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487章 各自的策略。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6485 2025-05-12 15:06

  谷雨破防了,他生气的不是政治斗争,他偷袭过别人,别人现在偷袭他,寻常事而已,哪怕谷景生同志被狙击,对谷雨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就算他不行了,谷雨也可以安排别人。

  到今天这一步,除了个别一些人以外,绝大部分同志都在主动向他靠拢,他用谁不用谁,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他完全可以五湖四海……

  谷雨破防是因为韩立德案被揭发出来后,立刻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这件事也暴露出了现在党内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经历了无比残酷、无比黑暗的百年灾难之后,不管是党内,还是国内,对生命的价值都看得很轻,死一个人压根算不得什么,即便死去的是孩子。

  在旧社会,哪怕是江南地区,在隐蔽的沟壑处,往往也会看到死婴,这里面有的是卫生条件不足造成的死亡,有的是生下了孩子却没办法养活,不得不丢弃,也有很多是重男轻女人为的丢弃。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条件好了,但死婴弃婴还是时有听闻,有的是生出了不健康的孩子,大部分则是因为重男轻女,生出了女孩不愿意要,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生活困难……

  而党的高级干部们大部分人都有抛家弃子出来闹革命的经历,没有这样的狠劲,革命又怎么可能成功,所以死一个孩子什么的,没有几个人在意,或许前世政治斗争那么残酷也跟这种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而谷雨不同,他虽然执政很严厉,为了打败鬼子不择手段,到了建国后,为了搞各种工程,不断动员民力,但谷雨这么干是基于他对工业化的认识,国家缺乏积累,只要用人力代替,是不得已的做法。

  但谷雨骨子里是经历过国家高速发展的底层80后,出生于农村,小时候吃过苦,又经历过国家的巨大变化,所以无比爱护国家来自不易的进步,三观可以说非常正,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韩立德的所作所为,虽然他早就知道前世韩立德搞过同样的事情。

  说起这个韩立德非常有意思,在谷雨这一世,他早早从苏俄回国,一开始确实在共产党中央工作,不过在1937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后,他迅速被丢到了天津,因为有苏俄军事工程学院的经历,他被任命为天津建筑公司经理。

  自此韩立德在天津工作,而他在苏俄情报机构的工作史自然是筛查的重点,所以1948年谷雨和钢铁同志打口水仗之后,韩立德自然被隔离审查。

  不过钢铁同志死后,他又被放了出来,他的革命资历摆在那里,又没查出他是真正的苏俄特务,所以早早被丢到政协,给了一个政协副主席并兼任河北编译局顾问,时不时有这样那样的资料要求他翻译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翻译。

  或许是因为事业的不理想,或许是退居二线时,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多了,觉得法不加众,韩立德才变得这么肆无忌惮吧!其他那些退居二线甚至直接退休的老同志们是否也有类似藏污纳垢的事情?肯定有,而且还有不少!

  这些年,被谷雨赶下台退休或者半退休的干部不再少数,一般都是资历比较老,能力有缺陷,或者品行有缺陷,在地方的老同志时不时争夺工资待遇津贴等等,你有车,我一定要配车,差一丢丢就要找上办公室,而为了孩子有一份好工作,时不时跑到北京上访……

  而在京的高级别老同志等级高的喜欢在北戴河指点江山,等级差一点的则喜欢指点各个部门领导干部的工作,这些人说是老同志,事实上年纪并不大,大多五六十岁,甚至还有四十多岁的就因为文化水平不够被赋闲,怨气冲天,在中南海待着的谷雨隔着老远都能嗅得到。

  对这些事情,谷雨一直没怎么管,甚至还指示组织部门符合规定的条件适当做一些安抚,有一些过错,也大多不怎么追究,原因不言自明,只要这些人不过分捣蛋,说几句酸话,办几件错事,谷雨也不会真正在意,甚至可以说相当宽纵。

  谷雨能有今天,绝不是什么善茬,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兑现承诺,我做到自己该做的,另一方面也满含着他不为人知的心思,我做到了,你们做不到,露出了明显的破绽,我要收拾你们就合情合理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嘛!

  但今天不同了,这些位退居二线对缺乏人性的案件没当回事,精力却放在攻击谷雨早就选定的过渡阶段干部,这就突破了谷雨的底线!

  得给这些同志提提醒,组织现在赋予你们的责任是查漏补缺,要和武怀让同志一样,发现问题向中央汇报,而不是借机生事,同时也要让他们记得清清楚楚,党内民主是谷雨同志主导下的民主,若是有人不明白?那就打得他们明白!

  谷雨离开会议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他坐在椅子里默默得看着大海,此时夏风微拂,大海上波光粼粼,夕阳照耀在海面上,如一片片碎金,既舒适又好看。

  不过谷雨心境不佳,自然注意不到一些,但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出现了,“谷枢机,这么好的风景,您不认真看,可惜了!”

  “老张,你不开会,跟着过来干什么?

  “您不在会场,同志们议论纷纷,各说各话,周恩来同志觉得再开下去也没有意思,干脆宣布散会,这不,我就过来了!”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您心里不高兴的时候,喜欢到这个亭子里看风景!”

   “都被你摸出规律了!”

   “知道的人不少,也不是我一个!”

  “知道了还敢在这个时候过来,你是第一个!”谷雨转头笑着说道,“来了正好,咱们聊一聊!”。

  “谷枢机,韩立德有些心术不正,早在苏俄期间,我就知道了,只是想不到,他竟然如此丧心病狂!”

  “我倒不是因为韩立德,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谷雨笑着摇摇头,“也不是因为廖德华等同志突然站出来,我既然提倡党内民主,大家有不同意见,我是尊重的!”

  康生也笑着说道,“谷枢机您宽容大度,同志们都不知道!”。

  谷雨摇摇头,“我不是宽容大度的人,我现在的做法都是冷静取舍的结果!我二十多岁做一把手,三十岁不到得天下,四十不大建立起偌大的功勋,中国青史上也就李世民比我强一些!

  李世民出身关陇贵族,我们家虽然破落了,但也算是大家族之一,而且我又比较年青,所以我觉得可以效仿李世民,对开国功臣好一些,大家好好相处,一同把国家搞好,共创一个盛世,不是挺好吗?

  我今天生气是因为武怀让同志揭发了案情,其他同志对案子不在意,却把心思放在党同伐异上了,实际上不让谷景生做中央局委员,也没什么,关键是用这样的方式,我心里难受,同志们,怎么都这样了?”

  谷雨这么一叹息,康生显然微微一愣,他想了想说道,“谷枢机,哪怕是李世民,也杀了侯君集和张亮,有些人就是这样,把您的宽厚当成理所应当,不威慑一番,是不行的!

  更不要说我党得天下有些类似汉明,很有一些干部没什么文化,更难约束,一些骄兵悍将,不清理一番,就算您能压得住,未来您指定的接班人也压不住!“

  “时代不一样了,这一类的事情不好做,也不好说,再说了,也容易引起很大的动荡,千把个人换个总经理尚且要震荡个一两年,更不要说这么大一个国家了,现在又是一个大争之世,我不愿意因为这些事情耽误了发展,要想发展好,政治稳定是最起码的……”

  康生觉得有些头疼,难不成谷雨同志真要在党内民主这条路上走下去,不应该呀,他就不是那种人……所以他忍不住劝说道,“谷枢机,有您在,党和国家就稳如泰山!”

  “我要是不在呢?一个良好的制度,远比个人重要!”谷雨看向康生,“老张,国家稍一稳定,我就不让你主管国内安全事务,根源就在于此,你做事有时候太过随心所欲,这不是我需要的!老廖骨子里和你是一样的人,也是讲人治,他在国务院八年,在制度上并无见长,所以我不敢让他长期干下去,不得不换上年岁更长的润民同志!

  现在让他负责社会治安,也是因为我国的法治还不健全,他又对经济比较擅长,知道国内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他能够比较好的把握,这些是其他同志做不到的!”

  康生同志听到这里,本来满腔的热情慢慢冷却了,他今天过来自然是想在努力一把,争取重新跻身中央局,哪怕为此满手血腥,未来被谷雨抛出来当替罪羊也值!而谷雨抱怨了几句,竟然毫不犹豫的直接回绝了他,所谓太随心所欲,康生知道谷雨是在说他做事不择手段,可对付功臣,不机关算尽怎么可能实现目标……

  康生同志碰了个钉子,自然只能讪讪离去,谷雨看着他的身影,微微摇摇头,哪怕他要收拾功臣,也不会让他来收拾,到他今天这一步要用阳谋,绝不能用阴谋,今天他对下面搞阴谋,明天下面就会对他搞阴谋,到时候就是一地鸡毛,收拾都没办法收拾!

  明明有中央监委和督巡委,只要做一些倾斜就好了,让一身正气的彭德怀同志来处理,既不存在人人自危,又能让那些人品纯正的人得到发展,这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也就在康生同志离开后不久,周恩来同志过来了,见谷雨已经表情如常,心里微微放心,见他过来,谷雨笑着说道,“我离开后,又揭发出谷景生同志什么问题?”

  “倒是有一些,意见比较大的还是建国前后的一些事情,很多同志认为谷景生同志可以用,但最好不要进中央局,担心对党和国家的形象有影响!”

  “你怎么看?”。

  “同志们的意见还是值得参考的!”周恩来同志又接着说道,“现在党内干部都还年青,突然间把一个四十多岁的同志提到中央局,本来就容易产生纠纷!”

  “老吴,你知道自己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吗?就在于此,你总是想着妥协,你要知道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妥协的,我为什么要用谷景生,就是因为国外对他的议论多,洋鬼子越是议论他,我越要用他,什么时候我们用人要听洋人的?

  你也不想想,我要不用谷景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吗?所以谷景生同志不仅要用,而且要大用,要让所有同志都知道,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有好处的!”

  谷雨斩钉截铁的说完这句话后,然后说道,“谷景生同志就这么定了,先列席中央局会议,明年进中央局担任组织部长,接下来的思想工作,你来做,我知道你能够做好,肯定可以做好!”

  一边说,谷雨一边用不容置疑的目光盯着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心里相当憋屈,我都要退休了,还要干这种事情,他

  憋着气不做声,显然很不乐意!

  谷雨也不做声,就这么看着他,最终周恩来同志还是扛不住,在开口的一瞬间,他自嘲的想,或许他和谷雨同志的差距就在这里,不够坚定……

  周恩来同志如预期那样做出了妥协,谷雨自然松了一口气,以他现在的影响力,想强行推动任命谁也拦不住,但谷雨还是希望隔这么一层,最好温情脉脉一些,毕竟他是一号,搞得硬邦邦的,不好看!

  周恩来同志这么委屈自己,谷雨也是知道的,接下来的人事安排,谷雨不会让老吴失望,不过谷雨并没有说,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做得好,周恩来同志想安排两人、三个、哪怕是四个人进入中央局实际上无所谓,现在的中央局更多的待遇,每一届都会有一些更换,让更多的同志尝尝鲜,还是有必要的!

  周恩来同志坐上轿车离开,车子开了一阵,他想了想说道,“先去运生同志住处!”

  周恩来同志是很好的润滑剂,而王运生同志也是很好的润滑剂,所以在诸多同志表示不满的当下,他只能和王运生同志分头劝说,等到他来到王运生同志的住处,王运生同志笑着说道,“冠生,你还没吃吧,饭菜都准备好了,一起吃吧,碗筷都给你备好了!”

  “老王,你知道我要过来?”

  “你改变不了谷枢机,接下来肯定要做一些劝说,每一次你干这样的活,你会落下我?”

  “你猜得真准!”。

  “罗登贤同志太着急了,可以说选择了最差的时机……”

  “德华同志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件事他掺和什么呀!”

  “都是总工会一脉的同志,就算他不说话,接下来也会有人盯着他不放,还不如展现一下力量,让紧追不放的同志们有所顾忌!虽然谷枢机千方百计避免苏俄的事情在国内发生,但项英同志的结局摆在那里,他也担心呀!”。

  说到这里,王运生同志摇摇头,“我在苏俄时,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一旦开始走下坡路,就将走到底,有人会不断地脱你的衣服,摘下你的勋章,拆掉制服上的彩色镶条,将你逐出莫斯科,从百科词典中除掉你的名字,然后将赤条条的你埋葬……”

  “这番话不能说,项英是咎由自取,彭德怀同志是能接触的?他敢做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有好下场!”

  “你不要忘了是如何拿下的项英!”

  两人对视一眼,又迅速转移了眼神,周恩来同志最后的妥协也实在是没办法,他真得担心惹毛了谷雨,逼着他撕下了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到时候对谁都不好!

   若是以前他可能还不在乎,在陪同谷雨接见了米高扬之后,他这种担心与日俱增,因为一个担心自己活不长的第一枢机为了给接班人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两人交流之后,分别召集中央局委员们开会,而谷雨又利用会议召集权,连续两天不开会,给了两人足够的时间去游说,而两天风向迅速变了,廖德华同志对这一次毫不在意,他又因病请假了……

   就在谷雨用不容置疑的态度,推动他看中的人选,哪怕争论多多,也毫无畏惧,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在刚刚度过了执政危机后,也在考虑未来的发展。

   一帮子老古董给赫鲁晓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他意识到必然加快干部年轻化的进程,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谷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在此时自然引起了赫鲁晓夫的注意。

  中央顾问委员会?赫鲁晓夫也是十月革命前后入党的老同志,自然不需要头上顶一个顾问委员会,而有资格做顾问的人也所剩无几,所以中顾委肯定不需要了。

  干部退休制,赫鲁晓夫摇摇头,他已经六十多了,精力充沛,还要为党和国家做贡献,他都不退,别人更不要退,所以这一招不好用,不过用在伏罗希洛夫身上还是可以的,这个老家伙岁数太大了,再说了,现在的中央主席团已经有四位元帅,实在太多了,过段时间完全可以用年龄过大为由让他滚蛋。

  赫鲁晓夫也不担心这个老家伙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在全会期间,这个老家伙又是哭又是喊,说什么,同情一位老同志吧,都这样了,还不退休,赖在中央干什么?

  伏罗希洛夫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名义上的苏俄元首,伏罗希洛夫下台之后,自然可以把布尔加宁推荐为这个职务让他做苏俄元首,布尔加宁该满意了吧!

  如此一来就空出了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准备自己亲自兼任,连布尔加宁这样的人都有小心思,若是换了别人,那还了得?只有他亲自兼任这个职务,才能避免部长会议主席团再次造反!

  而要想避免造反,最重要的还是军队和安全部门,自从惦记换一个克格勃主席之后,赫鲁晓夫就开始研究人事,他计划把谢罗夫送到军情总局,因为总参军情总局局长什捷缅科是那么的让人不放心。

  什捷缅科与贝利亚关系亲近,所以贝利亚完蛋后,什捷缅科也走了下坡路,被贬为中将,但又是朱可夫的坚持,什捷缅

  科才回到总参,然后担任总参军情总局局长。

  也就是说,什捷缅科属于赫鲁晓夫双重不信任,必须想办法给他换一个位置,要不然对朱可夫动手将会十分困难,把谢罗夫送到总参军情总局局长的位置,相对而言就放心多了,而且他又是朱可夫的好友,朱可夫也没有多少理由拒绝。

  不过克格勃主席比军情总局局长级别高了不少,哪怕赫鲁晓夫给谢罗夫保留级别,赫鲁晓夫都会担心谢罗夫不满意,到底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赫鲁晓夫就想到了一件事,苏共中央行政机构管理局局长,刚刚递交了提一份关于精简机构和裁减克格勃总部和外围机构编制的报告,但谢罗夫并不同意,或许可以在这件事上做一做文章,然后尽可能的保留级别待遇,谢罗夫还是可以满意的。

  至于那个让人讨厌的什捷缅科,赫鲁晓夫思前想后,也想到了办法,他决定以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为由,再提拔几位元帅,什捷缅科也放在内,很明显一位元帅并不适合担任军情总局局长,到时候就顺理成章了!

  赫鲁晓夫想了想列出了名单,什捷缅科一个,科涅夫的参谋长扎哈罗夫,可以让科涅夫满意,光光两个参谋长似乎也不太合适,赫鲁晓夫脑海中想起了一直在克里木和塞瓦斯托波尔搞防御,战时在上将和大将军衔之间动来动去的倒霉蛋彼得罗夫大将,他是方面军司令员,提拔他倒是合情合理,三个人差不多了!

  猛然间,赫鲁晓夫想起了一个人卡图科夫,这位和朱可夫抢第一个进柏林的人,被朱可夫欺负得很惨,听说现在只有一个肾,正躺在病床上,或许也可以让他升任装甲兵元帅,朱可夫肯定不满意,到时候肯定要否决,如此一来,他又得罪了一票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