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23章风雨欲来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1045 2025-05-12 15:06

  “你且听道:你虽居相位,不识贤愚,贼的眼浊也;不纳忠言,贼的耳浊也;不读诗书,贼的口浊也;常怀篡逆,贼的心浊也!

  我乃是天下名士,你将我屈为鼓吏,羞辱与我,犹如阳货害仲尼,臧仓毁孟子。轻慢贤士,曹操吓,曹操!你真匹夫之辈也!”

  性格刚强的武士敏将军是河北人,竟然在拜访老长官杨虎城时,唱起了《击鼓骂曹》,当然这也不奇怪,武士敏对共产党多少有些怨气。

  唱完之后,他还带着讥笑说道,“最近发生的种种,真是有些意思,祢衡骂了曹操,被抓起来的理由,竟然是有伤风化,这样做,岂不是两面不讨好?既不得士心,荀彧张辽之辈也不是很满意!”

  陪坐在一旁的杜斌丞先生,笑得连连摇头,“武参谋长,你这番话有些类比不当,谷百生当世奇才,才干卓越,性格宽厚纯正,可绝不是白脸的曹操,至于那个王实味,不过是一个不经世事的钝秀才罢了,也根本没有祢衡那般张狂!”

  “虽有些不同,但本质并无任何区别嘛!”

  “恰恰相反,两件事有本质的不同!”杨虎城将军抬起头,拿起了一本书,“士敏,共产党的政治教材,你真得好好学一学,他们为什么能有今天的成就,秘密都藏在这本书里!你有时间抱怨,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对你的未来绝对是好事!”

  阎锡山固若金汤的华阴城一战被克,陕军上下都知道打不过共产党,同时也是为了民族大义,最终选择了起义,和平让出了陕西和甘肃部分地盘,对共产党席卷大半个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陕军坚决抵抗,依靠陕南的有利地形,再得到川军和马家军的支援,支撑半年以上很有希望,这一点共产党知道,陕军也知道。

  所以陕军一系在起义之后的待遇相当高,杨虎城是抗日联合政府副主席,杜斌丞是国务院副秘书长,李仪祉是水利部长兼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孙蔚如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而具体到武士敏,则是先是山西军区副参谋长,现在是中央军区高级参谋……

  虽然待遇高,但是共产党并没有给陕军高级将领带兵的机会,尤其是出了冯钦哉王劲哉事件之后,共产党就更加小心了,孙蔚如、武士敏等人虽然职务挺高,但更多的是负责后勤训练这一类工作。

  孙蔚如还好,他是职业军人,只论军法,不论派系,加之为人谨慎,不沾是非,颇受军事司令员段德昌的欣赏,所以在华北军区慢慢有了影响力,不仅仅负责后勤训练,还受命主管南口防御工事建设,发挥他善蹲的特长。

  最近孙蔚如又被调到了总参高级班学习,和他一起学习的都是共产党最重要的指挥员,这也意味着孙蔚如获得共产党高层的认可,据说学习之后,他很可能会出任军长,负责南口的防御,也就是说他将奋战在抗日的第一线。

  但是武士敏就不太行了,他的老上级冯钦哉被抓,为人仗义的武士敏到处求人游说,他自然不得信任,中央军区成立后,他这个副参谋长,虽然还保留着正师级的待遇,但只是一名高级参谋。

  所谓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不仅说话没人听,共产党军队各种各样的束缚,也让他痛苦不堪,壮志不得酬,自然多有抱怨。

  对于武士敏的怨气,杨虎城将军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说什么,陕军起义时,他就预料到这一天,共产党不是蒋介石,也不是冯玉祥,他们容不下任何军阀。

  谷雨在起义前的来信,就说得很清楚,中国之所以堕落如此,军阀割据是很重要的原因,共产党绝不容许任何人有私兵,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宁愿解放晚上几年,也不给未来埋下祸患。

  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舍,但现实情况所迫,再加上杨虎城将军的政治理想还在,他知道共产党消灭军阀的做法是对的,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顺应时势。

  起义之后,共产党立刻对陕军进行政治改造,整编拆分编入各部的同时,一边给予陕军各将很高的政治地位,但却调离了陕西;一边又拿冯钦哉、王劲哉警告,冯钦哉大问题没有,受了一些苦,安然出来了,王劲哉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以叛变罪被处死。

  如此恩威并施,时至今天,五万陕军已经完全融入到四路军中,到了这一步,陕军的中高级将领也慢慢得到启用的机会。

  这两年谨言慎行的孙蔚如,终于得到了机会,杨虎城将军自然十分高兴,既是为孙蔚如高兴,也是为自己的正确选择高兴,自然不在意武士敏的小小抱怨。

  这段时间,杨虎城将军正在看《建党十五年》,这是上级党组织发给杨虎城将军夫人的整风教材,同时也告诉杨夫人,杨将军想看,也可以看,他要是想写什么,也可以写出来,谷书记非常希望拜读。

  这段时间,杨虎城将军认真阅读了这些整风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杨虎城将军对共产党的发展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终于搞清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胜利的原因,也终于明白了共产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同时也清醒得认识到他和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自清末以来,几千年中华文明一日不如一日,国家甚至有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包括杨虎城将军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亡之道。

  这期间也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救国理念,什么农业救国,工业救国,联省自治,君主立宪,议会制、总统制等等,凡是能够想到的救国道路,大家都尝试过。

  时至今日,尤其是共产党大胜英国人之后,国内的有识之士都已经明白,共产党的道路才是最有希望的,他们离成功只差一步了!

  可是为什么呢?是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很先进吗?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论》,与孙中山先生晚年推行的种种做法事实上一脉相承,可以认为是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三民主义受众更广,也更容易被人接受,虽然国民党左右派信奉的三民主义有些不同,但其核心理念事实上比较一致,左右派都是民族主义者。

  而共产党早期完全照搬苏俄的这一套太偏激不说,还和苏俄勾结太深,有一段时间明显就是苏俄的代言人,很多人非常不喜欢,他们也绝不认同国际主义那一套东西……

  一直到谷雨登上历史舞台,共产党才真正有了改变,谷雨先后提出《论持久战》这一对外反帝战略,其后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后,中国共产党才在理论上彻底击败了蒋介石,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等到谷雨上台,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说出了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共产党人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向真正的民族主义政党转型,这才有无数国民党左派靠拢,这才有杨虎城起义。

  原因很简单,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理念,已无本质区别,既然理念相通,他们靠拢过来,并无任何心理负担。

  从政治理念来看,共产党能有今天,事实上走了一段很大的弯路,而这段弯路在《建党十五年》这份党内文件汇编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共产党将党内这种路线分歧称为两种路线的斗争,但在杨虎城将军看来,这事实上就是共产党内以谷雨为首的本土派,击败党内的国际派,摆脱苏俄控制,重归正道的过程。

  奇葩的是,率领共产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竟然是苏俄培养出来的谷雨,而在谷雨的发展过程中,苏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外如是。

  但在杨虎城将军看来,这一点都不奇怪,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岂是苏俄能够控制的,就算没有谷雨,也会有张雨,王雨,这个人迟早会出现。事实上蒋介石不也如此吗?只不过他没有谷雨的天才,选择的方式太过下三滥罢了……

  杨虎城将军真正不理解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执行错误路线时,他们为什么能挺过蒋介石的血腥镇压,并没有被打垮,迅速发展起来,而当时拥有相对正确路线的国民党左派,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要真正论起来,当时国民党左派的力量应该更强才对。

  现在杨虎城将军真正明白了,区别就在于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而此次王实味事件,谷雨的决策看起来两面不讨好,但却十分符合共产党的行为逻辑。

  谷雨反的不是王实味指责党的错误,他真正要反的是王实味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为得就是保证组织纪律的神圣不可侵犯。

  共产党党内不是没有分歧,也不是没有不同的思想,各种争论甚至相当多,但共产党通过严密的组织纪律,通过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统一的意志,做到了执行层面的高度集中统一,这才是共产党真正崛起的秘诀。

  所以即便他们的政治路线有错误,但他们凭借着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拧成了一股绳,咬着牙挺住了困难时期,终于等来了谷雨,这才迎来了爆发式的迅猛发展,而这一点上,恰恰是国民党左派的不足,他们不是输在了理论,是输在了组织纪律。

  看明白了这一切,杨虎城将军对共产党正在进行的整风运动,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共产党的整风说白了就是想让全党、全根据地彻底拧成一根绳,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以取得中国的最终统一,并将日本鬼子完全驱逐出去。

  同时他也终于搞清楚了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管是他三次申请入党期间,还是他选择起义,亦或是现在,他都不符合共产党的要求,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扪心自问,当他的个人利益,与共产党的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他会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吗?不可能的,他在1928年拒绝起义,不就是明证吗?

  国民党左派为什么一蹶不振,就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太多了,大家各有想法,自然被蒋介石各个击破;而共产党为什么逆势下能够挺住,顺势下能够突飞猛进,就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是一根绳……

  杨虎城将军将自己的理解告诉了武士敏将军和杜斌丞先生,然后有些激动的说道,“我们一直都说只要四万万中国人拧成一股绳,日本人就绝没有能力欺负我们中国人,但是谁都知道这是套话大话,四万万中国人一直都是四分五裂。

  但是共产党不一样,他们通过组织纪律,真得有能力将四万万中国人拧成一股绳,这就不奇怪谷雨对英国人、对日本人、对蒋介石不假辞色,毫不相让了,他是真得有能力与他们抗衡,并战而胜之!蒋介石的今天,就是英国人、日本人的明天!”

  说到这里,杨虎城将军语重心长的说道,“士敏,我知道你现在心情不好,过得不舒服,总觉得自己委屈,能力得不到发挥。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相比于日本人很弱小,要想打败日本人,只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可没有组织纪律的约束,又怎么可能举国拧成一根绳?

  你有没有想过,你一个人,与四路军千军万马,无数名将相比,是不是太过弱小了一些,是你应该主动靠拢共产党,还是共产党主动迁就你?

  你有没有想过,冯钦哉违反了共产党的法律,你明明知道,却轻描淡写不当一回事,任其发展,既不劝说,也不上报,不仅仅害了他,也害了很多人?”

  武士敏将军本来还多少有些不服气,但听完了杨虎城将军说出的三个有没有想过后,顿时沉默后,这三个问题,如同三块大石头,重重的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

  杨虎城将军把谷雨对王实味事件的回复和那篇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抽了出来,递给了武士敏,“士敏,好好看一看这篇文章,有些事,你就明白了!我们国家落到今天这幅田地,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由主义太多了,集体主义太少了!”

  武士敏将军默默得接过了这篇文章,想了想告辞离开,杨虎城也没有留他,送他离开后,回到客房坐下,这才问起了杜斌丞先生,“老杜,和谈现在怎么样了?”

  “停战令颁发已经一月有余,两党军队按照现有战线各退十里停火,虽有少量冲突,但大规模冲突已然没有了!

  目前两党代表会谈纪要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元旦应该能够准时发表,武汉不少名士都认为国内和平有望了!”

  “和平有望?蒋介石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威胁,军事上又不是共产党的对手,怕两面夹击,不得不借此争取喘息的机会罢了!”

  “大公报的胡先生也是这么说的,他说建成联合政府就像建立一个德意志法兰西联合共和国,国共合作是没有基础的,最多只能争取到一个暂时的和平。”

  说到这里,杜斌丞先生笑着说道,“阎锡山被释放,我前两天遇到他,聊到两党和谈,他也同样不看好,他蒋介石不是那种能谈交易的人,谷百生虽然喜欢做交易,但也会分对象,更何况,谷百生的目的是想接管整个工厂!”

  “哈哈!阎百川在劳改营算了两年账,虽然掌柜本色不变,但脑袋愈发清醒了!对了,他准备什么时候哦离开共产党根据地,我好送送他!”

  “阎百川并没有想走的意思!”

  杨虎城一愣,“不想走?难不成还想回劳改营算账?”

  “你前些日子在洛阳,有些事不了解!阎百川狡兔三窟,被俘之后,大房夫人带着二儿子,一直在北平打探消息,听说他回来了,立刻来到了太原夫妻父子团聚。

  二房和大房不和,以照顾子女为由,没有回太原,据说已经带着两个幼子搬到了广州定居,此事虽为流言,但符合阎百川的性格,应该做不得假。

  据说阎百川在租界的各国洋行还存了一大笔钱,相应的取款凭证分在不同人之处,只有他知道,他找到了共产党中央银行,表示愿意配合共产党取出这笔钱,捐给山西用于修建同蒲线,以赎前罪!”

  “嗷,共产党是怎么答复了?”

  “具体怎么答复的,我不知道,但应该是达成了一个协议,晋绥军被俘虏的王靖国等一大批将领这段时间,陆续都被释放了,愿意走的礼送出境,愿意留下来的,据说会根据文化程度,安排在山西各地中小学任教或者担任基层民兵的训练教官!”

  “阎百川做得还算不错,也不枉王靖国等人追随他那么多年!”杨虎城点点头,“对了,阎锡山呢?他是怎么安排的?”

  “共产党在各地都有文史馆,专门用来安排靠拢共产党的耆年硕学之士,或是全国知名,或为一方之望,山西文史馆已经聘请阎百川为副馆长。”

  说到这里,杜斌丞笑着说道,“谷百生很欣赏阎百川,共产党治理农村的八政四事,就是参考阎百川的六政两事搞起来的。

  据说他曾经对下面的省委书记省长们说过,阎锡山军阀的一面姑且不论,其对山西治理,尤其是近代工农业建设的探索很有效果,属于中国工业化的先驱者之一,其制定的各项制度都很有价值,我党必须认真学习。”

  “评价很高呀!”

  “是的,阎锡山出来的当天,共产党工建委副主任李强请他吃了一顿饭,向他请教了一些山西工业的往事,然后又陪着他参观太原兵工厂和育才钢铁厂,据说看完两厂之后,阎锡山就决定不走了,他还对看望他的人说,天下胜负已定,都别折腾了!”

  杨虎城微笑着点点头,“阎百川总算是想开了!两年前他要是想开了,也不至于被发配到劳改营!”

  说到这里,杨虎城微微摇摇头,“谷百生别的都好,就是这创办劳改营,毁多于誉,这种事可以做,不可以说,这个道理,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谷百生重利不重名,行事多有法家之风,本身就毁誉参半,自然不在意这些,而且这种事摆在明处,盯得人多,对劳改营的犯人反而是好事!”

  杨虎城想了想,点点头,“说得也是,如此一来,反而是慈悲心肠!”

  “能行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谷百生正在践行这句话呀!”

  两人聊了一会,杜斌丞这才说道,“虎城老弟,元旦之后,两党将进入政协和联合政府组成谈判,你是否有意……”

  “我不去南京,蒋介石是什么人,我是知道的!”

  “呵呵,共产党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南京,他们顶多会去武汉!”

  杨虎城点点头,“武汉还是可以去的!”

  杜斌丞笑着说道,“共产党方面的意思是您作为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政协会议,并担任政协常委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政协会议军事上的议题献言献策!”

  杨虎城笑着说道,“有点意思!政协军事委员会有哪些人?”

  “政协军事委员会将由七人组成,共产党代表两人,国民党代表两人,再加上老北洋出来的吴佩孚,著名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先生!”

  “连吴佩孚都说服了?”

  “谷百生是北洋后生,他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提到了日人的威胁,希望他可以为国家出谋划策,吴佩孚就答应了!”

  “政协既然有军事委员会,应该还有其他委员会,看来这一次政协会议人选还是比较多的!”

  “按照共产党的方案,政协将成立外交、军事、财政、建设、水利、交通、铁路、实业、教育、科技、边疆、侨务、文化、卫生、赈灾十五个委员会。

  每个委员会由七人组成,包括一位主任委员,六位委员,两党在委员会中各占两席,其余皆为德高望重的中间人士。

  另外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人士各推举一位委员,担任政协秘书长、副秘书长,这样两党各有三十一名代表,其他各路人士四十六名代表!

  政协会议不设立主席、副主席,孙夫人作为联合政府主席和诸位联合政府副主席坐镇武汉,轮流主持会议,但不得拥有投票权!”

  “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共产党拉着国民党一起缩减名额,两家各只有30%左右,把40%的名额,给了中间人士,够果断的,这是在将蒋介石的军呀!”

  “南京方面现在也很头疼,他们已经答应了共产党的初步方案,不好公开反悔,也不愿意得罪了各路人士,但这个政协组成,蒋介石肯定不会答应,接下来有的扯皮!

  而南京的立方院不愿意丢了立法权,终日争论纷纷,行政院更是几欲罢工,据说蒋介石被吵得头疼无比,都想躲回老家去,可一想到六中全会就要召开,又没有回去!”

  “哈哈,本来就是硬凑在一起的,南京那边还当真不成!肯定要地方自治的,南北还是各管各的,有什么要商议、要配合的,就在武汉谈判,由政协会议仲裁,简单的很,南京那边哪来那么多事!”

  “共产党应该也是这个想法,问题是谷百生这个总理好办,蒋介石那个总理不好办呀,他得想办法赶走汪精卫,要不然是他做总理,还是汪精卫做总理?”

  杨虎城愕然,愣了愣,这才嗤笑道,“南京那边斗上了?”

  “蒋介石打仗不行,内斗还是很有一套的,据说他想安排汪精卫为联合政府副主席,把他踢到武汉,不过共产党方面瞧不上他。

  南汉宸在谈判时,公开说他遇事动摇,毫无担当,动不动就逃到国外,而且对抗日持悲观态度,这不是一个国家领导人该有的作为,因而坚决不同意他当主席,连副主席都不同意,顶多可以接受他担任政协委员……”

  杨虎城刚刚在喝水,听到这里,一口水就喷了出来,“南汉宸不是这样尖酸刻薄的性子呀,他怎么会如此说话?周恩来为什么不拦着他?”

  “我也不清楚,不过南汉宸和谷雨走得近,他这番话也许是谷百生的授意,我估计是故意拆蒋介石的台,逼得南京方面内斗。

  这番话流传到南京后,汪精卫恼羞成怒,大骂共产党,虽然没有公开说与日本人媾和,但却和日本大使见了一面,又在行政院和蒋介石对着干,现在南京热闹的很!”

  杨虎城将军脸上似笑非笑,“有意思,真有意思!”

  本来想借着求和争取时间的蒋介石,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汪精卫被共产党羞辱,却跟他过不去,偏偏此人本事没有,折腾的水平很高,他一番鼓动,南京政府混乱不堪,蒋介石焦头烂额。

  恼火之余,蒋介石也觉得南汉宸对汪精卫的评价真是说到了骨子里,更是下定了决心,乘着汪精卫威望大跌的机会,彻底把他挤走,完全控制南京政府,内忧外患,内部必须统一起来,绝不能再四分五裂了!

  有时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汪精卫出事了,他的麻烦也彻底消除了,但是这件事却让蒋介石有苦说不出。

  国民党党章规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底召开了一次,理论上说1933年就应该召开,但1933年底,蒋介石在石家庄被共产党打得惨不忍睹,哪有心思召开什么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自然延期。

  而到了1934年底,国民党的形势更加糟糕,全国代表大会又一次延期,但是到了1935年,蒋介石总不好延期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而且蒋介石求和之后,也要争取国民党高层的支持,形成统一的意志,最起码也要把地方势力拉拢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均势。

  而一般来说,全国代表大会前夕要召开一次中央全会,以统一全党意志,结果到了10月份,见谈判不利,蒋介石又要打仗,除了要与共产党谈判占据优势以外,还想借此威慑全党,证明他还有能力领袖群伦。

  本来应该在11月召开的中央全会又被推迟,但谁也没想到陈诚会输得那么惨,惨败之后,蒋介石立刻定下了日期为12月21日,会期五天。

  会议结束之后,趁热打铁,准备在12月31日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这一次会议,虽然跨年,但好歹能够在年前把会议开完。

  为了这一次会议,蒋介石费劲了心思,不断派人邀请,想法设法邀请各路神仙,试图建立起一个国民党的大联盟,以应对共产党的巨大威胁。

  而此时被共产党的巨大优势吓得不轻的各路势力,也充分认识到,要想维护他们的政治地位,蒋介石的存在同样有巨大的意义,此时也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团结,好在谈判中讨价还价,所以国民党各大派系的领袖齐聚南京。

  蒋介石把心思都放在邀请各路神仙,以及与各路神仙的谈判上,竟然忽视了六中全会的安保措施,当然这也不奇怪,国民党政权本来就比较松散。

  会议开幕式后,所有人都按照惯例到礼堂准备合影,看到这么多人乱糟糟的,蒋介石狐疑心顿起,起身独自一人回了休息室。

  众人只能静静呆在原地等着蒋介石回来,可是等了许久蒋介石依然没有出现,现在的蒋介石可不是两三年前的蒋介石,见蒋介石这样,陈济棠心里不高兴,就说起了怪话,“没想到蒋先生还是这样,喜欢让大家等,那就等吧,谁让他是委员长呢!”

  衡阳被共产党拿下,虽然头上顶着共产党,压力很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蒋介石对陈济棠也基本没有了威胁,广东的半独立局面越来越明显。

  与共产党达成互不侵犯协议之后,陈济棠并不放心,仿效宋哲元,开始全面拦截财政,压制中中交农四大行发展,一分钱都不给蒋介石。

  广东富裕,陈济棠经营得不错,除了扩军和装备粤军以外,他还与德国人合作搞起了炮厂,广东同样也有一些钨矿,虽然产量不大,但对德国人也聊胜于无,所以德国人提供一个炮厂设备,一点都不难。

  此时的陈济棠已经有二十万大军,下辖三个军九个师,又增加了一个教导师、两个独立师、5个独立旅、8个独立团和一个炮兵团、一个战车营,装备精良,又有七十多架飞机,还有一百多艘海军舰船。

  而桂系李宗仁在第七军被重创之后,虽然很快恢复了建制,但战斗力大不如前,他必须依赖与陈济棠合作,相互守望,同时也依赖陈济棠的协饷,拿人手软,所以两广系此时内部和谐了不少,陈济棠的地位也突出了不少,已经成为国民党地方势力领袖。

  这一次国民党开会,蒋介石也对陈济棠非常礼遇,为了拉拢他,还告诉陈济棠准备增补他为国民党副总裁,因而此时的陈济棠真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如何能忍蒋介石如此慢待。

  陈济棠说起了怪话,其他各路神仙同样不满意,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过一次,东北军差点被吞并,回国之后,与共产党更加亲密.

  当然了,再亲密,张学良也还是参加了这一次六中全会,能保持一日独立性也是好的,不过张学良也给谷雨发了电报,我过来探一探,有什么时候立马告诉你……

  虽然东北军战斗力不行,但张学良的地盘并不差,南阳盆地和汉江平原农业都比较发达,又通过南北做生意赚了一些钱,所以张学良自觉底气足了不少,也活跃了不少,他也笑着说道,“汪副总裁,看来要麻烦你走一趟了!”

  汪精卫无奈只得去请,没想到蒋介石死活就是不肯出来合影,蒋介石好像预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似的,他对汪精卫说:“我总觉得今天秩序有点乱,怕是要出事,你我都不要出去的好。”

  汪精卫劝不动蒋介石,也不信蒋介石的话,就自个出来和众人合影。合影刚刚结束,众人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记者突然站了起来对着汪精卫“啪啪啪”连着开了三枪。

  三枪分别打在了汪精卫的左颊、左胸和后背脊椎骨,汪精卫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枪响之后,大礼堂里乱成了一锅粥,跑路的跑路,钻桌子的钻桌子。

  只有坐在一排的国民党元老张继挺身而出抱住了刺客,而坐在第三排的张学良身强力壮,出于本能,趁机飞起一脚,将刺客踢翻在地。

  即便有张学良和张继出手相救,汪精卫还是比较倒霉,身受重伤,与前世不同,刺客的第二枪击中了他的胸口,汪精卫口中血泡不断涌出,眼看着就撑不住了!

  随后闻声赶来的蒋介石蹲在满身是血的汪精卫身旁,握住他的手说:“没事的,你不要多说话。”

  可惜这一次,蒋介石说再多没事也不管用,汪精卫和同样受重伤的刺客在到达医院后,相继死亡,当然了,这对汪精卫来说也许是一件大好事,至少他死后不会戴上中国第一大汉奸的美名。

  蒋介石和汪精卫素来不合,这次蒋介石又偏偏不出来合照,正好这段时间,蒋介石与汪精卫围绕着两党和谈问题,多有龃龉。

  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自然很是怀疑,她对蒋介石说道:“蒋先生,对我丈夫有什么不满,可以说出来,何必要下此毒手。”

  蒋介石背了这样一个超级大锅,陷入到极大的被动当中,舆论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他只能查找真相来证明自己,因此他命令特务机关一定要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地去调查此事,虽然很快查到了凶手,但汪精卫之死却还是造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不小的分裂。

  当然了,汪精卫恰到好处的死亡,也帮助蒋介石解决了大麻烦,国民党内对和谈再无争论,就在1936年1月1日两党对外公开了会谈纪要,同意召开政协会议,并进行相关谈判。

  而就在1936年1月2日,共产党和苏俄方面签署了矿产交换机器的相关协议,总金额双方议定为两亿美元,本来苏俄想规定中国各种矿产的价格,甚至还要以卢布计价,被陈云同志坚决拒绝了,双方争论了很久,最后达成了妥协。

  中国提供的各种矿产按照国际价格的80%计价,而作为交换,苏俄向中国提供教育支持,帮助中国编写理工类各种专业教材和讲义,同时给予中国留学生提供学费优惠以及生活补助。

  更重要的是提供所有项目的技术支持,所有的技术资料、生产工艺以及中国人使用的培训学习资料,苏俄方面不得再收取其他费用。

  与此同时,双方也基本解决了新疆相关问题,苏俄答应废除原来与盛世才签署的种种密约,改成两国合营,而采挖的矿产将优先供应苏俄,还有云南合营种植橡胶的协议也一并敲定。

  另外还达成了一个小小的协议,鉴于共产党领袖谷雨很喜欢飞天,苏俄同意火箭研究所与中国的流体力学研究所合作,帮助中国培养一些液体火箭方面的人才。

  同时苏俄提供1933年研发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仅含有18公斤液体燃料的小玩具,要不然对新兴武器非常在意的斯大林也不会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共产党的要求。

  党内一些同志对80%计价非常不满,不过谷雨却相当满意,教育和技术支持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根本不是钱可以交换的,当然苏俄同志愿意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但不管怎么算共产党都是赚得。

  事情很凑巧,同样这一天,美国提供给一批采矿设备、冶金设备、卡车组装线、轻型拖拉机生产线,冷拉管相关设备和第一批卡车配件也一并运到了天津,并在美军的保护下运到了保定,接下来这批设备将被运到洛阳至西安一线,关洛工业基地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日本在华北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看到一批又一批美国设备被运到了中国,日本华北驻屯军自然非常着急,美国人不太敢招惹,但宋哲元还是很好欺负的。

  丰台自建火车站后,客货运输畅通,北宁、平绥、平汉等线路均以此为枢纽,交通四通八达,客货运输畅通,被称为平津的南大门,一旦抢占了这个军事、政治上的战略要地,共产党别想利用天津港运东西了……

  但是一旦动手,共产党方面是什么反应,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有些担心,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必须有所表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