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都市 逆序(姐弟)

第4章 提点

逆序(姐弟) 塑料糖纸 2469 2025-08-03 19:13

  时间过得不算快也不算慢。一年转眼就过去了。

  陈安最初只是跑腿、收数,后来开始跟人押货,从九龙湾的货仓出发,绕经观塘或油麻地,把箱子送到指定车上,不问内容也不问去处。

  司机都是熟面孔,不说废话,只管点数开门。

  有时货是电器,有时是药水,有一次打开看到整箱整箱的外国香烟。他什么都不说,拿着清单核对完就走。

  熟了以后,连清单都不看,交接时只扫一眼对方的手。

  有没有戒指、纹身、疤痕,再对照车牌,几十秒的事。

  动作越来越熟,眼神越来越冷。别人夸他“醒目”,他点头说谢谢,心里却没什么起伏。

  偶尔带着新进的小子,有人第一次干活就吐了,他拍拍对方肩膀:“吐完擦干净,别滴到货上。”

  有天晚上押完货回来的路上,阿聪把外套甩在肩上,边走边说:“你知道现在茶楼那老板见到我,连话都不敢多讲吗?以前谁理我啊。现在好了,讲价都不敢讲,怕我不高兴。”

  陈安听着,没回应,只是顺手把衬衣下摆往裤腰里掖了掖。

  那动作细微,但让他显得更整齐一点。

  他知道阿聪在说什么。

  其实不止茶楼老板,很多人现在看到他,眼神也变了。

  不敢笑,也不敢招惹,跟以前不一样了。

  像走在街上也有人让路,买饭不排队,有人塞烟给他,他不抽,但都收着。

  有那么一刻,他想过,也许这就是“权”。

  不是打人那种拳头,是一种无声的力,能让人下意识后退,自动闭嘴。

  他没跟任何人说起这种感觉。说了也没人懂。

  可这念头一出来,他就习惯性地从脑子里抽离了半步,像旁观者般站在一旁看着自己在收钱、点货、递烟、倒酒。

  那副样子让他觉得陌生,像别人的壳套在自己身上。

  不过他不厌恶这些事,也不排斥自己。

  人只要不挡路、不多嘴,大部分事都能解决。

  而只要站得够稳,就能少挨点打,少挨点饿。

  偶尔他也会好奇,再往上的地方,会是什么样。

  路灯下,影子细细长长,他一脚踩了上去,不声不响,继续往前走。

  那段时间,社团接连几次交货都险些被警察查到。

  炳叔叼着说,城寨太密了,风声乱,谁想做二五仔就自己掂量掂量。

  为了避风头,炳叔把一批核心货转了线,走过去没人用的旧庙道。

  地方偏,庙后是块荒地,转完货还能顺手把清单烧了,干净。

  这趟由阿聪押。

  他嫌人手不够,随口点了陈安:“你懂那边地形,来一趟。”

  陈安应了。这也不是第一次跟车。

  车在祠堂前停下。天色已暗,庙门没关严,香炉还在冒烟。

  “有人来过。”他低声。

  阿聪笑了笑,“怕鬼?”

  陈安没回话,眼睛盯着香火那点未散的烟。

  货藏在神龛后,几人刚落座,门外就响起三声短促的敲门声——节奏不对,不是自己人。空气一下子沉了。

  阿聪手一抬去摸腰,却摸了个空。进庙前怕冲撞神明,铁器都藏了。

  “走后门。”他低声。

  陈安拦住他:“不行。他们人不多,只是试水。我们一动,反而是实锤。”

  说话间,他已经踱到那尊斑驳的关公像前,掀开帘子。

  果然,像后那道墙板发虚,有推过的痕迹。

  他记得,前几年祠堂修香炉,有个水泥工喝醉说过:“这破庙后头原来有烟囱,给地主逃债躲人用的。”

  他推开木板,露出一条勉强容身的暗道。

  “把货移进去。”

  没人动,他已弯腰抱起一袋,推进去,又回来提第二袋。

  阿聪这才反应过来,招呼人跟上。货刚转完,门外脚步近了,夹着金属撞击地砖的清脆声。

  “你们藏关公后。”他低声道,语气平稳,“剩下的,我来。”

  阿聪一愣,“你留着干什么?”

  “给他们个解释。”

  他随手从香炉里抄起三柱还未燃尽的香,跪在供桌前,像个专心祈福的普通少年。

  门被撞开的一刹那,灰尘与灯光并入眼前。探照灯晃了他一脸。

  “你什么人?”

  “阿妈病了,听说拜关帝爷保平安。”他没抬头,“今天她精神好些,赶紧来上香。”

  他脸干净,表情也干净。

  警察扫了他一眼,又看看供桌——香火未断,水果刚削,纸钱冒着细烟。

  “没看到你进去。”

  “我翻后墙进来的。”

  警察看了几秒,本就没真想搜,转头喊道:“收队!”

  他们走后,庙堂恢复死一般的寂静。

  关公像后传来窸窣响动,众人如蒙大赦般长舒口气。

  阿聪揉着发麻的膝盖,深深看了陈安一眼:“你早知道后面有暗道?”

  陈安点头,没有说话。

  事后第三天,那边传来风声——警察是冲着另一拨人去的,祠堂只是误撞。

  但炳叔依旧震怒。仓库有动静那一晚,他就亲自点人查,一家家地过。

  陈安知道,这事不会那么容易揭过去。

  那天下午,阿英姐来找他,说炳叔喊他过去。

  她语气有点怪,说不清是劝还是提醒,像有点不舍,又像有点钦佩。

  “自己小心点,别太倔。”

  陈安没问多的。只是回屋换了件干净衣服,把帽檐压低,从熟悉的巷子绕出去,沿着斜梯走进炳叔的档口。

  门口还是那两个平头男,今儿没抽烟,像在等他。

  “进去吧。”

  铺头里烧着沉香,香气混着霉味,让人头有点晕。炳叔坐在柜台后头,一只老花眼镜挂在鼻梁上,手里翻着账。

  他没抬头,说了句:“你来了。”

  陈安低头:“炳叔。”

  屋里静了几秒。炳叔放下账本,声音也慢了:“那晚的事,我听说了。”

  “阿聪说你稳,胆子也不小。”

  他说话慢,不重,却带着种打量。那眼神落在陈安身上,像在挑,像在剥,看他骨头缝里藏着什么。

  “你怕不怕?”

  “怕。”

  “但你还是留下了。”

  “因为得有人留下。”

  炳叔点点头,抽出一支烟点上,烟雾绕着眼角的褶子打了个圈。

  他笑了一下,笑意不深,却是真笑。

  “小小年纪,说话比阿聪都利落。”

  “但你要记住,在城寨混,光靠胆子不够,靠命也不够。”他说着,弹了弹烟灰,“要想往上走,得有人看见你。”

  这句话没明说什么,但陈安听懂了。

  他没多想,只是轻轻抬头,像是终于接下了某种看不见的东西。

  窗外光线斜照进来,打在墙上发黄的日历上。

  炳叔忽然问:“你识字?”

  “识一点。”

  “会计数吗?”

  “会一点。”

  “以后来我这边抄账,一周两次。”

  陈安点头,“是。”

  他没有犹豫。

  机会来时,有些人退,有些人等,还有些人,只是低头把帽檐压低,走进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