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无语,杜勒斯说得好对,他知道罗斯福的布局很巧妙,波斯湾外有苏俄,内有中国,这个布局一开始针对的是英国,主要为了驱赶英国的势力。
而在英国已经不行的当下,那些国王酋长们要想过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靠拢美国,但随着苏中两国迅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两家里应外合,即便美国已经在沙特驻军,也要承受不小的压力,所以完全驱逐英国人也是不合适的......
艾森·豪威尔若有所思,稍稍权衡后,皱着眉头说道,"以色列占据埃及国土,已经有很大的道义问题,如果再加上叙利亚,合众国的国际形象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杜勒斯当然清楚,这也是目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管是缅甸问题,还是中东问题,美国的一些做法都惹人诟病,很多国家都觉得害怕。
不过他已经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那就是转移注意力,谁能帮着美国转移注意力,那自然就是一门心思吞并那几个土邦的印度了。
印度能够独立,离不开美国的帮助,不过美印关系并不是很好,原因很简单,看到中国人迅猛发展后,美国人很担心条件更好的印度也迅猛发展,坐视中国拆分了印度,还在特拉凡科尔插了一脚,建立了军事基地。
现在中国拉拢印度的穆斯林小兄弟们打造了一个印度包围圈,憋屈无比的印度被欺负得没辙,一直幻想着打破封锁,这两年印度次大陆各国都在购买军火,眼看着一场新的战争就要爆发。
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打起来呢?因为印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国际支持,英国已经顾不上印度,杜鲁门对印度一直不以为然,而中美虽然在南洋撕逼,但毕竟没有打起来,中国随时可以动员力量支持反印力量,没有把握,印度怎么敢打
杜勒斯觉得杜鲁门分裂印度,不允许印度同意是对的,但是印度分裂之后,就应该拉拢印度,特拉凡科尔的海军基地意义并不大,完全可以想办法转移到同样畏惧印度的锡兰嘛,反正就隔着一条海峡,没必要和印度人纠缠不清!
杜勒斯认为应该放纵印度吞并已经吃下的两个土邦,同时鼓励印度发起新的战争,只要战争打起来,英国在印度的影响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一利。
中国干预,就不得不面对印度那么大的块头,只会不断消耗国力;中国不干预,影响力大为下降,美国可以进一步驱逐中国影响力,无论中国怎么做,都对美国有利,这是二利。
印度吞并主权国家,又不断进攻其他主权国家,不符合国际法,自然就有软胁,一旦印度不听话,美国随时可以捏一捏,这是三利。
而只要规模更大的印度战争打起来,必然会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以色列就算成发动战争,也没什么大不了,谁会在意两个小国家的折腾,这是四利。
杜勒斯想出这个狠招,也是没办法,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一门心思学习苏俄,想法设法与苏俄交好,虽然苏俄已故领导人钢铁元帅没太理睬,但印度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让杜勒斯头疼,必须把这个迷途的大兄弟拉回来!
要想劝说印度老实,不让利是不可能的,所以杜勒斯就建议艾森·豪威尔干脆坐视印度吞并已经被拿下的两个土邦,只要印度干了这件事,啥烦恼都没有了!
艾森·豪威尔再次无语,不过他还是很爽快得答应下来,原因很简单,艾森·豪威尔已经决定加大爪哇和缅甸的投入,艾森·豪威尔确实想和中国人谈,但怎么谈是有讲究的。
爪哇这个美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地方,美国不可能让,必须剿灭爪哇岛上的中国游击队证明美国陆军的战斗力,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而缅甸问题和杜勒斯提到的印度问题都一样,被艾森·豪威尔当成了和中国谈判的筹码,中国不是在意印度问题吗?那美国自然就要制造筹码,以迫使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若是中国不让步,那就消耗中国的国力......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又商量了一番,决定上任之后,调配一位充分反应两人意图的驻印大使,既要放开印度的手脚,又不能落下明显的话柄,这就需要有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大使!也就在两人算计中国之际,中国领导人周恩来一行人已经乘坐四架 C -54运输机来到了苏俄,获得了苏俄高层的热烈欢迎,苏俄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米高扬、新上任的苏俄国防部副部长朱可夫元帅等苏俄高层亲自到机场迎接。
钢铁同志的葬礼确定于12月5日﹣12月
12日之间举行,因为时间很紧,只能乘坐飞机过去,谷雨对这么多人乘坐飞机觉得不安全,7一出什么事情损失太大。
最后他一咬牙安排了四架 C -54运输机,
周恩来和秘书长张闻天乘坐一个飞机,其他三架
飞机分别为党务、政府、军事三个代表团,万一
中间哪一架飞机出了事情也不至于被一窝端。
周恩来同志觉得是不是阵势太大了一些?毛泽东同志则笑着表示了支持,"钢铁同志百年之后,我们头上少了一尊神仙,大家平等相处,阵仗大一些,让苏俄同志知道我们今非昔比,也是好事嘛!"
毛泽东同志这么一说,周恩来同志也就没有继续,而是笑着点点头,他对中苏关系的未来友好还是很有信心的,原因很简单,中苏两国核心领导人都表达了友好的意愿。
就在钢铁同志百年之后的第二天,谷雨亲自带着共产党高层前往苏俄使馆吊唁,说了一番高度赞赏苏俄革命和建设成就的话,认为这与钢铁同志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又说他对钢铁同志在卫国战争中的杰出领导感触很深,姿态已经摆得足足的。
而苏俄党和政府收到回复后,反应也很快,对谷雨的谈话迅速做出了回应,立刻对代表团发出了邀请,还答应尽量按照代表团的意愿,多参观一些地区,至此,中苏两党两国之间中断三年多的高层会晤重新启动......
在周恩来同志看来,谷雨对外讲的是国家利益,对国际共运很不感冒,也舍不得给出援助,但不感冒并不意味着要和其他兄弟党闹翻,这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对外的原则一直都是求同存异,那怕是对头,只要有共同的地方,都是可以谈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现在钢铁同志过世了,他那一套只有服从我才是朋友的路线应该会有所改变,两党未来虽然有些隔阂,但加强各项合作也是肯定的。
一架又一架 C -54运输机轰吗着不断降落,伏罗希洛夫元帅有些吃惊,对身边的赫鲁晓夫说道,"尼基塔,中国人现在挺有钱呀,一下子过来了四架美国飞机!"
米高扬则有些忍俊不禁,"战后中国人借了很多美债,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飞机和轮船,到现在这些钱也没有归还多少,他们一直要求美国打一个大折扣,谷只愿意归还很少一部分...
伏罗希洛夫元帅嘟囊道,"可惜呀,联盟借得还不够多!"
赫鲁晓夫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意,"二战的胜利主要是苏中两国的功劳,那么多英勇的中国士兵为美国而战,美国人多付一些钱也是应该的,联盟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保持统一立场!
穿着笔挺得元帅服,身上别着几枚列宁勋章的朱可夫元帅则如往常一样,板着脸,听到赫鲁晓夫提到英勇的中国士兵,他的脸上微微动容,有些感慨地说道,"战争初期,如果舍得多花一些代价,早早招募几百万英勇的中国士兵就好了
二战的空前损失是所有苏俄高层的噩梦,也正是这场战争,俄国人对中国士兵的英勇和庞大的战争潜力有了充分的认识,战后,苏军将领们研究时都相当后悔。
如果1942年初,苏俄上下对战争的残酷
认识得更深一些,把1943-1944年度给中国的那些东西提前拿出来,或许1942年就可以搞到一百万,甚至几百万中国军队,那样的话,苏军最起码少死几百万人。
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对几百万人的死伤根本不在乎,而对于总人口不到一个亿的俄罗斯人而言,多死几百万人,而且是青壮年,简直是伤筋动骨......
听到朱可夫元帅的感慨,其他三位主席团成员多少有些沉默,就在此时,第一架飞机已经停下来了,解放军总参谋长刘明荣上将出现在舷梯口,朱可夫元帅走上前迎接。
两人是老战友,先是紧紧得拥抱了片刻,然后刘明荣主动用俄语打着招呼,朱可夫元帅看到刘明荣肩膀上还是四颗星,"刘,你早就应该换上一颗元帅星!"
刘明荣笑着说道,"相比于其他元帅同志,我还有些差距,还需要好好学习!"
朱可夫元帅很不以为然的说道,"贵国大规模裁军,又让那么多元帅离开军队,是对军队战斗力的极大削弱!"
刘明荣笑了笑,中苏两国的外部环境大不一样,内部政治又不相同,朱可夫这番话并不正确,不过他也知道朱可夫的性格,并没有与这位踌躇满志的元帅争论。
就在两人聊天时,其他三架飞机也陆续着陆,几位苏俄领导人分别前往迎接,然后众人一起乘车前往克里姆林宫,代表团成员需要先瞻仰钢铁同志的遗容。
赫鲁晓夫在苏共多义排名只是第五,他身边坐着的是共产党书记处第二书记黄道同志,两人并不熟悉,不过赫鲁晓夫知道黄道是谷雨很器重的中央书记,这些年政治上进步很快。
赫鲁晓夫想了想,主动问候谷雨,当然是从身体状况问起,黄道笑着表示感谢,然后告诉赫鲁晓夫,谷雨同志非常重视中苏关系,他本意是想过来参加钢铁同志的葬礼,只是他也知道钢铁同志对他有一些误会,权衡之后,就让吴主席过来。
赫鲁晓夫立刻回答道,"确实是误会,两党两国完全可以冰释前嫌......"
黄道表示认同,赫鲁晓夫接着介绍代表团成员的住宿,安排得都是最好的条件,黄道连连表示感谢,两人不断交谈,不断试探着,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受到了马林科夫、贝利亚等领导人的欢迎,然后一些人瞻仰了钢铁同志的遗体。
瞻仰完之后,开始了正式会谈,一番寒喧之后,马林科夫主动介绍起苏俄党接下来的种种葬礼安排,同时又把这一次参加钢铁同志葬礼的各国 CP 领导人介绍了一番。
谈完这些之后,马林科夫几乎是迫不及待的谈起了中苏两国的农业、消费品和劳工合作。虽然钢铁同志的四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此时已经见识过欧洲繁荣的苏俄人民已经忍不住了,他们的日子过得太过艰苦,他们需要改变,需要过上好日子。
而对于目前搞集体领导的苏俄领导层而言,谁能让人民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谁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权力角逐中获得高位。
赫鲁晓夫在乌克兰期间农业搞得很好,在莫斯科期间房子也盖得不错,马林科夫压力不小,他和贝利亚两人早就总结出苏俄有三大问题,与西方毫无必要的激烈对抗;大量的冤假错案;农业失衡,人民的物质福利过低。
看到问题了,自然要着手解决,第一个问题苏俄内部目前争论不少,苏俄是想和西方缓和关系,但钢铁同志主动发出信号,西方并不理睬,很明显西方国家需要苏俄拿出更多的筹码,问题是哪些可以拿,哪些不能拿,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是有一些分歧的。
贝利亚让的太过了,他除了希望望让出伊朗以外,还酝酿使东德和西德合并为一个中立的德国,和奥地利一起作为东西方在欧洲的缓冲区,时他还准备让出北日本......
听到贝利亚这个说法,马林科夫简直无比震惊,贝利亚昏头了吧,但贝利亚却相当坚持,一向脾气温和的马林科夫不得不劝说他慢慢来,最起码日本问题得问一问中国吧,贝利亚这才消停下来!
第二个问题平反冤假错案,两人已经在着手解决,两人计划大赦天下,将劳改营中数百万被关押的政治犯释放并平反;
同时终止对苏俄境内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化政策,恢复本民族语言的地位,允许之前钢铁流放的许多少数民族返回故土。
对平反冤假错案,两人都有极其迫切的压力,都想尽快取得突破,马林科夫很清楚自己在大清洗期间和叶若夫不清不楚的关系,还有自己那个组织档案......
贝利亚的压力更大,内务部一直担任着慈父屠刀的角色,制造了无数冤狱,杀了无数罪不至死的人,导致其在苏俄高层中的名声很臭,所以贝利亚必须尽快洗白自己的形象......
而对第三个问题,马林科夫已经拿出了一个收买群众的方案,他计划大幅降低食品和制成品的国家零售价格,范围涉及20大类数百种食品和制成品,减价5%到50%不等。
同时他还决定改变钢铁同志时代按作物生长情况来估产的做法,这一手搞出的农业产量总是夸大的,农民负担总是非常重,甚至连中国劳工都受不了。
中国把劳工撤走的经济理由就是苏俄农业部门总是提出超出实际的农业产量要求,中国劳工实际收入太低,得不偿失,又拿出了西方对钢铁时期估计收成方法的批评作为凭证,搞得苏俄很难看......
马林科夫主动承认他们在农业估产问题上出现了错误,伤害了不少中国劳工的利益,表示愿意做一些补偿,同时希望中国恢复派出劳工,并
大幅度增加两国的贸易合作。
周恩来同志听完了十分高兴,他做出了十分热烈的表态,表示中国代表团已经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可以立刻启动与苏俄的相关谈判。
周恩来也告诉马林科夫这一次前往苏俄吊慰,共产党中央为新一轮合作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希望可以迅速达成一个六千万美元的以货易货交易。
中国方面已提前准备了价值两千万美元的糖、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罐头等农产品,9只要苏方做好准备,可以立刻起运。
代表团已经拿来了清单,而希望换取的物资清单也准备好了,除了苏俄的钾肥、原油等大宗产品以外,只要为急缺的合成氨设备,需要苏俄方面在六个月内完成交货。
周恩来同志告诉马林科夫,中国虽然已经实现了合成氨设备的攻关,但二五计划对合成氨产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产能有些跟不上,希望苏俄可以输送一部分中国设备,帮助中国尽快提升农产品产量。
马林科夫非常高兴,他直接表示这两千万美元的物资可以起运,苏俄也会立刻把中方所需要的大宗物资准备好,并以最快的速度发运。
一边说,马林科夫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瞥了瞥赫鲁晓夫,这个蠢货提出的方案竟然是在中亚大草原上开荒,他也不想想沙俄当年为什么没有在中亚开荒,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会谈气氛非常好,周恩来同志想了想,主动提到了那艘从日本搞来的航空母舰,谷雨一直想和苏俄合作,完成这艘航母的建造,并试验一些新技术,尤其是蒸汽弹射技术。
不过苏俄方面一直兴趣不大,谷雨知道赫鲁晓夫兴趣也不大,赫鲁晓夫一门心思要导弹,但马林科夫就未必了,可以和他谈一谈碰一碰运气
按照谷雨的提醒,周恩来建议苏俄在太平洋舰队或者黑海舰队各装备1-2艘航空母舰,不是说与美国海军作战,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海军加起来都不足以抗衡美军,指望一两艘航母击败强大的美国海军是不现实的。
打败强大的美国海军是不现实的。
而是航母作为一个作战平台,可以前往一些被帝国主义重重封锁的地区,这对于拓展共产主义的影响力很有好处。
周恩来同志指出现在亚非拉地区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越来越强烈,比如埃及最近就与英帝国主义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殖民战争,虽然没有取得完胜,但也充分证明了英国的脆弱。
未来若是埃及方向再次爆发战争,共产主义阵营想做一些援助,西方国家不允许,若是苏俄派出一艘航母,就有强的威慑作用。
现在美苏中三国都非常支持反殖民运动,美国海军一般不会干预苏俄航母反殖民运动,而英国海军虽然现在还很强大,但国力也很有限,他们不可能支撑太久......
说到这里,在座的苏共领导人已经完全清楚了中国的意图,英国已经不行了,现在中国已经改变了原来试图与英国交好,平衡美国的做法,迫不及待想趴在大英帝国的尸体上吃一块肉,这也不奇怪,英国表现得实在太废物了,中国人又不傻,怎么可能和这样的英国合作,这也不奇怪中国这一次表现得如此热情。
中国的想法事实上正合苏俄的想法,这一次英埃战争那么好的机会,苏俄并没有干预,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一是库尔德人问题还没有解决,二是钢铁同志并无兴趣,但新领导层就不一样了。
苏俄新领导层不敢招惹美国,一直想着和美国缓和关系,但这不意味着苏俄不愿意对外开拓,若是趴在家底丰厚的大英帝国尸体上吃一块肉,何乐而不为,他们目前虽然还没有顾上对外拓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个心思。
虽然中国又一次在推销他们那艘日本搞来的造了八成的航母,但中国的提醒也不无道理,你想支援人家,总要拿出东西吧,若是人家封锁怎么办?此时若是有一艘航母,几十架舰载机存在,应该有很强的威慑力。
苏俄根本没有太多的航母经验,甚至还不如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到现在为止,也只是登上中国航母上测绘了一番,并没有太多的航母制造经验,如果在那艘日本航母的基础上建造,起步要容易许多......
马林科夫虽然有些意动,但并没有立刻表态,他告诉周恩来同志苏俄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这既是表明苏俄新领导层的外交态度,又是想着讨价还价,万一苏俄想要,也不希望中国人漫天开价。
周恩来同志也不着急,而是在马林科夫发言之后,接着提起了印度问题,周恩来同志重申了中国在印度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中国绝不允许印度试图继承英印势力范围,肆意扩张,对中国乌斯藏和西域指手画脚,损害中国主权。
他接着指出中国充分理解苏俄同志与印度建立起友好关系,并借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战略构想,中国无意干预苏印外交,但希望苏俄同志注意印度的地区扩张野心......
周恩来同志把谷雨特别交代的东西说了出来,中国不反对苏俄给印度东西,但不能什么都给,他建议苏俄学习美国,工业上以输出整套设备为主,武器装备则以现货为主,飞机、大炮、坦克、军舰、潜艇都可以。
但为苏俄的经济利益考虑,重武器制造技术最好不要给,能够帮助印度实现工业化的重工机械制造技术也不要给,核武器和航天航空技水更不能给.....
说到最后,周恩来特别强调道,"中国一直致力于控制核技水和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技术传播,这是对世界和平的极大威胁。
中国坚决反对中国南部和西部接壤国家拥有类似技术,若是中国发现他国不与中国沟通,向中国周边输送相关技术,中国将执行对等报复战略。
这个世界,各个大国都有一些让人讨厌,却又赶不走的邻国,比如中国之与印度,美国之与拉美各国,贵国之与土耳其、伊朗......"
马林科夫听完,深深吸了一口气,在这个场合,中国急不可耐的抛出了印度问题,看来他们对苏俄的未来外交战略早有准备,提前打起了预防针,甚至是很直白的威胁。
不过在马林科夫看来,中国的态度还是可以接受的,他根本没有想过把核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水转让给印度,除非他疯了,才会这么干......
马林科夫笑着说道,"吴同志,您完全可以放心,联盟非常重视与中国同志的合作,即便未来需要与印度合作,也会充分尊重中国同志......
周恩来同志完成了告诫任务,立刻就转了回来,他笑着说道,"中苏两党两国人民是鲜血凝结的友谊,感情无比深厚,我党坚信贵党会尊重中国的正当利益......"
各自说了一番漂亮话,印度话题顺利过关,马林科夫本来还准备和中国谈一谈中东问题,但周恩来同志不再提及,马林科夫眼中一亮,立刻试探起中国对埃及的态度。
周恩来同志早有准备,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一次埃及求到了我国头上,可是我们在技术上比较依赖英国,实在没办法支援,我党高层都相当内疚,若是苏俄同志做一些支援,那再好不过了!"
周恩来同志接着重申在中东问题的立场,要不影响中国进口石油以及各种经济合作,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若是苏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中国也愿意做一些支持。
马林科夫心情大好,想想也对,中国连印度方向都放了那么大口子,在中东方向更不可能做什么,他故作吃惊之态,"中国同志在技术上依赖英国,是哪方面的问题?"
周恩来同志摇摇头,"还是老问题,我们的飞机发动机一直搞得不好,一直比较依赖英国的尼恩发动机。
幸亏国内的德国专家推出的一款推力相当的应急型号的发动机才勉强挡住美国在南洋地区的扩张,但这款发动机寿命太短,一言难尽呀!"
马林科夫哈哈笑了起来,看向负责航空工业的布尔加宁,"布尔加宁同志,咱们能不能帮助中国同志?"
布尔加宁笑着点点头,"没有问题,联盟完全可以派出技术人员,帮助中国同志解决尼恩发动机的国产化问题,联盟早在1948年就解决了问题!"
此时此刻,苏俄战后第二代发动机的研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留里申新一代单轴大推力涡喷发动机 AL -7,米库林的 AM -9都已经拿
出了原型机,而中国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突破尼恩发动机,这也显示中国的工业实力与苏俄有着明显的差距。
苏俄高层在长出了一口气之余,已经准备帮助中国解决尼恩发动机的国产化问题,让中国可以心无旁警的在南洋对付美国人......
皆大欢喜,这一次会谈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在会谈之后,周恩来统治率领的庞大代表团也开始按照预先的安排,分散活动,该交流的交流,该谈判的谈判。
周恩来同志这一次谈判之后,开始与苏俄各个主席团成员分散交流,同时也接触各个兄弟党的领导人,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谷雨的底气,除了铁托之外的其他兄弟党领导人基本都来到了莫斯科,参加钢铁同志的葬礼,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中国派出如此高级别的代表团参加钢铁同志的葬礼,在无数 CP 党看来,两个社会主义大党看来很有希望冰释前嫌,他们也都非常高兴。
虽然中国那一套确实充满了"修正主义",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 CP 党,而且不管是影响力,还是实力,都仅次于苏共,若是能够和好,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是好事,再说了,苏俄领导层如此客气,他们自然更加客气。周恩来同志这一次也见到了南共代表团,中国方面好歹没有公开批评钢铁同志,有些遮遮掩掩大家还能糊弄过去;铁托就不一样了,他搞了那份公开信,让苏俄很是丢人,当然了,这不是铁托不想遮遮掩掩,而是他力量不够,不得不把事情捅出来。
所以这一次南共代表团在莫斯科自然不被待见,虽然不被待见,但能够出现在莫斯科,各国 CP 的领导人也都知道苏俄高层缓和矛盾的想法
所以周恩来同志对南共还是很客气的,但还是委婉得批评了一番,家丑不可外扬,你们搞得太过了,现在人去世了,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大家伙好好相处吧......
就这样,周恩来同志在莫斯科,挥舞着长袖与各国党领导人交流,中国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似乎一夜之间完全修复,这自然引起了欧美各国的高度关注!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