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光耀离开后,特首李光前先生也来到了医院,看望了自己的老岳父,李光前先生告诉陈嘉庚先生,美国RCA公司的电视机组装厂已经动工。
虽然该厂电视机最核心的彩色显像管是从美国运来,但其配套的晶体管和电子管,RCA公司有意从国内采购,现在国内好些电子厂都准备竞争,香港的电器业未来必然会更上一层楼。李光前先生很高兴,陈嘉庚先生听完,掰着手指说道,“钢铁、汽车、橡胶、机械、电子,华侨银行和大片种植园,再加上越来越繁荣的香港,这即便不是敌国之力,发展下去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财团!”
李光前先生先是满脸得意,不过看到岳父的表情,慢慢也紧张起来,“岳父,您的意思在?”“这是千金买马骨,现在已经达到了目标,我走了之后,人情也没了,你根本守不住!”
李光前先生沉默了一会,然后点点头,
“确实守不住!”
“要学会取舍,不舍不得!”
“我也知道这一点,可问题是很多人难以割舍!”
“难以割舍也得割舍!”陈嘉庚先生说道,
“你这一任之后,去北京上任,小庄也不要再争什么特首了,这个时候要示弱,那一位志向远大,你越是识趣,他越给面子,如此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李光前先生有些犹豫,见他这样,陈嘉庚先生摇摇头,“你精明有余,魄力有限,小庄细致有余,大局观又不够,反倒是那个李光耀不错,有胆有识,是个一等一的人才,我们几家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的!”
"李光耀确实不错,但我感觉他有些心急了!”
“北京那一位比他只大了十五岁,可已经坐天下二十多年了!”
“这怎么能比?"
“是不能比,但有这样的珠玉在前,年青人没有耐心一点都不奇怪,内地在培养接班人,比李光大几岁的年青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做省长,他到现在还是副司长,着急不是应该的吗?”
李光前想想也是,点点头说道,“想想也是,周恩来主席都退休了,不过我看他精力还是很充沛的,看来有些传言并不作假!”
“北京政治上的事情,我们不要掺和,也掺和不起!”
“我们是不愿意掺和,但架不住总有人找到我们呀!”
"怎么回事?”
“广西省长、台湾省长都要来拜访,看意思都想让我们过去投资建厂,还有民主试点区的常务副主任李锡文也找过我,岳父,这三位各个背景深厚,我们谁也得罪不起呀!”
“自古以来,接班人之争都异常残酷,谁掺和进去都没有好下场!”
“我年前去北京汇报工作,那一位身体很好,怎么看都是长寿之相,有必要这么着急吗?”“只能说苏联那位斯大林的下场实在太令人震撼了!”陈嘉庚县先生微笑着摇摇头,“要是不早早定下来,早早树立威信,万一以后上来一个不靠谱的,重演苏联那一幕就难看了!”“应该不至于吧,仔细想想,也就是移民和抗战初年那些事,移民是拓展我们汉人的生存空间,大家都受益,怎么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长道短,而且提这些事之后怎么办?总不能把占领的土地让出来,那不是自绝于七亿多人民嘛!
另外也就是抗战初期那些事,不过那是为了挫败日本鬼子的多年渗透,属于不得以的手段,就算有一些狠辣,这些年大都也平反了!”“你呀,真不懂政治,为了打倒一个人,完全可以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苏联那些事怎么可能是斯大林同志一个人所为,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政治太残酷了!”
“是呀,你客客气气接待,然后派人过去考察,就商言商,能做到就做,不能做就不做,只要一视同仁,他们就算心里不满,也怨恨不到你身上!”
“也只能这样了!”
也就在这对翁婿交谈之际,李锡文已经率队来到了香港,表面理由是考察香港的民主选举,为1961年民主试点区的选举做准备,实际上他更多的是想谈一谈黄埔船坞第二基地的建设。
英国造船工业因为成本过高,必须往东方转移,而经过二十年的培养,中国造船工业已经培养了一大堆成熟工人,尤其是焊工,数量众多,这也是英国人敢于和中国合作搞1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根本原因。
中国确实已经有这个人才基础,目前的不足一是设计水平还有所欠缺,二就是名声还不够,中国的船公司此前还是以中低端船舶为主,外界缺乏对中国高端船舶的信任,毕竟一艘10万吨油轮价值不菲,哪个船老板不是小心翼翼,但中英合作就不一样了。
作为中英造船业合作的龙头,黄埔船坞第二基地的选择此时已经进入到倒计时,而广西和日南省也已经被排除,广西被排除不奇怪,日南被排除主要是政治原因,日南的特殊历史和过去军管的经历都让英国人有些望而却步。
本来厦门成了首选,但李锡文提到漳州,英国人也动心了,厦门和漳州太近,放在厦门,还是放在漳州几乎没什么区别,而且两家能拿出的条件差距也不大,本来英国人不至于有其他想法。
但漳州有一个好处,这里是中国的民主试点区,未来虽然不至于变成第二个香港,但社会模式肯定靠近,英国人更加熟悉,加之有一些人想实地了解一把中国的民主试点,所以没过多久,英方就表态愿意派一个代表团过去看看,不过有些细节必须先谈一谈。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思明上调中央,虽然他的高升是好事,但对李锡文引进黄埔船坞自然不是什么好处,所以有些不放心的李锡文就和秦总提出,我现在就要过去看一看,避免夜长梦多。
在严厉打击了沿海的走私,流放了一大批人,并且对基层党委政府进行了一番大换血后,民主试点区的各项工作开展自然比较顺利,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整顿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不少。很多有可能牵连的私营资本家直接就跑得无影无踪,虽然这些人该收拾,但试点区的发展同样要考核,秦总是好强的人,李锡文也要成绩,此时自然需要一些激动人心的大项目鼓舞人心。
四五期间,国家并没有给试点区特别待遇,此时能够指望的就是引进外资,所以彭德怀同志也支持李锡文这么操作,他也想亲身经历一番引进外资带来的变化,看看谷雨同志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所以彭德怀同志和其他副主任在试点区继续整顿,并为下半年开始的基层选举做准备,而李锡文则打着考察特区的旗号挖厦门市的墙角,这么干的背后还有一个原因,任振威同志升迁后,厦门市新书记还没有定下来,天赐良机要是抓不住,他这个抗战时期的军政委也升不上来!
李锡文首先找到了李思明,恭喜了一番,李思明虽然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鼓励,但还是有些忧心忡忡,担心不能胜任,两人交流的时候,李锡文也觉得有些麻烦,“这项工作你说重要吧,绝对重要,但你说多么急迫吧,也说不上来,现在我党的权威谁也比不上,这项工作要想做好,实际上是很难的”
“就是这样,我才发愁,这个工作太虚了!”李思明想了想说道,“李书记,据我观察,谷书记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我又是基层上来的,就算搞那些表面文章,我也比不上那些机关干部,我报告写得在出彩,怎么也不可能比中宣部那些大笔杆子们出彩!
我想着要搞出自己的特色,还是得充分发挥我的基层经验,我想搞几个试点,亲自去抓,然后根据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对中央原先的方案做一些修正,只是怎么干,我一点底都没有!”
“思明,你很聪明,抓到点子上了!”李锡文听完,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要我说,各种行业协会、非公有制单位党支部什么的覆盖率,这些都是虚的,就算全覆盖又如何?真正有战斗力的有几个?只有遇到事情了,才能看出来,这一点我能看出来,上级领导肯定也能看出来,你不在这一块做文章是对的!
你选择试点是对的,试点本来就没有底,你以为我们那个民主试点区就有底?彭总地位够高了吧,他也明言自己没底,没底反而是好事,可以自由发挥,反而容易锻炼人”
李思明点点头,然后有些无奈得说道,“我也是没办法,我出身很一般,在中央除了党校的老师和同学以外,简直是两眼一抹黑,而且要论斗心眼,我怎么也不是那些老机关的对手,我只能把那些表面容易出彩的东西交给那些来头比较大的副手,人事安排我也尽量少插手,如此他们高兴,也不会和你对着干!”
“思明,这就是你聪明的地方,要我说呀,你针对性的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企业,多下地方,然后拿出一个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就足够了,没必要做太多的事情!
思明,你这么年青,就担任局长,我总感觉是上级领导在考察你,他们不了解你,就给你一个自由发挥的地方,看看你怎么干,你不在机关折腾,转到自己熟悉的基层工作,是扬长避短的聪明之举,我好歹也是做了一些年领导的人,你这么干,就算不完全对路,也不会有大错”
李思明终于笑了,老领导这么说,肯定没问题,谈完了李思明的工作,就轮到了黄埔船坞第二基地的事情,李思明虽然答应最后帮一把,但也提到了一点,“李书记,放在厦门和漳州压根没有大的区别,黄埔船坞那帮英方股东按理说没必要动来动去,我总感觉他们有一些其他想法!”
“其他想法?”
“二战结束也才十五年,那些英方股东大多有从军经历,他们完全有可能与英美的情报机构有联系,这一点我上任之初,上级找我谈话时就提到过”
“你这么警惕,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我们夜校一位英方培训老师对我很热情,正常赠送我几本西方企业管理的培训教材也就罢了,还送我一些礼物,表面理由是加深关系,但我直觉有些不对”
“和中央社会部在香港的同志说了吗?”
“我感觉到不对后就汇报了,社会部的同志让我一切照常,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把每一次接触说过的话和各种物品往来都写了报告,社会部那边应该有记录,社会部那边很可能在放长线钓大鱼!”
“你现在是中央核心部门的正局级干部,如果对方真得有问题,肯定要跟着去北京,然后制造机会和你接触,如果这样的话,那个英国人的身份就很明显了。
不过为以防万一,你上京报道后,立刻向中宣部负责人事的同志递交一份十分完整的报告,千万不能有任何错漏,我有一个老战友在公安部,公安部和社会部合作比较多,我再帮你问一问,你身份不一样了,再让你做诱饵已经不合适了!”
李思明十分感激,“多谢李书记!”
“我们之间说什么谢不谢的,你在中宣部好好干,在这样的核心大部干几年,下地方就是市委书记,以后的前途可就不一样了,你一定要管好自己,家属也要管好,你嫂子在出口加工区,你们上京前,跟她见一面,她认识的人你是知道的”
李思明连连点头两人交谈后,在李思明的帮助下,李锡文再次拜会了英方总经理保罗和一批有分量的英方高层,表明了诚意和邀请的决心后,在一系列详细的初步筛选谈判后,很快就敲定了英方考察的具体时间。
正如李思明所说,他确实已经进入到英美情报机构的关注名单中,不过更多的是放长线钓大鱼,目前不指望有多大突破,但接触时间多了,未来哪一天搞不好就会派上用场呢!
而李锡文与李思明的频繁接触,英美情报机构自然也有观察,相比于此时还没什么名气的李思明,李锡文受到的关注就完全不一样了,种种迹象表明他是颇受瞩目的下一代梯队干部的重要一员,观察并了解他的政治理念自然很有必要,毕竟谁也改变不了谷,但中国的下代、下下一代就不一样了…
当然了,英美对中国的情报工作重心还是中国的军事政治,比如中苏关系,又比如中国的核力量,此时美国情报机构从各种蛛丝马迹中获悉,苏联又一次给予中国大量技术援助,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行为,苏联到底有什么有求于中国?不管是中央情报局还是军情五处都在为这件事努力。
相比于对苏,英美对华情报工作最为难搞,方面是战争中走过来的中国情报部门虽然低调,但水平非常高,这已经得到了美苏情报部门的公认,最起码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重大泄密事件,相反中国在二战期间的种种情报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二是中国学自苏联的档案制度,使得欧美情报人员的渗透面临极大的困难;三是人种的关系,白人国家的华裔本来就少,而且奇葩的是,经过英美培训的华裔情报人员和中国环太党人怎么看怎么不太像,气质上总是差了那么一些。
中情局请教著名的华裔中国问题分析专家Stone Wang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中国环太党的干部大多经历过战争,有一种连续胜利所独有的豪情,而那些润到美国的华裔恰恰缺乏这种气质,这些人多少猥琐,让他们去中国用不了多久就会暴露。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人在美国待久了,不够土,中国原来非常贫穷,现在一步步日子好起来,但与物质非常丰富的美国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而美国人培养的华裔在这一条就差了不少。
这属于骨子里面的东西,美国人一时半会也没辙,他们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种种手段吸引中国人为美国人所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想尽快打入到环太党高层几乎不可能,这也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情报差。美国对中国的内外动作缺乏预判,相反,中国似乎对美国的种种做法十分掌握,这也让一些中央情报局的高层担心,美国内部有中国间谍,而且级别不低,但这只是猜测,甚至还怀疑的目标都没有。
如此一来,美国对华情报工作久久没有成果,香港这边的情报部门自然有些心烦,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苏联的情报人员递过来两个很重大的消息,引起了中情局的高度关注。
一是苏联克格勃最近动作非常大,抓捕了一名非常重要的军官,据说还对与西方有接触的高级情报和科技干部进行秘密政审,这让英美两国有些摸不着头脑,在苏的核心谍报人员没出现损失呀,这是怎么回事?既然不是美苏的情报人员,会不会是中国的情报人员?可中国在苏联搞情报,苏联怎么会给中国好处?
这倒是其次,关键是这名情报人员通过旁敲侧击等等办法了解到中国在下一代核武器上似乎搞出了新东西,对苏联的震动很大,再联想到中苏新一轮技术交流和苏联对华投资,中情局发来了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搞清楚中国下一代核武器。
此时美国也在搞第三代核武器,但中子弹理论实验还没有突破,所以中情局分析后十分担心中国早已经渗透到美国的核武领域,这个怀疑已经由来已久,他们实在没办法理解中国在核武领域的巨大突破,若是正在研究的中子弹核心技术资料都被中国人偷走了,那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就要发生大地震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怀疑,这种所谓的下一代核武器,也可能是中国的核武器小型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吸引了苏联的注意力,若是如此,那就更要摸清楚了,毕竟这玩意对美国同样重要。
不管哪一种,美国都有必要搞清楚中国核武研发的真相,这可要了在华情报人员的命,连渗透到中国环太党高层都难,还想渗透到中国极端保密的核工程,这不是扯淡吗?所以迫于上级的压力,美国在港的情报人员决定与李思明挑明。
不过李思明情报组的组长却坚决反对,李思明已经跻身到中国核心部委,而且与中国潜力极强的官员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这是多么难得的突破,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来,慢慢来,不知不觉间把李思明引入到美国的陷阱中,现在还太早了,也太浪费了,但再浪费也必须上,要不然怎么完成任务,就在李思明即将上京的前夕,他的夜校英方老师与他进行了一番联系,告诉他,送给他的某某礼物价值上万美元,若是你配合一些与我们合作,你不仅每年可以获得相同金额的礼物,子女长大之后,才可以前往美国留学。
这个间谍摊牌,李思明在轻松之余,心里却是无法按压的愤怒,“该死的美国鬼子,也太瞧不起老子了,竟然拿这么点阿猫阿狗就想要挟我,合着老子只价值一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