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思做事还是蛮靠谱的,得到谷雨的答复后,迅速传播给了有心人,不过有心人的反应却各不相同。
“唉,我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这谷主席老了,我还以为脾气温和起来,没想到骨子里的东西从来没变过,他还是那么的傲,什么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中国有美国的一半吗?
美国还有那么多的盟友,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本州日本,各个都是经济强国,我们都是些什么盟友,吸血鬼倒差不多了!”
“还是不要抱怨了,谷主席白手起家打下这么大的地盘,换成我,我也傲,当年给罗斯福推轮椅,那是国力不行,实在没办法,都发展三十年了,还要给尼克松那么一个晚辈推轮椅,那他岂不是白干了三十年!”
“就不能相忍为国吗?”
“你以为人人都和我们一样想着入关?别人不说,就说二公主吧,她就不想入关,一入关,我们肯定要降低奢侈品的关税,她旗下那么多奢侈品会遇到多大的冲击?”
“梦想电子的电子表和计算器可以扩大出口嘛!”
“这些东西价值大,分量轻,利润高,为了规避关税,一直在香港组装对外出口,就算入关,在国内生产,也就降低一点人力成本,哪里比不得上外国奢侈品的冲击?”
荣先生微笑着戳穿了刘念义的小心思,“念义兄,你就别揣着明白当糊涂了,光华电子每年代工那么多计算器,听说代工电子表的新设备都已经安装了,动作真够快的,你不会不知道吧!”
刘念义摇摇头,“老爷子过世时,水泥集团和光华电子的股份就卖给老六了,老六搞什么我一向不关注,哪里知道他那些事情!”
“那船运集团呢?船运集团的股份,你总不至于也卖掉了吧?”
“船运集团怎么了?”
“船运集团斥资五千万元入股香港科创基金,又相继参股华侨地产和爱卡电子,你不会不知道吧!”
“知道倒是知道,不过我只是参股,不知道老八如何决策!”
荣先生微笑着不再询问,刘念义这么大岁数了,没想到嘴巴还是挺硬的,刘家已经在积极应对接下来国家的诸般发展,结果他却当面装傻充愣。
事实上,荣先生根本不知道刘念义此时面临的艰难抉择,刘家盘子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核心产业变成了两大块,在内是水泥,在外是航运,谁掌握了这两块,谁就是刘家下一代的核心人物。
刘念义作为次子,是刘家几个儿子中非常能干的,很早就管火柴,按理说应该掌握核心产业,不过抗战初期他早年与KMT有往来,立场偏向KMT。
抗战初期又被父亲安排在上海,与小鬼子们周旋,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一大堆不干净的事情,再加上他以前种种,环太党不待见他。
上海解放后,刘念义被隔离审查了大半年,那一段经历简直是噩梦,他每每想起都会全身冒冷汗,而每到阴雨天,他身上的伤口都会隐隐作疼,真狠呀!
看在老爷子的面子上,环太党没有判刑,他并没有和其他倒霉蛋一起下乡,解放后被移民,而是留在国内,先是靠边站,一直到五十年代初,才担任一家火柴厂的管理者。
在老父亲去世后,刘念义也相当识趣,按照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名下大半遗产,算是为过去赎罪,同时放弃了核心产业,获得了一个日品化工品厂的控股权。
刘念义还是很有一套的,他先搞肥皂,后来又向洗衣粉、洗发液、香皂等等日用品进发,一步步发展为一个大型日用品厂,不仅在国内有自己的品牌,也大量对外出口,不管是苏俄,还是亚非拉都有不少出售。
在十几年时间内,能把一个厂子发展到这个程度,刘念义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他的日用品厂做到这一步也算是顶峰了,再上一个台阶也难。
原因很简单,国内日化业的竞争太厉害,建国前后,上海的日用品厂很多技术人员被调走,支持各地建设,结果就是五十年代之后,中国冒出了一大堆日用品厂。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日用品厂不断厮杀,疯狂内卷,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地方财政,又冒出来拉偏架,这些年虽然倒下了不少日用品厂,但剩余的日用品厂想成为垄断全国的巨头几乎没有可能,各地方本身就不允许。
相反老六刘念悌就不同了,在父亲去世后,搞到了一大笔银行贷款,买下了多个兄弟名下水泥厂和电子元器件厂股份,变成了刘家核心产业的继承人。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刘家水泥厂发展迅速,后来又被谷雨要求牵头搞新式水泥工艺和电子厂,他都干得不错,颇得谷雨的器重,现在更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刘念义心中多有一些不足之感,但又无可奈何,老六本来学的是水泥,和环太党走得格外近,而且能力也确实出众,环太党选择他接盘父亲的产业也不为过,都是同胞兄弟,即便当年给的水泥厂股份价格不算高,但他也不好说什么,这也不是老六能定的。
刘念义今年61年,已经是花甲之年,这么多年他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随着岁数日大,他对家业、名声和社会地位什么的,也没太在意,只想着退休,不想再头疼生意上的事情。
由于年青时的遭遇,刘念义的子女对环太党多少有些畏惧,甚至是怨恨,除了一个女儿留在国内以外,其他要么待在香港,要么在国外,所以刘念义就起了变卖产业的想法。
刘念义的厂子搞得不错,想对外出售并没什么问题,感兴趣的人也是有的,但就在年初,他在美国的儿子带了几个老外过来,声称他们是美国的宝洁公司大中国区的人,宝洁公司对刘念义名下的工厂很感兴趣,想来一个全资收购。
宝洁公司的报价相当不错,而且还告诉他,给他的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国外的子女,一部分给他,以规避中国的相关税收。
刘念义很动心,不过午夜梦回,摸到身上的旧伤,他又冷静下来,宝洁好处确实大,但日用品厂有一部分国有股,万一被环太党知道了,绝没有他的好,甚至会牵连到其他兄弟,钱不钱的都是次要的,刘家压根不缺钱,要的是安稳……
刘念义之所以对中美关系格外上心,归根到底就在于此,如果中美关系友好,中国顺利过关,他的厂子卖给宝洁就容易得很,就算有一些小瑕疵,国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是中美不太对付,他就绝不能卖给宝洁,一个不小心就会动摇刘家在中国的根基。
所以此时此刻的刘念义相当的失望,就算国内企业也能拿出不少钱,但宝洁给的是美元,和这样的美国大财团搞好关系,也有利于儿女在国外的发展,两全其美,可偏偏不行……
刘念义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现在时机不成熟,刘念义的儿子想不通宝洁的条件那么好,为什么不卖,日用品厂又不是什么祖传的家业。
“你呀,真不懂,环太党可不是什么善茬!”
“爸爸,越是如此,越要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环太党是难缠,但都是中国人,就算要限制我们家的发展,也会讲点规矩,不至于强抢,洋鬼子可就不一定了,你爷爷,你老子和他们打了那么多年交代,洋鬼子是什么德行,我会不知道?这些年跟你说了那么多事,你都忘记了?”
“爸,那都是以前,现在不一样!”
“现在为什么不一样,那是因为中国很强,他们不敢乱来,我们家不管怎么和洋鬼子打交道,我们的根都在中国,与环太党搞好关系是必须的,你别喝了几年洋墨水都忘了根……”
“你真是老古董!”
“我是老古董不假,但你也太嫩了,别掺和这件事了,老子我自有分寸!”
刘念义放下电话,想了想,又给老六打了一个电话,他那个日用品厂如何不重要,重要的还是香港航运集团。
与水泥集团主要股份都给了老六不同,虽然老八负责经营香港航运集团,拿到的股份较多,但其他兄弟都有一些股份,刘念义财产的大头实际上在航运集团,环太党也没怎么管香港航运集团,计算应缴税收时,甚至都没算这一块的财产。
香港航运集团与其他几个航运企业一样,发展模式都相当激进,从银行借钱买船,然后拿着船抵押贷款,再买新船,再用航运收入归还银行贷款,有了钱再买船。
这种极端激进的发展模式是非常危险的,必须是经济高度景气期才可能成功,而且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银行支持,不过香港船运商们运气都很好,战后一直到六十年代中后期,东亚地区的经济都处在高速发展中。
而刘家的名气大,实力雄厚,可以从欧美银行拿到更多更优惠的贷款,香港航运集团用了二十年时间,力压国家扶持的民生船运,成为香港航运业的龙头老大。
不过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香港航运集团虽然可以通过石油的运输转到不少钱,但刘家兄弟一琢磨欧美经济不景气,担心船运业衰退,开始搞多元化经营。
香港航运集团虽然还在增加大型油轮,但已经在出售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散货船,转而增加在香港的各项投资,这是一条比较沉稳的道路,但要想走的顺利,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持这也是刘念义如此小心翼翼的根源。
但出乎刘念义意料的是,他刚回到上海,上海新任市长汪导淮就邀请他到市政府,问起了宝洁公司来人的情况,目前宝洁公司在全国挑选了一堆企业在谈判,有的已经达成协议,有的还没有达成协议,你们进展的怎么样了?
刘念义一咬牙就把宝洁公司那些条件告诉了汪导淮,他还十分动情的说起了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欺辱的往事,满眼的辛酸泪,当年吃了那么大的苦,现在好不容易看到国家这么大的变化,他就算要退休卖厂,也不能卖给洋鬼子!
汪导淮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刘念义是怎么回事,他是知道的,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说,“老刘,你真是误会了,我没有拦着不让你转让嘛!
你有意退休,放弃名下的日用品企业,这是正常的事情,在商言商,只要宝洁的给出的条件好,没有什么问题,不要这么敏感嘛!
我们很早就知道,美国企业有一些小动作,你现在立场站得这么稳,按照规矩缴纳相关税费,又有什么好怕的?要是都和你这样说,我们还怎么对外开放?”
刘念义连连摇头,“汪市长,您有所不知,我们搞日用品,并无太多的技术含量,宝洁这样的海外巨头若是彻底站稳脚跟,每年必然会造成大笔国家财富的流失!”
“你说的这些,我也知道,但可口可乐能进来,宝洁自然也能进来,这一点你就放心吧,中央是有考虑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们想扩大对美出口,让美国大企业在中国赚到钱,赚到大钱是必须的……”
“可要考虑清楚呀,我们国内的日用品企业又小又分散,若是不加防范,这比可口可乐称霸汽水市场的损失还要巨大!”
“宝洁可以并购,国内搞得好的企业也可以并购嘛!”
“宝洁的规模那么大,谁有实力做这样的活?上海日化好像差了一些!”
“你不要忘了梦想集团,他们旗下就有化妆品,进军日化市场合情合理,宝洁就算再厉害,也不敢对梦想集团耍什么阴招!
宝洁这个洋和尚,在美国做得那么大,肯定有不少长处,我们要学习,但也不能让它在我国肆意扩张,梦想集团挡在前面,上海日化过去的辉煌完全可以重新铸就!”
“这倒是不错的方案!”刘念义反应很快,“若是梦想集团愿意收购,我的厂子可以出售给他们!”
“不,你还是卖给宝洁的好,听说宝洁还想让你做一做顾问,你也可以答应,你的作用很大,一定要发挥好!”
刘念义立刻明白过来,连连表示自己岁数大了,实在承担不了这项重任,汪市长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道,“老刘,你想什么呀,我们是想了解一下宝洁的管理体系,这对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是很有好处的,不是让你做间谍……”
刘念义将信将疑的离开了,他心里琢磨,既然汪导淮这么说了,那就按照他说得办,要说起来,他也相当好奇,宝洁这一类统治整个美国日用品的超级巨头到底是怎么玩的,这里面确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这是奉命出售,他也没那么大压力,不过光光汪导淮说不行,得通过弟弟问一问高层,小心无大错,都这么一把年纪了,他都不想陷到那些有的没的的事情上。
刘念义又想起了,他又有些担心,岁数也不小了,竟然对洋鬼子没多少警惕心,真以为洋鬼子好相与的,不行,他这么走下去,搞不好要栽跟头,卖厂的钱除了国内要留不少以外,剩下的得投在香港,哪怕买房都好,哪里相对最自由,进出也容易……
汪导淮送走刘念义后,把今天交涉的结果和市委第一枢机李蔚昌汇报了一番,不过他有些担心梦想集团未必有心思去整合国内的日化企业,与宝洁斗法,他们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电子,这是谷主席最在意的行业!
“如果日化集团争气一些,我也不会想着拉外援,可他们做得到吗?广饮集团不行,日化集团同样不行,老汪,咱们看开点, 还是让梦想集团上吧,张一思过两天就会过来,我亲自和和她谈!
这些年我算是看透了,搞轻工国企根本不行,你看看现在搞得好的轻工企业有几个纯粹的国企?这一块变得太快,国企慢悠悠的,根本跟不上,各地不约而同改革,国企陆续退出这些领域,不是没有原因的!
咱们市千辛万苦完成了纺织业的转型,这才是第一步,接下来所有的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轻工企业都得转型,未来市里顶破天参股,别在控股了,让资本家去南通折腾各个轻工企业吧,国家把南通交给我们,不就是这个目的吗?”
“虽然这是大趋势,但转型太过激烈,就业压力太大了!”
“若是我们松懈了,那就是对上海未来发展的极端不负责任,我宁愿花钱养失业群众十年,也要彻底完成上海工业的转型,有上万家企业在南通,我们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没有企业,我们光靠外贸、港口和商业风险,还有一些卖地分红太危险了!”
“上海金融也起来了,这一块希望还是很大的!”
“中央对上海搞金融一直是怀疑态度,而且我们也不可能抢得过香港,这是城市定位决定的,我们不能太乐观,顾总、孙总都熟悉上海,他们不可能开太大的口子!”
“也是,不过一想到那么多失业的工人群众,我就头大,可不干又不行!”
抗战时期,上海打得格外惨烈,上海上万家企业遭到了空前重创,不过抗战末期,上海的工业已经恢复到战前八九成的水平,这和上海发达的轻工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上海虽然破坏严重,但轻工业工厂恢复在,而在战争期间,生产什么,根本不愁销路。到了战争后期,美国人甚至直接给上海的轻工企业下订单,这也带动了上海工业迅速恢复元气。
上海的经济地位太过重要,战后上海获得了巨大的投资,这里面一部分是民间,抗战期间被认可的民族资本家和华侨也都在上海建厂。
但主要的投资投资还是国家的,战后国家战后立刻启动了上海港的清淤和扩建,上海的钢铁、造船、电力和电气电子都获得了大量投资,而一大批德日搬迁的企业,还有从美国获得的马歇尔贷款的大头都在上海……
通过这一系列投资,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再一次照耀这个远东,此时的上海不仅仅传统的外贸、商业等迅速发展,金融也有所恢复,最夸张的还是工业,不仅规模大,而且种类齐全,除了有限的几个行业没有发展以外,其余各行各业几乎都有。
不过此后上海的发展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各地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随着竞争越来越厉害,地方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加之上海的人口成本一直是全国最高,上海工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对外出口也比不上条件更好的广东沿海地区和江浙地区。
另一方面是上海发展战略出了问题,上海大手笔投资钢铁石化,结果国家直接收回,划给了江苏和浙江,这直接造成了上海空前的经济损失,哪怕每年有分红,但江浙两省都不是省油的灯,每年围绕着分红,各种扯皮不断。
上海在这期间,想尽办法反抗,但都被中央压制住了,既有压制上海政治地位的意图,又有对上海发展的纠正,同时还有一个说辞,中央不愿意让东南各省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避免地方主义过头。
从六十年代开始,上海经济就在中央的三令五申和发展的压力下被迫转型,原来上海成本越来越高,竞争优势不断下降的纺织业被迁到了一江之隔的南通。
这是一个直接涉及到到几十万家庭,高达两百万人的大工程,几任上海党政领导费尽了心思,才基本完成了搬迁,这里面发生了太多太多事情,引起了种种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
这些企业搬迁的同时,也相继改制,纯国资或国资控股,变成了国资参股或者直接民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升级,那些技术落后的工厂设备基本淘汰。
随着数千家先进纺织工厂在南通陆续恢复生产,上海纺织工业人力成本大为下降的同时,原来国企的各种破事也几乎没有了,上海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不管是出口,还是国内市场占有率都在提升。
如此众多的企业搬迁,自然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地皮,这也奠定了上海房地产业大发展的基础,再加上浦东的开发,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规模迅猛扩张,这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收入,哪怕国家要拿走一半,上海还是相当富裕。
这些资金除了发展基础建设和企业搬迁以外,大多用于发展上海的高新产业,长江存储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半导体企业将得到重点投资,以家用电器和高端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一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成为未来上海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这些年,上海和德国合资的汽车厂发展相当迅速,如果不是国家有很多限制,完全有可能冲击排名前几的汽车巨头,而随着中国和西德签署双边贸易协定,上海汽车的大发展终于到来……
不过此时的上海还没有完成转型,压力还是非常大,市区内有无数不愿意前往南通的纺织女工,这些人大多四十岁左右,要么是技能单一、技术平平的操作工,要么是简单劳动的辅助工,她们的技术通用性弱,离开纺织别无专长。
偏偏这些人有很多很多都是革命烈军属的亲属后人,根本不可能简简单单的赶出上海,至于搞移民,想都不用想,天知道她们东跑西跑,会搞出多少事情。
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上海各行各业都在努力,餐饮、娱乐、商务、宾馆、加油、停车、物业等,都安排了一大批女工。
可以说,凡是能想的法子都想了,尽一切可能,拓宽再就业门路,但还是有一大堆人无法安排就业,只好一辆公交车上两个售票员,就这么养着……
纺织业的屁股还没擦干净,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一个是上海的手表厂遭遇到了电子表的冲击,上海又一个优势行业崩溃,而且这还不仅仅是竞争问题,是技术进步造成的产业崩溃,不可能都救活。
手表厂还算好的,毕竟规模不算大,更头疼的是,曾经引导全国潮流的上海日化业这些年也在不断衰落,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份额不断降低,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加速,宝洁等国外巨头纷纷进入中国。
食品饮料和日化行业这一类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国家并不强制合资,而是一开始就允许外商独资,不过也有规定:一是任何企业在某一细分领域但凡市场占有率超过50%,就会自动触及反垄断调查。
二是市场排名前三的国有品牌不得对外进行出售,也不允许合资,凡工厂位置处在房地产发展地区,工厂土地不属于出售范围。
这两条就是著名的可口可乐条款,作为中国获得马歇尔贷款的条件,1950年可口可乐入华进行合资,然后可口可乐搞了一系列骚操作。
可口可乐一边收购中国饮料企业,一边与中国品牌占有率高的饮料企业合资,接下来要么中国品牌搁置不用,要么故意提高价格,中国品牌没几年就完蛋,然后可口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
可口可乐这一圈骚操作,震惊了中国政商两界,洋鬼子居心叵测,我们绝不能妥协,然后专门针对这一行为的法律迅速出台,就是不让任何外企占据绝对垄断地位,避免被收割。
虽然可口可乐暴怒,号称要让美国政府报复;虽然中美入关谈判,美国人多次提到可口可乐条款,但中国态度非常坚定,坚决不让步,我们吃一次亏也就算了,还想搞第二次。
不仅出台了相关法律,中国也进行了商业上的应对,吃一堑长一智之后,中国很快组建了一国一民两个饮料集团对抗可口可乐的疯狂扩张。
其中民营饮料集团的负责人就是王耀武上将,王耀武上将建国后,就选择退役,干了几年部长后,觉得没意思,选择辞职继续搞饼干糖果,干得红红火火,谷雨同志就邀请他负责饮料集团的组建,说王耀武能搞饼干糖果,肯定能搞好饮料。
而这些年的发展证明谷雨同志的眼光很好,国有饮料集团的发展一般,反倒是王耀武上将搞得振兴系列饮料干得相当出色。
不仅中国特色的茶饮料和凉茶卖得红红火火,咖啡店开了一大堆,从中国一路开到东南亚,还将一个国有汽水厂做大做强,通过赞助中国足球,在世界杯期间不断播放,在全国迅速出名,虽然还干不过可口可乐,但也发展的相当不错。
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李蔚昌并不指望上海日化能扛得住强大的外国日化企业,还不如把希望放在梦想集团身上,由梦想集团这样的私营巨头对上海日化在内的公私日化厂进行整合,反正手表厂要合作,再多一项合作也没什么。
国内能够进行类似整合的私营企业当然也有不少,李蔚昌选择梦想集团倒不是拍马屁,虽然他不排除这一点,但最大的考虑还是张一思是行业人士,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梦想集团有足够的影响力扛住宝洁这一类的强势外商。
振兴饮料集团能够崛起,不仅仅经营更加灵活,归根到底是因为背后站着王耀武,虽然王耀武由于出身的关系战后就提前退休,但他的战功很大,在军队也很有影响力。
他的饮料集团在各地发展,地方不敢打压,规模可以迅速扩张,也能找到最好的发展条件,压根不缺钱,政治上也能扛得住可口可乐的压力,又有本土优势,只要管理上没有明显的问题,发展壮大并不奇怪。
张一思相比于王耀武有过之,而无不及,王耀武能成功,张一思就算要做的事情不少,注意力分散,也不可能差太多。
而乘着这个合作的机会,恰好也可以完成上海日化各厂,还是那些手表企业的整合搬迁,至于搬迁的地点,当然是南通。
上海纺织业搬家之后,迅速起死复活,也让上海轻工业找到了未来之路,上海市政府准备用五到十年完成第二阶段搬迁,为上海经济的未来,搬到南通当然是最划算的,毕竟属于上海的GNP,若是搬到江苏浙江,那就便宜他人了。
虽然这一块的就业人数不如纺织领域,但怎么也有好几万人,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要想顺顺利利的完成,没有一个厉害角色压着,哪有那么顺利,除了梦想集团,其他民企有哪个扛得住?
除了甩掉这一块的大包袱以外,李蔚昌还想乘机挖北京高新区的墙角,不仅要把电子表的生产搞到上海,继续保持上海手表业的发展,还要把梦想电子最新的产品放在上海生产,带动上海电器业的进一步发展。
汪导淮一愣,“梦想电子的最新产品?”
“老汪,你的消息不行呀!我最近得到消息,梦想电子搞出了一款便携式收录音机,你想想看,全国上下多少孩子要学英语,每年光光国内就有一两千万台的需求,再加上出口,这最起码是一个价值几十亿的新产业,我们绝不能放过!”
“这么大一个产业,那梦想电子的市值还不得破千亿?”
“千亿万亿市值什么的都是虚的,关键是梦想电子搞得东西,可以与上海三大家电无缝对接,带动上下游两百亿,甚至更多的产值!”
“当然不能放过,不过我们想得到,北京那边同样想得到,他们绝对不会同意的!”
“这一类的竞争就看各自拿出的条件,我们让梦想集团整合上海日化业,上海的日化企业虽然有些衰落,但在国内的影响力很大,只好搞好了,每年利润一大堆,还可以给出不少土地盖梦想广场,北京拿不出我们这样的条件……”
“我看中!”汪导淮也是果断的人,“虽然现在入关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总会入关的,国家一直强调各地加快整合,壮大一个个产业集团,我们这样做,也符合国家政策!”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电器领域的整合规模还是要加快,国内目前的电器厂还是太多,新一轮更加残酷的竞争不可避免,我们不主动,迟早死路一条!”
“这一块你来搞,日化这一块才是当务之急,我的精力必须放在这方面!”
两天之后,当张一思乘坐飞机抵达上海,与李蔚昌会面时,听李蔚昌说起整合上海乃至于全国日化产品一事,吓了一大跳,这盘子太大了,我可玩不转,不过听完了李蔚昌的优惠条件,她又犹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