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谷雨和何孟雄同志聊天时,雨又噼里啪啦下了起来,谷雨皱着眉头说道,"这都九月初了,怎么还在下雨,这要是秋雨连绵,今年秋收就麻烦了!"
张世德在一旁回答道,"谷书记,气象预报说这是台风导致的雨水,下两天就好,很快就停下来!".
"原来如此!"谷雨点点头,"今年也真是邪乎,台风一个比一个大,象山登陆的台风竟然造成了江南省多人死亡,而前几天山东也报告他们遇到了很大的台风,损失不小!"
听着谷雨抱怨,何孟雄同志想了想说道,"广东台风每年都有,我看台风还好,只要注意一些,不至于出现大损失,倒是这淮河发大水的频率确实有些高了!"
"淮河发大水,我早就习惯了,只是没想到今年八月初海河流域下了七天大雨,虽说水库修了不少,没有造成大洪水,但对河北的棉花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今年全国的棉花产量顶破天与去年持平!"
"去年是一个大丰收年,能持平已经是很好的收成了!".
"现在看来,本土的水利还要再修十几年,才能基本成型,而海外省都是生地,各种水利建设搞不好要修到下个世纪,难熬呀!"
"海外省的生地虽然多,但开发潜力巨大,我们已经挺过最难熬的开头几年,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借你吉言!"
北戴河会议结束,政治上的干扰已经没有,此时已经是九月初,南方秋收已经开始,北方即将开始,看到下雨,谷雨自然担心秋收有影响。
目前各种信号显示继1955年的大丰收之后,1956年的农业收成应该和1955年持平,或许稍稍多一些,在化肥产量年年增加的现在,农业收成持平,也意味着今年的气候不是太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1956年淮河又一次大水,这已经是1949、1950、1954年之后的第四次大水,虽然比不上1954年那一次,但也是历史级别的,全流域成灾面积超过六千万亩。
对此,谷雨表示他很习惯,早就见怪不怪,只是苦了淮海省和在泄洪区一带屯垦的生产兵团的同志,过年刚刚有个好收成,今年又不行了,跟掷骰子一样......
更奇葩的是,北方的海河流域在七月底、八月初连续下了七天暴雨,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但作为全国棉花主产地,河北的棉花生产自然受影响不小,而其他的小灾小难,不计其数。
不过总体而言,这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年份,毕竟1955年那样的风调雨顺,并不是很多,十年有一两次就不错了!
所以何孟雄同志心情很好,他一边劝说谷雨,一边笑着说道,"谷书记,国家这么大,不是这边闹腾,就是那边闹腾,谷书记,您得习惯这一点,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可喜可贺呀,你倒是自信,去年是建政以来少有的大丰收,今年能持平就不错了,可人口呢,多了两年,过两年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别太掉以轻心了!"
"谷书记,不说我说您,您的忧患心理太重,就算有天灾,我们也不用太害怕,化肥产量上升这么快,多一斤化肥就多10公斤粮食呢!
我们现在年产四百万吨合成氨,氮肥和钾肥产量也增长很快,这么粗略一算,比以前增产了4000万吨粮食,800亿斤呀,够一亿人吃的,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你是这样,其他同志也是这样,都想着我取消对城市的严格限制,有的还想着增加出口,这样是不行的,不能以丰收年作为评价的标准!
还是再等几年,看看遇到灾年,我们的情况怎么样?人均粮食占有量现在刚过350Kg,国家手里的储备粮没达到最低18%的标准,还是不够稳,又不是没有家底,那么着急干什么!"
"这样也好,有备无患!"
"就算是温饱了,也才刚刚开始,我发现一些同志的要求很低,在他们眼中,好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天下大吉,可以躺着睡觉了,早着呢!东德一年要吃八十斤肉,西德更夸张,一年一百多斤肉,我们差着远呢!
我要求不高,达到你第一次去东德的水平,人均20公斤肉还是需要的,现在就算加上水产品,还有将近一半没达标!"
何孟雄同志突然想起了他与米高扬交流,提到秘密报告,米高扬所说的话,"贺同志,你不明白,在钢铁同志的领导下,干部们都太累了!"
或许,可能,已经过世的钢铁同志就如同此时不满意干部的谷雨一样,好在谷雨同志很注意分寸,他想了想,笑着说道,"快了,等到苏丹铁路复线建成,昆仑省大草原上的牛羊肉就可以大规模运到国内,在加上几个海外省养殖的牛肉,突破20Kg 肉大关指日可待!".
"八亿人,一人一年增加10Kg肉,哪怕人均5Kg牛肉,这就是40亿 Kg 牛肉,一头牛只能出45%的肉,而一头非洲公牛大概在600-900公斤,咱们取个折中,这就需要多养至少1500万头牛,这个难度可不小!"
"那么大的草原,应该做得到吧!"
"做倒是做得到,但养一头牛大要两年时间,而且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奶粉,怎么可能每年杀那么多牛,要想吃更多的肉,靠谱的办法还是想办法增加饲料产量,多养猪,多养鸡,多养鱼!"
通过大规模推广杂交稻、加大化肥的生产,再加上大规模开发广南三省和几个海外省,到了1955年,中国的粮食产量突破了2.6亿吨大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终于突破了350公斤,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去年年底,谷雨接到报告后,稍稍愣了半响,中国的粮食问题就这么基本解决了?是不是太快了?他一开始还担心地方浮夸风,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这一世的农业,确实与前世大不一样了,生存压力已经缓解了很多很多。
在他的前世,195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1.88亿吨,因为提前启动大规模水利建设,中国的水田数量大增,但又因为没有推行集体化,农民种植了不少农副产品和棉花,所以本土各省的粮食产量比前世还少一些,还不到1.7亿吨。
不过1955年中国的合成氨产达到二五计划目标,总产量高达415万吨,按照1公斤化肥增产10公斤农作物计算,这一块增产的粮食在4000万吨以上,毕竟前世的1955年几乎没有化肥。
开垦了这么多年,广南三省、几个海外省、北大荒已经拥有数亿亩耕地,其中粮田已经超过了1.4亿亩,每年可以出产近700亿斤粮食,这就是3500万吨左右。
全国杂交稻推广面积已经突破2亿亩,一亩杂交稻增产20%,按照150斤计算,总共增产300亿斤,也就是1500万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历史性的突破了350公斤,也就意味着已经完全超过了饥饿线,基本实现了温饱问题,实现了谷雨八大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应承诺。
也正是因为粮食产量迅猛增加,谷雨才真正有底气取消统购统销,今年虽然粮价上升了不少,但属于弥补前些年统购统销人为压低的粮价,而随着秋粮开始上市,目前粮价已经完全稳定,甚至有可能还要下跌,这一波主粮物价改革可以说取得了胜利。
而今年粮价大涨,群众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大增,谷雨估计明后两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会迎来一波高峰期,粮食总产量可能会破历史记录,到时候自然可以顺理成章的取消粮票,放开粮食供应。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即便是现在的350公斤也很不安全,按照前世的经验来说,人均占有粮食高于400公斤,粮食安全有保障,有时会出现结构性、地区性剩余。
在350~400公斤之间,是紧平衡,低于350公斤,会发生粮食危机,所以还是要想办法将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到400公斤,这一块也可以估算出来。
谷雨的脑海中又飘过了前世最艰苦的三年,虽说是人祸更大一些,但那几年全国普遍性的旱灾也是事实,不得不防。
相比于洪灾,实际上旱灾的威胁更大,洪水的形成,必然是要有水才行。这其实就决定了洪水发生的大致地域与范围,而了解了这些之后,就可以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如最简单也最普遍的就是河堤。而一些突发的如山洪一类的,整体造成的危害其实不会太大。
而且水文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枯水期与汛期,甚至洪水如果发生,哪些地方会受到淹没都能估计出来,这样的情况下,洪水是可以提前做防范的,甚至提前迁移人员,可以尽可能的将洪水的隐患降到最低。
而反过来说干旱,干旱的发生的地点,
可以是任何地方,这个预判就比洪水难很多,难以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干旱的防范,虽然也有很多水利工程,修建水渠引水这些,但一来这样的水利工程能照顾的地方有限,二是引水的前提是有水,如果遇见大旱这些水利工程能否引水也是两说。
哪怕是谷雨的前世,遭遇有了相对完善的水利设施以及抽水系统,遭遇大旱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更何况五十年代。
而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旱灾亡国的朝代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就是明朝末年的小冰期,北方年年干旱,硬生生摧毁了明王朝。
旱灾往往也会引发铺天盖地的蝗灾,而这些年不断的水利建设和各种防蝗办法的推广已经有效得控制了蝗灾,但蝗灾爆发的可能也是有的!
当然了,现在形势大好,谷雨自然不慌张,他认为即便出现连续旱灾,更容易出事的地方也是北方或者南方的特角嘎达,缺乏大江大河的地方,南方水稻生产受
到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因为杂交稻的推广,中国的水稻产量增加很快。
虽然此时人口处在高速增长期,但此时中国农业开发的潜力还是很大,人均粮食数量还在缓慢上升,一步步增加到400公斤以上的希望非常大。
目前杂交稻全国总推广面积已经突破了两亿亩,再增加一亿亩希望很大,一亩增产20%,按照150斤粮食计算,会增加150亿斤,这就是750万吨。
而按照三五计划各项安排,中国的合成氨产量将争取增加到720-780万吨之间,按照增产300万吨,每公斤化肥目前可以增产10公斤粮食,这就是3000万吨。
再加上各地还在加大开垦力度,也就是说中国到三五计划末,粮食总产量增加到3亿吨希望非常大,不过悲哀的是,到时候中国总人口也会突破八亿,想让人均粮食突破400公斤的安全线还是有些困难。
所以要想顺利挺过1960年前后的旱灾,除了增加水利投入和开垦土地以外,必须继续增加国家和民间粮食储备,对民间的办法很简单,未来几年,国家粮食征购数量不再增加,让民间有更多的余粮。
现在各地水利工程修了不少,只要中国农民有一定的粮食储备,旱灾再怎么厉害,也不至于让农民颗粒无收,最起码种植一些抗旱的高梁总是可以的,如此一来,农村不至于有太大的问题,而现在的城市人口规模受控,商品粮肯定是够用的。
而对国家而言,要想办法将粮食储备率增加到联合国的标准,也就是至少18%,按照八亿人,人均消耗350公斤计算,18%正好5000万吨,也就是1000亿斤粮食,没有这个数量,就容易出问题,所以要按照这个标准增加储备粮。
而现在国家的储备粮总数还缺少一千多万吨,得想办法把这个缺口补上,办法也是现成的,进一步扩大大米出口,并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到更便宜的小麦,相比于大米,小麦还更容易保存,还可以与美国农业加深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就要想办法在北方推广抗旱农作物,理由是现成的,现在粮食产量增加了,国家不缺粮,但缺少棉花,缺少油料,缺少养殖牲口的饲料,而且中国北方地区耕地质量不好,除了棉花、玉米以外,也要多种一些大豆、花生。
不过谷雨还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赫鲁晓夫在统治的最后几年,拿出了大笔黄金从国外进口粮食,这直接影响到赫鲁晓夫的统治,最终导致他被赶下台。
谷雨决定不了赫鲁晓夫的命运,但是苏俄需要大批粮食时,他计划向苏俄出口一些粮食,这就需要再多一些储备粮,到时候好卖给老毛子,就算搞不到黄金,搞到老毛子军工领域的一些先进技术也是可以的。
谷雨想来想去,决定从1956年底开始,进一步扩大出口大米,更换成小麦,每年增储三百万吨小麦,五年就能达到1500万吨。
不过一下子多出售这么多大米,必须有足够的买家,中国周边的菲律宾、本州日本都是大米进口大户,还有中东,另外还有印度,这一世的三哥失去了西孟加拉,粮食问题相当大,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不少粮食,看来这几年周边必须大讲和平,盘算了一会,谷雨想了想说道,"而要想增加饲料产量,必须加大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玉米亩产大,综合收益较高,群众很乐意种植,但大豆就不同了,产量不高,华北的群众不愿意大规模种植,国内种得多的也只有东三省,真是让人头疼!"
"能不能提高收购价?"
"很难提高,国际市场上美国出口的大豆价格很低,他们已经多次要求我们减少农业关税,若是国内大豆价格太高,不仅需要更多的补贴,也不利于与美国的合作。
"这倒是一个问题!"
老美早期的农业开发也搞出很多破事,甚至搞出了大风暴,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搞轮耕,通过种植大豆肥田,大豆种多了,自然不断对外出口,所以此时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自已经被迅速压制。
此时中国国内大豆收购价已经出现倒挂,但即便如此,群众也更喜欢种植棉花、玉米和花生,这三种农作物产量更大,性价比更高。
虽然这一世中国耕地面积增加了不少,但南洋省只能更多的种植热带作物,橡胶和棕榈油这一类商品利润更好,也不愿意种植大豆,而昆仑省要优先棉花和花生的种植,大豆种植同样排在后面。
这种种现状决定了未来中国的大豆产量会比前世好一些,但因为此时的性价比不够,群众不爱种植,除非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狂飙,这在当下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不仅不进口大豆,外汇不够用了,往往还会出口一些大豆。
国内外价格倒挂,实际上相当被动,中国大豆种植多了,老美把国际大豆价格打下来,加大补贴,以本伤人,中国农民亏损,不愿意种植,中国大豆种植少了,老美拉高大豆价格,和前世一样,中国被狠狠宰一刀。
之所以被动,一是家底不够,二是人均土地资源不足,三是中国大豆生产现代化不够,耗费较多人工,性价比太低,所以除了让东北和华北、黄淮地区的国有农场通过机械化种植大豆以外,就是想办法在国外推广大豆种植,谷雨的目光自然而然的看向了非洲大陆。
谷雨悠悠的说道,"国内人口太多,短时间内解决很难,还得从外面想办法!"
何孟雄同志对谷雨很了解,"国内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去国外,谷书记,我们最近一些年在非洲有些沉寂呀!"
"这都怪美国,他们在南洋折腾,我就算有心,也没办法在非洲折腾呀!"
"是呀,都怪美国!"
谷雨哈哈大笑,何孟雄有些奇怪,谷雨笑得更厉害了,等笑完之后,他才解释道,"幸亏美国时不时折腾一番,要不然我们想凝聚人心可没那么容易!"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何孟雄想了想,转移话题说道,"现在看来,钢铁同志对内不断渲染紧张气氛,也是因为苏东阵营内患太多,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成了美国扩大打压的理由!"
"就算苏俄不那么说,美国也是要不断找茬的,美国同样需要渲染紧张气氛,好控制欧洲,环顾宇内,也就是控制半个欧洲的苏俄才够资格!"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反而是我们被连累了!"
"我们要恢复传统影响力,就必然与美国有冲突,谁让美国的实力强大呢!
"刚不可持,美国这么不断消耗国力,我看难以持久!"何孟雄想了想说道,"倒是赫鲁晓夫同志很有些意思,一边大谈缓和,一边在南亚和美国斗来斗去!"
谷雨笑着说道,"苏东阵营的内患,钢铁同志能勉强压得住,赫鲁晓夫压不住,他只能对外缓和,对内借钢铁同志的头颅一用,只是有些适得其反罢了!"
何孟雄同志摇摇头,"幸好发射了卫星,要不然还不知道怎么收拾呢!"
苏俄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射出真正的大型卫星,连国际歌上天都没有做到,不过是样子货罢了!"
"原来如此!"
"老贺,你说我们党未来会不会也出一个赫鲁晓夫?"谷雨似乎是随口说道,"为了避免后人借我的头颅一用,我也只好尽可能的减少各种问题,哪怕是我捅出来的烂摊子,也得我自己收拾,实在没办法,学习汉武帝盖一座思子宫也可以应付一番。
何孟雄立刻正色劝说道,"谷书记,您想多了,我们的同志不会变成赫鲁晓夫的"国正,你错误理解了我的意思,我不是猜忌同志们,而是陈述事实!"谷雨摇摇头,"如果我留给后人一个烂摊子,哪怕是我的亲儿子接班,他都需要重新评估我过
去的所作所为,要不然很难稳定人心。
但如果我把一个铁桶江山留给后人,这一类的事情自然就很难出现,当然这也不能排除,未来某一天我们遇到困难了,当时负责的同志拼命往前推责任,我也跑不掉,但那也不是我的问题,我问心无愧。
所以,能不能保住身后名,归根到底看的是当政者干得怎么样,不是别人的评价,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这么大的争论,恰恰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算一时被蒙蔽,也不会一世被蒙蔽,我不排除党内有投机者,这是任何时代都不可能避免的,我要做的是尽可能消除投机者瞎折腾的土壤,而不是寻找身边可能存在的投机者,把他们消灭!
人性都是复杂的,就算是最纯正的共产主义者,也不可能完全纯粹,但凡我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就会看任何人都像赫鲁晓夫,那样的话,我迟早会成为孤家寡人,到时候真要被重新评价了!"
何孟雄同志张了张嘴,不知道怎么评价,是说谷雨豁达,还是说谷雨思虑太多,只听谷雨继续道,"所以国正同志,评价一个人,要看是否胜任工作,品德什么的并不是太重要,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制度,有健康的氛围,哪怕是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也能在新时代起到作用!
接下来的十大人事调整,你要看的是成绩,有成绩就用,没有成绩,却被人推上来,说人品很好的人,对推荐人和被推荐的人一定要慎重!
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的这么快,提供了无数上升的机会,抓不住机会,却只有品德可以拿出来标榜,这样的人大概率是平庸之辈,不能置之高位!"
听到这里,何孟雄同志莫名的想起了康生同志,难不成他又要出山了,他微微叹息,也是没办法,谁能想到苏俄会搞出那种破事,谷书记怎么可能没有想法,他越是显得豁达,越说明心里介意呀!
何孟雄同志猜得没错,谷雨确实准备在十大上启用一位凶神,这一次廖德华同志的试探,让他意识到党内同志并不那么乖巧,没有人盯着不行,只是他启用的不是康生,而是铁道部长骆畅同志。
骆畅同志这些年的发展还是很顺利的,抗战时期的兵团政委,战区政委,军监委书记,然后是铁道部副部长、部长,现在凭借着铁道部的出色工作,改任公安部长毫无问题,要论精力充沛,他绝对是一等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