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16章覆灭上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12208 2025-05-12 15:06

  见到陈云同志忧心忡忡,甚至脸上就有些流露出来,谷雨想了想,再次叮嘱道,“你的任务是谈经济,政治问题最好不要谈,苏俄同志一定要谈,涉及到原则的,坚决打回去,不能让苏俄同志有任何可乘之机;

  要是苏俄谈感情,说理想,给我们画饼,甚至给我党戴高帽,说什么把亚洲革命交给我们,不要接他们那一套,你就明确回答他们,我们党不干涉兄弟党内部事务。

  即便是缅甸,你也说清楚,我们不会干预缅甸人民的内部事务,美国、法国或者苏俄想干预,只要不和日本法西斯联手,我们都不反对!

  如果苏俄同志,拿出一份和国民党谈判得到的东西,要求你认可,你就告诉他们,联合政府成立后已经对外发表声明,任何国民党政府签署的对外协议都需要与我方重新谈判,这份协议我们也要重新谈……

  总之,政治话题不能留空子,经济上,你随机应变即可,我不强求,能得到多少,都是好的!苏俄愿意提供的东西,尽量清晰明确,明确了,苏俄就不容易钻空子。

  而涉及到我方的东西,要尽量含糊,有一点,要格外记住,我们的战略物资出口价格和数量都不能定死,必须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来定,这些东西肯定会越涨越高的,我们不能犯汉冶萍当年的错误!

  按照我们以前商定的办法,任何协议都只是合作,都要有一个截止日期,二十年差不多,最多不能超过三十年,三十年后,我们初步工业化应该完成了,就算和苏俄有些距离,但也不至于相差太远,估计也没什么好求的!”

  听到这里,陈云同志默默点点头,谷雨接着说道,“陈云同志,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现在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对外形象就是刚刚斗完地主,得到解放的贫雇农,又穷又横,还贼敏感,为了过上好日子,整天端着锄头,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敢惦记,我们就敢拼命!

  所谓冲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不惹穷得满地乱蹦的,我们现在是条条都占,又冲又愣又横又不要命还穷得满地乱蹦,嗷,还要加上一条贼敏感!

  对我们这种石头缝子蹦出来的土鳖,最好的办法就是美国人那一套,你看我们现在和美国人合作得多么愉快,我们要督促苏俄同志学习美国人,这样我们以后才能亲如一家嘛!

  所以呢,不要怕,经济上一定要狮子大开口,政治上一定要寸步不让,我们现在值这个价,美国已经标了价,苏俄想让我们继续当棋子,就得拿东西交换!不管他们如何威逼利诱,亦或是是谈感情,画大饼,都一律给我打回去,软硬不吃!

  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定位,又穷又横,没那么崇高的理想,只在意中国这一亩三分地,你只要牢牢记住这些,这一次苏俄之行,肯定有不小的收获!”

  听到这里,陈云同志忍不住笑了起来,满天的忧愁顿时一扫而光,还真就这个理,这样的自我定位,虽然脸上难看了些,但却只占便宜不吃亏……

  对日本是又冲又愣又不要命,在东三省日战区,还有日本租界,频繁的袭击骚扰,搞得鬼子苦不堪言,还到处宣称要打到鬼子老家,为此公然宣称要报十世之仇;

  对英国则是又冲又横又敏感,英国人在安庆欺负了共产党,共产党就跑到缅甸死命折腾,把英印殖民地搅得一团糟;

  对苏俄同样也是如此,又冲又愣又敏感,对盛世才喊打喊杀,在外蒙问题上寸步不让,还把共产国际派来的人咔嚓掉,然后还回了那样一封浑不吝的电报……

  而在国内,公开不认任何不平等条约,还对外宣称,国民党签署的任何条约,没有我们的同意就不算,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国际法;

  与国民党谈判,高喊着与国民党平起平坐,还搞出了破天荒的第一第二总理,让国内外媒体都大吃了一惊。

  这种种东西流露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共产党政权十分年轻,就如一个精力旺盛的青春期男孩,无所顾忌;又如同一头野牛闯进了瓷器店,横冲直撞,搞得各路势力相当头疼。

  打吧,费劲了心思,还未必搞得定;不打吧,他不断挑衅,什么手段都敢用,大英帝国亏吃得最大,一不小心就被照着命门狠狠踢了几脚,痛彻心扉!

  而日本人虽然占了东三省,但只要看到日本在满洲那六七十万驻军,看看天津日租界如临大敌的样子,就知道日本人现在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看到英日两强日子难过,在中国拥有无数利益的各路势力都有些心慌,万一这头野牛冲到了我的瓷器店折腾,这可如何是好?

  法国人首先服软,不管英国人怎么要求,滇越铁路和海防港都一直开放,共产党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不断沿着这条铁路线运到了西南地区,法国人不想在欧洲打仗,也不想在亚洲打仗。

  德国人离服软的日子也不远了,共产党说得到,做得出,德国人不老实,就坚决不卖各种战略物资给德国,国民党那边又收不到多少东西,希特勒已经几次斥责新任中德商人的会长了……

  唯一和共产党搞得不错的,就是美国人,当然这也不奇怪,美国人财大气粗,扯一根腿毛,共产党就能红眼半天,而且还和共产党隔得十万八千里,没有利益冲突,自然能够收买共产党这帮穷棒槌。

  这段时间,共产党整天拍老美的马屁,首先提议请美国人调停的是共产党,美国人一过来立刻就拿出了一堆又好看又好吃的东西,还有最近,两党又大打出手,共产党叫着要退出和谈,美国人一发话,共产党立刻不说这样的话,代表团还留在武汉……

  眼看着共产党和美国打得火热,苏俄自然着急上火,我辛苦养大的孩子,已经能赚钱养家了,白富美一勾搭,就被钓走了,钓走了也就罢了,还不想认苏俄这个爹,整天打苏俄爹的主意,对着苏俄爹指指点点,要这个,要那个,完全是理直气壮!

  “慈父”斯大林现在对共产党百般试探,又打又拉,根源就在于此,好不容易远东结了一个大果子,却变成这样,谁也受不了呀,得敲打,但苏俄又根本没有底气,和一手栽培出来,学到了真经的共产党闹翻,共产党对苏俄实在太重要了!

  想明白这些之后,陈云同志自然清楚接下来怎么做了,确实要横,老毛子硬的不行,那就只能来软的,那时候就好开价了。

  但他多少有些担心,“谷雨同志,南面的战斗可要打好了,他们打得越好,我就越好谈!”

  “你就放宽心吧,国民党和英国人都别想在我们手里占到便宜!”

  就在国民党发动进攻后,已经退守到仰光的英国佬正在爆发巨大的潜能,为了向全世界证明大英帝国虎死不倒架,曼德勒战役失败后,英国调动了数量巨大的船只,不断增援印度和缅甸沿海重要地区。

  为了威慑印度殖民地,恼羞成怒的英国人开始了大抓捕,好几万国大党党员被捕,算是暂时压制住了印度的反英斗争,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要是英国人在缅甸再挽回不了颜面,各种破事还是会不断出现……

  同时英国的空军开始频繁出动,不断轰炸缅甸联军,不让他们在下缅甸进攻仰光核心区和仁安羌油田等战略要地,同时英国空军对曼德勒、密支那、八莫和中国云南边界等地不断轰炸,试图封锁共产党后勤补给线。

  英国飞机甚至跑到了昆明,试图轰炸共产党在昆明的仓储中心,发现共产党有防空部队,丢了几枚炸弹就迅速离开,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很明显,共产党也开始在缅甸失血,并不仅仅只得不失。

  此时英国人相当恼火的是,他们的飞机航程太近,没办法攻击山西太原,连重庆成都这样的中国核心城市,飞过去轰炸不到几分钟,就要往回飞,对共产党核心控制区威胁不够,共产党自然不会轻易让步。

  所以英国政府已经在招标一款远程轰炸机,而以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速度,这款飞机也许用不到两年就可以造出来。

  西方强国的武器研发往往是你盯着我,我盯着你,看到英国人的做法,德国人、美国人心里都过了一遍,也都开始默默准备准备起来,而斯大林则看着自己的四发重轰满意得笑了起来,伟大的苏俄红军已经抢先了!

  谷雨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服软,既然决定要依靠穷横争取利益,那就必须让所有人知道你无所顾忌,谁也不愿意和一个疯子长期纠缠。

  根据谷雨的交代,总参调整了部署,缅甸志愿军不要着急进攻仰光这样的坚固目标,而且炮兵还很容易被轰炸。

  总部要求志愿军主力两个师坐镇曼德勒,加紧修建各种工事,准备和增援到缅甸的英国,在曼德勒长期纠缠。

  志愿军主力一个师会同部分炮兵部队则转移到印缅边境曼尼普尔,也就是英帕尔盆地缅甸一带,做出进军印度的架势。

  印缅边境,弧状的那加丘陵-若开山脉绵亘伸展,形成南亚次大陆与中南半岛的天然分割线,这片区域实际上是一条连续性很强的山脉,布满了高山、河流、沼泽、深谷,呈犬牙交错状,地形非常复杂。

  令缅印政府头疼的那些桀骜不驯的山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钦邦-米佐拉姆邦与若开邦就位于这一敏感的地缘政治断裂带上。

  那加丘陵与若开山脉,海拔在1500-2000米左右,加上密布的原始森林,足以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因而穿越山间的交通孔道和山口就更显得珍贵,英帕尔盆地承担两条山脉的地理分割线,而且是仅有的几个平原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旦英帕尔盆地被共产党拿下,整个印度就将发生惊天巨变,所以曼德勒战役失败后,英印军自然非常紧张,开始在英帕尔大修机场,并囤积大量物资,准备作为未来反攻的前进基地。

  在谷雨的记忆中,日本人在二战后期,在英帕尔被英国人活活耗死,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在英国人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他不会犯傻进攻英帕尔,他之所以把志愿军调过去,就是在威胁印度。

  谷雨让志愿军给英国人送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如果再轰炸中国,那就派出无数游击队,化整为零,越过印缅边界,渗透到印度东北部土邦,教会印度东北部土邦打游击战,你们看着办……

  与此同时,谷雨再一次增兵,将两个已经在云南组建完成的新师,再搭配山炮和火箭炮各一个团,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增援缅甸,这样一来,在缅甸的共产党武装就将达到五万人以上。

  增兵的目的,同样不是为了打什么英帕尔战役,而是在曼德勒一带加强防御,只有在一场与英国陆军硬碰硬的正面大战中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才会被真正尊重,当然了,这对于志愿军是巨大的考验,但现在需要这样的锻炼。

  相比于日本人,英国陆军的炮火更加强大,挺过了英国人,再对付日本人就容易得多,这一关必须过,就算牺牲再大,也得过,这就是启用彭德怀同志的目的,他有别的同志没有的韧劲和狠劲。

  当然了,这段时间,志愿军也没有闲着,缅甸人民这些年饱受英国殖民之苦,他们需要清理无数英奸,这帮子王八蛋为了舔英国人,连佛教徒修寺庙都要交税,不清理行吗?而要清理,自然就需要有人帮忙压制……

  同时谷雨下令志愿军以备战、阻滞英军的进攻为名,拆除下缅甸所有的铁路,并破坏下缅甸所有的公路,同时把收缴的机车、卡车、铁轨、枕木等等,通过水路运到缅甸北方,然后再将这些东西运到国内,用来修建滇缅铁路。

  这是谷雨对英国的必杀技,没有了一千多公里铁路,没有了无数公路,英国人想继续殖民侵略缅甸只能走水路,自然会严重损害英国人的运动速度。

  而一旦修通了滇缅铁路,中国军队和各种物资可以不断运到缅甸,此消彼长,到时候缅甸才算是真正独立,这是缅甸独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谁让英国人那么强大呢。

  当然要想修通这条通往昆明的道路非常艰难,云南生产建设兵团需要克服了山高路险、瘴疠横行、缺医少药、经费不足、蚊虫叮咬、供应短缺等重重困难,用肩挑手挖的原始方式,在横断山脉两侧一寸寸地挖开大山,完成了这场世界铁路史上最艰巨的建设工程。

  谷雨知道这条路是必须的,未来滇越铁路不行了,就只能指望这条路,从美国那里获得各种增援,美械武器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数量巨大的机床,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意义重大。

  此时随着缅甸大部分地区相继独立,缅甸联邦临时政府这个草台班子,也该起到一些作用,第一个问题自然就是财政。

  为了帮助缅甸联邦临时政府支撑下去,经过谷雨和乔治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方案,核心的办法自然就是免免免,卖卖卖。

  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非常残暴,除了地税外,殖民当局征收的捐税名目繁多,如户口税、人头税、捕鱼税、伐木税、市场税等,连佛教徒修建佛寺也要征税,所以共产党要求缅甸政府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只征收有限的几种税收,而且税率很低,以此争取民心。

  如此一来,缅甸政府必然会出现极其严重的收入问题,所以要对没收的英国工矿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对外出售大部分股份,所获得的资金,可以用来维持政府运营和军费开支,同时也吸引国内外的支持。

  缅甸北部的铅矿、钨矿产量都非常巨大,铅矿一年上万吨,钨矿一年两千多吨,还有缅甸珍贵的柚木,一年有二十多万吨,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农矿产品。

  共产党和美国人的建议可以说皆大欢喜,即便是现在,临时政府成立了,还是有不少人不相信真能够从大英帝国手中独立,临时政府能挺多久,谁也不知道,所以草台班子的成员们现在的心思都在大捞特捞上,围绕着那些矿产,各种厮杀争斗早就出现了很多次。

  共产党不仅提出建议,还以身作则,即便是自己抢到的矿,自己也只拿30%的矿权,缅甸联邦政府可以免费获得10%,其余60%的矿权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拍卖给华人华侨,美国人、本地的土豪,利益均摊,人人都有份,并没有吃独食。

  共产党拳头最大,控制的矿产都是缅甸最好的,比如钨矿、铅锌矿、宝石矿等等,共产党此举也让缅甸各界心花怒放,没想到中国人吞进肚子的东西,竟然也能让出来,虽然还占据30%,但人家现在是缅甸各路势力的武力支撑,拿到这些合情合理。

  而且中国人也说了,现在这些矿产拍卖和30%收入将用于志愿军的军费开支,等到未来缅甸解放了,缅甸志愿军撤军了,相关军费和滇缅铁路相关费用完全扣除之后,中国占有的30%矿权将移交给缅甸政府,或者花钱买下来,绝不会让缅甸人民吃亏……

  虽然缅甸各路神仙并不完全相信共产党所说的话,但人家有这样的表态,而且也愿意签署备忘录,虽然不是正式协议,但友好的美国人看着呢。

  缅甸各路神仙自然非常欢迎,美国人同样很满意,他们不在意中国赚多少钱,但他们绝不希望中国赖在缅甸不走,这可是连接印度洋的缅甸,给他们内河通航权已经是极致了……

  中国共产党不仅仅自己主动,还进行了协调,帮着缅甸政府从各个地方势力收回10%的固定矿权收益,当然了,缅甸政府也承认各地方势力占据矿产的合法性,属于典型的交易。

  有了这么多收益在,又通过拍卖矿产和没收英奸,缅甸临时政府很是赚了一大笔钱,日子自然相当好过,很快各种各样的幺蛾子也就出现了,当然了这跟中国人无关。

  而负责挖矿的人,自然是缅甸到处都有的印度人、罗兴亚人以及其他乱七八糟从英国殖民地过来的人,另外还有被俘虏的印度士兵,无数英奸,这些人加起来多达百万以上,是缅甸人民的生死冤家。

  把这些人丢到矿山挖矿,让痛恨他们的缅甸人看着他们,现在各种战争资源价格上涨很快,有了这么多人的加入,缅甸这两百多个矿可以迅速增产……

  除了矿产以外,缅甸同时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一年可以出口两百多万吨,以前这些粮食都会被迫低价出售给英国,然后英国人在国际市场上高价出售,好处都被殖民者抢走了。

  但现在因为战争的缘故,缅甸无数粮食根本运不出去,粮农非常艰苦,中国共产党和缅甸政府已经达成协议,缅甸政府可以用征收上来的粮食用来支付缅甸志愿军的雇佣费和烈士抚恤金,志愿军也不能白打仗呀!

  数量巨大的粮食,再通过水路和即将修通的滇缅公路一步步运到国内,而此时滇缅边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四川难民,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而在这些人的身后,至少有相同数量的难民死在了路上,而且每天还有人因为疟疾等死亡……

  这一年冬天,四川的旱情还没有缓解,明年很可能还会出现灾荒,眼看着情况不对,夏收之后,谷雨就下令成立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要求西南局乘着灾民还有些家底之际,组织灾民前往边界屯垦。

  而到了秋收后,看到形势还没有好转,焦头烂额的西南局咬着牙,增加灾民的迁徙,这些灾民来到中缅边界,被组织起来,修建各种公路铁路,开垦土地,种植烟草等经济作物。

  无数四川灾民被组织起来,拖家带口,开始了大迁徙,只要到了边界就有饭吃,虽然千里迢迢,很多人走不到目的地,但相比于在家里吃观音土撑死来得好呀,就算是九死一生,也有一条生路不是!

  随着一批批灾民的加入,随着美国人各种机械设备的加入,滇缅公路的修建速度越来越快,预计明年年初,滇缅公路开通,到时候每个月争取运送两万吨各种物资,基本上是缅甸的各种矿物产品,另外就是粮食……

  同时将会有更多数量的灾民,通过这条公路,前往滇西和收复的中国故地,随着数量众多的灾民出现在边境地区,刚刚占领的新区就有了更多的中国人,自然就实现了控制,同时缅甸志愿军也有了足够的兵员,可以长期支撑……

  而等到五年后,滇缅铁路按照计划全线贯通,情况又将完全不同,缅甸与中国将完全联通在一起,当然这非常困难,不过再难,也要把滇缅铁路修通,这不仅仅是谷雨的意志,更是国民和整个民族的意志。

  此时缅甸独立战争又出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角色,那就是泰国,泰国和缅甸是世仇,据说打了几百年的战争,掸邦据说就是缅甸从泰国抢过来的。

  曼德勒战役,英国人失败之后,泰国人看到了机会,见缝插针抢到了一块地盘,并不断支持掸邦的地方势力攻城掠地,引起了缅甸临时政府的极度愤怒。

  这帮人找到了志愿军,不过政委曾日三劝说了一番大局为重,等打跑了英国人,你们再和泰国人算账,那些毕竟是你们缅甸的领土,全世界都支持你们。

  为了让缅甸人死心,曾日三很明确的告诉他们,缅甸志愿军不会参与泰军和缅甸地方势力之间的战斗,我们的对手只有英国人。

  见到中国人不下场,缅甸临时政府自然无可奈何,而见到缅甸志愿军无动于衷,不愿意下场,泰国人胆子自然就更大,迅速占据了后世掸邦大量地盘,这里是泰国的故地,与泰国属于同一民族,泰国人在掸邦的进展自然比较顺利。

  而奇葩的是,英国人也没理睬泰国人乘火打劫,英国人的账算得很清楚,他们不可能长期和共产党在缅甸纠缠,把共产党揍一顿,挽回面子,再放弃缅甸力保印度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要放弃缅甸,搅屎棍自然要埋雷,未来缅泰必成死敌,必然要求到英国头上,殖民时期的罪恶反而没人在意了……

  就这样,泰国人竟然在马来半岛北部狭长地带不断攻城略地,很快就占据了安达曼海沿岸狭长地带不少地方,见英国人对泰国人不在意,美国人如同吸血的苍蝇凑了上来。

  狡猾的美国商人将大量一战剩余武器物资,运到泰国,然后偷偷的送到缅甸,M1903春田步枪一次就运来了五万只,上千万发子弹。

  家大业大的美国人开始不断装备缅甸各方势力,各种地方势力做大,共产党的价值自然就不会太大,未来的缅甸自然就是美国的……

  不仅仅美国人这么干,法国人也在老挝开开心心的卖起了各种枪支,只要不要越南折腾,法国人好说的很……

  英国人何等狡猾,看到这种局面,放弃缅甸的决心自然更大了,当然了要退,也要退得漂漂亮亮,所以英国需要一场胜利,一场畅快淋漓的胜利。

  所以英国还在增兵,但与此同时,英国却停下了对中国境内的轰炸,万一把中国人惹毛了,全力以赴跑到印度折腾,那问题就大了,印缅边界太长了,英国人根本没办法堵住所有的口子……

  当然了,不轰炸中国领土,英国人对缅甸境内志愿军各种目标的轰炸不断加大,志愿军开始不断品尝现代战争的威力,天上的飞机多了,地上的火炮卡车太危险了,损失真得不小,高射部队就在这样的轰炸中不断摸索着……

  鉴于形势变化,此次陈云苏俄之行将再次提出了伊-16战斗机的技术转让要求,谷雨不清楚斯大林是什么反应,但要是一定要的。

  同时谷雨也在做两手准备,他不断催促美国人派出更多的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导中国人,尽快帮助中国实现引进的活塞发动机的自产,要没有一定的空军掩护,接下来缅甸的仗会非常艰难。

  另外谷雨还希望美国人帮忙进口一批巴沙木树种,在云南广泛种植,这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热带森林里的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

  其树干不但较为高大且四季常青,而且成才很快,五年可以长到二十米,现在大规模种植,二战关键时刻正好可以用得上,用这种木头,总比河南梧桐要轻得多,未来还可以造水瓶塞。

  美国人也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必须坚定共产党打下去的决心,最好让他们在巩固缅甸之后,向英帕尔进军,跑到印度折腾一番,所以美国人很快就答应了共产党的要求,同时表示愿意可以通过中转的方式出口波音281,也就是外贸版本的P-26战斗机。

  不过波音公司开出的价格很高,共产党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缅甸临时政府以商人名义购买一个中队24架飞机,然后转赠给共产党空军,谁让现在缅甸临时政府账上有钱呢,正好可以让他们干点正事。

  与此同时,谷雨也想给英国空军一个教训看看,共产党也是有空军的,而且数量还不少,虽然大部分只是波-2双翼初级教练机,但这款小飞机也是可以丢炸弹的。

  此时根据地已经实现了波-2教练机的大规模组装生产,几个月时间已经生产了三个中队,也就是约八十架飞机,当然了,发动机、起落架、螺旋桨、仪表,这些都是从苏俄进口的,目前还做不到自产。

  没有了这些东西,这款飞机的生产工厂,事实上就是一个大号家具厂,难度一点都不大,就是在这家家具厂中,共产党第一批自产飞机开始翱翔蓝天。

  接下来这款飞机的生产规模还将提升,谷雨准备尽可能多生产一批,最好能够达到五百架,甚至一千架,毕竟这款飞机相当便宜,共产党有资本大量装备,

  一来可以大批次的培训飞行员,二来,这款飞机越往后越有用,可以对敌纵深目标实施空袭,而敌军却没有太好的办法,原因很简单,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

  而这款慢腾腾的双翼飞机恰恰因为慢,与其他高速飞机相对速度差距太大,日本的零式这样的飞机反而占不到多少便宜,所谓快有快的好处,慢也有慢的好处。

  但是谷雨想在缅甸动用波-2飞机的计划,被总参拒绝了,邓萍想把波-2飞机部署到湖南前线,对国民党军队在长沙和南昌的机场进行一次空袭。

  相比于老牌帝国,还是国民党空军还欺负,而且总参二部和社会部都有相应的渗透,对机场的情况比较了解。

  谷雨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就这样,空军开始了秘密调动,而就在此时,共产党在湖南战场获得了重大突破。

  陈诚分兵两路进攻,东线的汤恩伯在北线打过仗,知道共产党不好惹,自然小心翼翼,他遇到的又是最擅长打游击战的罗炳辉。

  罗炳辉的三十纵队为红一方面军一部会同地方武装改编而来,虽然增加了不少枪支,但总体装备很一般,而且人数也少,属于计划被撤销的纵队,作为司令员的罗炳辉同志自然不是很甘心。

  现在国民党五个师打过来,正好是三十纵证明自己的机会,他率领三十纵两万人不断袭击骚扰,这正符合汤恩伯的心思,他同样小心翼翼,慢腾腾的。

  而湘江以西的罗卓英虽然也是小心翼翼,但是罗卓英装备较好,又有重炮配合,自信心不一样,而且罗卓英偷奸摸滑的本事比不上汤恩伯,他毕竟没有正面碰过四路军,对四路军的情况不了解。

  所以打头的湘军虽然遇到共产党的阻击,但罗卓英并没有识破四路军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的意图,所以罗卓英部的进展速度竟然比汤恩伯还要快,不知不觉间,罗卓英兵团已经打到了衡山城北的石桥铺,离衡阳越来越近了。

  见时机已经成熟,此时寻淮洲用于包抄的主力十个师已经秘密运动到位,一声令下,于十二月二日晚,发动了全面进攻。

  共产党包抄部队负责进攻湘乡的部队,为三个四路军主力师,远超过国民党军队,而且还把野炮旅、火箭炮旅加强到这个方向,猛烈的炮火将防守涟水的国民党部队炸得晕头转向,沿着几个突破口,四路军一夜之间就渡过国民党重兵防守的涟水防线。

  到了十二月三日早,陈诚惊骇无比的发现共产党一夜之间已经突破了涟水,将不到三万中央军和湘军合围在湘乡,一夜之间,中央军和湘军就损兵上万,据败退的部队汇报,共产党从苏俄进口了一大批大口径苏制榴弹炮,兄弟们都被炸蒙了,不得不退。

  陈诚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寻淮洲如此迅速的冲开国民党的涟水防线,肯定是主力,而最前面的共产党的穿插部队已经迫近湘潭是事实,很明显罗卓英部的退路出了问题。

  惊恐之下,陈诚一边向蒋介石汇报,一边不待蒋介石下令,就命令罗卓英回撤,这可是他立足国民党的核心部队,要是11师、14师和快速纵队被干掉了,他还有什么!

  发现情况不妙,罗卓英也慌了,他终于把老底子11师派出来了,并指派土木系的后起之秀66团团长胡琏为全军的先头团,会同一个坦克支队四辆坦克和一个105mm榴弹炮营,作为先头部队立刻出发,为全军撤退扫清可能的障碍。

  而与此同时,六纵十师三十一团一营作为先头部队,在十二月二日晚已经翻过衡山山脉,向白石镇方向运动。

  白石镇处在湘潭东南面,南依湘江与衡东隔江相望,西处紫荆山麓,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丘间溪谷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为西部莲花寨,海拔372.6米;最低点为东部湘江沿岸,平均海拔只有35.3米。

  一营的目的是抢占白石镇,阻击中央军,为包抄部队到位争取时间,以一个营阻击敌军一个兵团的退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虽然总部给的是且战且退,但一营在出发前七百多人已经写好了遗书,发誓要尽可能多阻击一段时间,就算全营打光了,能消灭国民党一个精锐兵团,也是值得的……

  虽然一营提前出发,但一营毕竟爬得是山路,长途奔袭必然会消耗不少体力,参谋在地图上标尺也许很近,但穿插部队实际作战时,却发现路程远比他们想象得要难,这一次一营就吃了这个亏。

  当部队赶到莲花寨时,国民党军队也已经快到了,站在山顶都能看到敌人的卡车,根本就来不及修筑工事,国民党部队就已经出现了!

  胡琏部作为中央军11师主力团,为全美械装备,又有坦克和大炮作为火力,自然信心十足,而在66团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国民党11师主力,混杂着快速纵队的汽车、坦克蜂拥而来。

  敌汽车驶近我3连阵地前沿,连长一声令下,机枪射手杨文明一梭子弹打出,敌汽车立刻腾起大火,连长高兴的说,“打得好!”

  排在最前面的汽车完蛋了,先头的搜索连自然就慢了下来,而与此同时,2排副王金侯则率领5名战士冲上公路,一串手榴弹打毁了后面的汽车,这下子一大群敌人则被堵在了公路中间。

  一营三个连都装备了三部火箭筒和六门掷弹筒,火箭筒射手抵近国民党的轻型坦克,开始了一一点名,打中了第1辆,5班爆破组又用手榴弹炸坏了第2辆……

  刹那间,多辆汽车、坦克燃烧起来,后面的十多辆汽车顶在一起,国民党的炮兵慌乱地滚下车乱窜乱跑。

  坐在卡车上的胡琏大骂了一声,仗还没怎么打,就损失了这么多辆卡车坦克,回去怎么交代,他娘的共产党手里,喷火的到底是什么玩意,怎么美国佬没有提供!

  胡琏立刻指挥66团开始搜山,把共产党赶走,而国民党的炮兵和重机枪则负责掩护,胡琏一次就投入了两个连。

  最前沿的8班待敌进至30米时突然开火,轻机枪、冲锋枪和三八大盖同时射击,11师虽然是主力,但四次反围剿时基本被全歼,所以11师新兵比较多,这些新兵别看穿得人五人六,但第一次遇到硬仗,被打得鬼哭狼嚎,很快就退了下去。

  胡琏反应很快,立刻下令包抄8班,没想到又被侧翼的7班突然袭击,再一次损失惨重,但敌不甘失败继续往上爬,四路军则居高临下,不断射击,同时掷弹筒和两门60迫击炮不断射击,连续打退了66团多次进攻。

  乘着国军退却和再次组织进攻的时间差,一营开始拼命挖工事,很快就修好了好几道简单的工事。

  连续进攻未果,此时胡琏破口大骂湘军都是骗子,连共产党诱敌深入都看不出来,要是早知道共产党这么难打,鬼才去进攻衡阳。

  胡琏心急如焚,抓起了军帽,来到了炮兵营,让炮兵拼命轰炸,现在再不拼命,七万土木系精锐将死无葬身之地。

  轰!轰!”随着一道道火光接连射出,急于逃命的国民党炮兵开始了狂轰滥炸,山包上到处烈焰熊熊、硝烟四起。

  在身边爆炸的火光炙热到烧着棉衣,呛人的浓烟会让人窒息,被气浪带起的石头和尘土能把人埋进土里,阵地上早已寸草不生,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比的煎熬……

  通过望远镜,看着山头上火光冲天,胡琏心满意足的发起了第四次进攻,这一次他出动了整整一个营,排着密集的阵型发起总攻,而且他下令66团三个营轮番进攻,一个营下去,另一个营继续,不给共产党任何喘息的机会!

  刚才的炮击虽然非常猛烈,但国民党毕竟实力有限,炮兵也就打了十五分钟,而且一营毕竟属于老部队,他们并没有惊慌乱跑,而是躲在敌人的弹坑中挺过了十五分钟,当然了,不可避免,三连自然也有一些同志受伤或是牺牲!

  本来以为共产党所剩无几的胡琏很快就瞪大了眼睛,共产党部队的射击并没有减轻多少,此时已经没有退路的胡琏咬着牙下令营长亲自带队冲锋!一定要拿下莲花峰,要不然土木系就完了!

  66团的连环进攻被一次次打退,但是一向非常善于偷奸取滑的胡琏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意志,亲自带着督战队,谁敢撤退,就立刻枪毙,铁了心要冲开三连的阵地!

  负责前沿几个阵地的七排可以战斗的人越来越少了,子弹也不多了,没有了子弹的四路军战士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无所畏惧的迎面冲来。

  刺刀折断了,他们抱住国民党摔打,用拳头,用牙齿,直到他们认为应该结束的时候,就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胡琏呆若木鸡的看着这一切,内心被完全震撼了,他已经拼尽全力了,国军还没有突破红军的前沿阵地,他麻木的抽出了枪,想要枪毙退回来的一个连长,没想到这个连长跪倒在地,抱着胡琏的腿嚎啕大哭,“团长!打光了,66团打光了,留点种子吧!”

  胡琏的手颤抖着,猛然间一脚踢开了这个连长,扣动了扳机,连长的脑袋被打穿了,鲜血迸了出来,沾了胡琏一身,“炮兵给我炸,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老子还就不信了,红军都是铁打的不成!”

  而就在胡琏狗急跳墙之际,一部又一部穿插过来的四路军部队开始不断的出现,留给罗卓英退往湘潭的时间越来越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