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61章香港之行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199 2025-05-12 15:06

  费 XZ 离开顺德到达广州时,从广州的知识分子那边意外得到消息,钱杨夫妻从国外回国,已经回到了香港,费 XZ 迅速改变了行程,准备去看看这一对老朋友。

  少年读书时,因为身体不好,费 XZ 被放在女学读书,每每想起来,就是满眼辛酸泪,不过他唯一的好处就是牢牢记住了女神杨绎女士。

  奈何郎有情,妾无意,年青时求婚未果,各自成家,而在谷雨的前世,到了人生的暮年,费 XZ 还想追求杨绛,结果还是没有成功,杨绛女士当面和他说,我家的楼梯不好爬!

  这一世,费 XZ 生活还算幸福,夫妻和睦,儿女也有,事业也还算可以,加之私德极好,自然没什么感情上的想法,不过每每有机会,他还是想去看一看梦中的女神。

  而与前世不同,钱杨夫妻在1938年回国时,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精通多门语言的外语人才,钱杨夫妻回国时,立刻被当时急需人才的军工系统征用,长期担任翻译。

  在战争期间,他们去过美国,去过英国,后来又随同刘天章同志长期驻英,甚至还参与了谷雨在波茨坦期间的各种文件的翻译工作,一直到战争结束。

  自然而然,没有因为在西南联大放炮鄙视其他教授,只好跑到

  沦陷区教授上海小学的生活困顿经历,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没有写出来。

  虽然这一世钱钟书没有了代表作,但在战争期间,夫妻俩在繁重工作之余还是写了大量战争时期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也翻译了一些中外文学作品,名气迅速大了起来。

  战争结束后,因为钱钟书的语言天赋太高,上级本来想让他前往中国外交学院任职,同时还计划让夫妻俩参与翻译《谷雨文选》的外语版,可以说相当信任。

  不过钱杨夫妻对这些工作并无兴趣,他们反而想前往香港的清华大学任教,当时负责文艺宣传这一块工作的盛忠亮气得不轻,差点拍了桌子,还是与两口子关系很好的,刘天章同志打圆场,最后按照两口子的意愿安排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任教。

  费 XZ 当时很不理解钱杨夫妻的选择,杨绛先生告诉他,在战后安排时,他们本来想留京的,不过刘天章同志把两人叫到住处,"我很早就看出来了,你们两口子心思纯正,是搞学问的人,留在北京看起来是好事,但也容易掺和是非,还是去香港吧,那边政治气氛要宽和一些!"un8cl

  钱钟书性格乖张,并非不明白做人应该更圆滑的道理,但他却知世故而不也故,而且还长着一张毒舌,遇到宽厚的人还能照应一下,遇到心胸不那么宽广的人,就要栽跟头。

  刘天章同志性格很宽厚,所以不让两人留在京中,自然是为两人好,而两人自然心知肚明,就听从了刘天章的安排,去了香港。

  相比于香港很多在国内待不下去的教授,钱杨夫妻虽然没有入党,但好歹接受党教育多年,所以在清华大学,两人的日子比较好过,到了香港也时不时被邀请干这个,香港经合组织成立后,他更是被点名参与筹备工作,时不时还要出国考察一番。

  自此之后,费 XZ 与钱杨夫妻一南一北,接触越来越少,不过来信往来却从没有听过,每每南下,费 XZ 总是会给钱杨夫妻打电报或者写信,这样那样的联络不少。

  而这一次南下前,费 XZ 知道钱杨夫妻出国访问了,也就没打算去香港转一圈,没想到钱杨夫妻回来了,费 XZ 当然要过去看一看,聊一聊,谈一谈。

  费 XZ 乘坐火车进入到出口加工区,看到铁路两侧不断盖起的楼房和厂房,心情大好,他对身边的秘书说道,"若是咱们十六个沿海开放城市都能达到出口加工区的水平,我们就好办了!"

  秘书笑着说道,"就算达不到,也快了!"

  费 XZ 突然想起来这边有一个在华的德国人办了一个大型的养鸡场,就和秘书一起在离养鸡场最近的火车站下了车,先给鸡场打了一个电话。

  费 XZ 过去来出口加工区考察时,座谈时认识养鸡场的老板海因里希,也有他的联系方式,正好海因里希这一天在鸡场,所以这一趟联系非常顺利,费 xZ 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著名的海因里希养鸡场。

  此时此刻,这个带有示范性质的养鸡场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在获得了南美德国人的投资,有了更多资金之后,这个养鸡场更加现代化,要不是门口悬挂的"国家级白羽鸡养殖场"牌匾,农田中间的养鸡场,会被认为是一座储存粮食的仓库。

  费 XZ 到来时,此时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国籍德裔农业学家海里希已经站在公路两旁迎接,费 xZ 和海因里希寒暄了几句,看着这个规模不小的养鸡场,费 XZ 很赞赏,夸奖了一番,而一贯不苟言笑的海因里希则微笑着谦虚了两句,来到中国后,海因里希很会入乡随俗的。

  费 XZ 刚一进场区就被海因里希引进门口的清消室,传统的家禽养饲养主要靠石灰粉消毒,进入场区之前,先要在石灰粉上踩一踩方可,而这里是紫外线消杀,室内悬挂着两个紫外线灯管,人只要在室内停留一分钟便可。

  在消毒的同时,费 XZ 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此时公鸡高亢的打鸣声和母鸡的"咯哒"声,此起彼伏,从外面看起来冷清的白羽鸡养殖场,显出了热闹和活力。

  从孵化室、雏鸡舍,到成年鸡舍,围成了一个圆环,工作人员告诉费 xz ,种蛋进入孵化室孵出小鸡后,会转移到雏鸡舍;雏鸡满7周后搬进成年鸡舍,生长、产蛋并提供保种科研数据。

  海因里希告诉费 xZ ,每年春季,工人会按照种蛋的父系和母系关系编号,放进孵化器中,孵化新世代的白羽鸡,工作人员抽开闲置的孵化器,能看到每一个网格上标注着一个数字,从种蛋收集、孵化,到雏鸡出壳,数字伴随着鸡蛋到鸡的转变。

  白羽鸡出生的第一天,会在翅膀上固定一个号牌,再按编号归入鸡舍。"看到这个编号,就可以知道鸡蛋是哪只母鸡产的,它的父亲是谁。"

  海因里希介绍说,中国的白羽鸡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鸡种都比较昂贵,如果一直从国外进口,成本非常高,所以鸡场承担了一项国家科研任务,将不同来源的白羽鸡杂交,挑选最优良的鸡种,而刚出壳一周的2500只雏鸡,也是他们今年的保护和研究对象。

  海因里希介绍这种雏鸡的养殖相当困难,工人们负责每四个小时喂一遍饲料,保证雏鸡吃饱的同时,又要留足空腹时间,雏鸡舍的角落,装满水的桶静止摆放。

  雏鸡敏感,饮用水接近室温,才能饮用,而雏鸡舍的室温要求同样严格,四周装着温度计,随着雏鸡周龄增长调节温度;一周龄的雏鸡,温度要控制在34摄氏度至36摄氏度;两周龄的雏鸡,温度下调3摄氏度。

  鸡场严格执行着这些保种规范,夏天中午气温过高时,工作人员需要喷雾降温,到了冬天,夜里要打开电暖器给雏鸡取暖。

  病故的雏鸡会做无害化处理,在育雏期记录表上,每一只病死伤死的雏鸡,都留下了记录。"3月29日,1518号雏鸡病死

  "3月30日,2195号雏鸡病死"。

  雏鸡难分雌雄,一个月后,会根据边鸡的雌雄筛选出优质的公鸡和母鸡,组成新的育种家系,观察记录边鸡的生长曲线和各项性能,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个世代的培育留下种蛋......

  而雏鸡还需要断喙,海因里希托着雏鸡小小的脑袋,鸡像对准美国进口的断喙机上烧热的铁片融掉尖端,断喙后的雏鸡重新放回鸡笼,十分钟后,雏鸡开始正常啄食,鸡嘴都是角质,断喙不会造成损伤,一边做,一边解释,"断像可以避免雏鸡相互啄伤,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说到这里,海因里希还告诉费 XZ ,养鸡场与土鸡散养不同,各种鸡聚集在一起,很容易互相啄来啄去,死亡率会很高,所以鸡场不能太亮,也要断喙,鸡场甚至还从美国引进一种鸡用眼镜,鸡戴上眼镜后,看到的都是红色,也就不会啄来啄去了......

  费 XZ 津津有味的听着,养鸡场花样还真多,一个又一个看过后,费 xz 感慨的说道,"都说德国专家们管理严格,现在一看确实如此呀!"

  "美欧的大型养鸡场都是如此,这就是科学养鸡,中国必须要跟上才行!"

  费 XZ 十分感慨,又和海因里希交流了一番经济效益,海因里希这个养鸡场出产的肉鸡和鸡蛋养成之后送冷冻仓库,主要供应香港市场需要。

  这种养殖鸡四斤半饲料就可以出一斤重的白鸡,虽然鸡肉又腥又粘,香味很淡,鲜味也淡,但成本非常低,比传统养鸡法利润多多了!

  听到这里,费 xz 很吃惊,"四斤半饲料就能出一斤鸡,那咱们国家出一千万吨饲料,岂不是出产两百多万吨,也就是四十亿斤鸡肉,中国有七亿人,人均可以吃六斤肉!"

  海因里希点点头,"您算得很对!"

  "若是有五千万吨饲料粮,中国老百姓一年就可以吃三十斤鸡肉,哪怕养殖鸡不如散养鸡好吃,那也是三十斤鸡肉呀,隔三差五就能吃上肉,真是不得了,不得了呀!"

  费 XZ 连连感慨,抓着海因里希的手说道,"海因里希先生,您太了不起了,您对中国人民的帮助太大了,谢谢您,真得谢谢您!"

  鸡农海因里希脸上微微泛红,他也想不到灰头土脸的来到中国后,竟然会有今天的成就,现在他的养鸡事业已经越做越大,不仅南美资金投资他,中国更大银行也给他贷款,让他不断扩大养鸡规模,并且向上下游扩张。

  比如养鸡所需的饲料,又比如各种兽药,他都已经创办了相应的企业,各种雇员已经达到了两千人以上,年产值已经突破了八千万,而这还不足以满足香港的需要,而中国和香港相当的城市至少有二十个,这真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市场呀!

  此时海因里希创业的干劲越来越大,他不仅规划了大规模扩张的计划,还准备办一个大型养猪场,虽然他没有养猪的经验,但南美那边的技术人员也是有一些的,完全可以合作。

  海因里希干劲十足,也是有原因的,心爱的女儿已经被接到了香港,他需要赚到很多钱,让爱女可以安稳的毫无负担的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活越来越平静,海因里希也尝试加入中国国籍,本来他认为很难被批准,没想到竟然被批准了。

  拿到中国户口本的同时,他还同时得到了保证,只要他能够继续现在的出色表现,养好鸡,他完全不需要担心有人翻旧账,这不仅仅是对他的保证,也是对南美那些投资中国,并在中国居住的德国人的保证......

  海因里希自此彻底放心了,把过去抛到脑后,在中国开始了新生活,而在他的帮助下,在南美的德国资金不断转移到中国,而曾经为阿根廷设计飞机的谭克团队部分人员也在1956年到达了重庆,不过中方并不要求他们设计战斗机或者攻击机,而是要求他们设计一款飞翼轰炸机。

  二战中,霍顿兄弟探索过采用喷气推进的飞翼式霍顿 Ho229原型机,虽然并没有成功,但这一次探索非常有意义,战后,小霍顿也来到了阿根廷,后来加入到谭克团队,中方自然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价值,希望这个德国团队能够取得一些成果。

  飞翼布局虽然隐身性能很好,但对飞机的可操纵性能要求非常高,所以中方事实上并不指望德国人能搞出这款飞翼轰炸机,但哪怕制造出几架原型机,可以不断试飞都是好的,这对于未来空军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此举也造成了谭克团队的分裂,一部分人跟随谭克去了希望自己研发飞机的印度,他们想的是继续完善在阿根廷的设计,另一部分人如小霍顿就重新燃起了研发飞翼飞机的兴趣,果断选择来到中国,继续他们在二战中的研究......

  当然了,这些军事上的东西,费 XZ 先生并不知道,在考察了海因里希养鸡场后,他在第三天到达九龙站时,费 XZ 下车和秘书一起办理过关手续。

  虽然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但也没搞什么特殊化,而是和秘书老老实实排队,不过就在排队时,他意外地遇到了考察南掌时认识的巴色县长李思明,穿着一身普通军装的李思明很吃惊得说道,"费先生,我老远瞅着像,没想到真是您呀,我在李思明,在巴色时和您见过的!"

  "记得,记得,小李,你这是去香港出差?"

  李思明笑着说道,"费先生,我现在调到交州企业工作,这一次和单位领导前往香港拜会客户,没想到竟然在九龙火车站看到了您,真是巧呀!"

  一边说话,李思明一边看着长长的过关检查队伍,微微皱眉,"费先生,您完全可以走贵宾通道呀,怎么在这里排队?"

  费 XZ 笑着说道,"我这一趟去香港是为了个人私事,拿着工

  作证,走贵宾通道有些不合适!"

  李思明很健谈,"费先生,您对自己的要求真是严格,不过这么排队也不是办法,如果您觉得合适的话,把证件交给我,我帮您安排尽快过关。

  过关之后,您可以和我们交州过来的同志一起走,我们从军分区那里借了一辆大巴车,里面还有几个空位,到时候可以把您送到想去的地方,这样就不用过关之后转车了!"

  "这样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们的车子本来也是借的嘛,只是顺便携带您一程!"

  李思明的好意,费 xz 不好推辞就答应下来,李思明带着两人来到了一辆车前,李思明向费 xZ 介绍,"费先生,这是我们领导交州市委书记李锡文同志,您和李书记聊一聊,我和您的秘书一起去办理证件!"

  费 XZ 有些吃惊,竟然在这里见到了一位省会书记,他伸出手

  李锡文也笑了起来,"费先生,几年前,我们在北京开两会的时候见过,当时我是河南代表团成员,随同省委方书记一起和包括您在内的多位政协委员们座谈,您还有印象吗?"

  费 XZ 笑着轻轻拍了拍脑袋,"哎呀,怪不得我觉得有些眼熟原来我们确实在北京见过!"

  李锡文请费 XZ 上了大巴车,然后两人就聊了起来,费 XZ 对李锡文能够借到军车有些吃惊,李锡文告诉他,他在南太平洋前线作战时的一位老战友被分配到出口加工区的军分区,借车还是很容易的。

  听完了李锡文出国参战的经历,费 xZ 先生相当感慨,"当今英雄何其多也!"

  李锡文谦虚了两句,然后询问费 XZ 去香港做什么,费 XZ 告诉李锡文,他这一趟去香港是拜访自己的老朋友钱杨两同志,顺便考察一些特区的电影业。

  李锡文听完,也很兴趣,"我在交州看过香港的电影,也听人说过特区的电影搞得不错,但具体情况就不太了解了!"

  "特区现在云集了大批电影人,一年有三百多部电影,不仅国内会引进,也大量出口东南亚新马泰地区,听说南美洲的华人社区也会到香港购买电影拷贝,看到香港电影业发展的不错,我就有心去看一看,希望对内地电影业的发展有所参考......"

  李锡文很吃惊,"三百多部电影,我们广南电影厂是广南三省唯一的电影厂,到现在一年也不过拍摄一二十部电影,就这样每年我们都要给补贴,香港拍这么多电影吃得消吗?"

  "李书记,香港那边的电影公司都是合股企业,自负盈亏,拍摄的都是商业电影,靠广告和票房收入维持,特区政府也不管电影内容,若是电影上映后,被举报有涩情、宣扬军国主义等情节,特区公安处才会介入调查,但对政治内容管得并不严格......"

  李锡文是政委出身,对意识形态相当敏感,他想了想,这才说道,"我听人说香港的文艺宣传乱糟糟的,不断有人出版影射谷枢机的文章小说,甚至还有人拍摄影射谷枢机的电影!"

  "文章小说是有一些,不过争论比较大,我听说一直有同志想打压,不过被谷主席拦住了,那部电影我也听说过,不过特区三大院线都没有上映,据说只有几个零星的小影院上映了,票房很少,而且这几个零星的小影院旁边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三大院线的影院说到这里,费 XZ 笑了笑,"我对这种模式挺感兴趣的,准备去看一看!"

  李锡文反应很快,"不管电影内容,但能不能上映却要看院线的眼色,原来还可以这么做事......"

  "呵呵,中央是不是这样的考虑,我就不知道了!"

  李锡文想了想说道,"这样做或许可行,但我们的电影厂需要拍摄大量反应生产一线的纪录片,指导群众生产,也要拍摄一些政治宣传片,这些都不可能做成商业电影!"

  "这一类的电影并不需要太多!"

  "香港本来就是试点嘛,多看看可能更好一些!"

  "确实如此,不过每年国内从香港采购各种电影几十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确实,有些武侠电影拍的很好!"

  李锡文没有继续谈及这个话题,而是转移话题,告诉费 xz ,广南工委决定举三省之力筹办广南汽车,他被任命为筹备组组长,但要想办好汽车厂并不容易。

  他这一次带队,首先是访问广州,与广东中苏工业园区的苏方负责同志交流,广南三省希望用更多的热带农产品交换苏俄的机床设备和技术人员,毕竟广南的同志开矿还可以,搞汽车的难度大了一些,没人指导是不行的。

  这一次交流比较顺利,苏俄同志态度很积极,不仅答应了广南方面的请求,还向广南方面建议引进克拉斯系列的柴油车,不过办一个汽车厂的投资很大,而且一些重要的设备还需要进口,广南三省压力不小。

  所以广南汽车厂计划采用股份制,他的第二站是访问香港,希望在香港的华侨能够积极认购广南汽车厂的股份,另外李锡文还准备与在钢的菲律宾华侨谈一谈,战争期间,他和菲律宾华侨关系不错..

  费 xZ 有些吃惊,"国内的汽车厂已经够多了,广南也要办?真得有必要吗?"

  "广南三省要想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上来,必须搞工业,而要发展工业,汽车工业的带动能力最强,各种汽车配件可以拉起很多配套厂。

  我们广南有大型钢铁厂,也有机械厂,三五期间,鸿基石化基地也有一轮新的扩建,不仅有煤化工,石化也将有大的发展,工业基础相当不错!

  而且相比于内地,广南三省群众的日子要好一些,有强烈的购车需求,我们省搞汽车的基础是有的,准备先搞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轻型货车,满足广南群众的生产需求,还可以出口给周边的中南三国,不过如果能够引进苏俄克拉斯系列的柴油车也不错,重型卡车技术难度太大,目前国内还是比较缺得......

  费 xZ 点点头,李锡文这么说似乎也没错,不过他还是劝说道"小李,我这一套在珠三角看了看,发现珠三角民间经济很繁荣,地方政府也收益不小,你们交州要想发展,在这一块也要下下功夫!"

  李锡文点点头,"费先生,您说的在理,我这几年多次往返广东,发现珠三角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发展非常快,我们市也仿照珠三角的做法发展地方经济,这几年也有一些进展,您什么时候有空,可以调查一番,给我们出出主意!"

  费 XZ 和李锡文相谈甚欢,聊了一会,李思明和费 XZ 的秘书办好了相关手续,然后发动大巴车前往香港特区,李锡文把费 XZ 放在了清华大学,而他则率队首先拜会特区行政长官滕代远前先生。

  费 XZ 看着谷雨手书的清华大学的校门,多少有些感慨,共产党改变了太多,燕京大学被撤销,并与北大合井;清华大学南下,清华和燕大的校园变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

  不过相比于燕大,清华虽然南任,却还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包括诺贝尔奖学者在内的大批国内外教授坐镇,而香港特区的不断繁荣,清华大学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不管是特区政府的经费,区是当初中央划给的大批可租借房产,都极大的助推着清华的发展。

  在香港的多所高校与内地统一招生,包分配不同,其采取的是自主招生模式,也不包分配,各高校不仅在国内招生,还在九州日本、朝鲜、南洋、中南半岛等地区招生,这也是践行谷雨那句话,香港不仅仅是中国的香港,也是东亚各国人民的香港。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材生入读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拥有极高的助学金,加之该大学与美国有着极特殊的关系,清华大学毕业生留学美国非常容易,所以随着美国麦卡锡主义被压制,清华大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清华留学美国,同时欧美的好东西也非常容易的传送到清华大学......

  所以漫步清华大学校园的感受与国内各大学截然不同,费 xZ 总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他晃晃脑袋,排除掉这些思想,中国的发展需要无数严谨缜密的工程师,国内大学效仿苏俄,全力培养工程师的思路完全正确,要没有那么多工程师,中国如何发展壮大。

  而香港各高校则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重点培养具有自由精神的科学家和社科专家,使之兼具东西方所长,未来可以为国家所用,恰恰说明国家领导人考虑到周全。

  一路缓缓行走,终于来到了钱杨两人的住处附近,不过还没有上去,费 XZ 就看到了正带着女儿散步的钱杨夫妻,看到自己的学弟和年青时的舔狗,杨绛招了招手,然后费 xZ 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寒暄了两句,杨绛有些奇怪的问道," XZ ,我和钟书刚刚回香港,你怎么就过来了?"

  费 XZ 解释了一番,又说要考察香港的电影,杨绎才明白过来,笑着说道,"我一贯不怎么看电影的,这回可帮不上你什么忙!

  费 XZ 则笑着说道,"并不需要帮忙,我们搞社会学研究的,有一套自己的调查办法!"

  钱钟书听完," XZ ,你要调研,最好是调研一番香港的出版业,相比于电影业,出版业才真正是热闹非凡呀!"

  "怎么了?"

  "前段时间,谷主席不是说各种建设浪费破千亿嘛,这段时间香港各种阴阳怪气否定国家发展的说法不少,有些人做得不好,该骂是没错,关键是很多人什么都不懂,就敢乱说话,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无知者无畏!"

  "钟书,如果不是抗战期间做了那么些年的翻译,你也是其中之一!"

  钱钟书忍不住笑了起来,抗战时期,这位大翻译家为了做好各种翻译工作,不得不苦学工业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工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看到一些乱七八糟的评论,自然忍不住写一写评论,冷嘲热讽一番。

  杨绛最看重的是丈夫身上的真、淘气和痴气,也不拦着他,着他和那些不着调的人吵架,希望可以多一些作品。

  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后,费 XZ 自然来了兴趣,在招待所住下之就跑到清华图书馆研究起来近段时间的各种报纸,看完报纸上的各种论调,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也怪不得中央领导会把这么多人赶到香港和南洋,一些人确实水平太差了......

  有一个因为写连载武侠小说很有名的大作家很是义愤填膺,他指责中央政府一门心思穷兵黩武,搞各种军工建设,是千亿浪费的主要部分,也造成中国老百姓日子不好,现在连本州日本和九州日本都比不上了,长此以往,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而这个政府是一定不会稳固的。

  这番话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他接下来的说法,就有些不太对劲了,"我们造火箭,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能去轰炸美国吗?能去轰炸苏俄吗?当这些穷困潦倒的人民造起反的时候,能用原子弹将他们一一炸死吗?"

  费 XZ 看完就无语,最奇葩的是他接下来的说法,他认为中国现在制造的原子弹、火箭都远远比不上美苏英等国,与其把心思放在制造袖珍原子弹上,还不如把这些钱花在老百姓上......

  这篇文章发表后,清华大学一位物理学教授就抨击作者狗屁不通,混淆视听,没有原子弹,火箭,老百姓天天担心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才要命呢,我们造原子弹是为了防御,不让别人威胁我们,你这都不懂?

  而且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很多相通之处,正是因为我们在潜艇领域的发展,我们才有能力制造合成氨,才一步步让人民吃饱了肚子,而且军事领域的投入也没那么大。

  对外公开的工程浪费大部分是历年地方工业建设的不足积累而成,中央工业建设的浪费明显不多,其中军事领域的浪费就更少了

  这位物理学家最后讽刺道,原子弹等核武器真正的难处不在于做大,而在于如何做小,若是中国第一个做出了袖珍原子弹,那才是世界最好的技术,可以放在火箭上,建立起全球核威慑,让你有机会可以安安心心继续胡说八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