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长长的黄绿色的军列慢慢的停靠在了奉天火车站的站台上,日本关东军新任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参谋长、原陆军次官小矶国昭中将,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少将在卫兵的拥护下慢慢的走下了火车。
当三人踏上站台时,立刻就看到了早就守候在站台上的关东军原司令官本庄繁中将,武藤的嘴角立刻向上翘了起来,朝对方大步走了过去给了对方一个拥抱,以示安慰。
本庄繁素来以厚道为名,所以才会和张作霖父子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恰恰在他的任上,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迅速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
但随着中国人民抵抗意志的不断增强,各地义勇军风起云涌,以关东军相对有限的兵力已经没有办法有限的控制东北局势,为进一步加强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并为对苏战争和侵略中国内地做准备,日本政府提升了关东军的指挥等级,以便于进一步扩大编 制。
这种情况下,厚道老头儿本庄繁再留在关东军已经不太可能,他的能力和影响力也不足以领导越来越多的关东军,故而武藤信义大将取代了本庄繁的位置。
日军之所以如此迅速的调整关东军的领导层,一方面是一二八事变已经基本平息,日本人虽然没有占领上海,但获得了不少利益,顺便也掩护了伪满洲国的成立,大功告成,自然要把注意力放在东北;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东北各路的义勇军闹腾太厉害了,已经严重 损害了日本的殖民利益,这是日本政府绝不能容忍的。
见形势越来越严重,日本政府不得不迅速调整了关东军的领导层,换上了级别更高,能力更强的指挥官。
本庄繁毕竟刚刚立下大功,在这个时候被调走,脱离了立功受勋的第一线,自然就有些委屈了,武藤自然要安慰一番。
本庄繁既然是老好人,面对军衔更高的上级安慰,他又能说什么?
自然只能诚恳的接受。
前后两任司令官聊了两句之后,武藤就开始介绍他的两位助手。
对陆大成绩很糟糕的小矶国昭,本庄繁并不在意,不过对于天皇爱将,三羽乌之一的冈村宁次少将,本庄繁却笑着点了点头。
本庄繁之所以看重岗村,自然也有理由,岗村为人阴沉,不爱出风头,言语也很少,喜怒不形于色,是个典型的实干家,还不招人讨厌。
而且此人历练丰富,军政、军令系统都干过,参加过日俄战争,一战时搜集过情报,编纂过战史,还做过孙传芳的顾问偷过地图,做过驻外武官,三卅惨案期间还管过几天宣传,明明是日本人惹得麻烦,却坑了一把英国人。
这样一个,在各种岗位上都能表现非常出色的人,自然非常难得。
本庄繁高看他一眼,也是应该的,他也相信这位新任的关东军副参谋长可以彻底消灭让他颜面扫地的义勇军,尤其是让人极度讨厌的四路军。
岗村上任之后,并没有嫩头青一样,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开始了考察调研。
他立刻他发现本庄繁的提醒没有错,那个四路军确实有些不对头。
与张学良留守地方的部队和其他那些自发起来抗日的义勇军不同,四路军看起来更加正规化,但偏偏战术却与中国的正规军完全不同。
岗村对种种情报加以总结,他认为四路军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有根,四路军以热东为基地不断骚扰,而在辽东辽北的四路军,也以控制的几个县为中心,不断骚扰。
其次是发展迅速,骚扰的范围和部队规模越来越大,一开始四路军只是在辽西折腾,现在已经把势力发展到辽宁大部分地区,并进入到吉林,危害越来越大。
而四路军的规模也从一月初的几千人,迅速发展到几万人,有一定的训练水平,甚至于还敢进行白刃格斗,这是四路军所独有的。
第三点就是四路军与其他义勇军不同,从不攻击城市和重点镇守的战略据点,甚至于一些县城明显可以拿下,他们也置之不理。
四路军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农村地区,他们不断派出工作队,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控制,并从农民手中获得给养,以支撑越来越大的军队规模。
这帮子中国土匪也从不与大股日军硬碰,他们非常喜欢偷鸡摸狗,不断袭击小股日军,把攻击的重点放在铁路沿线和矿山上。
这段时间,南满、北宁、沈大、沈通四条铁路频频遇到袭击,交通线屡屡中断;满铁重点经营的抚顺鞍山本溪等战略矿产也遭受到袭击,生产遭到了严重威胁。
更头疼的是,四路军行之有效的战略打法,迅速在各路义勇军中得到了传播,越来越多的义勇军开始有样学样,不断攻击满铁,满铁在占领了东北之后,反而不如去年同期收益高,这怎么行?
而对于伪军,四路军则是另外一个打法,他们不断攻击满洲国军队,而且攻击规模很大,满洲国军队千人以下的单位,在义勇军的活动范围内,根本不敢随便出动,只能据守县城。
分析到这里,岗村立刻意识到对四路军绝不可掉以轻心,四路军这一套战略战术打到了日本人死穴上,日本人侵占东北是为了更多的掠夺,要是不如战前,那他们还不如留着张学良!
现在来看,要想打击四路军,靠满洲国军队已经没有可能。
满洲国军队数量大了,四路军可以躲起来,数量少了,四路军却可以对他们进行围攻。
要想消灭四路军,只能以战斗力强大的日军为核心骨干,辅以数量众多满洲国军队,分路反复围剿。
岗村很快和参谋们制定了一个步步为营,重点攻击的方案,首先加强铁路沿线的控制,将四路军在内的各路义勇军分割包围,然后分片扫荡。
首先扫荡被四面包围的东边道和辽南地区,等这两个地区巩固之后,再攻击辽北地区,最后全面围攻辽西和热东地区,并趁机侵入汤玉麟控制的热河,将战线推到中国的长城沿线,从而彻底控制整个满蒙地区。
至于具体发动日期,岗村认为还需要等一等,日军的兵力还有些不足,既然要以日军为主力围剿四路军,那么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绝不能留下后患。
就在岗村不断完善计划、不断从国内增兵之际,岗村突然有些吃惊的发现,四路军,不,应该是辽宁各路义勇军,在整个辽宁又发动了一轮大规模的破路破矿行动,紧接着黑吉两省的义勇军也开始呼应,各地请求指导的报告不断,见鬼,本庄繁是怎么搞的,义勇军 的规模竟然都这么大了!
事实上,岗村并不知道,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于谷雨在闻听日本人调整关东军指挥层之后,立刻就下定了决心,发动一轮新的大规模的进攻,以打破岗村即将到来的大围剿。
谷雨对自己的几斤几两太清楚不过了,连大将军彭德怀都打不过岗村,被他在华北频繁的扫荡,搞得元气大伤,更不要说此时实力不济的四路军了。
要是等岗村准备好了,四路军很可能一败再败,这对于以新兵为主的四路军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就算他想乘机退到冀热辽,也要在一些胜利之后,再退比较合适,这样士气不会垮。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黄平等同志的报告递交之后,中央那边虽然没有明确的回复,但给北方局的各种指示电文已经很不耐烦,而该死的老毛子到现在什么消息都没有,这帮子老毛子还在观望,所以谷雨必须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为接下来的口水战做准 备。
当然还有一点,四个纵队十二个旅也需要练兵,两万辽东新兵,已经练了一段时间的刺刀和丢手榴弹,政治教育也搞得差不多了,没必要再养着他们,而且也养不起,让他们在前线以战代练吧,用鬼子来磨砺自己。
而且现在打,还有一个好处,东北的夏天已经快到了,各地青纱帐也都陆续起来了。
有了青纱帐的掩护,就算打了败仗,逃跑也是可以的,不至于伤筋动骨被围歼。
想来想去,谷雨认为,无论是政治形势,还是军事形势都逼迫他,必须搞一场大规模的攻势。
六月初,已经基本完成整编的四路军,会同热辽分局,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根据这段时间的表现各部队的表现确定了四路军领导层,同时盘点了力量。
此时四路军除了拥有十二个主力旅以外,在辽东南地区,赵尚志同志不断招纳各种力量,已经发展到上万人,拥有一个辽东支队,三个主力团,另外还有六个独立团;而在辽西辽北地区,地方部队也已经滚雪球一样,发展到十二个独立团,还有大量的区大队,村小 队等民兵武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义勇军各种胜利消息的鼓舞下,辽宁乡村的广大人民被充分动员起来,属于四路军领导下的各种武装力量,加起来竟然达到了六万多人。
除此之外,四路军还与其他各路义勇军取得了联系,能够配合作战的义勇军多达十几万人,加起来二十多万了。
谷雨在这一次会议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分析了当前的敌我形势,他认为现在各路义勇军的形势非常好,对日军的威胁相当大。
所以日军提升了关东军的级别,又开始不断增兵,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已经无法容忍义勇军的不断攻击,将会针对各路义勇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
为了打破日军可能发起的大攻势,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抗日爱国力量,谷雨认为四路军和下述的地方部队有必要全面动员起来,利用夏天平原地区青纱帐的掩护,对日军的铁路线和矿山发动一次全面进攻。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动广大乡村同胞,开展大规模的破路挖沟运动,延缓甚至是打乱日本的扫荡安排,为建立稳固的辽宁抗日根据地做好准备。
对于谷雨暴露实力,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刘伯承、陈赓、段德昌三位主要军事同志事实上都比较反对,他们同意在夏天利用青纱帐,发动一轮攻势用来练兵,但倾巢而出,发动全面进攻,似乎也不合适,敌强我弱的形势摆在那里。
一旦暴露了实力,会不会引起敌人强烈反弹,到时候出现重大损失就不好了,三位指挥官说完之后,谷雨沉着脸没有说话,这个时候杨尚昆同志说话了,“同志们,现在的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已经在辽北辽西和东满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因为日军铁路线的 干扰,我们的根据地被铁路切割成好几块。
乘着这一轮攻势,破路拔点,将几块根据地游击区连接起来,我们的力量又将壮大许多倍,这对于东北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都十分有利!”
杨尚昆说完,这段时间比较低调的殷鉴同志也说话了,“诚五同志说得对,别的不说,就说彰武吧,彰武的位置很重要。
我们要是拿下了彰武县城,北票总部的安全得到保护不说,辽西辽北两块根据地就连成了一片,还彻底切断了敌人与通辽的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会同通辽的义勇军消灭通辽的日伪军。
而一旦彰武通辽被拿下之后,我们就可以与赤峰联系上,这样我们的回旋余地就大了很多。
再说了,我们的力量不是拿不下彰武通辽,彰武的日军不过一个中队,伪军不过三千伪军,通辽那边日军也不多,主要也是伪蒙军,伪蒙军的战斗力也不强。
我问过少昌同志了,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拿下彰武通辽,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不试一试?
不能总是怕牺牲,革命不牺牲是不可能的!”
听殷鉴这么说话,谷雨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这番话比上一次说要攻打沈阳靠谱多了,看来这段时间进步不小呀!
所以谷雨就笑着说道,“殷鉴同志说得很好,我们也要试一试攻城,总是打小游击战,部队的战斗力也没办法提升!”
见谷雨这么说话,陈赓就有些皱眉,谷雨一向谨慎,也尊重指挥员的意见,怎么这一回突然间变得这么激进了?
突然间他又想到了辽北那一次出击,会不会也是同样的道理?
政治决定军事?
想到这里,陈赓同志就不再说话了!
不过陈赓不说话,段德昌同志还要说话,这段时间他负责总部工作,又多次前往辽西各县视察各县的工作,对四路军的战斗力和日伪军的情况比较了解。
段德昌同志分析了一番认为,四路军的战斗力与日军差距比较大,所以尽量少攻打、不攻打敌人的大据点,还是应该以破路挖沟为主,尤其是挖沟,他认为相当重要,可以为接下来的平原反扫荡做准备。
至于要不要全力发动进攻,段德昌还是不建议搞得太大,这会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对我们在辽西辽北的立足不利,毕竟我军还比较稚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
随着一个个同志发表意见,谷雨也大概搞清楚了北方局高层的观点,大家普遍都比较支持谷雨,除了几位指挥员,而指挥员当中,陈赓很快就不说话了,刘伯承同志先是说了几句,过了一会也不说了,只有段德昌,他还是固执己见。
谷雨想了想说道,“既然同志们都支持我的意见,那就向中央汇报吧。
另外哈尔滨领事馆那边,也要汇报一下,请他们告知满洲省委,让他们也做一些呼应!”
说完,谷雨就站了起来,准备离开,段德昌同志还想说什么,却被他身边的陈赓同志拉了拉,会议结束后,陈赓把段德昌请到了一个房间,陈赓说起了上一次的事情,说完之后,他低声说道,“老段,你的意见在军事上没错,但不符合政治需要!”
段德昌同志有些吃惊,“怎么会这样?
谷雨同志怎么能,怎么能这么说话?
这不合适吧!”
陈赓拍了拍段德昌同志肩膀,微微叹息了一声,“老段,别坚持了,革命的道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有时候为了长远利益,牺牲一些短期利益是必须的!”
当天下午,北方局的电报就发往哈尔滨和上海,哈尔滨的反应很快,当天晚间就发来电报,表示同意,鼓励了一番,同时也告诉北方局,苏俄会想办法联系黑龙江的义勇军配合作战,当然了,谷雨最关心的东西,哈尔滨方面根本没有提及。
而在次日下午,就收到了中央来电,支持北方局的决定,甚至给四路军定下了一个战略目标,不仅仅要破路成功,还要拔掉影响根据地发展鬼据点,迅速在辽宁建立几块巩固的根据地,并迅速创立巩固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
上海中央的电文中严厉要求,要认清楚敌人的反动本质,尽快实现义勇军到工农红军的转变,尽快想办法控制和改造其他十几万义勇军,啪啦啪啦,说了一大堆。
看到这封电文中,谷雨有些苦笑,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是好事,有了中央的背书,内部思想也统一了,所以他自然开始了传达。
不过他只传达了中央来电的一部分。
至于其他部分,现在条件不是不成熟嘛,等成熟了再传达也不迟,这样的事情,周恩来同志可以做,他自然也可以做……
当然了,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计划,也要争取其他义勇军的配合,同时尽可能多争取一些物资支持,在四路军准备妥当,即将发动之际。
谷雨让陈镜湖汇报给了张学良。
也不知道哪个促狭鬼出得主意,为了鼓舞士气,张学良给这一次大战取了一个名称,百团大战!
闻讯之后,谷雨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似乎也确实能够说得过去,按照四路军一千人一个团,四路军下辖的四万多人,确实可以编成四十个团,再加上地方部队,四舍五入一番,百团大战也说得过去,问题是这么说,似乎,似乎太不合适了!
不知道为什么,谷雨总觉得心里压力不小,他突然发现自己对历史的破坏有些大,未来的中国历史还是他记忆中的那样吗?
不知道,真得不知道!
不过转瞬之间,他又反应过来,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百团大战,不就是暴露实力,不就是冈村宁次吗,又如何,自己也在成长,自己手下也有一批载入史册的能臣悍将,有他们的鼎力支持,自己同样能挺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