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艾德礼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5651 吐槽∶63 更新日期∶2022-06-1122∶59∶32
经过这场战争, 英国实力大打折扣, 加上印度等殖民地强烈要求民族独立, 以及美苏中同时提战英国帝国地位,大英帝国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明眼人几乎都能看的出来。
虽然大英第一个搞出了原子弹,但美国已经搞出来了,苏俄和中法总有一天也会搞出来的,到时候大家都有,大英不仅没有优势,甚至于还会因为本土狭小,反而更容易被威胁。
面对这个困境, 艾德礼工党政府认为长久维持英帝国是不可能的, 但相对延长英国的大国地位是可能的, 通过灵活的外交可以弥补相对衰落的国势。
经过精心策划, 艾德礼推出了一个“三环外交”, 即形成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和联合的欧洲, 将英国置于这三个环的中心, 故可以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
联合的欧洲不用说, 面对苏俄的压力,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 大英必须联合欧洲才能扛得住,不过因为有英吉利海峡的保护,这一条虽然重要,但并不关键。
英美特殊关系很容易理解,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就是这一套东西,英国力量不够,只有和美国靠拢在一起,利用美国的力量,英国才有足够的话语权,但美国的便宜哪有那么好占,大英帝国必须把多年积累拿出来……
某种意义上,英美特殊关系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狼狈为奸,美国是狼,英国是狈,不过英国这头狈现在块头很大,美国野心狼心里很不爽,总想从狈上咬下一块。
而英国这头狈的如意算盘是不要被饿狼咬了身子(核心利益),等到狼饥渴难耐了,就喂他一块肉(非核心利益),慢慢喂,这样狈也可以继续长肉,慢恢复元气,身子越来越壮……
但问题是狼的胃口无穷无尽,等到哪一天狈没有肉喂养了,被迫卖身了,大英的大国梦也就彻底没有了
所心人三者之中,最关键的就是英联邦,所谓英联邦战略,即对强烈要求独立的殖民地,英王通过授予自治领地位来满足其要求独立的愿望,由此,英帝国的慢慢解体,将是英联邦的冉冉升起,自治领共同效忠英王,英国的大国地位不变。
这一条也很容易理解,这个英联邦就是大英的基本盘,就是狈的身子,这个基本盘到底有多大,身子有多么壮,跟英联邦的成败有很大关系。
大英确实准备退出一些地区,但希望退出之后,影响力和利益还可以继续,只有这些力量还存在, 大英帝国就是足以与美、苏、中并存的第四大集团。
拜原子弹所赐,目前英联邦战略进展较为顺利,虽然放弃了美国家门口的加拿大和西半球各种军事基地,但大英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都部署了原子弹。
这三个自治领虽然有些离心迹象,但又挽回了不少,而最关键的印度, 艾德礼也找到了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跟中国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三环外交”战略, 艾德礼政府对外奉行”三支柱昉务政策”昉卫英国; 维持海路的畅通;维持在中东的地位。
三根支柱互相依赖,任何一个支柱的丧失都危及另外两根支柱的存在,同时三支柱防务既不受技术变化和武器发展的影响,也不受潜在敌人变化的影响。
第一根支柱涉及英国与西欧,呈然三军参谋长认为欧洲是英国的主要支持地区之一,但是在三支柱中却没有一席之地。
第二根支柱是海路的畅通, 这是一条连接英国、中东、非洲和远东的帝国通路, 中东是其重要的联结点,远东处于这一通路的终点。
第三根支柱是中东,维护苏伊士运河的畅通是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它也与第二根支柱紧密相连, 换句话说, 此时中东的防务才是大英帝国的核心。
但大英的中东昉务却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苏俄在伊朗的扩张,女德礼这个丘吉尔口中的“社会主义者”并不愿意与苏俄长期在伊朗对峙,甚至是武力冲突。
所也人大英一边拉住苏俄,排挤美国的同时,艾德礼也试探胜的提出放弃中东的防务,建立一个新的非洲防线,即从拉果斯到肯尼亚,并把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肯尼亚·
不过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因为中东在战略上实在太重要了,它在陆、海、空的交通体系中处于连接点,而这一通路连接了英国、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亚,同时也是大英帝国石油的主要储存库,这些都是目前的肯尼亚没办法代替的。
而且把海外英军主力部署在肯尼亚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那就是中国昆仑省,也就是南苏丹,规模巨大的驻军。
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立刻在欧洲动员了整整十个师十几万解放军,改编为昆仑省生产建设兵团, 携带着大批轻武器和轻型火炮, 直接从意大利坐船, 在苏丹港登陆, 然后经喀土穆,前往南苏丹。
整个过程中,都是美国的舰船帮忙做的运输,中国人根本没有花钱,美国人运往之后,还很关t刀的问道,这些装备够吗?要不要运一些坦克重炮过去,最起码也要多搞几个机场呀,该死得美国人,他们比中国人还要积极……
更让大英无语的是,美国人不仅运兵,还提供了大批药物,这些中国师在注射了黄热病疫苗后,直接带着苏丹危机中缴获的大批眼食、牲畜和农具,沿着铁路前进,从南苏丹西部进回到南部高原地区。
这样一来,在整个南苏丹就有15个中国师,整整二十多万野战军,是整个非洲最强大的战略军团,彻底改变了非洲的政治格局,英法两国都无比小心,不得不在南苏丹周边增派重兵,即便他们只有轻型武器,也没有人会小瞧他们…… i508if
当面的埃塞俄比亚人更是畏惧无比,已经侵入南苏丹两年的埃塞俄比亚带着大批黑人奴隶逃亡,中国人跟在后面凶狠追击,埃塞俄比亚人最后交出了几十万头牛羊赔罪,中国才没有攻入埃塞本土。
赶走了埃塞俄比亚军队之后,这些中国人并没有向英法担心的那样,向英法的殖民地扩张,而是在边界各个高地建立哨卡,禁止任何人进入南苏丹。
对南苏丹完成控制后, 这些吃苦耐劳的中国军人竟然真得在南苏丹搞起了农业, 他们一边屯垦,种植高粱、小米、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作物,一边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牛羊。
英国的殖民地官员并不相信这些中国兵真得会老实实种地, 后来派人调查一番才知道,中国一户家庭只有几亩土地,而且还要缴纳很高的赋税,一年下来也只能混个温饱,即便如此,这已经比中国共产党建政前强多了,那个时候经常我死人。
但是在昆仑省,中国政府给予每一个退伍军人10公顷土地,而且十年内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虽然这些地方非常炎热,疫病众多,但看在这10公顷土地或者牧场的份上,他们还是愿意过来,比国内扒食强多了。
至于容易生病什么的, 这些见惯了生死的中国军人, 并不是很在乎, 非洲最恐怖的黄热病, 已经有了疫苗, 打摆子(疟疾)中国南方到处都有, 而且目前中国也有了相应的药物,中招了就吃一些片,过段时间就好了。
解放军又严禁喝生水, 部队都有美军配发的净水片, 等在南苏丹扎根之后, 生产兵团的将士们开始大量喝盐开水,有效防范之后,虽然还是又一些牺牲,但并没有出现大批病亡的迹象。
中国人很乐观,说什么黑人能生存,中国人同样可以生存,而且比那帮好吃懒做的黑人,只会活得更好,而英国派出的间谍部门侦查也证明如此,中国人确实比黑人吃苦耐劳多了,他们已经开垦了不少土地,而且到处放牧,已经有不少小牛小羊·····41314
据说报名前往昆仑省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退伍军人,远远超过这十五师,所以后续还会有更多的退伍兵前往昆仑省。
不仅仅会有更多的退伍军人过来,男女比例失衡的中国,为了让这些退伍兵能够在昆仑省安家,不仅从国内征招女兵,还以提供免费船票和食物的方式,从朝鲜、日本九州等地,征招大批少女……
看到这些情报之后,英国人极端无语,这帮中国人该有多么穷呀,在感慨之余,英国也无比担心,他们非常清楚,一个人为了摆脱贫穷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大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事实上, 这些中国军队已经显露出非常强硬的一面, 他们还在不断驱逐南苏丹内部的黑人,把他们赶到埃塞伐比亚,他们用的理由是那些都是闯入南苏丹的埃塞哦比亚人,按照中国人这个说法,未来的南苏丹将不可能有任何黑人……
从1943年,中英达成购买南苏丹的协议,利用苏丹危机,埃塞俄比亚侵略的机会,完成了对南苏丹的完全控制。
整个过程中, 南苏丹黑人据说被害者超过几十万, 各种奴隶绑走了几十万, 另外还有一百多万人逃亡到乌干达和肯尼亚,当然了,这两百万人相比于这场残酷的战争,相比于苏俄在欧洲驱逐上千万德国人, 根本算不得什么, 只能算是时代小小的插曲……
艾德礼了解到前因后果之后,无数次吐糖丘吉尔,瞧他搞得什么事,买什么地方不好,偏偏把南苏丹卖出去,看着是荒凉,但这处在非洲内地的二十几万中国屯垦兵团,却可以向是四周辐射, 顷刻之间, 这些中国人就变成了非洲英法殖民地最头疼的对手。
无奈之下,英国人不得不在肯尼亚和乌干达驻守军队,英国可不像中国军队可以和地, 这多出来的几万军队, 大英帝国增加了无数军费开支, 卖南苏丹赚到的几百万英镑,根本没办法弥补巨大的军费开支。
背后有这么多中国军队, 英国人自然不可能把殖民地军队的主力放在肯尼亚, 只能在中东硬挺着,谢天谢地,苏俄只是赖着不走,并没有挑衅,而中国的天方省都是沙漠,所有的中国人加起来只有两万多人,一门心思挖油,也没有舰船,眼本威胁不到英国人……
但即便如此,英国人此时也已经感觉到头疼,本来定位应该被独占的中东地区,现在伊朗北部有苏俄,彼斯湾沿岸有中国,美国人在沙特,而戴高乐似乎看出了什么,在叙和亚大打出手, 法军增加到十万人以上, 花费了无数军费, 但眼本没有任何要撤出的意思。
此时的中东,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全部在场,大英还怎么独占?在加上已经成了火药桶的巴勒斯坦,现在的中东太热闹了,问题是中国人堵在南苏丹,大英想退都退不了,只能无奈硬撑着。中国给英国带来的挑战还不仅仅如此, 大英最富裕的殖民地之一马来亚, 被日本人和中国人轮流洗了一番之后,彻底变了天。
原来英国统治马来亚的支持者,那些个苏丹和马来人的中上层,基本被中国军队消灭,现在华人不仅仅占据了马来亚人口的一半,还拥有大批武器。
无奈之下,回到马来亚的大英帝国只能和华人合作,同时想法设法将大批华人赶到所谓的英属华人邦,尽可能的减少华人的数量。
但即便如此, 马来亚殖民地还有无数华人, 而且大部分处在马六甲沿岸的富裕地区,华人众多,这些人并不愿意离开,大英又没办法驱逐。
更麻烦的是,这些华人拿着枪,中国还可以通过惺罗湾,很轻松的走私武器弹药,虽然殖民当局收了一些枪支,但民间到底还耐藏多少枪支,大英根本就不知道。
感谢上帝,那些华人仅乎对独立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还是愿意与大英合作,他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马来亚成为华人主导的自治领。
在已经有了华人邦的现在,马来半岛的华人显然不现实,这些华人求自治不成,又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拥护英国的统治地位,支持大英长期统治马来亚。
但前提是中英联合,共同统治马来人,问题是财富主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大英和中国人联合统治马来人好处在哪里
大英虽然不太同意,但也没有拒绝,各项谈判正在进行中,但不管怎么说,大英目前在马来亚的统治还算安稳,大英也能够从马来亚搞到一些钱,虽然远不如战前,但收益还是正的,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既然马来亚目前相对稳定,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自治领,这也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所以艾德礼也懒得管,未来实在不行,马来半出的中国人和马来人也可以分治……
艾德礼关注的重点还是印度, 女德礼很清楚, 印度独立大势已定,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跳到旧度民族主义者前面做出适时而优雅的让步,然后技高一筹地调转他们的方向大旗为英国所用,而这种解决方式的有效出路是确保它的英联邦席位。
通过这种撤退方式, 印度要求独立的愿望得到实现, 而英帝国亦没有完全解体, 可谓一石二鸟。鉴于印度是英帝国的基石,其是否在英联邦之内独立,是英联邦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
故此, 从维护英国大国利益出发, 无论如何, 应该让印度在英联邦之内独立, 如果印度留在英联邦,那么,殖民地要求自治的威胁就消减了,因为印度独立就是它们的榜样。
上述战略拟定后,英国与印度两党展开协商,倾听两方的意见,国大党领导人希望建立统一而完全独立的印度,不仅拒绝接受自治领地位,还要求将那些自治领并入到印度旗下。
尼赫鲁还对外公开声称“印度的自由不能建立在帝国主义轨道上,自治领地位或其它任何帝国主义框架下的地位,印度人民统统不接受,因为这些不但有损印度大国的尊严,而且将印度绑在英国政治与经济架构的战车上。”
相比于尼赫鲁的膨胀, 穆斯林联盟则老实了许多, 他们认为只要保证“巴基斯坦”建国,未来巴基斯坦肯定接受英联邦之内的自治领地位。
得到汇报之后, 艾德礼连连摇头, 尼赫鲁虽然是大英培养出来的, 但他到现在还不明白印度处境的艰难,还在做白日梦。
有中国迅速崛起的前车之鉴在,安理会五大国绝不会接受印度作为一个整体独立,看看中国人现在跳得有多欢就知道了,他们因此而起,比谁都知道印度统一的危害有多大,那些已经加入到联合国的四个自治领,已经得到了五大国的主权背书,如果被印度吞并了,联合国等于塌了台。
对印度而言,他们想有未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大英帝国的卵巢下,通过大英帝国协调, 和那四个土邦自治领变成经济上的联合体, 想政治上吞并四地绝无可能。
不要说吃下四个土邦,甚至于连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地区,印度都未必保得住,中缅已经虎视眈眈多日,早就准备多时了。
若是印度独立不如中国预期,中国和缅甸很可能会迅速动手,控制印度东北部,并促成孟加拉地区的伊斯兰人独立,另外还有中国人可以干预的克什米尔邦,到那个时候,印度必然四分五裂……
艾德礼脸上慢慢露出了有些得意的笑容,这一次访问印度,也该让那帮土包子们知道岘若会议发生了什么,印度只有成为大英下属的自治领,才有未来,其他的不要多想,门都没有!2
同时他又再一次想到了中国,在非洲,中国在南苏丹驻扎着二十万人,同时依托本土还可以干预印度和马来亚,某种意义上,大英帝国能够保持大国地位必须要看中国人的脸色……
艾德礼多少有些感慨,什么时候大英帝国大国地位的保留,竟然和中国息旭关,可能那个他从没有见过的年轻人,在1937年给他写信请求支援时,怎么也想不到中国会有今天的发展吧
既然中国对大英帝国的作用如此重大,那无论如何也要拉住中国,这也是他此次访华的首要目的,他相信大英能够拿出中国人满意的筹码……
艾德礼又想到了美国人,想到了那个骄横无比的杜鲁门,此时此刻的他恐怕并不知道,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目标到底是谁
只知道打压,一点好处都不给,还想逼着中国人做事,罗斯福都做不到,你个生瓜蛋子又怎么可能做得到, 瞧瞧中国的布局, 他们比苏俄狡猾多了!
独阅读首页>从1945开始>第一卷>第十二章阿拉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