起,尼克松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不足,仅仅一个小疏忽,他大半辈子的努力就付之流水。

  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自从那次失败之后,运气似乎离他而去,他想竞选州长竟然再一次爆冷失败,他心灰意冷,退出政坛好几年,专心写作,并继续从事律师工作。

  但就这么结束政治生涯吗?他不甘心,非常的不甘心,所以此时此刻,他又一次站了出来,他要唤起美国上下的记忆,他才是最适合美国的总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