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离开了,谷雨看着赫鲁晓夫的飞机起飞,一行人回到中南海之后,谷雨立刻召开了会议,在具体讨论前,谷雨首先开口,“正式会议前,我们先随便聊一聊。
老吴,老邓,老王,你们三位陪着赫鲁晓夫南下,你们把这一行赫鲁晓夫参观的反应都说一说,光靠报告不行,你们的感觉也很重要。”
王运生同志笑着说道,“我先说吧,不过我要先声明,政治家对外表露出来的东西,很多时候充满了欺骗性,而赫鲁晓夫同志,虽然感情外露,看起来比较朴实,但这更多的是一层保护色,他能战胜苏俄党内大批元老成为第一枢机就说明他有着其他同志所没有的长处!”
周恩来同志不喜欢赫鲁晓夫,评价很不客气,“不学有术,喜欢玩一些小把戏,并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是他的典型特征!”
邓绍齐同志笑着说道,“有人说他是农民般的狡猾,确实评价很到位!”
黄道同志评价稍微好一些,“赫鲁晓夫虽然说话有些不靠谱,做事鲁莽,但他这些年也确实做了不少实事,苏俄这些年盖得六层小楼数量非常多,过不了几年就可以基本解决城市住房问题,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李强同志摇摇头,“赫鲁晓夫楼缺陷也不少,设计寿命只有二十五年,只是临时解决问题,苏俄的家底比我们强,他们完全没必要这么一刀切!”
邓铁梅却表示了赞同,“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再考虑改善,我觉得赫鲁晓夫做得挺好的,他们和我们的模式不同,我们建筑领域搞双轨制的思路未必适合他们!”
邓绍齐有些皱眉,“我们搞双轨制,好倒是好,就是容易形成两级分化……”
毛泽民也有些无奈,“家底有限,也只能如此,我大哥在试点区学苏俄那一套,群众住房矛盾同样很突出!”
谷雨想了想,打断道,“今天的会议议程就有住房问题,过会谈,老王你继续说对赫鲁晓夫的观感!”
王运生同志点头示意,“赫鲁晓夫这一次南下,一开始还是比较骄傲的,但觉得参观企业的增加,他的态度越来越严肃,应该是对我们这些年的进步感到震惊!
他好几次喃喃自语,大多都是一些苏俄骂人的俗语,他要么是不能接受我们的发展,要么是对相关苏俄企业的表现不满意!”
“也或许是兼而有之!”周恩来同志接了过来,“我和运生同志的看法差不多,很明显,他有些意想不到,尽管他想表现得更平静,但还是忍不住表露出来,现在看来,我们这一次示强还是比较成功的,算是比较完全的实现了既定目标!”
邓绍齐同志点点头,“我也是这么看的他对我们在民生的进步很吃惊,一路上还就农业问题和我谈论过多次,言语之中对苏俄的官僚主义很不满!”
李强接了过来,“昨天最后一次交谈,他的态度友好了一些,虽然说不上前倨后恭,但相比于一开始过来时的大大咧咧,他应该谨慎了不少,我看他也不管轻易与我们闹翻!”
听完这里,邓铁梅同志笑着说道,“这么说,他回国之后,苏俄的干部要倒霉了!”
“以赫鲁晓夫的个性肯定要加大折腾的!”
“赫鲁晓夫这个人做事总是容易过火,他要是加大折腾,搞不好会再次折腾出乱子,到时候搞不好又要我们站台了!”
邓绍齐同志微微沉吟道,“赫鲁晓夫取消自留地的做法太左了,很可能得不偿失,再加上他一直想大规模推广玉米,我总觉得苏俄的粮食产量未来几年不会太乐观!”
王运生同志点点头,“我也有此感!”
“若是苏俄真得粮食大减产,而我们库存了不少粮食,到时候或许又可以换来不少好东西!”@
“苏俄太容易变卦,应该给我们的东西很多都没有兑现,我们也不能太过实诚了,那320万吨玉米也不能运得太快!”
毛泽民同志点点头,“我会注意的!”
邓铁梅接着说道,“我们有今天这么点家当不容易,还是小心一些好,最好是根据苏俄提供的东西,发运我们应该提供的物资!”
黄道同志笑着说道,“我们的发展主要还是立足自己,能不能从苏俄搞到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得到固然好,得不到也无所谓!
我真正担心的是另外一回事,苏俄和美国都有不少核武器,已经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不安,限制核武器的谈判迟早会进行,到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那么点家当拿不出手呀!”。
邓铁梅听完,立刻点点头,“我们的家底很有限,不管是核弹头,还是核载具都很少,只能采取核模糊战略,美苏两国想谈判是他们的事情,我们还是不参与的好!”
“若是英国参与怎么办?麦克拉伦上台后,对美国全面妥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件事确实要注意,我们在英国的情报人员汇报说,英国政府正在认真评估使用美国洲际导弹的可能性,一旦英国停止洲际导弹发展,英国就将沦落为美国的附庸国,到时候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英国确实越来越软,这确实让人头疼!”
“也不能说都软,麦克拉伦的算盘是放弃世界大国梦想,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西南非洲,这些年英国人一直在加强对西南非洲的控制,也死活不愿意撤出驻扎在南非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还频繁干预南非政治与南非布尔人政府的矛盾很大!”
“美国政府是什么态度?”。
“美国政府同意的可能性很大,只要英国人缴械投降,以后对付西南非洲还是容易的!”
“我们的昆仑省卡在非洲中北部,对周边影响越来越大,美国人肯定是不放心的,从战略上考虑,美国纵容英国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美国也可以扶持南非嘛!”
“南非的布尔人政府逆时代潮流,公开搞种族隔离,美国人不好公开支持的,要不然其国内的平权运动会越烧越大……”
“这么说来,英美达成战略妥协的可能性很大!”
“确实很大!”
“英国人留着就留着吧,反正短时间内我们也没打算插手西南非洲!”
“问题是法国到现在还没有死心,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在核武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在殖民地,则搞起了西非法郎,目标很明确,正在将直接殖民,变成间接殖民!”
“法国人?他们真得行吗?戴高乐还是先坚决阿尔及利亚问题吧,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军队都快成军阀了!”。
“戴高乐总理变总统,权力大增,应该能稳住法国的局势!”
“戴高乐与美国不对付,法国若是真起来了,对美国也是一个牵制,这倒是好事!”
“戴高乐上台后确实做了不少事情,马达加斯加和喀麦隆国内各政治势力已经开始了谈判,只要法国允许殖民地独立,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掺和进来……”
“也不能掉以轻心,法国在马达加斯加和喀麦隆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支持的力量估计还需要经过一番厮杀,才可能真正独立成功!”
邓铁梅听完笑着说道,“要想真正摆脱法国独立,总要付出一些牺牲的,我们二战的剩余武器还有很多,我看可以再多援助一些!”
“几内亚的塞古·杜尔,我看也值得争取,这个人挺有志气的,毫不犹豫的拒绝加入法共体,还号召人民宁要自由中的贫困,不要受奴役的富有,戴高乐的脸都被打肿了!”
“塞古·杜尔确实很有志气,但我们的同志接触后发现,他有意收回法国在几内亚的所有投资,若是杜尔对我们下手,我们怎么办?打又不是,不打又不是!”
邓铁梅摇摇头,“没什么好犹豫的,解放军付出巨大牺牲获得的战利品,绝不能白丢,杜尔不认,那就狠狠收拾他,我们可以支持独立运动,也可以支持杜尔的敌人!”
“这样搞太明显了,对我们的国际形象不好!”周恩来同志顿了顿说道,“我看还是先礼后兵,我们拿到的那个矿要想很好开发,投入太大,这么些年我们也没做什么,只是派出了几只勘探队伍,要想开发还需要时间,杜尔就算收回了,也没什么实际利益。
而杜尔这么得罪戴高乐,法国人肯定不会再给他援助,几内亚的土地又极其贫瘠,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我们可以给一些粮食援助,换取几内亚的铝土矿和铁路、港口的建造权和使用权,必要时,也可以让出一部分矿权,好联合开发!”
邓铁梅听完很不爽,“什么阿猫阿狗,都要给援助……”
“老邓,我倒觉得吴主席的考虑挺好,非洲现在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我们和法国人达成的协议,并没有考虑到几内亚人民的利益,道理上有些说不通的,做一些让步是有必要的!”
“老王,非洲那帮子土著不靠谱,今天答应的东西,明天就敢撕毁,我们也得有防范!”。
黄道笑着打圆场,“畏威不畏德,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咱们也要习惯嘛,吴主席说得对,邓帅说的也对,两人的意见综合一下就可以了!”
周恩来同志点点头,投桃报李,“几内亚的事情不着急,我看还是先说说美苏之间可能的核谈判吧,黄道同志提醒得对,这件事我们确实要注意,不能才拉进去,要不然就被动了!”
“同志们完全可以放心,美苏之间现在根本没有实现核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进行核裁军谈判!”一直默默听着的谷雨开口了,他笑着说道,“苏俄虽然第一个搞出了洲际导弹,赫鲁晓夫也在不断的搞核讹诈,说什么可以向生产香肠一样生产洲际导弹,这是在胡扯!
我们已经获得了苏俄导弹领域的真实情报,苏俄手里的洲际导弹数量很少,技术也比较落后,并无多少实战能力,相反,美国不仅核弹头是苏俄的无数倍,洲际导弹也已经有了实战能力!
赫鲁晓夫这个人胆子太大了,手里没牌,却动不动搞核讹诈,哪一天被美国人看透了底牌,各种反噬就够他受得!”
中央局常委们都大惊失色,周恩来同志第一个忍不住了,“怎么会这样?这也太冒险了,万一美国人看破了他的底牌,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会不会引发核战争?”
“引发核战争,应该不至于吧?”
“帝国主义的疯狂谁也说不准!”
“不用太担心,哪怕苏俄的洲际导弹不怎么样,但苏俄瞄准欧洲的中程导弹,还有苏俄的战略轰炸机部队都是值得信任的美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作为资本的国度,赚钱是首要目的,打核战争两败俱伤,美国人是不敢的,但搞军备竞赛,制造紧张气氛,牟取私利的胆量谁也比不上,我们要镇之以静,不要被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干扰,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太掉以轻心!”
“我们也没有松懈,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一直在建设,相关投入一直在增加嘛,从目前的评估来看,美苏两国想迅速打造核盾牌,技术上还达不到,只要两国都有攻击对方的能力,以核战争为特征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相信打不起来的!
我做出这样的判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美苏军事战略是不同的,美国虽然不断加强军事力量,拥有举世无匹的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但美国的军费开支尚属于合理范围,美国只要不乱打仗,财政不至于出问题。
但苏俄就不行了,可能是二战的教训太深刻,苏俄的军事准备一直是按照打世界大战来准备的,其核力量和常规力量都过于夸张了。
我们手里有不少苏俄装备,苏俄武器不仅傻大黑粗,而且使用寿命很短,这是苏军二战的经验,战时一架飞机能挺几十个小时就已经非常难得了,所以苏军武器技术上多少有些不足,使用寿命也不长,但数量上一直保持着绝对优势。
这种发展模式下,苏俄军事工业的消耗实在太大了,其军事相关开支明显不正常,目前我们和苏俄的真实GNP差距并不大,而我们的军费开支加上中央专委等投入大概是GNP的3%,就这样,我们还根本没办法顾及很多领域。
而苏俄呢,各种武器的年产量是我们的好几倍,军队规模比我们也大得多,我估计他们军事相关开支至少是GNP的10%,这已经是准战时经济了,短时间内或许可以支撑,但时间一长,肯定是吃不消的!
更不要说,美国和其盟友拥有世界主要的工业产能、资源和市场,是苏东的好几倍,这一切都意味着苏俄利于速战,而美国利于持久。
站在苏俄的立场,他们最好的方式是尽快打一场世界大战,全取欧洲,但我们和苏俄接触那么多,对苏俄都很了解,不管是钢铁同志,还是搞三和路线的赫鲁晓夫,哪个有发动世界大战的心思?
苏军元帅们一个个凶神恶煞,强硬无比,但他们实际上想的是什么,害怕卫国战争被偷袭,开局惨败的局面重演,所以要不断加强军备,所以要构建缓冲地带,这是什么,色厉内荏!就这样的心气,苏俄主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对美国来说,打一场两败俱伤的世界大战,同样非常不划算,与其打热战,还不如用庞大的核力量压制苏俄,让苏俄不敢冒险,然后在不断的消耗中把苏俄活活耗死,更有胜算,这一点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中就有阐明!●
艾森·豪威尔并不是傻子,他为什么造了那么多原子弹,为什么不断鼓吹大规模核报复,难道真得是想打核战争吗?我看恰恰相反,他的目的就是让苏俄不敢打世界大战,就是逼着苏俄搞军备竞赛,好拖垮苏俄!”
谷雨说完,环顾四周,“同志们,美国的战略是阳谋,苏俄既然存着追逐绝对安全之心,他们就必然会上当,美苏对抗一步步加剧也是迟早的!
苏俄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的资源禀赋,而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做大事的特点又可以让苏俄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与美国的对抗,不落下风,这样的对抗看着十分凶险,但似危实安,是一个天赐的发展良机!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不要抢风头,要把舞台让给美苏表演,尽可能两头吃好处,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再过二三十年,等我们有了足够的家底,一切就好办了!
我知道一些同志担心未来真得出现核战争怎么办?我的看法是哪怕爆发核战争,相比于平坦的欧洲大平原,我们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和地形优势摆在那里,不至于出现玉石俱焚的局面!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该有的准备也是要做的,我提几点,一、军事上未来十五年要实现初步的三位一体核还击能力,这一块投入要绝对保障。
其中重中之重是洲际导弹,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次是核潜艇,可以差一点,但要坚持发展;战略轰炸机则不着急,围绕着轰6,修修补补即可。
二、常规力量的重点是空军,空军的重点是空优战斗机,要考虑一机多型,通过不断的改进实现多用途作战,新机设计时考虑一机多型,不要动辄上新机,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有把握。
军民都有很大需求的运输机和直升机也要重点发展,我们国土面积那么大,交通不便的地区很多,这些地区的施工都离不开飞机,潜力是巨大的,我们要尽可能开拓民用方面的需求,来平摊军事上的花费。
海军适当发展,主要精力放在核潜艇上大家都认可,航母要不要造,争议非常大,我一开始是反对的,不过现在法国的航母已经造出来了,上下猴急得很,海军司令员不要帽子,也要搞航母,现在看来不造是不行了,我的想法是四五期间准备,五五期间造,六五期间成军。
我国海军与美国差距太大,举目四望,最可能的假想敌是印度,而这一场南亚战争结束后,印度总要缓几年恢复元气,哪怕有能力购买英国航母,也要等到六十年代中叶,成军怎么也要等到1970年以后
印度要买航母,最可能的卖家也是英国,我们要压印度一筹,而等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力上升不少,造船能力肯定也有了明显提升,制造一艘大型滑跃航母应该问题不大,法国那种中型航母用途太局限,我们既然一定要造,还是造大一点好!
陆军还是要忍耐,保持一定的规模就可以了,装备什么的也不要太着急,当然了,为了维持陆军常规武器的研发队伍,适当装备也是有必要的。
陆军可以挑选几只部队作为拳头部队,重点装备,并不断提高机动能力,一旦遇到局部战争,这些拳头部队可以第一时间上阵!
总之一句话,未来十五年内,除了部分关键领域以外,大部分常规力量要忍耐,同时要通过不断的外销,筹集先进武器发展的经费,不要总是想着问国家要……
二、为了有效保证核反击能力,地下核设施这一块要加强,要把最关键的东西放到地下,同时各种建筑物规划时也必须加上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不仅仅是花钱,同时也是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轿车工业发展起来了,需要停车场,总停在地面,太消耗土地了,要多往地下想办法,通过建人防工程既提升了战略安全,又可以作为停车场使用一举两得。
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些处于地震带或者边缘的城市,要学习日本,考虑建筑物的防震规格,我们不仅要防人祸,也要防天灾……”
谷雨这番话说完,其他八位中央局常委、候补委员还有列席的同志互相看了看,然后陆续鼓掌支持,虽然心里多多少少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安,但谷雨的说法也确实有理有据,也找到了对应的办法,而谷雨在外交和国际战略上的眼光,大家都是认可的,所以哪怕有顾虑,还是陆续选择了支持!
中央局常委会的支持,虽然不是那么彻底,但谷雨还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今天说这番话,首先是定调,发展军事是必须的,但必须是没有损害经济的发展,老毛子那样的饮鸩止渴是不行的!
但谷雨想搞大飞机和直升机,海军就想搞航母,陆军就想多装备新式坦克,不一碗水端平,陆海军就想办法乱搞,所以为了切断陆海军与生产兵团的关系,谷雨只好做一些妥协。
这些天他连续召见高级将领座谈,也咨询了若干老帅,确定了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原则,海军如愿以偿,可以制造一艘大型航母,而且比海军现役的航母还要大,争取做到前世辽宁号的水准,可以起降大型战斗机,谷雨实在不想造法国那种航母,压根没什么用处,既然一定要造航母,还是造大一点的好!
而陆军也如愿以偿,得到了许可,可以从全军挑选六个师重点装备,可以装备新型坦克,可以装备武装直升机和各种新式火炮,而且为了能够干预印度局势,还必须有极强的机动性……(
如此一来,陆海军的建设都是对着印度来的,谷雨如此操作的目的也有逼着印度继续消耗国力,穷兵黩武,这和美国消耗苏俄是差不多的!
同样的,他还有一个小小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搞人防工程,然后顺理成章得过渡到防震,如此一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就可以出台,并在全国推行,虽说他做好了拍板提前撤离的准备,但必要的建筑防震也是必须的!
在说完了这三条之后,谷雨重申了对外开拓的“吃一个,看一个,夹一个”战略,所谓吃一个,自然是指南洋,一步步把南洋控制的地盘消化掉,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同时通过移民,稳定住西域和蒙古。
看一个自然就是非洲,昆仑省要继续开发,卡宾达和苏丹的特殊关系要维持好,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几内亚、比属刚果要寻机开拓……
夹一个自然就是印度次大陆,继续压制印度,维持印度次大陆的力量平衡,坚决不让印度一家独大,同时不断交换必要的资源。
谷雨说完,邓铁梅想了想说道,“现在我们的实力上来了,在中东是不是要纳入到考虑范围内!”
“中东就留给美苏吧,我们安安心心挖油,把多哈建设好就够了,其他都按照商业标准来,有利则为,无利则撤,绝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