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65章 组织改革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7242 2025-05-12 15:06

  有些东西你知道和亲眼看到是完全两码事,比如谷雨现在就是如此,钢铁的下场他早就知道,可是当这件事实实在在发生时,他还是被严重冲击了!

  他心里很清楚,接下来的二十年,他不管是搞得漂漂亮亮,还是搞出一堆问题,官僚集团们对他的态度十有八九差不多,未来之后把他供着,至于是不是按照他现在的操作继续走下去,谷枢机说了,要与时俱进……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太客气,所以就搞出了现在这么一套东西,他不想再收买那么多的人,刚刚建国期间,要让那些个将帅主动退下去,他不得不做出了一大堆妥协。

  但现在已经是1961年,那些19世纪末出生的老资历已经全部退下去,20世纪初出生的人,谷雨一点都不虚,凭什么给他们太多的优待,什么老干部局,老干部科,老干部高人一等吗?全部给我滚到协会去,斩断与原单位的联系,社会固化程度要少一大截!

  作为配套,谷雨接下来要严格管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老干部想随便安排人,不好意思,现在我们单位进人要考试,笔试都通过不了,我想打招呼也没办法打招呼呀!

  前世很长一段时间干部为什么那么嚣张,予取予求,搞出了一大堆破事,说白了是卡住了两点,一是干部招录和升迁很容易被钻空子,只要领导一句话;二是福利分房,给谁不给谁分房,很多时候也是领导一句话。

  这一世,谷雨计划分阶段解决这两件事,首先是除了一些特殊行业以外,基本废除了福利分房,改成鼓励单位盖房子,然后加一部分利润卖给职工,银行提供贷款,让职工有能力购买。

  而且怎么卖是有规定的,房子优先出售给烈军属和专家,烈军属没办法,人家排在前面谁也不好说什么;普通人能争取的是成为专家,什么是专家,有证书的就是专家,只要你有证,你就是专家,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东西,有这玩意,你就有资格进入提前批。

  只有提前批没有需求的,接下来才会进入到摇号阶段,摇号也不是企业自己想摇号就能摇号的,需要当着申请购房的群众面,由当地的建筑局、司法局公证中心代表一起见证摇号,虽然这避免不了弄虚作假,但企业要摆平建筑局、司法局公证中心,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大了不少。

  在这种局面下,要想早一点搞到房子,你拍领导马屁没用,还不如实实在在考出一个证,证越高级,你分房子就排在最前面,领导说话都没这个证好使。

  对于没有证的群众,哪怕使劲拍领导马屁也不好使,这么多人盯着,领导敢随便作弊吗?你有什么价值值得领导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你作弊?既然领导不帮我,我为什么要拍领导马屁?人人平等的教育难道白教育了吗?

  所以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厂矿企业当中,根本不用国家督促,广大干部职工都自觉的学习各种科学技术,想办法提升自己,而无数人努力提升自己,干部职工素质自然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即便如此,干部们对进人和升迁的自由裁量权还是很大的,有些单位的风气还是不行,谷雨一方面在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行公务员招考试点,并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对干部升迁条件开始限制,各种要求越来越多,有了组织部门的牵制,干部乱升迁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

  谷雨之所以一上来没有封闭这个口子也是没办法,很多部队同志和烈士家属的文化水平低,如果一开始就把口子扎得紧紧的,这些人怎么安排?然后一肚子怨气的部队同志会做什么?

  但他这边开了口子,就不可避免让干部们找到计划安排,祁厅长自己家的狗都能安排为警犬,这一世的干部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七大姑八大婆安排工作时常有的事。

  谷雨自然知道群众举报,可他没有办法,有些事哪怕知道了,哪怕也知道怎么干,在基础人才条件不符合时,他也只能容忍,不能指望什么事情都一蹴而就。

  但现在16年过去了,新一代人已经长成,部队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改善,已经不存在纯文盲从军,现在军队规模也降下来了,即便接下来裁军二十万,也没什么大问题,而且也可以尝试搞货币安置,不必全部都安排工作,而且也确实有很多人并不愿意接受工作安排。

  所以现在到了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的时候了,至于国有企业,谷雨也知道这里面藏污纳垢的东西不少,但那种竞争性国企乱七八糟的东西多了,市场会教做人;军工企业若是完不成研发任务,作为主要买家的解放军会发飙,教做人。

  而那种非竞争性国企,最典型的就是烟草,还有来钱多但竞争力一般的银行,谷雨也知道他拦不住,但前世那种非竞争性国企形成一个个独立王朝,搞父子相承,谷雨也不能容忍,所以对这一类不完全以利润为考核任务的企业,其进人和各项提拔要加强管理,不允许出现独立王朝,这是他的底线。

  此时谷雨对这一类的企业也有考虑,国务院准备将庞大的国资委拆分,原来的国资委则只管竞争性国企,对这一类国企,国家放松管理,企业要是撑不下去,那就灵活处置,关停并转卖,这一块要放得更开一些,不管是薪金制度,还是股权交易,都可以大胆尝试。

  同时成立中央和省一级骨干企业管理委员会,对这一类企业则恰恰相反,管理不仅不能削弱,反而要加强,对国有参股甚至是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私营企业比如永久黄,也要负责联系,必须要直接介入指导。

  对国有企业,不仅要管账,还要管进人,甚至于计划的味道也要更强一些,当然了,管得多了,其竞争力很可能会受到影响,但甘蔗没有两头甜,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减缓社会固化速度,有些代价的付出也是有必要的。

  再说了,那些个金融企业,太有竞争力也不行,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巨头是真有竞争力,还有假有竞争力,还真说不准,没有美国霸权加成,那些巨头真有那么强大吗?而且就算有竞争力,对美国这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甚至可以说失大于得,最好是多一些限制!

  考虑到经济在不断发展,骨干企业的目录自然会不断调整,比如现在大型钢铁厂关系到国计民生,但等到未来,钢铁产量上来,竞争加剧,钢铁厂的利润率直线下降,钢铁企业地位直线下降,那就对不起,相当一部分钢铁厂只好去国资委,不一定有机会继续留在骨干企业目录中。

  这一年来,先是有孙光英的电影制造舆论,现在钢铁的遭遇,也让他有理由对官僚集团下手,到了该碰硬茬子的时候了,而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对干部队伍的锻炼,这个激烈的碰撞中,必然有人脱颖而出,这些人自然可以承担较大的责任。

  谷雨和陈原道聊了一番之后,获得了陈原道的支持,陈原道也不可能不支持,赫鲁晓夫对钢铁同志的过分搞法,却获得了党内的一致认可,谷雨肯定要想,若是哪一天他的接班人也这么干,官僚集团们是不是也一致叫好,谷雨狠狠收拾一把那些个已经一步步堕落的官僚不是应该的吗?

  谷雨与一个又一个常委交谈,争取他们的支持,中组部长李兴唐担任过上海一把手,他一直有心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统一招考,为官一任,总要做一些事情,完成这样的重大改革,李兴唐的声望自然也有很大的提升,而他离常委会也只差一步了!

  所以获悉谷雨准备启动这一改革,李兴唐相当高兴,表示他一定会做好这件事,不会让组织失望,如此一来,继宣传系统进行大改革之后,组织系统的改革也即将启动。

  对于谷雨整顿各地的老干部系统,中央局和中央委员会事实上也是认可的,他们甚至有些巴不得,只不过他们也会变老,这种话不方便说,要不然很容易变成众矢之的。

  而与建国初期的中央局和中央委员会相比,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几轮调整之后,已经完成了一轮大换血,,新上台的同志们自然想摆脱老同志们的束缚。

  对谷枢机恭恭敬敬那是理所当然,那么多退休的老同志还想指手画脚,他们自然不买账,既然谷枢机主动提出,大家伙自然要利用这个机会,让老同志们逐步退下去。

  同时也有同志提出,目前中央安排的一大堆第二枢机和大型企业的党委第一枢机,实际上作用也有限,干脆乘着这个机会也废除吧,那些个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的同志先转到人大和政协工作……

  也就在这段时间,经过党内磋商,也明确了第一任中央骨干企业委员会枢机,决定上海市委第一枢机马冀上调中央,担任副总理,承担该委员会的组建,同时分管央企工作。

  如此一来,上海一把手自然就空了出来,谷雨顺势推荐顾金声同志改任上海市委第一枢机,他做过一段时间的第二枢机,熟悉上海,回到上海任职自然也容易得很。

  同时,根据谷雨的推荐,淮海省委第一枢机薛伯章同志被任命为中央枢机处枢机兼中央人才工委枢机,让这位老组织主管中央人才工委的工作。

  而中央人才工委同时也被进一步扩权,可以对中央骨干国企的进人和干部提拔进行管理,换句话说,除了进行各类人才交流以外,还一步步变成了骨干企业组织部。

  如此一来,中央的10后副国级和准副国级领导干部一下子增加到五个人顾金声(中央局委员)、于言清(候补委员)、薛伯章(中央枢机)、寻怀周(军委委员)、方铁池(中央候补枢机)。

  ?????而更大的炸弹还在后面,谷雨又又又提拔了一位15年出生的同志,而且直接是担任省委第一枢机,这位同志名叫郭风,他在1933年加入革命,其后被安排到东北军从事地下工作,后来随同黄显声部一起起义,做过部队政治工作,1937年转到地方工作。

  ???抗战期间,郭风在湖北北部做过地方的工作队长、县委枢机,搞土改,搞水利,搞八政四事,本来他这么走下去,会一步步在地方工作。

  不过到了1943年,随着各项基础研究一步步取得突破,郭风被黄显声选中,进入到工程兵负责罗布泊等试验场的建设,后来他进入到中核总公司工作,担任中核总公司党委副枢机,后来又转任中央专委办公室副主任。

  1960年,郭风被任命为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并在党的十大进入到中央委员行列,不过谁也想不到,他竟然会在一年之后,直接被外放到淮海省委第一枢机,一下子变成了年青一代干部的领头羊。

  而且这个任命也不能说谷雨瞎搞,淮海省这个鬼地方被淮河拖累,一直在搞水利,搞了二十多年还在搞,而郭风当年在湖北北部做过地方工作,这个地方是淮河上游,郭风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至于不上手。

  郭风在中核系统一直搞得的是基础建设,核工程那么难做的事情都干了不少,更不要说地方水利建设,郭风或许不胜任其他地区,但肯定胜任淮海省。

  郭风又是北方系出身的同志,做过地下工作,打过仗,而且长期从事核工业,又在中央专委工作,谷雨、吴冠生和李多才他们都非常熟悉,也都非常信任,而且一下放就是一把手,这下子中央更热闹了,本来以为是几个省长挑一个,结果下来的这个直接就是省委枢机,到底谁是真命天子……

  可能是处于天子脚下的缘故,北京的干部大多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宣传系统几个中层干部到了晚间,找了一个小饭店,一边喝酒吃饭,一边嘀嘀咕咕,一个副厅长摇摇头,“中南海的云往哪里飘,雨往哪里下,哪里是我们有资格点评的,还是想想我们自己吧!

  现在各项制度越来越严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考全面推广后,以后想安排人进机关,难度大了一大截!”

  “现在我们想安排人也安排不了,那是正职的权力!”

  “我们应该还有一次机会,把握住了,下地方还是有望的,我现在别的不想,就想到下面市里做一任宣传部长什么的,尝一尝一把手的滋味!”

  “中央的宣传口好歹是综合部门,影响力还是很大了,合并之后,地方宣传部已经变成了职能部门,我们很难做到一把手的!”

  “想下地方也难呀,人才工委是换了一把手,但人才交流,交流的都是年轻干部,哪里轮得到我们?”

  “也不能说都没机会,老海不就交换去了昆仑省吗?”

  一个坐在拐角处的干部不屑的说道,“昆仑那个鬼地方能热死人,老海那个官迷这辈子别想再回来了!”

  “这段时间不是从海外省和边疆地区调了不少人回来吗?老海主动请求交流,搞不好明年就会回京!”

  “要论把握机会的能力,老海确实比我们这些人强得多!”

  “不过是投机罢了,这种人不能深交!”

  一个人酸溜溜的说道,“这些从跟部队待久了,水平根本不高,写的东西根本不怎么样,也不知道潘部长怎么想的,偏偏提拔他们?”

  “潘部长把他们从苦地方调到北京,他们肯定感激潘部长,有了他们支持,潘部长的位置稳如泰山!”

  “那业务能力总应该有的,现在那几份报纸,搞得乱糟糟的,中央也随他们?”

  “我们瞧不上有什么用,潘部长喜欢呀!”

  “什么是潘部长喜欢,就是谷枢机喜欢,锻炼,锻炼,我们在北京就不是锻炼吗?非要逼着我们下乡,我们都一把年纪了,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生病要管,孩子读书要管,怎么下去?”

  包厢内一阵沉默,有一个人叹息道,“谷枢机就喜欢用这种人,要么是得罪一大堆人的单干户,现在更狠,特务都放在宣传口了!”

  “用这种人放心呀!”

  “特务也分的,这种是东厂太监,没了后,自然毫无牵挂!”

  “我们都是文化人,别搞这种人身攻击!”另外一个快五十岁的副厅摇摇头,“老魏,我们不想出京,路早就明了,再过两年看看能不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再上一级或者调到那个副厅级的实权岗位。

  要是再上不去,干脆麻溜争取去好一点的宣传企业,企业若是效益好,奖金会多一大截,安排个什么人也容易,闲暇时分,写写小说什么的,还能赚到一笔稿费!

  谷枢机把还珠楼主提得高高的,咱们也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我前段时间下地方,整天没什么事情做,就写了一本仙侠小说,用我媳妇的名义发出去,没想到真被杂志录用了,还赚了一百六十块稿费,两个月的房贷没有问题了!”

  “哎呀,老赵,你还有这一手?”

  “年青的时候,也有一些写写画画,只是那会一心想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KMT反动派,也没心写;等到工作了,到处调研采访,不是写报道,就是写报告做汇报,折腾了大半辈子,也有些疲了!

  现在有些空闲了,写一写小说什么的,既能消磨时间,又能赚两个小钱,也是好的,谁让我们是清水衙门的副职,看着有些风光,但实际上什么都决定不了,儿女想安排个工作,还要求爹爹拜奶奶!”

  老赵牢骚满腹,但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这些人要么是副职,还有一个直接已经是非领导职务的副巡视员,基本都没什么实权,没实权谁也不理睬,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孩子们的前程牵肠挂肚也就不奇怪了!

  此时坐在拐角处的副巡视员再一次咬牙切齿的骂道,“都怪那个该死的太监!”

  “老林,慎言呀!”

  “我都这样了,还有什么慎不慎言的,有本事他把我抓起来!”

  “老林,你现在这样不行,很容易出事!”社会工作局副局长老郑摇摇头,“你干净,潘部长确实不可能抓你,但是他可以让你不断出去下地方考察,若是让你去昆仑省半年,回来两个月,又让你去乌斯藏几个月,这么反反复复的折腾你,你又能活几年?”

  林副巡视员脸色骤变,“他敢!”

  “他当然敢,被他这么收拾的又不是没有!”

  林副巡视员脸色阴晴不定,恨恨的说道,“我就不明白了,谷枢机为什么给他那么大的权力,他这么无法无天的折腾,告状的人一大堆人,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赵副厅长苦笑着摇摇头,“谷枢机对宣传口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谁让我们是不受人待见的小知识分子呢,悔不该呀,当年若是去了组织口……”

  “组织口也不行,部长、副部长、各个局的一把手都是外面调过来了,而且每五年一换,纯粹的组织干部若是不下地方,也没机会!”

  “不说这些了,说了心烦!”赵副厅长看向社会工作局郑副局长,“老郑,你们局长又下去了?”

  “是啊,李局长一年总有六七个月在地方跑!”

  “还是你有福气,当年谁也不想去社工局,你选择过去,没想到现在反而是你最自在,遇到这种不爱管事的局长,你真是福气呀!”

  “谁又能真正自在?李局长是潘部长认可的人,他不想留在宣传口,潘部长也是知道的,部办的同志说,李局长明年就要下地方,到时候我又怎么可能真正自在?”

  “这么说,你们几个副局要提一个?你希望很大呀!”

  “希望倒是有一些,可若是其他人被看重或者又过来一个空降的,我就尴尬了……”

  “李局长那么年青,下地方搞不好就是市长,你干脆跟着他一起下去,我算是看透了,我们这种党务部委若是没有地方经验,根本就上不去!”

  郑局长笑着摇摇头,“我在北京待惯了,这样的好机会还是交给年青人吧!”

  交谈了一会之后,一群人相继离开,郑局长缓缓离开,骑上自行车,他嘴上说不关心,心里何尝不关心,副局级到正局是一道巨大的门槛,跨过去,就有可能升迁为副部,跨不过去,就只能和老林那样骂骂捏捏,看到他外强中干的样子,郑局长就告诉自己,人要顺势而为。

  ?谷枢机摆明不喜欢宣传口的作风,不断换人,现在更是动起了大手术,这个时候还想坚持过去那一套,搞阳奉阴违,又怎么可能?尤其是社工局,是一个新局,局长还是一个政治新星,他配合好了,机会不就有了吗?

  也就在郑局长为未来牵肠挂肚之际,李思明刚刚向潘信汇报完,潘信点点头,“你做的几个试点不错,有了试点经验,接下来社工局就有的放矢了……”

  给出了一番评价之后,潘信笑着问道,“小李,我知道你会说法语,现在是什么程度?”

  “我文化程度低,能听,也能说一些,但写不好!”

  “能听就行!”潘信微笑着说道,“中央要安排一些年青同志到发达国家大使馆做副手,见见世面,我推荐了你,你打过仗,又在黄埔船坞工作过,做一做驻法使馆武官还是可以的,接下来国防部长寻总会面试你,你可要做好准备嗷!”

  “啊?寻总要见我?”李思明十分惊喜,不过他寻即有些犹豫道,“潘部长,多谢您的推荐,可去国外使馆做武官?我不会搞外交呀!”

  “谁天生会搞外交?完全可以学嘛!”潘信微笑着说道,“你会说法语,对西非比较了解,寻总能问的也就这些,你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不要夸张,也不要胆怯,过关问题不大!”

  “是,我一定好好表现!”

  “去吧,把握好这个机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