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丽丝书屋 历史 大国股东

第169章 反抗?

大国股东 大白菜的苦逼 8000 2025-05-12 15:06

  作者:大白菜的苦逼 数字:7491 吐槽:11 更新日期:2022-09-06 18:56:34

  陈廉甫同志一愣,这个印度人有些意思呀,我过来帮他们,他竟然一上来对自己指手画脚,不过他并没有反驳,而是眯着小眼睛,笑着说道,“南布迪里巴德同志,中国有一句话叫作毛之不附,皮将焉存。

  只有先实现特拉凡科尔的独立,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CP领导的国家,此时您的主要敌人是印度,不是土邦君主!

  现在印度试图吞并所有的土邦,逼迫土邦扩充军力,加强武装,这也是您领导的特拉凡科尔CP最好的崛起机会。

  您可以把党员派到新扩编的军队当中,掌握武装,等到打退了印度侵略,贵党就可以尝试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土邦君主!”

  南布迪里巴德听完,很满意的笑了,“陈同志,您说得很对,非常感谢您的指导!”

  早在1920年,印度就成立了印共,建党时间比中国共产党还早,印共创始人名叫罗易,这个人当年还坑了一把中国。

  1927年,罗易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跑到中国指导革命,他竟然把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泄露给汪兆铭,汪兆铭一看,啊,要推翻我们,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七一五”爆发了……

  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被印度人狠狠得坑了一把,当然了,这也是印度人最擅长的,他们总是有本事把任何事情搞砸。

  印共成立后,党内一直存在着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战略策略之争,这帮人摇摆不定,一会要搞十月革命,一会要搞农村包围城市,一会又要搞议会斗争,乱糟糟的。

  想法这么多,党内斗争自然频繁激烈,加之外部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也非常严厉,所以显得命运多舛。

  不过到了二战期间,大英要和中苏合作,就给了印共合法的地位,因为印共的主张比较进步,所以在印度政坛相当有影响力,但随着印缅战争的爆发,印共的日子立刻不好过了。

  印缅战争失败后,尼赫鲁立刻乘机打压印共,要求他们发表谴责中国的声明,印共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

  尼赫鲁以此为由,抓捕了一批印共党员,这迅速造成了印共的分裂,一部分人成为了国大党的附庸,但同样有另外一部分印共党员对印度政府不满,想搞一搞武装,而南布迪里巴德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他在印度南部很有影响力,他就把眼光投向了家乡特拉凡科尔。

  南布迪里巴德出生于特拉凡科尔的一个富有的家庭,在大学期间便参加政治活动,1932年辍学投入不合作运动,曾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入狱。

  南布迪里巴德在狱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因为其印度贵族出身,又待过英国人的大牢,可谓根正苗红,所以出狱没过多久,就成为了国大党喀拉拉邦邦委书记。

  到了1939年,南布迪里巴德又以国大党候选人身份当选为邦议员,不久便加入印共,到了1943年起,担任印共中央委员。

  南布迪里巴德的出身就可以看出,他虽然是CP党员,但他的革命思想不可能彻底,更类于大革命时期的CP,也就是建立统一战线,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斗争,在农村实行土改,把深受各种压迫的妇女解放出来。

  南布迪里巴德的主张在印度南部非常受欢迎,在谷雨的前世,他在五十年代就获得了执政权,在他的长期领导下,喀拉拉邦的发展远超印度其他地区。

  不过在这个时代,南布迪里巴德的命运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印缅战争爆发,印度政府分裂印共之后,南布迪里巴德猛然间发现,他的政治理念即将实现,因为特拉凡科尔土邦是那么的特别。

  特拉凡科尔土邦,也就是后世的印度喀拉拉邦主体,位于南亚次大陆、或者说印度半岛的最西南端,濒临阿拉伯海,和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特拉凡科尔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上,遍布漂亮的海滩和茶园丘陵,山海间则是广阔的热带雨林、纵横交错的内陆河流,可以说是印度最美的地方之一。

  当地的主要语言也不是印地语,而是特有的语言,叫做马拉雅兰语,因为境内河流遍布,树木丛生,喀拉拉邦的气候属于热带森林气候。

  特拉凡科尔与印度其他地区相比,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因为这块地区基本上没有被武力征服过,无论是面对印度的第一个帝国孔雀王朝还是后来的入侵者,建立了贵霜帝国的大月氏,特拉凡科尔基本都是“望风而降”的状态。

  到了印度殖民地时代前的最后一个帝国莫卧儿帝国,他们的刀锋也只是到了特拉凡科尔以南的地区,并没有踏上特拉凡科尔的土地,因为没有被统一纳入帝国的管理之下,特拉凡科尔就显得和印度北部的一些地区格格不入。

  到了殖民地时期,擅长海上贸易的特拉凡科尔,曾经在海战中击败强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从而阻止了荷兰人在这一地区的殖民。

  尽管整个印度被纳入大英帝国的统治,成为女王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奇葩的是,特拉凡科尔竟然曾经是汉堡自由市的殖民地,而不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本来就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接受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特拉凡科尔和其它的印度土邦大不一样。

  也正是因此,特拉凡科尔土邦被允许成为大英自治领后,迅速适应了新的身份,本来就不一样,独立和不独立唯一的不同就是出门稍稍麻烦了一些,但绝大多数特拉凡科尔人也不会出门,根本没什么大的影响。

  等到印度独立,特拉凡科尔人早已经习惯了独立,其国王和主管内政外交,律师出身的首相,都非常不满印度不断胁迫土邦归顺的做法,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同样也懂。

  在谷雨的前世,这位首相曾经公开斥责尼赫鲁,并坚持要独立,不过此人后来被印度政府派人刺杀,在临死之前,他劝说国王加入印度,毕竟特拉凡科尔实在太弱小了,一面是大海,东北南三面都是印度国土,没有外力,想成功独立太难。

  而在这一世,特拉凡科尔已经独立,他们还是想继续独立下去,但特拉凡科尔国王信仰印度教,也不愿意得罪印度,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国王和首相想的是尽量维持独立,若是实在没办法独立,只要能够自治也可以,反正不能跟印度人硬扛,根本打不过……

  所以特拉凡科尔人与前世不同,并没有主动跳出来,他们和组建了十万大军,并邀请雇佣军的海德拉巴不同,特拉凡科尔拒绝雇佣军的进入,避免把印度人得罪透了。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与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以及他们背后的中国人不断交往,购买了一些武器,扩大武装。反正特拉凡科尔小日子不错,花点钱拉拢一下关系也挺好的。

  万一在他们的帮助下,特拉凡科尔真得有机会脱离印度独立呢?就算不能独立,手里有一些枪。也可以和印度人讨价还价。

  特拉凡科尔这种心态,反应到外交上就是左右摇摆,两面都不得罪,而在内部,从上到下所有人也不觉得紧张,整个土邦一片祥和之气。

  此时,印度各个地区的印度教徒和MSL矛盾激化,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一千多万人迁徙,两百万人死亡,但特拉凡科尔却不同,看起来就像是世外桃源。

  这里的宗教气氛非常宽松,多种宗教并存,清晨可以听到印度寺庙里的音乐声,穆斯林清真寺里的祷告声,以及基督教教堂的钟声同时响起,而且和谐共鸣……

  对南布迪里巴德领导的印度CP一部分力量,特拉凡科尔也没当回事,南布迪里巴德可以继续当他的议员,想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

  所以一大批和南布迪里巴德志趣相投的印度CP党员跑到了特拉凡科尔,加入到南布迪里巴德的队伍中,随着力量的壮大,南布迪里巴德就改变了思路,完全可以发动革命夺取政权嘛!

  正如陈廉甫所说,他已经把他领导的那些CP秘密安插到特拉凡科尔国君新扩充的新武装当中,同时在密林之中建立起了多个营地,存放枪支,只能时机成熟,就发动革命,印度政府很难推翻,但是推翻一个土邦国君还是很有希望的。

  不过南布迪里巴德也十分担心帝国主义和印度的入侵,要想摆脱这个困境,自然也需要获得外部力量的支持,相比于遥不可及的苏俄,中国是可触ヌ可及,而且中国现在推行的各项政策,也能够被南布迪里巴德所接受。

  南布迪里巴德主动派人联络,这立刻引起了国安委的注意,中国对印度次大陆的经营,除了压制印度,让其没办法骚扰中国西部边疆以外,同时也有在印度次大陆建立战略据点,保证天方省和未来的昆仑省石油运输安全的想法。

  特拉凡科尔地理位置非常好,正好符合中国的需要,加之海岸线漫长,沿海港口众多,若是一个友好的CP政权长期执政,未来甚至有可能派驻一只海军……

  当然了,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国安委也只是谨慎的支持;而就探宝任务而言,有了这帮子CP的掩护,任务也比较好完成,所以国安委立刻就与南布迪里巴德取得了联系,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宝贵的武器弹药。

  这一次两人接触的地点是特拉凡科尔外海,南布迪里巴德搞了一条几百吨的小船,带着印共党员过来接收中国提供的武器。

  这一次中国提供的东西很简单,英制恩菲尔德步枪、布伦式轻机枪和子弹,看着一箱又一箱武器被装上船,陈廉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卸完货之后,南布迪里巴德坐上船离开,至于他拿到这些武器,接下来怎么搞革命,陈廉甫也没问,中国提供这些武器,就当是天使投资,若是成功自然大赚特赚,若是不成功,也没什么,反正这些武器都是库存的二手缴获武器,也不值什么钱。

  船只继续前行,来到了特拉凡科尔的主要港口科钦港,与特拉凡科尔官方代表接触下,卸下武器,然后装上整整三大船的印度大米和橡胶,启程前住天方省。

  几位同志作为官方代表,在特拉凡科尔政府官员的陪同下,拜访国王和首相,继续协商各项合作事宜。

  而陈廉甫则带领十几号同志,全副商人打扮,在当地同志的接应下,押运着五六辆卡车各种国内运过来的货物,前往特拉凡科尔首府特里凡得琅市,而那座神庙就位于这个市,是国王家族的御用神庙……

  特拉凡科尔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做贸易,当地有不少外国贸易公司,中国的贸易公司早在二战末期就过来了,对陈廉甫等人的到来,当地人一点都不好奇,这几年当地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城乡都能看得到。

  中国人一开始进入特拉法科尔并不是找什么黄金,而是为了贸易,不仅仅是开拓印度市场,同时也是向保障天方省的各种生活需求。

  天方省到处都是沙漠,连淡水都不够,要想解决吃饭问题,光靠国内运输并不是很方便,不过天方省处在海湾地区的中心地带,兵团的同志立刻就想到了商业。

  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在天方省搞一个贸易中心,不求多赚钱,但求通过商业贸易保障天方省的物资供应,光靠国内运输,成本太高了。

  为了吸引海湾国家跑到天方省交易,天方省采用了类似香港的各种制度,建立了多哈自由市,并邀请了一位熟悉阿拉伯和印度的华侨担任多哈市长。全力招揽中东和印度的商人。

  在这个兵荒马乱,时不时打仗的年代,多哈这样一个有强大武力支撑,管理不错,没有什么限制的自由港,事实上相当难得。

  而美国人也对多哈港采用港币这样的美元代金券十分满意,并没有捣乱,反而允许美国银行在多哈开设支行,甚至有一家美国石油公司甚至把驻点放在了多哈。

  老美这么干也是没办法,中东到处都是沙子,还有这样那样的宗教限制,这个不行,那个不让,老美石油公司的雇员那都是风花雪月惯了的,哪里受得了,中国人的地盘好歹没这些破事……

  有美国人带头,越来越多的商人跑到多哈做生意,很快一个三角贸易就建立起来,中国将国内的轻工业品、药品、五金等等货物,有的直接发到天方省,有的则通过海运或者铁路送到仰光。

  这些货物一部分在仰光分销,一部分通过海运送到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比如吉大港、加尔各答、特拉凡科尔等地,在孟加拉国、海德拉巴等等土邦销售,并向整个印度市场辐射。

  同时中国商人在这些港口建立据点,拿着收到手的印度卢比和土邦货币收购大米、咖啡、茶叶等农作物,然后再运到天方省。

  随着无数物资运到天方省,不仅满足了天方省的需要,也满足了海湾国家的不少需求,此时海湾国家普遍非常穷,中国做生意相当公道,甚至还接受用石油和矿产交换货物,阿拉伯人自然乐意。

  几年下来,多哈交易越来越多,多哈港变得越来越繁荣,不仅仅城市得到扩张,港口也在扩建,甚至还修建了机场。

  按照规划,尊到国际航运起步之后,多哈机场将进一步扩建,争取成为国际中转港,中东地区的金融港,至于迪拜以后会怎么样,跟中国没关系,谁让他们现在还是大英的保护国呢。

  随着多哈的不断发展,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只有几天海上航程的特拉凡科尔也跟着收益,中粮油的中国商人们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于跑到特拉凡科尔的农村,与印度地主直接打交道收购农产品,以尽可能减少成本。

  这些中国商人大多都是长期与英国人配合作战的二战退伍军人,基本都会说一些英语,被生产兵团下属的贸易公司安排派驻到周边地区。

  很多人赚到钱之后,就出来单干,呼朋唤友,把老战友和家人叫上,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不过一般都会挂靠在天方省生产兵团名下,每年交一些费用。

  在外面闯荡过程中,真遇到什么问题了,找天方生产兵团帮忙,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得到一些帮助,而与此同时,生产兵团有什么要求,他们也会帮着解决。

  而中粮油在特拉凡科尔一带的分公司规模相当大,旗下有自己的港口仓库、车队。光光美制卡车就是十来辆,陈廉甫要想完成任务,自然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此时已经是雨季,陈廉甫等人一路走走停停,不时观望,显得一点都不着急。他眼睛所见之处一片繁荣,先是看到碧绿的大海,整洁的沙滩,以及各种各样的西式度假别墅。

  而水泥大马路上不断有这样那样的车辆匆匆通过,道路两旁种植着椰子树,远处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密密麻麻的农田中隐约可见不少印度人冒雨干着农活,农田中种植着水稻和各种农作物。

  等进了城,陈廉甫吃惊的发现到处是电线杆、广告牌,一排排洋楼林立,时不时有这样那样的车辆通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他有些感慨地说道,“这个地方这么繁荣,真是想不到!”

  派驻的同志介绍道,“陈经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香料贸易集散地,而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后,农业、港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引入了工业。

  到了现在,特拉凡科尔已经是印度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甚至连学校都已经完全世俗化,不再以种姓、性别、信仰来区分……

  “都已经世俗化了,这在印度可不容易!” 陈廉甫一边说,一边摸了摸额头,眯着眼睛,笑着说道,“确实是好地方,都七月了,还一点都不热!”

  “这个地方气候很好,一年到头温暖如春,即便是七八月份,最热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度左右,是个养生的好地方,若是未来,特拉凡科尔摆脱了印度的影响,您可以带着家人过来度假……”

  “咱们国内也有不少好地方嘛! ”陈廉甫哈哈笑了笑,指了指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行人说道,“我可不喜欢光着膀子到处跑来跑去!”

  一边聊着,一行人来到了特里凡得琅市,而工作人员们租借的房屋与那座种庙离得不是很远,一行人到了之后,首先开始了汇报。

  安排在特里凡得琅市的社会部特工,对这座神庙的调查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他们平日里除了经商,也会到处转转,这段印度教神庙自然也是参观的场所,多次踩点,拍照,这座种庙已经摸得相当清楚。

  陈廉甫其实早就看过帕德玛纳巴斯瓦米神庙的构建图纸,这座不大的神庙有多少出口,多少人可以封锁住,采取什么样的计划,怎么撤退,甚至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设备,早就研究得差不多了,唯一不清楚的就是这座神庙当中有多少黄金。

  陈廉甫此时最大的担心是投入了不小的力量,却找不到宝藏,不过印度人很喜欢把黄金钻石等等宝贝送到神庙当中,而当地一直传闻称,特拉凡科尔国王将他的大量财富全都埋藏在帕德马纳巴史瓦米庙厚重的砖墙和地下密室之中,所以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管怎么样,都要闯进去看一看,而要想顺利得拿走神庙的东西,车辆、仓库、隐藏地点、船只这些都就有了;

  人员也不用担心,陈廉甫是负责人,他是最晚过来的,此时通过各种方式来到特拉凡科尔的特战队员已经有两百多人,战斗力都非常强,而且也有几条早就准备好的渔船,随时可以接应。

  光光这些还不够,要想攻破神庙,进行搬迁,然后顺利撤走,也需要武器、炸药,这些年通过各种夹带也已经带来了不少,被秘密藏了起来。

  事实上,特拉凡科尔的外国商人基本都有武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争刚刚结束,没有三两三,谁敢跑到外面做生意,商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武器当然了,向中粮油特拉凡科尔分公司那样,职工都是退伍军人,人人都熟悉使用武器,倒是比较罕见,毕竟此时已经不是十八、十九世纪了!

  特拉凡科尔官方事实上也知道商人们大多有武器,只要这些商人不闹腾。土邦政府也懒得折腾,土邦舒服惯了,既没有执行能力,也没有像样的军队……

  一一听取完汇报后,陈廉甫又想起了昨天见到的印共领导人,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愿意暴露,所以要想行动,必须等到特拉凡科尔出现混乱才行。

  而这一天应该会很快到来,就算印度政府不折腾,印共也得折腾,就算他们不折腾,陈廉甫也要想办法让他们折腾,要不然干嘛给印共那些枪支。

  陈廉甫猜得没错,时机确实很快就到来,就在他到达特拉凡科尔的次日,夏威夷三国外长会议达成了一致,会议呼吁和平,并要求印度立刻从朱加纳德撤军,由朱加纳德人民选举产生自己的新政权。

  换句话说,三国外长只要求印度退军,并不反对建立一个印度有很强影响力的土邦政权,可以说宽厚到了极致。

  印度总理尼赫鲁闻讯之后,不怒反喜,这个声明只是陈述了立场,并没有任何强制措施,很明显英美压制住了中国,那还等什么,继续搞。

  尼赫鲁又进行了新的试探,七月中旬,印度军警以追捕印共分子为由,乘坐火车大摇大摆的闯入卡索尔城,把卡索尔土邦一位内阁部长作为印共分子抓了起来。

  卡索尔土邦国君权衡了很久,并没有下令军警抵抗,眼睁睁看着印度军警折腾,印度军警抓人之后,得寸进尺,并没有离开。

  印军在卡索尔城靠近土邦君主的宫殿附近占据了一块地区,堂而皇之的留了下来,又要求卡索尔军队转由印军领导,土邦政府提供后勤。

  土邦国君不愧是印度人,对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解,比谁都强,收到了印军命令后,并没有执行,也不提供后勤物资,就当这帮印度军队不存在。

  尼赫鲁似乎也没太在意土邦国君的“反抗”,只是下令卡索尔附近的印度军队分成几路控制了卡索尔境内的战略要地,然后就停下来了。

  至此卡索尔名义上还有政权,但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此事一出,海德拉巴君主和特拉凡科尔两个土邦都受不了了。

  不仅阿里汗猛烈抨击印度,特拉凡科尔首相也把土邦军队派到了边界,并开始了新一轮扩军,但即便如此,特拉凡科尔也没有向孟加拉国求援,同时该土邦领导人也不知道印军进攻时,要不要反抗,先这样吧!

  而此时孟加拉国和缅甸军队也开始往前线增援,孟加拉国军队则大规模增援海德拉巴,形势一触即发,卡索尔没办法,但是海德拉巴必须保住,这关系到孟加拉国安全,而孟加拉国不行,缅甸的阿萨姆也守不住,两国不上都不行。

  透过窗外的玻璃,看着一队又一队军队开赴前线,陈廉甫脸上露出了笑意,印度人真是帮忙呀,这些部人去了前方,接下来的行动就没什么阻拦了!

  “陈经理,特拉凡科尔土邦的军队会不会反抗印军的侵略?”

  陈廉南摇摇头,“大概率不会!”

  “那印共呢? ”

  “他们肯定会反抗!”

  “我看未必呀,印度人似乎没有反抗精神,即便是印共也是如此!”

  “我知道,但不是有我们吗?”说到这里,陈廉甫笑着说道,“一旦印军动手,我们就乘乱行动,顺便也帮印共一把!”

   说完,陈廉甫转脸朝向窗外,掩饰住了满脸的羡慕之意,“印度富人真有钱呀,女人竟然连鼻子都戴上了黄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