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98章 退休前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9181 2025-05-12 15:06

  昆仑省独居海外,相当于边镇,昆仑省省委班子的组建与内地截然不同,光光副枢机就有负责兵团的第一副枢机、专职副枢机和负责外交等事务的外交副枢机等三个人,再加上昆仑省省委枢机和省长(同时兼任兵团第一司令员),中央委员就有三个,还有两个候补委员。

  在配置如此规模的干部梯队时,昆仑省的自主权也相当大,其可以自行决断诸多事务,也拥有一部分外交权,其派驻周边国家的贸易代表同时兼任驻所在国经济参赞,所以埃塞俄比亚内部的风云变化,昆仑省感受最为深刻,也变得忧心忡忡。

  埃国身处高原,地形占据优势,偏偏油田区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若是他国扶持一支力量在边界线上捣乱,又或者不断引发难民冲击边界,昆仑省将非常难受。

  昆仑省委召开了一次会议,听取了相关汇报,然后得出结论有必要加强边界地区的防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油田区是昆仑省的生命线,绝对不能出事,一出事就不得了。

  省委会议还决定在边界地区修建一些建筑物,一旦出事,就可以充当难民营,中国不接纳难民,但若是他国难民成群结队的冲过来,直接打回去肯定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若干难民营,不让他们冲击昆仑省。

  昆仑省做出决定后,又向中央做了汇报,谷雨看到电报后,批准同意加强与埃塞俄比亚边界的防御,防范大股难民冲击,同时要求建立起边界民兵巡逻队伍,光靠军警还不至于维持住那么漫长的边界线。

  对于美苏在埃塞俄比亚搞事,谷雨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印象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事情,当时苏俄支持索马里进攻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被打得受不了,就和勋宗说我愿意投奔你,你帮着我揍索马里。

  没想到苏俄还真答应了,排除了大批空军送了一大批武器给埃塞俄比亚,然后把苏俄曾经支持的索马里干翻,是为勋宗三大征之一。

  每每想起这件事,谷雨对苏俄只顾眼前利益的外交不以为然,不过现在想起,他就判断未来埃塞俄比亚上台的极可能是一批中下层军官,只有中下层军官才能这般无所顾忌,这种局面下,他哪怕想投资都无从投资,那就只能等等看了。

  而与此同时,谷雨决定派出在埃塞俄比亚一战成名的国防部长余志同前往埃塞俄比亚,告诉皇帝两件事一是皇帝的老朋友谷雨就要退休了,中国年青一代即将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未必与谷雨一样,言下之意,我们不会再支持你了。

  二是若是事有万一,老皇帝可以前往中国养老,原因纯粹是个人原因,二战期间中埃两国建立了浓厚的战斗友谊,老朋友已经不多了......

  谷雨不知道老皇帝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心意一定要到,这也是他一贯的做法,老朋友即便有一些问题,谷雨也愿意给一些兜底,一定要塑造这样的国际形象,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也有经济上的考虑,这些人大多家底不错。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接纳,昆仑省周边的三大仁君现在已经上来了两个,另外一个也是乌干达的陆军司令,中国时不时在联合国这一类的国际场合批评一番,顺便把他们背后的英法美都骂一顿,你们扶持什么人不好,扶持这种货色。

  骂人的目的在于撇清责任,这些个仁君一旦超过了没有下限的事情,中国无论管还是不管都会被人攻击,那还不如我第一个骂。

  嗯,还有一个人,曾经当面不给谷雨脸面的卢旺达总统卡伊班达,此人对外实行亲西方政策,对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胡图人与图西人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导致大批图西族人逃亡,然后这些图西族人在丛林中捡到了一些武器,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此前有洋鬼子照应,谷雨不好做得太明显,现在洋鬼子们自顾不暇,谷雨觉得有必要推动图西族反抗武装发起进攻,老子明年就要退休了,总要在退休之年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也是为了杀鸡儆猴,别以为中国吃斋念佛了,就以为不吃肉了!

  谷雨考虑清楚后,连续做了几个批示,他刚刚写完,门就咚咚咚响了起来,谷雨喊了一声进来,已经十几岁的大外孙就探头出现在谷雨的眼中,“外公,您总窝在屋子里可不行,这对身体不好,出来玩玩水吧!”

  谷雨把文件交给秘书,让他负责执行,然后站起身,笑容满面的说道,“中子,你稍等,外公马上就好!”

  这个小外孙出生时,恰好是中子弹原理取得突破时,谷雨就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小名中子,也对他的教育比较上心,而中子也确实比较聪明,是孙辈之中最得谷雨喜欢的。

  片刻之后,谷雨就来到了海边,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霞光四射,波光粼粼,海风吹拂,十分舒服,谷雨发现家人有的在海边玩耍,有的坐在椅子上闲谈,他打了一声招呼,然后随同中子和警卫员一起下了海。

  玩耍了半个小时后,谷雨上岸,冲洗一番,换了一声衣服后,就躺了下来,闭目养神,就在此时,耳边传来了大女儿丁承德的声音,“爸,您今天可是稀客,竟然出来了!”

  “你的面子可以不给,中子的面子一定要给,谁让咱们家中子期末考得那么好!”

  “中子听到了吗?你外公要奖励你,尽管开口!”

  “妈妈放心,我一定狮子大开口!”

  “去去去,你外公是个穷光蛋,你想要什么找你小姨要,她是大资本家!”

  “爸,你也太欺负人了,一天到晚总是蓐我羊毛!”一边说着,张一思搂着中子,“中子跟小姨离开,你外公是出了名的老抠,你就算怎么拍他马屁也没用!”

  中子离开后,谷雨让丁承德坐下,然后问道,“蕾蕾,你现在可是香饽饽,不少人想把你拉过去,你是怎么想的?”

  “爸爸,我的想法是一惯的,我不想掺和那些有的没的,只想做一些实事!”

  谷雨微微颔首,“我们国家以前没钱,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各种基础研究大多是追赶,现在日子好过一些了,科研这一块需要增加一些投入。

  但国内目前的科研问题还比较明显,国有企业主动研发精神不够,民营企业缺乏积累,自主研发不多,高校这边急功近利的事情不少!”

  “您想让我去自然科学基金会?”

  “不错!"谷雨从躺椅上起来,“现在搞科研的同志,内部问题不少,相互之间看不起,喝过洋墨水的看不起土专家,而土专家中,接受德国顾问教导的,看不起接受日本顾问教导的,最惨的是那些没有接受外国专家教导的,想申请一个项目难比登天!

  这种局面要打破,你的任务有三个:一是亲自抓电子信息通讯一类的资金申请;二是抓科研腐败,三是筹建一套有才干的年青班底,为土专家们开一个特别的口子,如果评审有可能,那就给他们经费!”

  “爸,你这是难为我呀!”

  “确实有些难,但想想你丈夫,他是全方位的土专家,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他能发挥作用了,而若是氢弹、中子弹项目晚一些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丁承德听完,也不再反驳,“若是科研资金出现不少浪费,您可不要找我算账!”

  “那就要看你找的班底怎么样了?要大胆一些!"谷雨笑着说道,“现在科研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的经费也越来越多,中央不得不倚重一些科学家的判断,但很多科学家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科研一线,他们的判断未必准,需要开一个新口子。

  而且就算我们给权力,给项目,给资金,也不意味着科学家们搞学阀,搞学术近亲,那些乱七八糟的关系网需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梳理,你是最合适的!”

  丁承德嗤笑道,“爸,小知识分子收拾完,您又开始收拾大知识分子了?”

  “我没有想收拾谁,我只是想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科研体系!”

  “您明年就要退休了,来得及吗?”

  “我退休了,总要有些事情做,搞一搞科研,台上的同志们应该是欢迎的!”

  丁承德想想也是,笑着说道,“我明白了,我就是您的小卒子,您躲在后面指挥,我在前面拱来拱去,可一旦拱歪了,我就惨了!”

  “你只要心正,就不存在惨! ”

  “您不是一向不相信道德,更相信制度吗?”

  “科学最前沿的东西很多甚至带有神学的味道,不可能完全由制度规范,负责同志的道德品质也很重要!”

  丁承德表示认可,她想了想提到了一件事,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一些同志找到他,希望可以说服中央搞一搞电子对撞机等高能加速器。谷雨了然,“都找到你了,可见这个花费不少!”

  “是的,科学家们看到国外微观粒子研究十分红火,眼红得不得了,他们认为这个项目与载人航天的价值类似,只不过一个是微观,一个是宏观!”

  “我不懂你说的,不过既然找到了你,那就搞一次讨论会,支持的、反对的、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代表,会议可由你主持,你担任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副秘书长的当头炮了! ”

  “这个职务是不是高了一些?”

  “你是1932年出生的,现在部委和地方和你年龄相仿的正厅级干部还是很有一些的,你又是女同志,高一些也没什么,你本来就有这个级别嘛!”

  “好吧,既然是做实事,我责无旁贷!”

  谷雨很满意,他靠在椅子上说道,“老李去了武汉,老吴去了香港,我也不想留在北京吃沙子,你觉得哪里合适?”

  “爸爸,顾枢机肯定希望您留在北京!”

  “就是因此,我才要离开北京,我去杭州你觉得怎么样?”

  “杭州环境倒是不错,就是消息闭塞一些!”“我的决心是很大的,而且只有我带头了,顾金声同志才能抵制其他同志的干政!”

  “爸爸,您要搞电子,又要整顿学术不正之风,跑到杭州还怎么搞?”

  “这倒是一个问题!"谷雨看向大女儿,“你给个建议嘛!”

  “在北京先待两年,完成整顿,等顾枢机站稳脚跟后,再辞去军委主席职务,南下不迟!”

  “你是第一个跟我这么说的!”

  “我是您女儿,我要是不敢说,别人就更不敢说!”

  “就应该这样!”

  谷雨是这样放权的心态,北戴河会议的气氛自然比较好,当然了,气氛好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大家伙都希望他按时退休,其他的都是小事,等上位了,在调整谷雨安排的人也是可以的!

  谷雨对此多少有些不忿,我是那种人吗,怎么会出尔反尔,不过即便此时,他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前世1956年后的种种太让人揪心了。

  现在好的一面是大家伙都老了十几岁,就算能折腾也是有限的,不好的一面是或许早早推举二线,他比较忌惮的那些位精神还相当不错,看起来长寿的希望很大.......

  长寿就长寿吧,能和平交接固然好,不能和平交接,杀出来的肯定也不差,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也不指望什么都能够如他所希望的那样。

  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中国进入到政权交接周期,而与以前每一次周期不同的是,经顾金声同志提议,党内无数同志赞同,一步专门描写谷雨生平的电视纪录片《人民领袖谷雨》,准备在1969年10月之后对外播放。

  接下来这部纪录片会反复播放,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谷雨并不喜欢搞这些东西,但开会的时候,李润石同志说道,“谷雨同志,你既然要退休了,这部纪录片就一定要放,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我们都放了嘛!”

  谷雨只好说,“下不为例!”

  此前那些威望很高的领导人在退休前大多也有纪录片对外播放,这已经是一个政治信号,所以这部纪录片公开的时候,对政治比较敏感的国内外人士都意识到传闻是真,统治中国长达三十多年的谷雨真得要退出政治舞台了。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大事,不过美国人并不在意,倒不是美国还在骄傲他们是天选之国,而是此时美国国内发生的事情确实比谷雨退休要重要的多。

  尼克松很倒霉,一上任就遇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面对每况愈下的经济局面,尼克松也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尽快拿出有效的办法。

  此时国际资本正在疯狂的冲击黄金美元,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已经难以维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那就只能耍无赖了。

  对美元贬值,拒绝兑付黄金,美国高层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接下来美元和主要货币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美国内部多少有些争论。

  负责货币政策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克尔在金融机构、美联储体系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他则倾向于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使美元汇率高估,马克汇率低估,但沃尔克希望汇率调整之后,国际货币体系还能回归固定汇率轨道。

  根据沃克尔的调查,虽然美国关闭了黄金窗口,但并没有多少国家愿意走向浮动汇率,除了西德和加拿大外,没有哪个国家希望将浮动汇率制度作为永久性政策,所有国家都渴望稳定和可预测性,这对国际贸易是好事。

  而在美国人认定的汇率低估国,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中国虽然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但中国有意压低汇率,以争取扩大出口。

  不过想让中国提高汇率,也比较难,中国一直在抱怨因为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中国出口企业不得不承担较高的关税,逼迫中国政府压低汇率,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恰恰是西方的问题。

  中国很明确的说道,除非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并拥有相当大的外汇储备以维系货币体系的稳定,否则中国不会轻易调整汇率。

  中国主要提供的是中低端产品,有利于降低美国国内的高通胀,美国自然也不是很着急,等中国入关之后,再慢慢谈就是了。

  不过劳工部长舒尔茨坚持应该放弃固定汇率体系,废除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让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在他看来,浮动汇率是最终的归宿,货币市场应该与其他市场一样,在开放的市场中由供求来决定货币的价值。

  这些争论的背后是美国各大资本集团对未来的选择,是以工业资本为主,还是以金融资本为主,如果是前者,固定汇率是最好的,这会给经济带来确定性。

  但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华尔街为主,通过制造汇率波动,自然有利于华尔街的掠夺,不过这也需要各国放开金融市场,这需要漫长的谈判。

  尼克松是西部财团代言人,他当然站在固定汇率一边,而此时绝大部分美国高层都站在固定汇率一边,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见过不断的汇率波动,虽然华尔街提出了一整套方案,但毕竟没有实现过,谁也不知道美国是否真的可以吸血全世界。

  但美国到底有没有资本维系住固定汇率,谁也不知道,美国不是小政府,庞大的海外资本也根本不会按照美国政府的指挥棒走,他们只要疯狂买入黄金,卖出美元,美元就要一直贬值,天知道会贬值成什么样子。

  这就是美元失去抵押物的代价,而要想稳固住美元的地位,就需要将美元与某一种国际大宗货物挂钩,而这个国际大宗货物毫无疑问就是石油,可现在阿拉伯世界还正在制裁西方呢,想让他们只接受美元,美国必然付出不菲的代价。

  事情总要一步步来,就在1969年10月份,尼克松迈出了十分大胆的一步,通过电视向全美国人民发表了题为《新经济政策:和平的挑战》的讲话,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兑换。

  尼克松在讲话结束后,有些无奈得对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说,今天讲话时,他都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如何向美国民众描述美元可能贬值的情况。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承认美元贬值的想法带有一定失败和羞辱意味,而美元贬值也意味着从外国进口的产品会变得更加昂贵,对本来就已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无异于雪上加霜......

  说到最后,尼克松询问基辛格,“苏俄会如何看待合众国的选择?”

  “俄国人会认为他们获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是呀,现在俄国人对外越来越主动了!"尼克松喃喃说道,“中国人呢?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似乎要退休了,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人注意力会更多的放在内部!”

  “不过他们还是插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他们甚至早早有所准备,在他们那个非洲省储备了一大堆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

  “这就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他们并不像俄国人那么张扬,但他们总是出现在关键时刻,以色列这一次体会很深!”

  “中国人只是保持中立,我们让中国人入关真得正确吗?”

  “总统先生,您完全不用担心,合众国只要觉得有必要,随时可以限制中国的出口!"基辛格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总统先生,俄国是美国的最大对手,而中国未来顶破天是美国最大的竞争者!”

  “这有区别吗?”

  “区别很大,一旦中国入关,中国就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员,迟早会变成自由世界的一员,但苏俄不是,另搞一套的苏俄在思想上,在制度上都不能为美国所容!”

  “您真得确定中国未来会成为自由世界中的一员吗?”

  “经济植根于制度,中国一定会改变!”

  即便是现在,美国国内还有很多人反对与中国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大量出口的中低端商品会抢走美国太多的就业,虽然这会有效的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

  不过尼克松却根本挡不住美国东部财团的欲望,那是一个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庞大经济体,这会给美国资本带来巨大的收益,帮助美国资本迅速摆脱石油危机,谁挡着都不行,这里面的利益实在太大了!

  今天基辛格这番话也是那帮人最为典型的说辞,通过接触和贸易,可以促使中国改变,他们迟早会发生美国所希望的变化,而苏俄就不行了,他们顽固的拒绝一切变化,更重要的是,美国必须把苏俄树立为主要动手,以加强对欧洲的影响。

  在这一次讲话之后,美国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首先是国际黄金价格也开始发疯,1盎司黄金50美元,70美元,100美元,再叠加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用,世界经济彻底乱了套,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此时各大资本主义国家发现传统的凯恩斯刺激经济那一套已经玩不转了,经济增长放缓,高失业与高通胀并存,而在食品异常丰富的美国竟然出现了抢购潮,更麻烦的是,各种各样的福利却都是刚性的,哪怕经济困难了,也得支付......

  帝国主义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自然会对社会主义苏俄敞开怀抱,凭借着庞大的石油收入,苏俄立刻制定了一连串的技术引进项目,全部都是此时世界最好的!

  如果说过去苏俄求着西欧各国提供先进技术,但现在不同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排队找贸易代表处,希望可以获得苏俄的订单,让他们活下去。

  当苏俄政府有了足够的外汇后,苏俄对中国的需求自然迅速下降,中国商品或许还行,但怎么也比不上高大上的西方商品,没钱,我们多生产一些石油就有了!

  随着苏俄的国际形势异常美好,随着石化工业大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以及无数财富,苏俄领导人马祖罗夫的屁股也彻底坐稳了,就在1970年初,马祖罗夫主动向勃列日涅夫发起了进攻。

  对马祖罗夫的调查,勃列日涅夫有所准备,虽然他很与各路人马的关系不错,但面对中央第—枢机天然具有的重大权威,勃列日涅夫还是败下阵来,他不得不做了一番自我批评,“同志们都知道,我不是那种细致的人!”

  当然了,马祖罗夫同志也别想把勃列日涅夫赶出局,这是不现实的,集体领导还是要讲一讲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勃列日涅夫同志能力有限,把他赶出局,换上一个年轻同志并不是什么好事,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

  更重要的是,勃列日涅夫的事情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是很多苏共高层的事情,若是勃列日涅夫倒霉了,其他人自然担心,所以当其他中央局委员陆续说好话,马祖罗夫只好退让。

  马祖罗夫虽然对没有赶走勃列日涅夫不算满意,但好歹巩固了位置,再也没有人可以挑战他,而随着地位的稳固,马祖罗夫不得不面临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抉择。

  资本主义陷入到空前的经济危机中难以自拔,一个属于社会主义的黄金岁月已经到来,苏俄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责无旁贷,必须推动世界革命。

  当然了,这只是意识形态的宣传,苏俄高层此时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若是不加扩张实在太可惜了,苏俄党内一大批强硬派要求马祖罗夫加大扩张,第一个目标就是阿富汗,必须把美国人从阿富汗赶走。

  除了对外,对内,马祖罗夫还需要评估柯西金改革,柯西金的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祖罗夫也看到了一大堆问题,他知道这些都和过多的经济刺激有关,同样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要求加强计划管理。

  马祖罗夫不是勋宗,他在地方多年,十分清楚苏俄面临的种种问题,他不可能违心说不应该改革,但柯西金那一套又没办法继续,维持不变又不行,所以马祖罗夫权衡再三,还是要加强计划管理。

  不过苏俄几任领导人的探索,也对马祖罗夫帮助不小,他很清楚回收货币的重要性,他决定加大高品质的马祖罗夫楼的建设,这会进一步解决和改善苏俄人民的住宅问题,当然了,这些楼都需要花钱,名义是租金,以回收资金。

  除了房子以外,他还准备效仿中国搞家电下乡那一套,大规模推动家电和汽车下乡,这些东西同样也需要钱,汽车已经与意大利和法国合作,至于家电吗,中国和本州日本都搞得不错,还是和本州日本合作吧......

  按照马祖罗夫手下人估算,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哪怕停止了柯西金改革,苏俄还是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光光取代那些赫鲁晓夫楼就够苏俄忙活很久了。

  工业还算好办,农业就麻烦了,1969年的农业又一次严重歉收,幸好此前几年苏俄农业大丰收,苏俄还能扛得住这一次农业减产,但1963年的事情会不会重现,谁也不知道。

  而在去年年底,中国和美国签署的《中美农业协定》,中国选择对美全面开放小麦市场,此事对苏俄的影响同样不小。

  自六十年代开始,苏俄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玉米,最多的一年接近2000万吨,一般都有几百万吨或者一千多万吨,以维持畜牧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对苏的玉米出口,对苏俄的畜牧业意义重大。

  按理说中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小麦,小麦种植被压缩,老百姓肯定会种植更多的玉米大豆,玉米大豆产量增加,这对苏俄应该是好事,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这样操作本质上是为了更多的吃肉。

  中国农业部门的出口正在进行调整,未来将以水果、蔬菜和热带农产品为主,同时将大规模减少粮食作物出口,并扩大饲料产量,也满足人民旺盛的吃肉需求。

  获悉这件事之后,苏俄相当头疼,虽然苏俄可以从美加澳和拉美国家进口玉米,但进口来源单一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还需要大笔外汇,万一石油价格下跌......

  马祖罗夫好歹要脸,他也不能说中国人不应该吃肉或者少吃肉,他很清楚中国农业出口结构的调整是因为中国同样是西方经济危机的收益国,既然已经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大量外汇,那自然没必要对苏俄出口粮食。

  不知不觉间,中苏两国的经济联系越发薄弱,这既让马祖罗夫有足够的底气整顿,但也让他感到种种不安,现在美苏差距缺少小了一些,但苏俄毕竟不如美国,中国还是相当重要的,就这么和中国人越走越远吗?不行,必须让中国人知道苏俄的不满。

  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主动疏远,马祖罗夫也没办法,而且这种疏远也不一定是坏事,苏俄可以大规模扩大与印度的合作,也就在1970年初,马祖罗夫批准向印度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其中还包括核电合作。

  消息传到北京,谷雨毫不示弱,旋即下令邀请伊朗巴列维国王访华,苏俄可以给印度核电,中国也可以给伊朗核反应堆嘛,男子汉大丈夫,说话就要算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