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231章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456 2025-05-12 15:05

  谷雨的老丈人丁老先生,还有他的亲戚,那位合肥张氏的继承人张老先生,他们是中国最后一批传统知识分子,他们年轻时,饱读诗书,幻想着通过科举报效大清王朝,不过1905年清王朝废除科举之后,彻底打断了他们读书做官,报效国家的希望。

  靠着父辈的积累,他们拥有相当丰厚的家产,没有生活的压力,自然不需要被迫转型,甚至成为体制的反对者,所以他们可以逍遥自在的生活着,一边坚守着旧时代的种种风俗礼仪,一边笑看时代的变迁。

  从清末到民国;从孙大头,到袁大头;从皖系到直系,奉系;从黄埔初鸣,到两党分裂;时间到了1933年底,他们那种逍遥自在的日子终于过不下去了。

  蒋介石在黄河两岸的一连串军事失败,向整个中国发出了宣告,一个发誓要打破帝国主义的种种枷锁,彻底扫荡旧中国的一切罪恶,彻底扫荡封建主义和腐朽官僚资本的政党成为了中国最强大的势力,一场彻底的大洗牌正在进行!

  在民族生存危机越来越深重的今天,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精英,已经无法容忍国家的不断堕落,他们在以谷雨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下,毅然决然的选择暴力革命,他们已经突破了瓶颈,离胜利越来越近,无数人在恐慌之余,也意识到大变革已经不可避免!

  而作为失败者的一方,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迫于巨大的生存危机,丑恶的嘴脸开始不断暴露,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用于战争,他们开始想法设法的榨取民间财富,丁老先生、张老先生这些与共产党有牵连的人自然首当其冲。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巨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变卖家业,幸运的是,他们还有租界这个帝国主义开辟的容身之地,所以他们现在还能苟延残喘,但很明显,他们肯定支持不了多久,毕竟他们根本没有守护财富的能力。

  自然而然,他们就想到了谷雨和容强,谷雨和容强是他们的血脉,无论共产党如何讲究纪律,如何讲究组织,血缘关系永远割不断,他们的靠拢一点都奇怪,当然了,他们也知道,共产党容不下他们这些旧秩序的活化石,但他们同样知道,共产党的大洗牌,也给了他们的后人平等的机会,所以他们不再被动,而是选择了主动靠拢共产党。

  他们变卖了所有土地,进入到了城市,开始向城市工商业转型,自然而然,他们就不会再被共产党的土改政策所冲击,反而成为了共产党的团结对象;与此同时,他们还把自己的子侄送到了共产党根据地,从零开始,一步步拼杀,争取属于他们的机会。

  当然了,他们同样也希望这个拼杀期短暂一些,所以这些位老爷子拼凑了一番,拿出了整整三十万大洋,以抗日的名义捐给共产党,再加上此前他们做出的种种示好动作,虽然他们嘴上无所求,但共产党又怎么可能不记在心里?

  他们为后人做到了这些,对得起他们了,接下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打拼,一个正在冉冉上升的强大势力,有着太多的机会,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了。

  说到底,路都是自己走的,别人没有办法代替。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谷雨对他们的选择十分理解,甚至十分赞同,而且共产党也非常鼓励这样的转变,相比于封建地主,民族资本家总是进步,社会不就是如此螺旋上升吗?

  共产党的革命,以及未来的建设,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更快的进步,当然要鼓励这样的进步,更不要说还可以从中获利。

  随着共产党在北方的胜利,不仅仅丁张家族选择转变,天津租界的旧军阀也在改变,比如段祺瑞,虽然他拿着蒋介石每月一万大洋,在上海租界逍遥自在,但对于自己的孙子,违背他不从军,不从政的要求,选择前往集宁,加入共产党空军,却表示了赞同和理解。

  段祺瑞同意了孙子的选择之后,拿出了一个小册子,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这两年,天津租界的旧军阀后人,很多人都在偷偷收听新华之声,谷雨的《论新民主主义》和《论持久战》这两个小册子,更是到处传播。

  这两个小册子一个说明了共产党眼中的未来中国是什么样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一个则说明了共产党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

  这一内一外两个册子,意在告诉整个中国,共产党接下来会怎么做,非常有意思,段祺瑞已经看了无数遍,不过今天段祺瑞看得不是这个,他看的是斯诺在采访共产党根据地,回到北平后,对外发表的一本书。

  相比于著名的大记者端纳,斯诺名气并不大,不过正因为名气小,斯诺比较放得开,他这本书比端纳一本正经的采访、报道和评论要有意思多了,显得生动活泼。

  谷雨那一番掷地有声的话,此时已经被登出来了,引起了整个中国的一片哗然,无数人说他是异想天开,我们能把日本人赶走就已经是万幸了,还想把日本人打回原型,怎么可能?

  一大批所谓的大师嘲笑谷雨取得了一两场小的胜利,就以为自己多了不起,简直是坐井观天?

  这样的毛头小子,竟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脑人物,凭白让人小瞧了。

  其中自然以谷雨的死对手胡适之的一番话最为有意思,胡适推出了一个奇葩的战争仇恨论,胡适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认为两个人打架是因为有仇恨,那么推而广之,两个国家打仗也是因为有仇恨。

  日本打俄国,打我们,那一定是因为恨俄国、恨我们。

  然而,我们并没有招惹他,所以这一定是有误会,可能是他们把清朝或者什么时候的仇恨算到了我们身上。

  因此,面对日军侵略,我们万万不能反抗。

  一旦反抗,本来没有仇也要变得有仇了,本来仇恨不大会加深仇恨。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谈,要劝说日本人坐下来,要和他们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只要大家冷静下来,把道理讲清了,日军自然会撤退,我们大家自然还可以亲亲爱爱地做朋友,岂不美哉。

  根据这个理论,胡适对谷雨对日本拼杀到底,不死不休的说法,那当然是绝不能接受,他狠狠的骂了一顿谷雨,说他是和平最大的敌人。

  他还把中日之间越来越尖锐的民族矛盾,归罪于共产党,本来只是两国的误会,本来中日没什么仇恨,本来可以求助国联,让他们联系中日领导坐下来和和气气地把事情讲清楚,现在就因为这些共产党分子,中日之间真的有了血仇,以后可怎么办?

  最后给出了一个结论,打仗是不好的,中日两国应该放下过往,尊重彼此的不同,宽容对方、爱对方。

  只要有宽容和爱的心,就没有战争和痛苦。

  胡适这番神论一出,还没等共产党批判他,无数进步知识分子都受不了了,鲁迅先生更是痛骂他是虚伪无知的小儿……

  想到这些,段祺瑞就哭笑不得,这个胡适之,简直就是一个智障,认识水平近乎三岁孩子,老子执政期间,花了那么多钱养士,怎么就养出这么一个蠢货出来。

  段祺瑞继续往下看,正如端纳和斯诺所说得那样,共产党真得对他们敞开了,他们想看什么都可以,所以斯诺的采访包罗万象。

  而斯诺的文章,不仅写了谷雨,还写了共产党其他年轻人,他们中所有人似乎都对谷雨充满了信心,也都相信他所说的最终都可以实现,斯诺很奇怪的问道,日本帝国如此强大,你们就真得相信会实现你们的梦想吗?

  接受采访的人叫陈云,据说是谷雨在政务上的助手,他显得信心十足,“日本军阀确实很强大,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他们并不是没有缺点!

  我们也已经找到了他们的缺点,我们过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就是证明!

  我们又有四万万人民的支持,可以一边战斗,一边建设,只会越打越强!

  此消彼长,我们肯定可以实现目标!

  就算短时间内实现不了这个梦想,被充分发动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也会不断的战斗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必然会实现目标!”

  在一旁的另一名谷雨的助手瞿秋白,据说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作家,他接着说了一句,“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斯诺回去查了下这句话的出处,发现竟然是来自于他们的孔圣人,而且是两千多年钱说的,所以斯诺很感慨的写道,共产党人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那样,不在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也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与一般的中国人不同,他们自信、勇敢、正直、嫉恶如仇,很符合孔圣人另外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他们似乎才是孔圣人的真正继承者和倡行者!

  所以斯诺的文章在最后又发出了感慨,近百年来,西方列强与中国人接下了如此深仇大恨,等到中国人未来崛起了,似乎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到时候又该怎么去面对中国人的报复呢?

  这可是四万万中国人呀!

  斯诺这么说,是有理由的,他的系列文章中就有太行山中地主的残暴,剥皮,活埋,凡是能够想象得残暴刑罚都有,当然了,自然也有共产党进行土改时,被充分发动起来的农民巨大的吼声。

  斯诺在采访的共产党某一个县级工作队副队长时,副队长告诉他,共产党土改就是为了实现孙先生的民生主张,是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本来应该是国民党的历史责任,但是他们变质了,共产党不得不承担起这个巨大的历史责任。

  同时这位副队长也没有避讳,他们在土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过激的行为,又比如一些基层干部的错误,这些甚至都是普遍的,共产党正在山西进行大规模纠偏动作,修改其中的错误……

  他们还接触了劳改营,见到了里面的日本战俘、国民党别动队员、种种罪行不是很严重,被发配过来劳改的犯人等等,采访他们的见闻,知道他们过去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进入到这个劳改营。

  而这些人的态度则各有不同,有的对共产党破口大骂,有的则是迷茫痛苦,而有的则是诚恳谢罪,主动忏悔,不同人的态度不一样。

  端纳和斯诺同样还采访了共产党的政治人员,劳改营的政治部主任对端纳说得非常明确,这些人都是罪人,我们并不指望他们成为共产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也许其中一些人会有所转变,但不可能每个人都会转变,这不符合现实。

  我们对他们强制劳动,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几年之内就会离开劳改营,回到社会,他们必须学会自食其力,不至于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拖累……

  这位政治部主任也直言,矫枉必须过正,为了督促他们改造,这些人承担高强度的劳动,有些还是相当危险的劳动,必然会有不少死伤,但这是改造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减少伤亡,但想彻底杜绝可能性不大,这些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然有这样的风险,他们不做,总要有人做的,相比于普通人受到伤害,还是他们这些罪人来做更合适一些……

  两人甚至还来到了河北,现场观看了共产党对鸦片贩子的集中处决,两百多名鸦片贩子被四路军新兵战士用刺刀一个个刺死,这是四路军独有的处决方式,据说可以训练新兵不畏惧拼刺刀。

  负责处决的四路军独立团的政委,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做法不太人道,他更在乎此举会让战士们变得更加勇敢。

  斯诺追问这一点时,政委了抓头发,然后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一切都是从日本鬼子那里学来的!

  日本人十分毒辣,他们拿东北军俘虏练刺刀;我们要想少死人,只能拿这些反动分子练习,我们别无选择……”

  甚至他们还见到了被俘虏的日军炮兵大队长山木,山木正在炮兵学院当教官,山木深刻反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对于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不断道歉。

  斯诺也报道了山木被俘之后的待遇,他因为有技术特长,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之后,就被共产党从劳改营中释放,并安排到炮兵学院教学。

  因为培养四路军的炮兵很出色,山木的待遇不断提升,现在享受着甲等专家的待遇,斯诺搞不清楚什么是甲等专家,山木还认真解释了一下,四路军将技术人员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等是最高的级别,人数并不多……

  看到这里,段祺瑞的拳头紧紧握了起来,再次感慨,谷百生这个年轻人,要是早生二十年,老夫用了他,何至于今日的处境。

  不过转而段祺瑞又摇头笑了起来,如此人杰,又岂能看得上他,看看他这一套玩得,何等自信,他越这么不避讳,越会让世人相信他们,谷百生真是绝顶聪明人!

  这也就不奇怪,斯诺的文章一出来,就畅销整个中国,也就不奇怪国民党为什么会想法设法封锁这本书,《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词取得真是不错,确实是一颗闪耀的巨星呀!

  可惜呀,老夫老了,已经没力气走动了……

  英雄迟暮的段祺瑞再往下阅读,又看到了斯诺和端纳两人采访一位民族资本家,还把他的故事完整的记录下来,因为斯诺觉得这位老人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这是一位老人,名叫乔殿森,祖先以贩马起家,富而后学,遂以诗书历世。

  少聪慧博识,及长更重修养,富有民族气节。

  他毕生致力于发展实业,是山西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创始人之一,他所创办的双福火柴厂,畅销秦晋,深受百姓欢迎;到1930年,双福火柴公司的财产由2万元增值到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荣昌、金井、昆仑等火柴厂如雨后春笋先后开办,山西的火柴工业出现了勃勃生机。

  这位老人不仅仅创办了双福火柴,还是保晋公司创办元老之一,保晋公司筹办期间,很多具体工作都是通过乔殿森实施的,其中规章制度均由乔殿森亲手拟定。

  如第五条明确规定“本公司唯收华股,不收洋股。

  附股者如私将股票售予外人,经本公司查知,立将所入之股注销不认。”

  充分表明了反帝爱国的坚定立场和绝不出卖民族利益的鲜明态度。

  这位老人一生怜孤恤寡,乐善好施,为人诊治不论贫富远近,凡请必至,不受脉金,遇穷苦人家更是赠药,不取分文。

  为人谦虚宽厚,平易近人,每乘车回村,在村外即下车步行,见乡亲主动打招呼,从不摆架子。

  这位老人待人如此宽厚,对他自己却非常苛刻,过去有钱人穿戴非常考究,不是绫罗绸缎,便是毛皮毛料,但他生活非常简朴,穿衣以棉布为主,极少穿绸缎;吃饭以粗粮为主。

  斯诺还记载了他听来的一个故事,一次乔殿森去某大商店看望该商店大掌柜,走进商店后,商店的几个小伙计见他穿着旧棉布袍子,头上戴着没有帽疙瘩的旧瓜皮帽像个乡巴佬,便不屑一顾地看了他一眼,都坐着不理不睬。

  乔殿森便故意放高嗓门问道:

  “李大掌柜在吗?”

  未等小伙计们反应过来,大掌柜在里边听到有人找他,急忙出来,一看是乔殿森,便非常热情地上前迎接道:

  “玉亭兄,久违了!”

  那些小伙计见此情景都不约而同地“唰”的一声站了起来……

  但就是这样一位在山西很有名望的民族商人,他的晚年却非常不幸,遭受到了双重压榨,差一点被阎锡山活活气死。

  一战结束后,外国火柴充斥市场,使双福火柴公司的火柴销路受到很大影响。

  而军阀混战,尤其是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命山西省银行滥印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晋钞大幅度贬值,晋钞与银元的比值狂跌三十倍,商店被抢购一空,双福火柴公司深受其害,严重亏损,仅乔殿森一人就亏损了20多万元。

  紧接着阎锡山又以造产救国,建设山西为口号,成立了西北实业公司,前后把山西数十个厂矿,通过各种手段,侵吞为西北实业公司的产业。

  双福火柴公司当然也难逃此劫,阎锡山对双福公司以数倍于企业收入的各种苛捐杂税进行敲诈,迫使乔殿森就范。

  最后,阎锡山以一纸公文,以4.5万元将双福火柴公司近20万元的资产强行吞并,更名为西北火柴厂,隶属于西北实业公司。

  双福火柴公司倾注了乔殿森半生的心血,经此打击,已年逾古稀的他,一气之下卧床不起,不吃不喝,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共产党闪电般的击败了阎锡山,夺取了太原,祁县也被解放,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了家族的存亡,乔殿森自然不能再求死。

  乔殿森对阎锡山侵吞双福火柴痛恨无比,又搞不清楚共产党的思路,小心无比,就没有参与晋商集团的炒作大战,因而保全了家业。

  不仅仅保全了家业,共产党听说阎锡山对民族资本的巧取豪夺,经过讨论之后,将双福公司在内的多家适合民营的企业,以阎锡山的收购价格廉价出售给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其他企业也进行了适当的补偿,乔老爷子竟然从共产党手里拿回了自己的工厂!

  不仅仅退还工厂,共产党还取消了无数苛捐杂税,同时又分门别类调整了进出税,对于双福火柴公司这样可以对外出口,赚取不少收入的公司,还给予一定的退税;更重要的是,共产党扫荡了贪官污吏和无数黑恶势力,经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短短半年间,双福火柴公司就获得了高速增长。

  火柴不仅仅在共产党的根据地销售,甚至还凭借共产党的扶持打入到了北方各地,与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大中华火柴不断厮杀,把大中华火柴打得节节败退……

  乔殿森越活越滋润,面对端纳和斯诺的采访,乔殿森告诉他们,虽然共产党把他们家的地给分了,但他并不生气,土地赚到的钱,远不如工商来得多。

  土地不均,穷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不仅仅贫农不安,他们这些商人同样也不安;吃不饱,穿不暖,穷人要是闹腾起来,富人也没有好下场!

  他待人和气宽厚,又十分节省,虽然是本性,但也不乏这些顾虑,怕暴露财富,招来惦记,说到这里,这位乔殿森沉默了一会,叹了一口气,“即便老夫如此,还是躲不开阎锡山的魔爪!”

  接着,乔老爷子又赞赏,共产党这群年轻人打鬼子有办法,扫除贪官污吏,地痞流氓很得力,没想到治理地方也很有一套,难得,难得!

  端纳也提到了共产党可能会搞共产,乔老爷子倒也挺坦率,他也听说过这些,不过他相信自己的眼睛,共产党这些年轻人很讲规矩,从不乱来,就算未来他们实现社会主义,也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斯诺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他仔细调查了共产党治理山西的办法,并无特殊,共产党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清除了控制区内的各种税卡,避免了反复征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又建立了自主关税制度,提高火柴进口关税,并设立了促进出口的退税制度,这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有中国其他地区做不到而已……

  看到这里,段祺瑞摇摇头,同样的事情,只有用铁和血大洗牌的共产党才能做,才有胆子做,其他人根本做不了,上下无数牵扯,足以让任何改革付诸流水,也许真得只有革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想到这里,段祺瑞又想起了火柴大王刘鸿生,这位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等等于一身的大企业家,最近走了背字,竟然遇到了严重的周转困难。

  谁让他大批购入价廉物美的大同煤炭,在上海销售,得罪了英国商人?

  谁让他摊子铺得那么大,有的赚,自然就有的亏,资金周转不畅是常有的事?

  谁让他不愿意购买巨额国债,财政部长孔祥熙打招呼,不允许给他贷款呢?

  想到这里,段祺瑞又一次苦笑得摇摇头,蒋介石这个弟子再这么搞下去,人心都要归了共产党!

  他这是在饮鸩止渴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