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325章调整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741 2025-05-12 15:06

  贝利亚被捕的细节传到北京,谷雨看完之后,脸色骤变,朱可夫拿到苏共高层授权后,其种种行为隔着上万里,谷雨都能感到不妙,被他那么一搞,苏俄中央主席团成员在军队当中还有屁的威望,未来苏俄有热闹瞧了!

  本来他一直在考虑再一次换届军委领导人如何安排,不过这一次朱可夫的行为让谷雨感受到强烈不安,或许这一届没有必要给两位军委副主席安排中央局委员,给一位候补委员,一位中央书记也是可以的,等中央局内部没有元帅了,再安排为正式委员也来得及。

  此时第二次中央工作会议已经即将结束,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已经基本敲定,也诞生了中央领导层的候选名单,接下来七八月间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将对人事工作做出最后的决定。

  与第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一样,毛泽东同志也没有出席第二次会议,他甚至还委托古柏在大会上宣读了一封信,表示希望退出中央领导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主义试点区的想法,虽然谷雨主动进行了挽留,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形式,面子要给得足足的。

  既然毛泽东同志主动退出,九大中央局常委会如何安排也就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内容,不过谷雨继续保留着沉默,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不断得找一个个同志谈话,听取他们对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意见。

  不过谷雨并不做声,不代表下面的高级干部们不研究,此时王若飞同志已经参与中央局常委会工作,基本上可以认为他有一席之地。

  考虑到中央局常委会比较重视资历,毛泽东同志也已经退休,刘天章同志会不会退休,虽然他本人有退休的意愿,但谷雨同志未必希望他退休,所以未来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还是扑朔迷离。

  按照谷雨对一些军队同志的承诺,肯定有一位军队元帅同志进入到常委会,刘伯承同志干完了一任之后就将退休,陈赓、段德昌两同志又比较年轻,大家看来看去,突然发现今年61岁的邓铁梅元帅似乎希望很大。

  不过有人也觉得可能性不大,小一岁的毛泽东同志都退休了,大一岁的邓铁梅反而更进一步,这算什么道理?!

  "什么是道理,谷书记才是道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好了,不要说怪话了,跟你我没有任何关系!"

  秉性忠直的中央督巡委副主任董振堂同志在与老部下交谈时,就听到了这样的抱怨,不过他立刻打了回去,不给下面发挥的机会,而下面的干部见他不愿意说,也没敢继续,他们也清楚现在不是说这些事情的时机。

  董振堂同志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是

  半路起义的,红军时期本身就不受信任,到了谷雨主政期间,他也没有立下彪悍千古的大功,能担任一任总部首长,然后顺利拿到元帅退役,已经是对他多年功劳的认可,够意思了!

  所以安排为中央督巡委副主任,董振堂同志也挺安分,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老实实做好对地方的巡视,让烈士们付出无数牺牲的江山不至于被腐朽,董振堂同

  志做得十分认真。

  此时此刻的董振堂同志并不知道,他的忠直获得了饶漱石的高度认可,在九大人事调整中,他一开始甚至推荐董振堂担任政法委书记,不过谷雨对新增中央局委员一直有些犹豫,最终他错失了这个关键的位置。

  但机会该来的还是会来,这些年彭德怀同志功勋不小,在中央监委工作期间效果明显,谷雨不可能让他长期担任监委常务副书记,他决定让彭德怀同志进入中央局,接替饶漱石担任中央督巡委主任的位置,负责巡视工作。

  彭德怀同志担任中央督巡委主任后,中央监委常务副书记的位置就将由董振堂同志担任,虽然进不了中央局,但也可以在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发挥重大作用。

  这几年,饶漱石为谷雨做了不少事情,

  谷雨也不能亏待他,谷雨准备让饶漱石重回组织系统,谷雨准备将中央人才交流领导小组、中央编委和外国专家局等部门合并为中央和国家人才工作领导委员会,饶漱石为主任。

  说白了,谷雨又一次拐弯抹角给了饶漱石重权,可以领导人才交流、编委和外国专家工作,接下来的整顿过程中,彭德怀和董振堂同志负责巡视审判,而饶漱石则需要领导对中央、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进行一番梳理,把一大批吃干饭的人赶走,尽可能减轻财政压力。

  除此之外,饶漱石还需要对国企进行进行一番试点,毛泽东同志判断得没错,国企干部把国企搞砸了还有退路,所以谷雨现在把这条后路断掉,谁来负责这件得罪人的事情,自然是饶漱石,谁让他最得谷雨信任呢?

  饶漱石对这个任命非常满意,重回组织

  局,拿到一部分组织大权,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干活得罪人的同时,也是影响力的进一步延伸。

  这一届毛泽东走了,下一届就算周恩来不走,下下一届他也走定了,到时候谁也挡不住他进入中央局常委会!

  饶漱石得意,柯庆施就不是很得意了,年初与何孟雄的较量中,谷雨最终让何孟雄南下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负责独立工会试

  点,等于变相给出了答案。

  这也使得党内各界开始怀疑柯庆施的政治影响力,最起码他比不上饶漱石、何孟雄和薄一波三人,甚至连长期在地方的李

  兴唐都未必比得上,要不然他怎么连谷雨的心思都猜不出来。

  柯庆施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六月份的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他主动找到谷雨请求汇报工作,谷雨对他的来意心知肚明,虽然态度挺不错,但并没有告诉他未来的安排,因为谷雨已经决定让他退出中央局。

  谷雨一直对八大他和饶漱石之间狗咬狗那些东西意见很大,饶漱石震慑作用大,本人又比较能干,政治主张和谷雨靠近,谷雨还能容忍,但对柯庆施就没那么客气了

  柯庆施官僚主义思想挺浓厚,不管在广南工委,还是在国资委,也都没有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能力,那还留着干什么,安排退居二线得了,旧得不去,新得不来嘛

  这一次交谈之后,柯庆施有些垂头丧气,他才五十一岁呀,怎么就突然间仕途到头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心情不好的柯庆施回到家中,正好老部下们来访,大家伙欢宴一场,柯庆施心情不好就有些贪杯,喝着喝着就喝多了...

  6月22日凌晨,谷雨准时起床,张世德已经等在客厅,他见到谷雨第一句话就是柯庆施同志突然急症,已经被送到了北京阜外医院,现在正在抢救中。

  谷雨听完,猛然间愣住了,"老施出事

  了?昨天我看他还好好地,和他谈话时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今天怎么就不行了,什么原因?"

  "目前还不明确,听说是昨晚吃饭的时候喝了好几瓶酒!"

  谷雨十分恼火,"喝酒,喝酒,喝得命都没有了,这是第一个!"

  虽然生气,但谷雨还是让郭子华代表他过去看一看,不过等到郭子华到达医院时,抢救已经失败,柯庆施同志就这么五十刚出头就这么去世了!

  得到通报的谷雨待在那里,思考了很久很久,他猛然间意识到经历过战争的人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是非常坚韧,可以活到一百多岁。要么是身体很糟糕,往往五六十岁就过世了,而他器重的高级干部中有很多人也是五六十岁就病逝了,他也要做好后备

  干部的准备工作。

  当天谷雨决定让廖德华同志主持柯庆施接下来的葬礼,同时决定成立中央保健委员会,并决定对重要的领导干部建立起定期体检制度,同时要加强医生的权威,避免高级干部控制不住自己乱来,柯庆施喝酒喝死了,这个笑话闹得太大了,传出去也不好听呀!

  柯庆施同志意外去世后,谷雨不得不考虑接替他的人选,这需要一个有一定资历,懂一些经济,最好还需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干部。

  廖德华推荐李富春同志,谷雨摇摇头

  ,"温吞水,做不了监管的活!"

  又推荐李先念,谷雨还是不认可,嫌弃偏软,最后谷雨挑来挑去选择了出身红一的老同志唐沽同志担任党委书记,他今年五十四岁,抗日战争期间负责支前,多有能力算不上,但认真负责还是可以的,国资委要的就是循吏,不折腾就是好的

  确定唐沽同志后,谷雨决定再从地方调一位对经济比较了解的同志担任主任搭班子,廖德华就推荐上海市长杨琳担任国资委主任,谷雨点头认可。

  但谷景生调任天津后,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已经空缺,现在又没有了市长,毛泽民同志九大之后也要调到中央,谷雨就想早早确定这两个职务,他试探得询问廖德华同志,"你觉得高岗同志怎么样?"

  廖德华同志也不明白谷雨咋就那么喜

  欢高岗,不过他还是果断否决,答曰,"粗了一些!"

  谷雨又问,"李玉田如何?"

  "憨厚了一些,怕是有些镇不住!"

  "那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答曰,"雨林同志该下地方了!"

  薛雨林下地方倒没问题,但谷雨并不准备让他去上海,最后谷雨做出了决定,李先念接替财政部长,薛雨林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原湖北老大李玉田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至于上海市长则由搞经济还算不错的山西省长韩光调任。

  表面上看李玉田这个湖北老大改任上

  海老二,算是亏到家了,但这个安排意味深长,他的前任谷景生现在是河北省委第一书记,这个位置离中央局已经一步之遥了,考虑到年龄,谁都知道谷景生进入中央局是迟早的事情(天津已经和河北合并,之前忘记了,修改下)。(

  即便是现在,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毛泽民同志也不管党务,这是第二书记的事情,九大后,毛泽民同志肯定会进入中央局,很可能会担任副总理,到时候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空下来之后,李玉田自然很有竞争力......

  本来廖德华同志瞄准的就是毛泽民同志之后的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但没想到谷雨压根没给机会,甚至连市长都安排给了北方出身的后起之秀韩光,他虽然有些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韩光这几年确实在山西干得挺好,谷雨提拔他合情合理!

  而九大前夕这些调整,自然也牵扯到

  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李锡文,他已经被确定为九大正式代表,而就在六月底,李锡文的政治生涯更进了一步,他被安排为广南分局委员、日南省委常委、交州市委

  书记,前往中国最南方的省份之一工作。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方远征同志对这个能干的干部被调走相当不高兴,他在告知李锡文调令时告诉他,中央组织部咨询意见时,他是很反对的,但没办法,中组部认为表现出色的年青干部必须异地调整工

  作,这是中央组织局的决议。

  然后方远征又和李锡文解释为什么他被安排到日南交州的原因,日南虽然回归祖国时间不长,但不管是战略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极其重要。

  红河平原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每年

  需要向国家提供50亿斤以上的大米,而随

  着时间的推移,接下来数量还要增加。

  交州一代是国家重点经营的南方工业

  基地,钢铁、煤炭、化工、机械、交通、港口全部都获得了大量投资,日南钢铁厂、鸿基煤矿、海防港、日南化工厂、日南火电厂、日南电解铝厂、日南镍厂、日南铜矿等等都是一五、二五重点工程。

  交州同样是交通枢纽,滇越铁路、桂越铁路和换中南半岛铁路汇集在交州,也正因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方战区空军司令部就在交州,第1集团军的总部就是交州。

  而按照中苏协议,日南还要承担大部分提供给苏俄的各种热带农作物,这就需要一个与苏俄有相当交往的干部,这也是为什么李锡文最终被安排到日南的原因。

  方远征说到这里,微微叹了一口气说

  道,"因为有南越、柬埔寨在,国家在日南的投入非常大,谷书记指示得非常清楚,日南不仅要稳定,还必须发展得非常好,以整合南洋人心!

  日南虽然已经建省,但日南各项管理还有很浓厚的军管色彩,各级干部大多是军转干部,历任日南省委书记都是将军出身,现任省委书记是段少章同志,长期担任总长,你肯定熟悉。

  但他们搞经济都差了那么一点,你过去之后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大胆一些,不要有什么顾虑,他们都会放手让你施展的

  李锡文听完,心里松了一口气,心说大家都是部队一脉,他过去应该可以很好的适应,至于交州经济,李锡文倒不是很担心,交州的位置摆在哪里,各种工业企业众多,又有那么多热带农产品,人口又比河南少,想发展起来要容易得多。

  没想到啃了好几年硬骨头,现在反而去了交州这么个好地方,虽然正式上任还有段时间,但已经可以准备起来了。

  心情很好的李锡文跟妻子一说,黄文秋第一反应就是交州是不是很热?蚊子是不是很多?大人过去行,孩子吃得消吗?

  李锡文点点头,"热带地区肯定热得,但怎么也比南洋、昆仑省那些地方好得多,听说那边的同志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

  备!"

  洛车集团发展得很好,黄文秋自然水

  涨船高,还攀上了谷雨女儿丁承德同志,所以现在让她去陌生的日南,黄文秋就不是非常乐意。

  她告诉李锡文,丁承德同志的科大计算机服务中心现在发展得很好,正在招兵买马,就找到了她,给她的待遇相当不错,她想带着孩子调到中科大,孩子们以后有一个北京户口,上大学也容易。

  李锡文则不以为然,"孩子们才多大呀,去哪里读书不一样?再说了,我都已经是副部级干部了,他们上学肯定有照顾的,有什么好担心!".

  话虽如此,黄文秋还是想带着孩子们去北京,李锡文肯定要时不时前往北京开会的,到时候一家也可以团聚,而且她是在丁承德同志的领导下工作,这对李锡文的未来也有好处。

  李锡文今年35岁,仕途一帆风顺,离

  正部级干部越来越近,对老婆的说法他自然有些不以为然,这个年龄的军队高级将领欲望正盛,老婆常年不在身边,李锡文多少有些不乐意。

  黄文秋离老公远一些也有这个原因,战争期间还行,这几年一个孩子接着一个出来,她实在有些烦了,她就想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去北京不管对丈夫的事业,还

  是对孩子的未来都是好事。

  李锡文脾气不错,也知道这几年连生了两个孩子,老婆有意见,最后只好对老婆妥协,让老婆上京,这就涉及到房子问题,幸好他们在北京有房子,不用发愁房子问题。

  李锡文最早在中办工作,他又是享受副部级待遇的退伍高级军官,1946年上半年在北京全款够买了一套房子,倒不是他动作快,而是那会中央知道他们有钱,巴不得用房子把他们手里的钱置换出来......

  离开北京前往洛阳工作时,按照中央规定,他可以保留房屋产权,但如果超过六个月不入住,就要按照规定的价格出租给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这也是没办法,北京住房太紧张,中央不允许有大量的空置住房。

  因为北京有房子,李锡文在洛阳期间

  自然没资格买房,黄文秋名下没有房子,两口子只好买了一套小居室,虽然一家人住得紧紧巴巴地,但谁让洛阳住房也紧张,有的住就不错了。

  李锡文事实上也可以在原来的市委大院,后来的省委大院租一套房子,不过李锡文知道省委大院的房屋是有数的,中央又严格限制地方乱盖房子,他住进去,也

  就意味着一位已经半退下去的老同志要被挤走,虽说按照制定,他只要提出来,那位老同志就不得不搬走,但肯定会得罪人,何苦来哉。

  他以自己有房子为由住在外面,拒绝了省委租房的安排,老同志们得了他的人情,也不会和他在工作中过不去,反正他在北京有房子,也不是很在乎这些东西。

  两口子商量了一下,李锡文觉得需要

  去一趟北京,安排好黄文秋的工作,把孩子们的就学等等办好,同时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把房子要回来,事情还真不少......

  李锡文也想和丁承德谈一谈,听一听这位大公主怎么说,若是大公主安排得不好,正好找人给黄文秋换一个位置,李锡文很清楚到了他的位置,丁承德或许有些影响,但影响力绝对非常有限,谷书记不可能听丁承德的。

  李锡文借着工作分配为由,乘坐火车来到了北京,向中组部报备后,他首先去拜访了老帅邓铁梅,邓铁梅有些纳闷他在这个时候到京,询问他的来意。

  等得知李锡文的安排后,邓铁梅笑着说道,"你小子运气真是不错,交州虽然不算最好,但很适合你这样的军转干部起步

  ,看来饶漱石从中发挥了作用!"

  李锡文仕途最重要的一站是饶漱石安排

  的,而从副省长到主政一方的市委书记,而且还是长期军管的市委书记起步,很明显上面没人照应,李锡文绝无这么好的运气。

  李锡文自然心知肚明,对饶漱石一直十分感激,不过他又听说饶漱石同志得罪了很多人,也不知道他和邓铁梅的关系,邓铁梅听完哈哈笑了起来,"我就算和饶漱石有什么矛盾,也轮不到对你这个后生晚辈发泄

  呀!"

  见邓铁梅不反对他去拜见饶漱石,李锡文稍稍松了一口气,然后又把丁承德邀请妻子黄文秋的事情告诉了邓铁梅,他也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做。

  "小李,这件事比较复杂我也没办法帮你拿主意!"邓铁梅听完,微微皱眉,邓铁梅告诉李锡文,丁承德的计算机服务中

  心现在搞得挺大。

  陈赓那个日本儿媳妇给她做副经理,

  听说还有几位其他领导的女儿或者儿媳妇在,所以按理说,李锡文的老婆因为懂会计,被邀请担任会计师也不算什么。

  但这些位女同志凑在一起,万一搞出点什么谁也不知道,其他人背后都有大神,黄文秋就未必扛得住了,尤其她还是会计师。

  李锡文连连点头,表示他有些担心得就是这个,不知道丁承德同志到底是什么想法,准备问一问情况,若只是普通的打打下手那也没什么,若是她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李锡文不愿意让妻子掺和进去。

  邓铁梅点点头,然后让他问一问饶漱石,饶漱石搞纪律工作,他肯定最清楚,就这样,李锡文又去拜会了饶漱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