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生同志出发了吗?"
张世德同志看了看表,"吴主席乘坐的是飞机五点四十五分起飞,现在应该已经出了国境线!"
谷雨嗯了一声,然后又低下头继续看文件,看着若无其事,但他的心里多少有些变化,即将到来的苏共二十大是国际共运的转折点,影响极其深远。
前世的中国因此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年
的政治动荡,而这一次会怎么样?即便已经打了很多次预防针,他还是有些担心,当然了,也仅仅是担心,他有足够的自信,国内不至于出现什么动荡。
此时因为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左派势力正处在巅峰期,但其中的亲苏激进派和那些咋咋呼呼的家伙这些年被收拾得很惨;而从革命往建设的转型中,一大批所谓左派干部已经变成了官僚,他们虽然还有左派的做事风格,但本质上已经变成了建
制派。
而中国的右派势力经过一场革命的洗礼,损失惨重,大批右派代表人物死的死,逃的逃,但在革命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右派的大本营,却因为谷雨的有意扶持以及与华侨势力的联合,力量不减反增。
再加上谷雨接纳了 KMT 时期的技术官僚,还有他对理工类知识分子的有意扶持,到了此时此刻,中国左右两大派系形成了平衡,而正因为左右力量的平衡,谷雨成功的建立和并巩固了一个缝合怪政权。
历史上的缝合怪都要时刻承受左右两翼共同的拉扯,但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也能够在特定的时期用左翼敲打右翼,拿右翼恫吓左翼,让左右两翼捏着鼻子支持他,放下原则讨好他,现在的中国就处在这样的特定时期。
谷雨延续了清末以来的现代化运动,此时此刻这个古老的国度,开始更加积极的面对新的世界,中国一边支持工业化发展,一边促进自由贸易,一边延续强势的民族主义外交政策,不断开拓海外利益,争夺原料产地和国际市场。
他一方面继续标榜自己的共产主义政党身份,从来不避讳中国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阶级斗争,但又全力恢复势力范围,不仅号称代表海外华人的利益,甚至连代表黄种人利益的口号都喊了出来;
另一方面他还打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号,甚至还搞出了一个香港特区,大肆发展资本主义,并抢夺自由这杆大旗,在彰显中国日益现代化的同时,不断的向国际资本抛媚眼。
表面上看,谷雨主义许诺了一套超越所有派别、阶级的统治,但是实际上谷雨从未真正实践过,他虽然以激进左派起家,但掌权之后,迅速向中间派、温和左派和温和右派靠拢,并成为了他们的政治代
言人。
他自始至终都在排斥各种激进左派和激进右派,不管是亲苏的共产主义者,还是亲英美的自由主义者,亦或是传统的专制封建主义,都是他严厉打击的对象。
所以恐惧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那些军人、民族主义者等等社会精英,只要不
是那种意识形态上头的顽固分子,都迅速
发现这个缝合怪一般共产党政权所推行的各种路线,对他们非常有利。
谷雨对外强硬,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率领这个衰颓百年的老大帝国再次崛起,争取一个又一个荣耀,让更多人通过战争获得社会流动的机会。
他全力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国内的工商业发展,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开拓了大量的海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
这样充分维护军官、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利益,社会精英们自然支持谷雨,他们自然认为谷雨这样的政治强人会充分满足他们的利益。
而那些左翼社会主义者自然也会发现继承革命遗产,承认革命原则和结果,但却不断搞"修正主义",勉强也能算是个"革命者"。
对那些摇摆不定的知识分子,谷雨一改革命时期的专制,甚至可以说是残暴路线,在政治上更为宽容、自由,对民众结社、言论的管制放松,他们自然也可以接受。
虽然中国的工人阶级并没有赢得真正的解放,但谷雨毕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策,而工商业的大发展也给工人阶级带来了不少的收益,他们对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
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则是谷雨的坚定拥护者,他通过确立农民土地财产权拥有了巨大的威望,同时谷雨对土地集体化的暧昧态度,也是在有意无意的利用农民
对土地集体化的恐惧,获得了农民们出于
保护自己私有财产权的支持。
人都是讲究实际的生物,信仰狂热纵使可以一时地让人做出政治决定,但不可能长久地使人拥护一个不代表他们利益的
盘算了一番之后,谷雨心里又稳稳地,不过他也非常清楚,接下来随着中国人口的迅猛增加,中国工业化进入到投资多,但收益不足以覆盖投资的瓶颈期,人民的获得感不会太明显,社会矛盾也将不断加剧,到那个时候,他的日子就不一定好过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当下这一关过去毫无问题,至于未来,就要看美苏对抗会不会激烈了,就苏俄那种外交风格,该来的还是会来,哪怕没有古巴导弹危机,
也会有别的什么,只要耐心等待就好。
谷雨想透彻之后,又把注意力放到批示的文件中,又圈阅了几份文件后,看到了图灵的申请,谷雨脸上露出了笑意,图
灵反应还挺快呀,不错!
不过有了集成电路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效仿 IBM ,研发指令集可兼容的计算机,同一系列电脑使用同一种操作系统,支持各产品线以及其它公司各个产品型号协同运行。
如此一来,该系列电脑可随需求增加而逐步扩充,并可依耗电量、运算速率、内存需求搭配硬件组合,成为具有硬件扩充弹性化的特点的大型主机,为数据库、
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信息时代真正来临的奠基之作,如果能够研发出来,怎么都是值得的,现在是1956年初,历史上的IBM360是1964年研发出来的,所以中国有足够的时间,但IBM360据说花了两个曼哈顿工程的钱
,中国肯定没那么多钱。
不过谷雨估计 IBM 在吹牛,这个时代的电脑研发是需要很多钱,但怎么也不至
于到这一步,中国应该用不了那么多钱,而且还可以分这么多年,谷雨估计顶破天也就一年几个亿的问题,理论上能够拿得出来,但问题是用什么理由拿出这么钱?想来想去,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着建立起一套自动化追踪、拦截敌军飞行器,尤其是轰炸机的指挥系统的名义,研发这款大型计算机。
美国时不时派出侦察机窜入中国内地,而中国的防空网又空前落后,只能点对点防守,甚至是有空无防,美国人可不是日本鬼子,美国是怎么用战略轰炸摧毁日本的,中国看在眼里,若是同一招用到中国头上,谁也受不了,所以不惜重金,研发空中防御网不是应该的吗?
这个方案谷雨很早就提出来了,看着很简单,从雷达站到入侵机的信息会传输到区域作战中心,然后再传送到拦截单位一旦入侵机被发现,上面的过程就会自动连接大型主机,数据中心会承担引导工作,将雷达的数据传给区域指挥中心,乃至于传给飞行员,进行全面协调和指挥行动。
但稍一分析,空军就意识到这个项目的技术难度非常大,而且中国实在太大了,投资空前,根本玩不起,所以此前一直只是预研。
不过现在中国已经研发出了第一条光
缆,又开始研发集成电路计算机,加之这几年雷达技术的进步,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可以尝试了!
全国范围内玩不起,可以首先建立起点防御网,比如北京防御网,接着扩大到区域防空网,比如华北防空网,华东防空网和西南防空网,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西南地区是战略大后方,三者都有建立战略防空网的迫切需要。
由点开始试点,然后到块,最然后到面,一步步建立起中国防空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先灌输知识,这就有必要召开一次中央局学习会,请图灵院士好好上上课。
谷雨想清楚之后,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笔,现在是二月,让图灵准备一番,三个月后的五月份举行学习会,夏天的北戴河会议做出决断,至于钱的问题,让财政
部想办法,若是廖德华有意见,那就发行专项国债,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想到钱,谷雨就想起了中国首富刘鸿生,他停下笔询问道,"刘鸿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刘鸿生先生的心脏病有些严重,过年前他刚出院,现在一直在家修养!".
"走,我们去看看他,择日不如撞日,半个小时后出发,在刘家吃完中饭回来!"
"谷书记,半个小时后,国务院还有一个会议,您预定要出席的!".
"不去了,你给德华同志说一声就好!
张世德同志答应了一声,立刻开始准备起来,刘鸿生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住处自然非常不错,他就住在故宫东侧1km处的南池子大街,离中南海很近。
南池子大街呈南北走向,始于北边的
东华门大街,终于南面的长安街,全长792米,宽15米,明清时期的南池子大街,是从属于皇城内东南隅的街道。
它起源于明成祖朱棣为孙子朱瞻基,而修建的皇太孙宫,史称洪庆宫,俗称小南城或南宫,即东苑,内有重华宫、崇质殿;本为太子所居住,后明英宗朱祁镇战败被俘,回京后也被囚禁于此。(
在清代,南池子大街被称为南长街,又叫东华门外南街,内务府库房、衙署均坐落于此,而真正的南长街却被称为"南池子"。清朝入关后,南宫被改造为摄政王多
尔衮的府邸,也就是睿亲王府。
到了1912年,天安门城垣与南池子大街南端相连之处,建立了一座三孔券门,连通了南池子大街与东长安街。
随着封建政权的衰落,这里也开始有平民百姓入住,曾经高不可攀的皇家禁地,也多了市井烟火气,时至今日,广大人民群众只要穿过北京最繁华的长安街,也能进入这里生活居住、游玩赏景。
共产党鼎定天下后,南池子大街的文物古迹大多得到了保护,而大街上的四合院也大多被收归国有,变成了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公房,安排租赁给党政干部。
在这些住房中,其中一幢小洋楼最为特殊,它在南池子大街北口路西,属于故宫的保护缓冲区,按理说不能修建高层建筑,但它却有四层高,实属罕见。
这处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始建于1916年,虽然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但却完好如初,立于其顶楼便可俯视故宫建筑群、筒子河、角楼等景观。
它是德国建筑师罗斯凯格尔,在1914年,参与重修正阳门箭楼项目时,由时任京都市政督办朱启铃授意,设计修建的。
考虑到刘家人口众多,抗战后期,谷雨就安排刘鸿生在这处洋楼居住,而中央局委员、中宣部长叶剑英同志、铁道部长骆畅同志也都住在南池子大街上,某种意义上,这条大街两旁的住客从来都没有改变,非富即贵。
谷雨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脸上微微发烫。他的前世记忆,他革命的一面此时发作,他自然觉得脸红,搞来搞去,事实上并无实质变化,但又有什么办法呀,这就是先是。
很多东西他觉得改变了,但事实上却完全不是那样,或许前世教员在年老时发动那场希望不大的革命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想着尽可能撒下一些火种,可惜的是,火种或许撒下了,但跳蚤同样蹦出了无数,是得是失,谁也不知道.......
经过睿王府时,谷雨微微一怔,他扭头询问坐在他身旁的张世德同志,"世德,你知道睿王府在明代是什么吗?".
张世德当然知道,"应该是明英宗被囚禁过的南宫!"
"明朝立国于1368年,那位叫门天子登基的时候,也仅仅是1435年,明朝立国不过67年,若是没有于谦力挽狂澜,明朝就会崩盘,仅仅六十七年呀!"
张世德笑着说道,"谷书记,现在是人民当家,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谷雨想到赫鲁晓夫,心中五味杂陈,"希望如此吧!"
张世德同志觉得谷雨有些怪,但也没有太在意,很快车队来到刘鸿生家,此时刘鸿生家已经上了警卫。
当谷雨露面时,刘鸿生带着老婆叶素贞和家里的几个儿子一起迎接出来,谷雨快步上前,搀住刘鸿生,"刘老,这大冬天的,您身体不好,怎么能出门呢?身体要紧呀!"
刘鸿生满脸红光,"多谢谷主席的关照,我现在身体好多了!"
谷雨确实是关照,在他身体每况愈下的当下,谷雨突然上门,对于正在新老交替的刘氏家族自然是非常大的帮助,可以
让他们顺利的过渡到第二代。
抗战时期颁布的婚姻法第二条,明确禁止重婚、纳妾,同时规定婚生子女、妾生子女和私生子女拥有同等的继承权,这下子刘家热闹了。
刘鸿生虽然与妻子感情很好,但还是有两个小老婆,这两个小老婆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所以他有十个儿子,三个女儿
婚姻法公布后绝对禁止纳妾,婚姻法颁布前既成事实的纳妾,法律上可以不告不理,如有诉讼,自当依法办理。
话虽如此,但面对婚姻法的迅猛洗涤,在法律和社会风气双影响之下,无数人自然而然地选择离婚,刘鸿生就想着也离婚,给两个妾和他们生的孩子一笔钱,以后遗产就没他们份了。
不过在咨询律师时,刘鸿生却发现他的打算打不通,他想只给一笔钱根本不现实,他的资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哪怕他要分配,他也只能分配自己那一半,两位小夫人各自占据的六分之一,他压根没办法分配。
刘鸿生听完,如五雷轰顶,他连忙问道,不对呀,小老婆进门时,我的事业已经做得很大的,她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夫妻共同财产?
律师告诉他,这里面涉及到民国时期
的问题,相关法律并不管,也没办法管,经过战争和抗战初期的诸多事务,很多事情都理不清楚,所以立法的事情说的很清
楚,法不溯前朝,从建政之后说起。
刘鸿生立刻傻眼,虽然刘家子女家教不错,感情也很好,但涉及到如此庞大的资产分配,刘鸿生自然很难办,又根本没办法一碗水端平,偏偏刘氏家族又属于国家物税委重点观察对象,他又不敢乱来。
中国的遗产税学习的是美国,虽然这种税种俗称为遗产税,但实际上它包含了三种类型的个人资产转移赋税:一是遗产税,二是赠予税,三是隔代资产转让税。
政府划定的遗产等于是包含了一个人
生前所拥有的所有财产,这包括动产和不
动产、有形和无形的个人财产,比如货币
、房产、股票、公司股份、债券、保险单
、退休金、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益等。
遗产税有一个豁免额,国家规定为当年国家公布的户籍所在地个人年均收入的五十倍和5万元中取大者,说白了,根本就不打算收老百姓的钱,瞄准的就是资本家。
遗产税使用超额累进制,税率分成多个等级,最高一等为45%,一个人要想将自己的财产在死后传给后代,就需要生前立下遗嘱,明确表明谁是财产的继承人。
如果没有遗嘱,一个人死后的财产按
照法律规定执行,遗产管理人或遗嘱执行人必须在原财产所有者死亡后9个月内,以现金方式缴清税款,然后才可以进行遗产分配,一时钱凑不够,可以申请延期缴
付,但期限也不得超过6个月。
遗产税并不是继承人获得的遗产全部
都要纳税,一个人留下的遗产可以先扣除债务、丧葬费用、慈善捐款(仅限于捐赠国有机构,比如红十字会、国有大学等),然后再扣除个人豁免额,剩下的继承财产才会课税。
这些年刘鸿生为遗产的问题伤透了脑筋,最后想开了,与其子女们为了他的遗产伤和气,还不如把巨额资金拿出来办学、搞科技发展,剩下每个人给一点就行了
前辈们说得好,儿女有用,留钱何用?儿女无用,留钱又有何用?当年他们家也不富裕,他能有今天,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他让子女出国留学,都学到了不少东西,都有自食其力的本事,现在既有一些家底,又有他流传下来的人脉,还不够吗?再多了,太容易招灾惹祸了!
刘鸿生的办法很简单,他把上海滩那些被共产党收拾的买办家族的下场告诉了家人,他的底子同样不干净,是做买办起家的,咱们得低调一些。
刘鸿生较为顺利得说服了家人,不过他还是挂念不下自己创办的那些个家族企业,研究来,研究去,他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成立几个慈善基金会,刘家企业的主要股份属于基金会所有,他的子女只有一小部分,但却可以继续经营。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并不允许成民间慈善资金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地主阶级的伪善之举,这种话虽然不再提及,但法律上一直不允许成立民间慈善基金会就是明确的态度。
谷雨在这些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他多次警告帝国主义通过慈善资金会这一类非政府组织影响所在国的政治、经济,一定要加强管控。
不仅仅民间慈善资金会不允许成立,民政部只允许成立国家级和省一级的官方慈善机构,连中基层都不允许成立类似机构,理由是避免基层打着慈善的幌子胡来
但后来谷雨为了让刘鸿生投资搞高新产业,答应豁免5000万元的遗产税,这不是嘴上说说,必须做事的,他在民政部军抚中心下面成立了刘鸿生高新科技发展基金,既然是挂在国有基金会名下,这五千万元自然可以免税。
刘鸿生宣布成立这个基金,打了五千
万元后,自然担任基金会长,然后用这个基金会与中电总公司共同开发电子用高纯硅,其所得收益也只能用于高新产业,其管理费用不得超过5%,投资项目必须每年对外公开。
而在这个基金会章程的制定过程中,
谷雨也充分尊重刘鸿生的意见,他指示这一类基金会在保证大框架的同时,也必须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其会长只能由刘鸿生或其后人担任,并由他们负责经营管
理,但需接受国家的监察。
这些年来,这个基金会完全由刘鸿生
管辖,名为国有,实则刘鸿生家族管辖,他自然想着有样学样,这个是高新基金,然后可以搞一个教育基金,一个扶贫基金,一个建材发展基金,如此一来,刘家后人就算混得不好,也可以在这些基金会蹭饭吃。
前两年身体好的时候,刘鸿生试探过谷雨的态度,谷雨明确表示同意,他很清楚遗产税非常难以征收,所以他的办法是抓大放小。
凡是达到一定规模的资本家,其企业
注册地和个人户籍地需要换到北京,由中央管辖,说白了就是中央管大资本家,省一级管中等级别的资本家就差不多了,至于剩下的中小资本家,影响力有限,就算有些偷税漏税,国家也认了,就当是放水养鱼。
对于这些大中资本家,一方面要求他们缴纳一定数量的遗产税,另一方面要给他们机会,搞一些基金会,挂靠在国有基金会下面。
为的是让他们把钱投到国家所希望的地方,同时也方便监管,国有基金会下辖,未来搞得好,继续搞,国家可以不管;
但搞得不好,国家想查,就有足够的理由,私人基金会可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对付华侨,还是资本家,他的路数都是一致的,又打又拉,而不是前世的做法,一会是打到十八层地狱,一会是抬到九重天,这都不是好办法.......
谷雨问候了一番刘鸿生,然后一起来到客厅聊了起来,刘鸿生身体不好,让儿子们给他汇报,汇报前都让他们报一报自己在哪个国家留学,学的什么,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在刘氏家族企业中承担了什么角色。
刘鸿生的意思很清楚,他这些儿子有本事,希望谷雨可以使用,谷雨也很捧场,随着刘鸿生的意见,宾主相谈甚欢。
谷雨一向喜欢造东西,刘鸿生当然知道,而这几年刘鸿生和中电总公司合作的单晶硅开发一步步上了正轨,不断投资之后,一个高纯硅工厂已经搞了出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刘鸿生已经很清楚单晶硅意义重大。
美国人一开始是封锁的,看到中国突破之后才解除了封锁,而中苏两国更是达成了引进协议,这项技术竟然卖给了苏俄
现在这个高纯硅工厂产品供不应求,甚至都卖到了美国,所以还没等谷雨开口,他就表示想往基金会再捐赠三千万元,希望扩大规模,并进一步提升技术,引进更好的设备。
谷雨非常满意,他笑着说道,"刘先生,硅晶圆只是原料,真正有意义的是下游产品,现在欧美已经搞出了晶体管助听器,晶体管收音机,我们也要跟上。
这一块的技术已经研发出来了,中央还是老办法,对做出贡献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技术装让,这一块的专利授权资金,您准备好了吗?"
刘鸿生大喜过望,"晶体管收音机也会对外转让技术?"
"当然!"谷雨很肯定的回答,然后笑
着说道,"刘先生,咱们国家很大,每一次技术转让都会给不少家,接下来能不能发展的好就看你们自己了!"
刘鸿生慨然说道,"同一起跑线下,若是竞争不够,只能怨自己无能!"
谷雨笑着点点头,然后说道,"你们的电子管厂这些年搞得很不错,有些产品比国有厂搞得还要好,我是很满意的,事实证明,民族资本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刘先生,只要你们做得好,不断拿出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产品,国家会一直支持你们的,一定要努力呀,我们已经落后了欧美几百年,不能再这么落后下去了!"
交谈了一会,在刘家吃了中饭后,谷
雨才结束了刘家之行,返回中南海,离开时,他与刘鸿生几个儿子一一握手,嘱咐他们好好干,把留学的知识和这些年的积累全部发挥出来,不让父辈。
站在门口,刘鸿生看着谷雨上车离开,然后对儿子们说道,"有谷主席今天这番话,我们刘家第二代不用发愁了,一定要好好干,把本事充分发挥出来,发挥的越好,价值越大,越会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