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二章危机四伏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5440 2025-05-12 15:06

  第7集团军政委沈如华看着电报,笑着对政治部主任说道,“小李竟然要去中办,未来前途肯定远大,咱们7集出人了"

  "这几年, 小李干得相当不错, 既能办外交, 又能带兵打仗, 政治工作做得顶幅顺的,上下口碑都很好,中央肯定也有耳闻"

  司令员左纪权想了想说道,“小李这样出色的年轻同志,去了中央是好事,不过我们能够和美国人打交道的同志又少了一个,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接替小李的同志有没有定下来"

  “定下来的,是总政对外联络部第一室副主任黄峥准将”

  "黄峥他是不是出身于红五军团""就是他"

  “我知道黄峥, 这是一个既讲原则, 又很灵活的同志, 他担任72军政委很合适,看来总部也知道我们现在的困难,把他都放过来了!

  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让中央失望,马上美国总统要访华,麦克阿瑟在这个时候挑事,绝对是精心策划的,我们既要给美国人要面子,里子也不能丢,如何周旋很重要,从上到下都要打起精神来,不能有一丝疏漏"

  "是,司令员"

  ”我看这背后离不开小鬼子的撺掇, 这帮小鬼子胆子越来越大了, 竟然狗仗人势起来,看来还想翻身呀!“

  “鬼子毕竟是工业化国家,现在虽然落魄了,又被我们抓走了不少人才,但教盲基础在, 人才还是不少的, 他们能看到形势的变化, 并不奇怪! "

  “出国前, 谷书记和我谈话时, 东西方阵营一旦矛盾激化, 美英很可能会一改对德日压制的态度,提供资源和市场让他们再次翻身,谷书记看得是真准呀”

  "是呀,各种迹象越来越明显了"

  第7集团军的几位主官有些忧虑重重,原因很简单,到了1946年下半年,东西方互相对峙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显了,而换了总统之后的美国,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精力无比充沛,在全世界折腾。

  相比于前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而英国却成为了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再加上中国的崛起,变成了东亚大陆的霸主,整个世界的局势与前世有很大的区别。

  但就算区别再大,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战后的美国实力太过强大,与其他强国明显拉开了一个等级,即便英国拥有核武器也改变不了事实。

  在美国人不惜血本的投入下,1945年11月底,美国人一口气同时爆炸了两颗原子弹,一颗铀弹,一颗淦弹,并且还同时搞出了多款反应堆堆型,一举超越英国,成为原子核领域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无他,美国有钱,他们吃得消这样疯狂的投资。

  不仅如此,美国人与前世不同,立刻启动了氢弹相关研究,发誓要在核武器领域一家独大,而英国的核武器优势不到一年被打破,在7月底意外击败丘吉尔商人的英国工

  党政府显然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英国人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对战争无比厌恶的英国人盼望着战后迅速恢复,但事与愿违, 战争刚刚结束, 美国人就立刻停止租借法案, 这迅速加深了英国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中英为什么能够迅速达成一系列协议,不仅国内和德占区的工厂不断卖给中国,甚至航母和喷气发动机都卖给了中国,除了英国有意扶持中国,给已经获得了西太平洋海上霸权的美国添堵以外,根本原因还是英国没钱了。

  没钱就必须想办法搞钱,中国能够拿出的外汇,中英之间的货币互换,再加上大批中国劳工赴英劳动,只能解决英国部分麻烦,想更多的钱只能找美国借,可是上半年英国人那么折腾,美国能对英国客气吗?当然不可能,自然是毫不客气的修理。

  借钱可以,必须拿东西交换,英国不得不忍痛让步,如英国立即放宽对美元区商品的进口限制,在协定生效一年后恢复英镑对美元的自由兑换,等等,这个协定有利于美国势力进一步渗入英联邦和英镑区。

  同时,英美签署了石油协定,规定两国在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实际是美国步步为营,进一步排挤英国势力,美国除了把大量资本投入沙特间拉伯,美国资本还渗入伊拉克、科威特的石油开采。

  而在军事基地方面,美国爆炸原子弹之后,立刻要求废除英加核武协定,同时还问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签署军事协定, 这引起了英国的激烈反弹, 双方明争暗斗了很长时间,最后各退一步,英国在加拿大做出了让步,美国在澳、新做出了让步……

  不仅仅对英国步步紧逼,美国人对苏俄同样很不客气,一边用借钱作为筹码, 想法设法逼迫苏俄在东欧让步从外,一边则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波斯等问题上,对苏俄一场强硬。

  波茨坦会议对南斯拉夫的划分,太过欺负南共,引起了南共的轩然大波,此时对英美还存有幻想的钢铁同志,把莫洛托夫派到了南共,软硬兼施,在答应提供南共军事援助之后,铁托才无奈让步。

  但即便如此,南共撤退的速度也非常缓慢,而且南共和南斯拉夫王国国防军之间的各种冲突不断,两方互相指责,看起来南斯拉夫内战就要爆发。

  铁托有着非常出色的外交手腕,他迅速向英国提出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欢迎。

  在战争期间与英国关系也不错,英国对铁托多少有些想法,反之,英国政府对王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多少有些瞧不上,不过大英也知道,自己实力不足,又向美苏中提议,四家斡旋, 除了中方明确拒绝以外, 美苏两国都下了场, 开始在维也纳谈判。

  而就在维也纳谈判刚刚开始之际,阿尔巴尼亚内战爆发, 战后巴尔干的第一枪打了起来,而这也早在中国的意料之中。

  町共领导人霍查对莫斯科指示他放弃枪杆子,加入联合政府的命令,拒不执行,当然这也跟阿尔巴尼亚特殊的位置有关,整个战争期间,阿共完全是依托中国共产党和关托的支持才撑了下来,与莫斯科并无关系。

  战后,解放军知道巴尔干是个是非窝,迅速退到了希腊沿海,摆明了不掺和的态度,而铁托则想通过盯共的试探了解一下盟国的反应,所必人一边进行战争准备,一边主动提议和谈,同时还在背后不断支持霍查,并派出志愿军,锻炼南共物资的战斗力。

  阿尔巴尼亚国王并不知道对手的实力,仗着有英国人的武力支持, 玩起了武力消灭,没想到反而被阿共打得一败涂地,英国人丢不起这个脸,只好派出英军,支持国王的统治。

  不过英国人脑子清楚,他们只是控制了沿海,并不实际参战,这样一来,阿共迅速控制了阿尔巴尼亚大部分地区……

  闵尔巴尼亚突然爆发的内战让钢铁同志大为震怒,反动分子不搞联合政府,竟然又要血腥镇压,所见人他迅速的改变了的态度, 坐视铁托对呵共的支援, 甚至还和铁托达到了交易,铁托提供铅, 换取了几个师的装备, 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南共的实力。

  此时不仅仅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乱成一团, 希腊同样很乱, 希腊王国政府虽然有着英国的支持, 看起来控制了全境, 但在战争期间, 希腊是解放军活跃的场所, 解放军撤走后, 希共迅速抢占了很多空白地带, 其影响力不仅仅在东部, 也在中部山区。

  希共虽然参加了联合政府,但在英国人的排挤下,只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呈然上交了部分枪支,但还藏着不少枪支, 这自然引起了希腊王国政府的不安。

  如果说眄尔巴尼亚只是无关紧要的小国家,那希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英国人绝对不会放弃希腊,英军开始大规幞武装希腊国防军,但英国家底有限,杜鲁门迅速批准了经济援助, 还派出了顾问, 而随着希腊国防军备战, 希共也从南斯拉夫获得了不少枪支……

  巴尔干地区动荡不安,战争风险越来越大,而此时土耳其与苏俄的矛盾也迅速激化,这也跟波茨坦会议英美偏胆,最终苏俄并没有实现对土耳其的惩罚有关。

  心有不甘的钢铁同志或许是试探,向土耳其提出了一系列严重损害土耳其主权的要求,土耳其立刻就慌了,找到了英美,美国自然也下了场……

  而波斯方向,美英苏三家都不撤军,苏俄还在波斯北部搞出了阿塞拜疆和库尔德两个自治共和国,伊朗同样慌乱无比,直接告到了联合国。

  战后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拿三个常任理事国毫无办法,第一任秘书长赖伊跑来跑去,发现三家公有公的理, 婆有婆的理。12halk

  苏俄打的是岘港会议的旗号不愿意走人,美国承认波斯北部为苏俄地盘,现在让我们撤军, 凭什么? 英国的理由是保护印度洋沿岸不受侵犯, 苏俄不撤, 英国绝不撤……

  久拖不决, 杜鲁门下达了最后通牒, 再不撤军, 美国人就要动手了, 奇葩的是, 就在杜鲁门下达最后通牒的次日,英国外长在记者会上公开反对他的强硬做法,同时反对美国人以核武相威胁,认为此举只会刺激苏俄加快核武器的研制,对世界和平不利,甚至于英国外长还跑到了苏俄, 表面上是谈和平, 实际上是给苏俄打气, 你们得挺住,放心杜鲁门那小子没那个胆量,没有我们的支持,美国不敢动武……而有了英国的支持,与前世不同,钢铁同志底气更足,继续在波斯与美国周旋!

  之所以出现这样奇葩的局面,跟沙特的石油大发现有关,到了1946年,炒特的石油产量达到了每天15万桶以上,这引起了英国的高度重视。

  而此时玻斯一家的石油产量是其他波斯湾国家的总和, 战略意义空前, 而玻斯主要产油区又控制在英国人手中,苏俄一撤,大英肯定得撤,最后会便宜谁?不用说,肯定是美国人!所以英国人不想撤,他们巴不得波斯危机拖延的时间趋长越好……

  相比于美苏英三家在东欧和中东方向的纠缠,亚洲方向则因为中国这头巨兽的存在平静了许多,不过并不完全平静。

  因为中国的驻军,原荷属东印度地区保持平静,各家巩固各自的地盘,而华人邦成立之后,十几万心不甘情不愿的中国民主人士开始了移民。

  但随着中国开始撤军,这一地区的稳定局面迅速动摇,荷兰人、华人邦、苏门答腊邦、印尼都在进行相应的军事准备,不打一仗,谁也不知道和平的珍惜。

  而1946年上半年,中国完成撤军的同时,共中南半岛铁路网全面启动,而此时周边各个临时政府也完成了选举, 遥罗、南越、柬埔寨、朝鲜政府虽然都没有变化, 但潜伏着种种危机。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特有办法,在生下长子拉拉烈之后,把王位交给了一岁的长子,自己组织了一个政党,当起了首相,还落了一个民主的好名声。

  西吩努克首相与中国关系不错,他当选首相之后,立刻访问中国,在中国盘桓了半个月之后, 签署了一系列台作协定, 同时见到了中国党政高层, 并与中国人大主席毛泽东成了好友。

  相比于西哈努克的自觉, 遥罗、南越政府就不那么乖巧了, 两国首相本来就比较亲美,当选之后,逼罗首相虽然首站访华,但接着就去了美国,还和美国签署了经济合作条约, 拿到了美国上千万美元的援助, 而南越的吴庭艳更加夸张, 首站就去了美国……

  当然了, 这也跟西吩努克没多少人在意有关, 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纯粹的农业国,除了有些耕地和慷胶刺!人外,就没有别的资源,除了不断在束埔寨租借农场的中国重视以外,英美都不重视,西哈努克就算想跑到美国访问,美国也不鸟呀!

  而朝鲜的金九则继续搞他的联合政府,李承晓领导的党派虽然在选举中失败,但李承晚还是在内阁中获得了经济部长的职务,其上富春后第一件事就是访问美国,也拿到了美国几百万美元的所谓救济援助……

  相比于战后很快比刀断物资供应的中国,从美国拿到钱的李承晓在朝鲜内部的威望不断上升,虽然中朝关系还算不错,但谁让美国更富裕呢,朝鲜印府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亲近美国的声音。

  而真正不那么平静的是日本,麦克阿瑟一边执行盟军法律,在日本进行包括土改在地的各种改革,同时也游说美国政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粮食援助,有效的缓解和缩短了本州和四国两出日本人的苦难期, 以至于九州白的日本人使用各种方式逃亡本州岛。

  解放军并不在意,甚至还放开了通道允许中占东京和九州田的日本人大批离开,麦克阿瑟对此非常不满,对九州岛事务指手画脚,同时认为中国不应该过多的迁徙琉球的土著到九州,中国只是托管,啪啦啪啦

  而在各种社会活动中, 麦克阿瑟也对中国人十分轻观, 同时他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竟然释放了一批所谓罪行不重的日本战犯……

  如果这些问题,也就罢了,中国能够忍耐,但是敢日本人各种糖衣炮弹炸昏了头的麦克阿瑟,同时叹大批工厂搬迁,不利于日本就业,给日本治安造成太多威胁等等理由,不断泪挠解放军搬迁各种工厂,同时拒绝中国招聘日本技术人员,这就触及到了中国

  的底线,双方的矛盾变得越发急发激烈。

  虽然邓铁兰丽并没有直接抗争,但却一直以种种理由拖延撤军,本来中美两军已经基本谈妥,但没想到的是,敢日本人的糖衣炮弹熏昏了头的麦克阿瑟利用杜鲁门即将访华的时机,再次逼迫解放军撤军,这就将了中方一军,搞得驻日各部相当头疼……

  而此时此刻, 李锡文已经乘坐军用飞机, 在东京中占区降落, 按照波茨坦会议的划分, 中国拿到了新宿区和文京区, 两地是东京的文教中心, 虽然中国没有拿到日本的核心区和港区,但获得文教区也是不小的收获。

  而中国驻日特别代表,驻日盟军副总司令邓铁梅的司令部就驻在日本帝国大学内,而帝大、早稻田大学还有其他在两区的日本大学,绝大部分教授和各种资料、器材早就被搬到了中国,这些大学都变成了军营……

  下了飞机之后,李锡文和警卫一起乘坐吉普,赶往司令部,一路上他把头都伸到窗外, 看着东京, 战争结束一年了, 东京还有无数破硅烂瓦, 但已经不再是去年那种硝烟不断,死气沉沉的模样……

  不过相比于日本其他地区,东京中占区的岐夏很一般,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中占区没钱,所以中占区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中占区的日本人跑到了美占区,从美国人哪里获得救济,过不了多久就搬走了。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普通日本人的选择恨本没错, 不过这么下去, 也不是办法呀,东京中占区的未来岂不是越来越荒凉? 李锡文多少有些担心, 或许应该跟邓司令员提醒一下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