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向司徒雷登表示可以退出爪哇,又让大使邀请杜鲁门,示好的姿态很明显,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人把他的示好,当成是软弱,当成是退缩,自然要得寸进尺,所以就在刚才,前线报告美军增兵。
很显然,这场较量还要继续下去,这虽然不是谷雨所希望的,但他毫无畏惧,也早就做好了预案,毕竟美国增兵,加大对爪哇岛的压制力度是非常符合美国人屌性的做法。
他不会傻傻的,随着美国人的棒棒转,和美国在爪哇岛撕逼,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国增兵爪哇岛,中国就要继续在马来半岛增加力量,但他却刻意不主动动手,就是要逼着美英和土著犯错,以此占据道义上的上风。
这是军事上的应对,而在政治上,中国自然也要进一步加深与苏俄、英国的合作,这会老美并没有完成对欧洲的全面整合,又不是唯一的选择,反正既不可能被完全封锁,又不至于断绝外贸关系,谷雨不着急;
与此同时,经济上绝不能保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美国资本家的攻略,此时美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了92%,企业所得税率超过50%,资本家等于为美国政府打工,把厂子搬到中国,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所需要付出的税率都少了一大截,不香吗?
前世美国资本家们压根没有选择,但这一世有选择了,随着美国报界掀起了中国热,今年下半年以来,进入出口加工区的美国企业越来越多,现在中国赚钱效应明显,只要这些企业在中国赚到钱,赚到大钱,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进入中国。
为了因应这种大趋势,1953年农历新年前,新年团拜会会分成几场,其中一场出席人员是民族资本家、海外华侨和外资在华代表,谷雨计划做一个扩大开放的讲话,而在年后,他就将考察出口加工区和香港特区,给予肯定。
而在今年的九大上的政治报告上,谷雨将提及开放十六个沿海城市,从1946年香港特区建立,到现在已经七八年,到了进一步开放的时候了!
所以谷雨虽然生气,但也没有太在意,他把电报递给吴陶两同志,"对美国人的反应,我们早有准备,不外乎文攻武备,不需要太当回事!"
评论了一句之后,他继续原来的话题,"老陶,你在苏俄多年,对苏俄同志很了解,接下来你要承担起责任,要大胆开拓,那个小年青李锡文找到了一条突破口,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突破口呢?一定要尝试!
你一定要记住,从苏俄引进各种技术,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第一要务,你的第一要务是想办法扩张我们与苏东的进出口规模,目前向欧美出口遇到了一些阻碍,既然西方不同,那就在东方想办法,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吴陶两同志都点点头,刘少奇同志说了一番表态的话,谷雨点点头,笑着说道,"你们两位辛苦了,还是赶紧回去休息一番......"
国安委主任由谷雨亲自兼任,副主任最差也是中央局委员级别,此前唯一一个非中央局委员的副主任是叶剑英同志,但叶剑英现在是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已经确定会在九大进入中央局,刘少奇同志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杆位,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此时离九大召开还不到一年,按照预先的计划,今年上半年就要召开两次中央工作会议,确定一份候选人名单,最终推荐人选将会在夏天的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也就是说,留给每一位有心同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所以刘少奇同志刚刚回到北京,就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各种文件,了解党内外的各种方向,但很快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全国人大副主席、总工会主席兼党组书记何孟雄同志在去年下半年的全国工会工作上,针对一些地区工会工作出现严重脱离工人群众的现象,很郑重的提出了工会的立场问题。
何孟雄指出企业工会工作,要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劳资两利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一方面只有发展生产,才能达到劳资两利;另一方面是只有实行劳资两利政策,才能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
他进一步指出,不仅仅是私营企业,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中,工会同志与企业管理人员,在基本立场一致的前提下,彼此的具体立场也应该有所不同。
工会在努力协助行政完成生产任务,警惕"过分强调工人日常利益偏向"的同时,也必须警惕行政方面"忽视工人日常利益
的偏向",工会不能脱离"代表工人的利益"、"保护工人群众日常利益、切身利益"的基本任务,成为厂方的"附属机关"。
再联系何孟雄在出口加工区进行的独立工会试点,很明显,何孟雄同志主持工会工作后,其对工会工作的思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位老资格党员、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代表,谷雨最信任的同志竟然试图加强工会的独立性,这完全出乎了刘少奇同志的意料。
刘少奇不清楚何孟雄同志这一番关于工会的讲话代表的是他个人的意见,还是谷雨的意见,但不管哪一种,何孟雄同志的讲话已经引起了党内同志,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们的相当不满。
工会工作要加强独立性,又要加强垂直管理,相当于对地方又多了一层束缚,谁愿意头上多一个祖宗,此前几位总工会领导人地位并不高,虽然是人大副主席兼任,但却没有进入中央局。
但何孟雄同志不同,他是和谷雨同志的关系太特别了,又长期负责军队政治工作,很难想象他会退出中央局,不要说退,他甚至还是九大中央局常委的有力竞争者!若是何孟雄同志的主张得到了认可,接下来地方就多事了!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鼓励地方老老实实搞经营,允许地方获得部分所得税和增值税,这自然刺激着地方疯狂发展工矿企业。
这些新发展起来的工矿企业,大多是地方国企或者是集体企业,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想赚到钱,只能不断剥削工人,同时想法设法减少各种花费。
这些企业出现事故,工人被打掉一只手,甚至于被埋在矿井中,随便打发三瓜两枣,也就了结了,这一套私企耳熟能详的招数,地方国企已经很纯熟了!
地方政府基于利益,即便知道这样做不对,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工人不满,闹腾起来,地方政府也会站在企业一边,把闹事的工人找个罪名抓起来,国企职工闹事,没打成反革命已经是仁慈了......
若是工会的独立性大增,可以不理睬地方,这一类事情就不太好处理了,虽然这种事不好说,但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每个省市都有类似的事情。
问题是何孟雄同志腰杆很硬,其他同志也不清楚他提出的那些东西,还是独立工会试点,到底是他的想法,还是谷书记的想法,摸不清谷雨的思路前,大家伙就算不满,也不会轻易用。
不过这种沉默在1953年1月初被打破
,中央国资委主任柯庆施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行政与工会立场具有一致性,只是分工不同,没有立场差异,公私兼顾的政策不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
作为无数大型央企的总掌门,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国资委主任的柯庆施同样不希望被工会插一脚,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各个央企都有总工会派来的同志,他们是有话语权的,央企的工资系统虽然是企业自主制定,但必须得到国资委和总工会批准,两家的矛盾并不突出。
柯庆施反对何孟雄的理由说到底是钱
的问题,过去几个工业计划中,国家建设了大批军工企业,考虑到敌人可能的空袭
,这些军工企业位置大多比较偏僻、分散
,这些企业的职工生活自然十分不便。
抗战期间,大家伙为国牺牲责无旁贷,咬着牙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但现在战争结束了,还想让那么多同志躲在山沟沟中做出牺牲,自然就不现实了。
为了稳定人心,自1945年开始,根据这些单位的情况,国家自然需要给这些企业的职工更多的工资,更好的福利以安抚人心,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让所有职工都满意。
如果总工会的独立性加强,只要有一
家闹腾,就很容易出现攀比,你们困难,
我们不困难?凭什么你们有特殊津贴,特
殊福利,我们就没有?凭什么上海的国企
钱拿得多,我们昆明的国企钱拿得少?
不仅仅要比工资,也会比福利,凭什么核电系统的房屋可以分,我们电力、铁路就要靠自己买?要说贡献,谁没有贡献?没有我们支持,你们的原子弹能出来吗,人人都希望可以一碗水端平,但各地差异太大了,根本做不到,若是大加工资,央企的工资支出增多,不仅仅社会有意见,中央也会有意见。
所以站在柯庆施的立场,他必须反对,必须压制住下面国企的蠢蠢欲动,哪怕谷雨支持何孟雄,他只能反对,不出声,他就不是合格的国资委主任,而且他总觉得何孟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想扩大总工
会的权力,也要符合实际。
而从个人而言,柯庆施这个中央局候补委员,也想借着九大的机会,把候补的名头拿掉,他也需要获得地方官们的支持,发表这篇文章,地方大员们至少不反对,随着柯庆施同志提出异议,广州日报记者李宁军唱起了反调,这几年出口加工区的出口量大增,不仅带来了大量外汇,也安排了不少,广东省长雷民仁和他的副
手出口加工区主任李准自然备受瞩目。
两人都对总工会在出口加工区搞东搞西非常不满,为了吸引各地群众来到出口
加工区务工,出口加工区的工资不低呀,你搞独立工会试点我们不反对,但为什么
不换个情况更严重的地区搞?
谷书记支持搞试点是不假,但谷书记
并没有说工会章程上不要写上党的领导,为什么党的支部书记不是当然委员,为什么外来干部只能当顾问,不能当工会主任
?到底还要不要党的领导了?
还有谷书记说了,离开发展生产及离开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孤立片面的强调所谓分配以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是要不得的!
但总工会是怎么做的?这些试点的独立工会成立之后,第一件事就要求涨工资,那些工会顾问难不成就是这样执行谷书记的指示?
广东和出口加工区不满,但广东省委书记陈毅同志威望很高,他不让雷民仁、李准表态,而是找来了一个记者试探一番,同时也借着记者的口说出了广东想说的话,新民主主义时代工会工作确实需要有改进,但不能由总工会大包大揽,我们也要做试点。
看到连续两篇文章,总工会系统也不干了,总工会副主席黎隆也写了一篇文章反驳,发表在《劳动日报》上,他举了一串基层国企和集体企业的乱象,你跟我说利益一致,不需要公私兼顾,怎么解释这些乱象?
黎隆郅名气很大,作为党内左倾路线的典型,虽然时不时要检讨一下错误,但谷雨对他并不算差,原因很简单,老黎虽然狂妄自大,但他掌权期间,一直在抵制苏俄的控制,光凭这一点,谷雨虽然不待见他,但也不至于收拾他。
而在苏俄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回国之后,黎隆郅对谷雨的领导相当服气,老老实实检讨,认认真真干活,谷雨也乐得树立一个积极检讨错误的典型,他连秦
则民都用,自然也容得下老黎。
谷雨与教员不同,他和黎隆郅并无私仇,对他的看法相对也客观一些,而黎隆郢因为过往种种,也没啥想法,回国之后,一直都在总工会工作,这也是他最熟悉的,他也干得兢兢业业,是时不时检讨说是为过去的错误赎罪。
作为总工会副主席,黎隆郢自然要经常下去考察工作,对各地工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在他看来,中央和省一级国企,大型私企还有外企都还好,虽然毛病不少,但总体上还算规矩,现在最坏的反而是县
一级国企和乡镇合作企业。
不客气的说,一些基层国企和乡镇合
作企业,甚至比私企问题还多,管理混乱不说,他最讨厌的是这些企业对各种伤人死人事故的无所谓。
谷雨对致死致残事故处理很在意,他曾经说过,发展过程中,有些死伤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命关天,出现了死伤不能瞒报,都是爹生娘养的,花了十几年培养的,该赔偿要赔偿,该给的补偿不能少。
早些年出问题的更多是私企,公安部和总工会对私企盯得严格,私企若是敢于瞒报,不仅要被处罚,赔偿不及时,还会被判刑,私企反而老实许多。
反倒是一些基层国企和乡镇合作企业
胆子很大,打着国家和集体名义,瞎折腾,而地方政府甚至还帮着遮遮掩掩,就算出了事被翻出来了,也不怕处罚,甚至还有人说我这是为公家节省,难道也错了?
黎隆郢调查发现这些出现的基层国企
和乡镇合作企业,大部分是地方辛辛苦苦经营的,一些干部确实是抠门,不就是死几个人吗?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旧社会哪一年不是死一大堆,家里安排一个接班就行了,凭什么要赔那么多钱?
但有些则不同,表面上是基层国企或
者乡镇企业,但却是私营企业戴红帽子,管理者一言堂,跟三十年代初那些恶劣至极的资本家没什么区别,这些人不驱逐行
吗?
革命时期,何孟雄和黎隆郅是对头,但在总工会期间,两人关系却不错,两人都一致认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尽可能
减少地方国企和乡镇合作企业的乱象,若
是放纵地方瞎搞,这不是给党摸黑吗?
黎隆这篇文章一出,争论就更大了,在很多同志看来,黎隆这样的老错误竟然也跑出来咋呼,谁给他的底气?对他有怨气的人,立刻就发文批评他!
但也有同志看到过基层的乱相,感同身受,甚至有一篇文章对基层干部的粗暴做了非常形象的描写,反问这到底是共产党的干部,还是 KMT 的干部?
作为前任总工会主席,刘少奇同志看到这几篇文章,自然清楚接下来的会议上,他肯定需要表态,那么他应该站在哪一边呢?
刘少奇同志根本没有选择,他只能站在柯庆施同志一边,不管是个人政见,还是他在总工会期间的种种言行都决定了他的选择。
不过刘少奇同志也搞不清楚谷雨的思路,所以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这些年来谷雨对工会工作的指示都搬出来,既表明他在工会期间对谷雨同志的拥护,又同时表明他对何孟雄同志的不满,不过也要留有余地......
刘少奇拿出了纸笔写了起来......而此时此刻的谷雨并没有在意围绕着工会工作的争论,本质上是生产力水平不够,通俗的说就是没钱闹得,吵吵闹闹一番,然后开会讨论协商呗,互相妥协一番,只要就事论事,谷雨都能接受。
不过看到文章中列举的基层,以及国企和乡镇企业乱象,他也有些皱眉,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死人,甚至大量死人是不可避免的,但连致死致残职工该有的抚恤金都抠,这就过了!
第一次三反期间,很多地方干部的操
作存在着严重违规,被狠狠收拾了一番,现在不一样了,大多进步了不少,知道搞一搞间接手段了,谷雨看到这些所谓的基层国企和乡镇企业,立刻嗅到了非同一般的味道......
不过即便如此,谷雨也没做任何表态,有些事他表态了,就结束了,他不表态,仔细看一看下面的争论,搞不好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有时候谷雨也挺无奈,被各种安保团
团包围的他,想看到基层的真相很困难,他现在也只是摸索着前进,教员说他顶多
影响北京周边,谷雨都不敢说这种话,北
京周边那些煤矿下面埋藏的矿工,真得都赔偿了吗?谷雨压根不敢说他能监管到!
就在中央和地方报纸围绕着工会工作
争论时,年底的一系列团拜会开始了,第一场团拜会邀请的是这几年表现出色的国内外专家,都是和高精尖研发有关的科学家。
考虑到安全问题,这一次团拜会召开的地点并没有放在常规举行活动的北京饭店、六国饭店或者东方饭店,而是放在十分低调的西山军委招待所,这一次不仅仅谷雨会出席,他的宝贝闺女也会出席招待会。
这也是丁蕾应得的,就在1952年,中国下反稳相式火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获得了谷雨认可后,寻淮洲同志迅速过去视察,亲自体验了一番原理模型之后,觉得希望很大,研发经费立刻增加了不少,兵器总公司还抽调了一批优秀专家参与研发。
有了钱,有了人之后,洛阳坦克所迅速拿出了新型火控系统模型,并开始了实验,初步实验发现,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但在车辆颠簸严重时,稳定精度低,射击精度也比较低。
但精度再低,也比原来传统火控系统
要好很多,传统火控系统不管是扰动式还是非扰动式火控系统,其本质上的一点都是"瞄准线随动于火炮",也就是火炮动到
哪里,瞄准镜内的图像也移动到哪里。
所谓的瞄准,是调整火炮以使得瞄准线对准目标,从而确认火炮可以精确命中,扰动与非扰动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瞄准镜随动于火炮的调整是手动还是自动。
而新型火控系统,则恰恰相反,火炮随动于瞄准线,炮手指挥瞄准镜看到哪里,火控系统就引导火炮跟随到哪里。
这样做的一大优点在于火炮本身在瞄准过程中就不需要保持高度稳定,减小了稳定的难度,而瞄准线由于和火炮分离,因此其稳定水平精度更高,射击的精度也就更高。
这种稳像的实现方式,就是对光路中
的反射镜进行稳定,反射镜的重量和体积都较小,相比于笨重的坦克炮,自然比较容易控制到较高的精度。(
更惊喜的是,新型火控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等到未来,增加了高性能的火控计算机处理数据,虽然达不到后世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性能,但这是五十年代
美欧的上反稳相式火控系统一直等到七十年代才会真正成熟,而且无比昂贵,
而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机械的四连杆机构的刚性连接来稳定火炮,自然便宜了许多。
所以这一火控技术的突破立刻获得了陆军高层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重大突破,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求洛阳坦克所尽快成熟。
此时陆军高层都已经知道,中国在第二代坦克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考虑到苏俄对坦克的高度重视,和苏俄进行技术交流时,绝对可以换到苏俄非常先进的东西......
这样的好东西,竟然差一点被埋没,丁蕾作为发现者,得到奖励不是应该的吗?当然了,获得吃饭的邀请还不够,就在下反稳相式火控系统性能得到证实之际,丁蕾被批准为副研究员,未来她从事行政工作,完全可以从副处级开始。
秘书过来提醒,谷雨放下笔,来到客厅,谷雨左右看了看,"蕾蕾呢,怎么还没有出来?"
容强在一旁笑着说道,"正和一思商量穿什么衣服呢!"
"蕾蕾衣服很多吗?我怎么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
谷雨有些无奈得点点头,"是呀,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了!"
"小于也要出席这一次招待会,蕾蕾就想为他和自己各买一套衣服,一思不知道怎么知道了,死乞白赖的跟着蕾蕾去了王府井。
蕾蕾给小于买了一套西装、一套中山装,蕾蕾、一思姐妹俩身材差不多,总共挑选了三套女装,一思说小于的西装和那三套女装都是仿制美国什么设计师的高档服装,蕾蕾手里的积蓄花了不少!".
谷雨不高兴了,"女生外向,她怎么没想着给我也买两套衣服!"
"你就那几套衣服,轮换穿,就没见你有换的意思,有什么好买的!"
谷雨无语,转移话题问道,"小于的衣服怎么样?"
"我看过,挺不错的!"
谷雨点点头,"我们的科学家有理由穿得更好一些!"
看到谷雨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自己的错误,容强不得不点一点,"瞧瞧人家,再看看你,嫁给她这么多年,就没见你给我买过几回东西!"
容强一边责备谷雨,一边看着谷雨穿上了大衣,顺手轻轻拍了拍后背的褶皱,谷雨有些尴尬得摸了摸鼻子,"家里的钱不都在你手里吗?我又没有私房钱,怎么给你买东西!"
容强噗喵就笑了起来,就在两口子说
话间,张一思会同小脸红扑扑的姐姐出现在客厅,丁承德穿着一套粉色西装套裙走了出来。
张一思得意得说道,"爸爸,这套衣服是我挑选的,不错吧!"
这件粉色西装套裙确实很好看,上衣有着些夹克元素,长袖、垫肩、尖领,前面一排粉色装饰纽扣使上衣的造型更显苗条,腰部内收,下摆微张,时代感十足。
而袖口与底边叠起的带状装饰以及侧面的蝴蝶结装饰又有着面龙点睛的作用,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谷雨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得点点头,"这套衣服不错!".
丁承德穿惯了军装,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这套衣服太花了,我还是换那套黑色的比较好......"
"姐,你怎么就不听劝呀,会场上那么多外国专家,爸爸都穿西装,你和爸爸一起出现在会场,不好看怎么行?爸爸会很没有面子的!".
"那么正式的场合,穿粉红色的衣服像话吗?""其他女同志怎么也有三四十岁,你不一样呀,你才刚过二十岁生日,穿得粉红,才显得年青!"
谷雨点点头,笑着说道,"蕾蕾,听你妹妹的!咱们革命和建设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吗?年轻女同志穿
得好看一些是应该的!".
丁蕾见爸爸同意了,只好害羞得点点头,谷雨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走吧
丁蕾也穿上了大衣,一起下楼,父女俩上了谷雨那辆大林肯,刚刚坐下,谷雨正色问道,"蕾蕾,我交代你的,玻璃丝拉出来了吗?"
丁蕾微微一怔,然后迅速回道,"爸,我正要跟您汇报呢,两百米长的玻璃丝已经拉出来了,不过真得能实现光通讯吗?"谷雨深深得看了一眼女儿,"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