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久病成良医,山木联队长作为义县防守指挥官,这一年几乎是天天和四路军打交道。
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对四路军了解很深入,这位陆大的高材生甚至还派特务渗透到北票,希望搞清楚四路军的种种内幕。
这个特务一开始传递过一些东西,后来就没有消息了,估计是被发现处决了。
这个特务传递的东西,就是《论持久战》系列小册子,现在已经在整个中国发表了。
山木读完之后,全身一片冰凉,对方对中日两国国内形势的分析,对日本两国优劣点的分析,完全说中了要害。
而根据两国的实际情况,《论持久战》也指明了战争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广袤的土地,充足的人力,不断延长的补给线,敌后战线的破坏,不断增加日帝国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成本,使得侵略战争逐渐变成一笔亏本买卖,并使其国内资源、人力逐渐枯竭。
此时日本要么投子认输,要么出于对前期成本亏损的不甘,法西斯的疯狂和赌徒心态的爆发,选择进一步扩大战争规模,进一步榨干国力,并树立更多敌人,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战争刚刚打了一年,日本的种种做法已经证明了那位谷总宣的判断,为了解决日本国内问题,日本发动了九一八,打了整整一年,虽然占据了东北绝大部分地区,但中国人并没有停止抵抗。
这一年下来,日本在东北人员物资都投入巨大,但根本不能稳固对满洲的占领,收益还比不上投入,远不如张学良统治时期。
虽然剿灭了绝大部分义勇军,但真正的心腹大患四路军却越打越强,已经发展到好几万人。
故而日军不得不发动第二次进攻,这一步扩大战争规模,解决热河的四路军,试图以此一举解决东三省的治安问题,使得东三省不再亏本。
问题是从三个省,变成四个省,日本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将会更多,这必然会进一步榨干国力,一旦日军侵入到长城一线,也必然会刺激更多的中国人坚决抵抗日本人。
作为一个中国通,山木很清楚长城是中国人的心理防线,一旦侵入到长城一线,必然会刺激所有的中国人想起两千多年游牧民族的不断进攻。
更夸张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华北驻屯军的军官们正在策划什么滦东非武装区,试图迫使中国人放弃华北地区的所有防御要点。
华北驻屯军此举不亚于让中国的北方脱光了衣服,等待着日本的临幸;帝国此举,必然会让中国人想起匈奴,想起突厥,也必然会让他们想起蒙古和满清的两次入侵,导致的国家灭亡,这必然会进一步刺激中国人对沦为亡国奴的恐惧。
到那个时候,帝国遇到的抵抗主力可能不再在满洲中国人,而是整个中国了。
也许到那个时候,帝国军人将面对的不是一个四路军,而是十个、一百个四路军,到那个时候,帝国真得能保证对满洲的控制吗?
问题是不打行吗,同样不行,帝国用了花费巨大,才占据了满洲,又怎么可能退出满洲,谁敢这么做,被刺杀的首相犬养毅就是他的下场。
而《论持久战》一文对英美的分析,也揭示了帝国只能进,不能退的必然命运。
帝国的崛起源自于大英帝国的扶持,而大英帝国必然衰败,必然会把霸权让渡给美国的判断,是那样的让人信服,毕竟美国的工业是那样的强大,已经几倍于英国。
而美国与日本又存在严重利益分歧的判断,未来霸主美国必然要打压日本的判断,则清楚的表明了帝国接下来不仅不会顺利成为世界顶尖强国,反而会更加困难。
所以帝国为了维持和巩固在西太平洋的霸权,也只能不断扩张,不断用中国的血肉滋养帝国的军队和工业,非如此不能抗衡美国。
所以帝国必须扩张,必须完全控制满洲,而要控制满洲,就一定要推进到长城一线,控制住整个关外,要不然这一段时间四路军通过草原,发动的大规模骑兵袭击,就不是特例,而是一年四季,日日不休频繁的侵扰,那帝国又何来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而要控制关外,就必须控制住长城一线的制高点,而一旦到了那一步,中日两国就再无回旋余地,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接受自己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上千年的首都毫无保护,被三面包围的!
也就是说,当日本开始了这一轮热河攻势的时候,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必然会爆发,这就是论持久战所揭示的帝国全面侵华的必然性。
而一旦帝国选择了全面侵华,遇到的敌人不仅仅是中国,也必然包括在中国拥有巨大利益的列强,比如英美,比如苏俄,而他们的国力都比日本强大,一旦到了这一步,帝国却又离陷入深渊更近了一步!
这样一来,无论帝国怎么做,在大战略上都只是垂死挣扎而已,除非帝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与美国的国力差距,很显然那不可能,中国人绝不可能接受被残酷掠夺的命运,列强同样也不能接受帝国的疯狂扩张。
当然帝国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停止对中国的侵略,甚至退出中国,甚至于让出种种利益,与美国人缓和,但山木知道,那根本不可能。
帝国的平民连大米饭都吃不饱,帝国的女人不断在南洋筹备军饷,才有现在的帝国,谁也不接受帝国的衰退,谁敢这么做,谁就是国贼!
现在的帝国就如同一座大火炉,不管说退缩,谁敢慢一步,都有可能被丢尽火炉,犬养毅绝不会是唯一的一个。
换句话说,这一场帝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必然会以悲剧收场,胜利者一定是中国,只要一想到那个中国人冷冰冰的判断,山木联队长就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感。
但那个中国人又判断这是一场持久战,山木还有不少侥幸心理,如果时间拖延,脆弱的中国人肯定会首先扛不住,必然会选择退让投降,他们这样做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到那个时候,意志顽强的帝国就将获得丰美的战利品,就可以缓和国内矛盾,赢得政策转变的 空间,赢得国民醒转过来的时间,以目前中日两国的巨大差距,帝国肯定可以做到这一点。
但是就在刚刚,山木又一次感到巨大的不安,四路军的进步实在太快了!
年初,他们一次只敢啃日军一个小队;到了七八月份,他们已经有实力攻坚日军中队级别镇守的县城。
而八月底对第四混成旅团的胜利,虽然主要原因是依田个人的愚蠢,但四路军的实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已经有资格围歼日军大队级别的军队,是很明显的实。
而这一次平原阻击战,还有刚才看到的战壕都说明了一点,四路军的战术水平正通过满洲战争的锻炼,飞速提升,这样一来,未来四路军对帝国统治的冲击必然会更加严重。
也许下一次四路军就会瞄准日军联队级别,发动进攻,问题是帝国只有18个常备师团,每个师团不过四个步兵联队,四个其他联队,加起来也不过144个联队!
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想到这里,山木联队长牙一咬,拔出刀,怪叫了一声,下令所部全力进攻,迅速赶赴阜新城,时不我待,必须尽快消灭四路军的主力!
也就在山木突破五旅的阻击阵地的同时,阜新日军遇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四路军利用阜新东面山区的有利地形,层层设防,火力得到很大加强的四路军狙击班正式出现在抗日战争中。
“轰!”
一声巨响,队伍最前列的鬼子装甲车猛然间一震,被一枚直射出来的炮弹炸歪了身子;与此同时,公路上的爆炸声一个接着一个,地雷中的破片和钢柱环形杀伤周围的所有日军士兵,鬼子立刻就是一阵鬼哭狼嚎。
与此同时,隐蔽在公路一侧的狙击班战士,使用驳壳枪,二十响啪啪啪连续射击,惊魂未定的鬼子又被打倒了一片,偷袭的几人射击结束之后,迅速往山林深处逃跑。
被偷袭了一把,死伤一地的鬼子军官气得嗷嗷乱叫,拔出了指挥刀,指向战士们离开的方向,刚想说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砰”一声,不知道哪里冒过来的一发子弹就击中了处在行军队列中的鬼子军官!
鬼子们又纷纷趴倒地上,而刚刚偷袭的几个人立刻这个难得的时间窗口,消失在山林当中,再也找不到踪影。
而那个鬼子军官倒下去以后,一个小鬼子完全不顾隐蔽跑到他的身边,然后围着鬼子军官的尸体焦急的打着转,当然,也有一些清醒的鬼子士兵躲一边大声招呼着这几个不知死活的鬼子。
“砰!”
一枪,狙击手赵老四又敲开了了一个鬼子的额头,而连续两枪之后,愤怒的日军终于找到了敌人的方向,有一些小鬼子站起身不顾隐蔽地向前冲,枪声立刻密集起来,这些小鬼子发飚了。
鬼子的掷弹筒响了,可是狙击手的位置,要是那么好找,就不是狙击手了,再说了掷弹筒丢出来的炮弹威力很一般,除了炸出了一大片泥土以外,什么都没有。
“砰!”
一枪,小鬼子一个机枪手被打掉了,压制火力熄灭了,赵老四换了一个地方,伸出长枪,瞄准了操纵掷弹筒的日军,“砰!”
那个操纵掷弹筒的日军头部崩裂出一朵红,然后直直的往后面栽倒,边上的一个大个子日军立刻丢了枪扑过去,不停的摇晃那个死去的日军,口里面还唧唧咕咕的喊着什么。
赵老四嘴角摸过一丝兴奋的微笑,还没等他动手,“砰!”
一枪,那个小个子日军被击中,赵老四啐了一声,王麻子就是阴损,总是瞄着人家的小三路下手……
你会打,我也会打,赵老四又换了一个位置,这次,他瞄准了一个捡起日军军官指挥刀的家伙,“砰!”
的一枪,又击中了他的膝关节,不好意思,这一辈子你只能瘸着腿了,希望你能活着回到日本。
连续遭到袭击,被地雷炸,被狙击手居高临下不断射击,这一路日军硬生生被卡住了,当然日军的反应速度也很快。
随着日军的迫击炮开始不断射击,两个狙击手不得不开始后撤,而吃了大亏,连续死伤好些人的日军当然不能放过,紧追不舍。
眼看着日军离山顶越来越近,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块大岩石下面构筑挖掘出来的轻机枪,突然间开火了,不断从侧后面,朝着扑向高地棱线日军的后背猛烈射击。
而处在山顶的支援小组也开始丢起了手榴弹,猝不及防的日军死伤一地,横七竖八倒下一大片,这次进攻被打退。
而就在日军退下来的时候,换了位置的两名狙击手又朝着往下撤退的日军后背不断射击,又有几名日军在后退时被击中。
愤怒的日军终于架设好了火炮,朝着山顶不断开火,又试图从山两侧攻击,但就在这个时候,竟然又冒出了一处侧方机枪火力封锁,而且又多了两名神枪手,不断居高临下精准的朝着鬼子射击,让日军死伤惨重。
就这样,半天之内两个狙击班配合打退日军两次进攻,等到下午忍无可忍的日军,全力施展,不断猛烈炮击,甚至还叫来了飞机轰炸,然后又不顾伤亡,利用兵力优势猛攻的时候,两个狙击班并没有硬扛,而是在完成狙击任务后,飘然离开,时间还长,不着急,慢 慢来。
这一战,除了高地棱线一名负责观察的战士暴露了一丢丢身体被击中头部牺牲以外,还有几名战术受到轻伤以外,两个狙击班并没有遇到多大的损失,而他们却硬生生的迟滞了日军半天时间,击毙击伤了四十多名日军,虽然有地形之利,但战损比之高却出乎了所有 人的意料!
得到汇报之后,北线防御的六旅旅长李国清兴奋至极,“这样的狙击班,咱们一定要多组建几个!
用来山地打阻击,效果实在太好了!”
而当天晚上,四路军总指挥部根据第一天多起阻击战的报告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军目前的实力不足以与日军硬扛,而应该充分利用我军的特点,使用弹性防御战术,步步阻击,步步后退,利用有利地形,不断发动狙击战、地雷战延滞敌人的进攻,非万不得已尽量减 少正面阻击敌人,那样做损失太大。
而到了第二天,日本山本联队已经来到了阜新城外,日军的飞机和大炮朝着城墙猛烈炮击,不过这一次,四路军并没有站在城墙上射击,原因就是五旅的教训。
别看日军都是双翼飞,速度又慢,载弹量又少,但四路军缺乏防空能力,对这样慢腾腾的飞机,没什么办法,只能被动挨打,根本划不来。
昨天的战斗,五旅的损失60%以上来自于日军的频繁空袭,主力撤退时,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主要伤亡来自于这一阶段。
王东利对此后悔不已,他在汇报中坦诚,如果五旅拼命阻击,应该有能力阻击到傍晚,再利用傍晚日军飞机返航的机会撤退,损失虽然也差不多,但日军的伤亡一定会大不少,他还是严重低估了日军飞机的影响。
再加上四路军并没有在阜新城墙上构筑十分坚固的工事,故而负责防守的十二旅旅长刘明荣临时调整战术,将原来放在城墙上防守的二团撤走。
这样一来,阜新城内只留下了三团和新增援的两团两个连,准备利用巷战,验证一下战术,打上一两天之后,就从城北撤走;而预备队则留在城东一带的山地,随时可以通过几条预先挖好的道路增援城内。
见四路军没有据城防守,山本联队的先头中队过于骄横,没有侦察,竟然以为四路军已经撤走,故而毫无防范的排着整齐的队伍,以行军姿态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进来。
等到日军进城,看到情况不对,还没等日军展开,埋伏在城门口的四路军多个交叉火力点猛烈开火,鬼子中队毫无防范之间,死伤惨重。
无奈之下,鬼子不得不用战死袍泽的尸体作为掩体,向着四路军的火力点猛烈开火,同时呼唤飞机和炮火支援。
山木联队长见先头部队吃了大亏,又联想到昨天的平原阻击战的种种不详的念头,故而下令随军出击的日军炮兵大队猛烈开火。
而与此同时,日军的飞机又开始不断盘旋丢炸弹,整个阜新城内外到处都是爆炸声,一座又一座房子相继坍塌,与此同时,日军炮兵重点攻击城北高地,很显然日军首先必然是攻占制高点。
但就在这个时候,参谋递过来一封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通过不断地飞机侦查和战场侦查,已经发现阜新一带四路军好几个旅一级的番号,很显然四路军的主力部队出现在阜新。
故而关东军司令部决定在阜新一带与四路军决战,所以日军临时调整部署,下令进攻阜新的两路日军,要想尽一切办法拖住四路军主力,绝不能让敌人逃窜。
得到命令之后,山木一咬牙,并没有攻击城北高地,反而将两个大队的日军主力放进了城,让他们迅速分散在阜新城内,意图以两个大队牢牢得吸引住防守阜新的四路军。
这样一来,整个阜新城都变成了战场,敌我双方迅速混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十二旅一半的兵力被拖在阜新,想走也走不了,所以刘明荣只能硬着头皮与日军死磕。
就这样,阜新巷战,这个热河抗战期间最为惨烈的战役打响了,而非常奇葩的是,这一场巷战的双方一开始都没有想过,要在阜新死磕,一场十分意外的大厮杀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