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两个师团在辽西发起了全面进攻,四路军辽西军分区下属主力部队自然不会与如此大股的日军硬扛,他们开始按照计划转移到热东山区。
四路军对日军的做法早有准备,办法也是现成的,在日军进攻之后,各部迅速化整为零,向闾山一带转移,然后从义县山林地带,穿过铁路回到热河山区。
为了拦住四路军辽西主力的转移,第八师团驻扎在义县的第16旅团和配属部队,以一个联队配属炮兵,出义县,经结冰的大凌河,从南向北进攻,与从彰武出发,向西进攻的日军第六师团一个联队,会同伪靖安军,合攻阜新,并堵住四路军辽西军分区东撤的道路。
而在义县,为了防止四路军从大凌河,偷偷进入到南票山区,日军机动部队沿着铁路公路日夜巡查,不给四路军辽西部队逃跑的机会。
日军动手前后,各种情报陆续传到了四路军总部,综合分析之后,日军的意图也就瞒不了人。
谷雨闻讯之后,赶回到前敌指挥部,他听完了情报分析后,摇了摇头,“虽然吃了一次,但还是很骄横,他们就不怕我们全军出动,吃掉这个旅团吗?”
“日军就是赌我们啃不动,至少一天之内啃不下来,到时候他们的增援部队就上来了,我们想退也没那么容易!
柯庆施笑着说道,“日本人现在最头疼的是我们躲在山里不出来,要是出来了,他们在平原地区的机械化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了!”
“不管是为了锻炼部队防御作战的能力,还是为了保证辽西主力部队成功,亦或是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在阜新打一仗,都是很有必要的!”
刘伯承指着地图说道,“阜新三面环山,我们可以锻炼一下山地防御作战,看看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总结出一些成熟的经验,以便修改步兵战术!”
“南面义县的敌人怎么办?”
“平原地区稍加阻击后,放进阜新城,和日本人打一打城市防御战!”
谷雨沉默了一会,想了想问道,“安排了哪几个旅?”
“二纵五旅负责防守阜新南部平原阻击,延缓日军行进速度,二纵六旅在铁路以北山区防御作战,三纵七旅负责铁路以南山地防御作战,三纵九旅负责防御阜新城,二纵四旅、三纵八旅为总预备队,随时增援!”
说完部署之后,刘伯承笑着说道,“各部离山区都比较近,打不过,撤下来,还比较容易的!
我们正好用日军精锐部队练练兵,一个接着一个上,只要打上几天,部队的战斗力就上来了!”
“五旅负责平原阻击,吃得消吗?”
“这是五旅旅长王东利同志主动要求的,他们希望借此证明自己!”
“他们的战场会放在哪里?”
“清河门一带,我们进入辽宁的第一站,那里有不少我们挖过的战壕可以利用,再说了,清河门离山区也就一两公里,阻击结束之后,撤走也很容易。”
柯庆施在一旁接着汇报道,“阜新各个煤矿设备已经搬迁,煤矿随时可以炸毁,阜新的矿工和老百姓也已经转移,我们毫无负担,就算阜新打烂了,日本人迟早也会重建!”
既然几位同志都这么说,谷雨自然点了点头,“既然上下都想打,那就打吧,咱们正好也可以看一看我们的训练效果。”
微微顿了顿,谷雨笑着说道,“各部的狙击班也要派出来,看看他们阻击的效果怎么样?
这样我们以后怎么打也就清晰了!
省得一些同志再胡思乱想”刘伯承笑着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堵不如疏嘛!”
随着四路军力量的强大,不少同志开始要求正面防御作战,尤其是东北军正规军校出来的那批干部,这批干部不少人对游击作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对他们的想法,谷雨并不认可,他心里很清楚,与拥有飞机大炮装甲车的日军相比,四路军主要为轻步兵部队,用轻步兵部队对抗日军的重装部队,正面硬扛肯定不行,国民党正规军用巨大的毫无必要的牺牲证明了这一点。
到底应该怎么打,缺兵少弹的八路军游击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广泛发动群众,用冷枪冷炮加上地雷战不断拖延敌人。
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坚壁清野,转移群众,让敌人找不到吃得,找不到喝得,甚至连水都需要从后方运进来,这样反反复复的拖延时间,敌人自然会极端躁动,然后就会出现不少战机。
不过有的时候,部队的思想转弯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打消他们的傲气,那就让他们历练一番吧,二纵三纵四个新兵为主的旅,被鬼子狠狠炸一顿,蹂躏一番之后,估计就会成熟起来,变成真正的主力部队,这也是好事。
对于如何打游击作战,后世同样也进行了不少总结,大规模、大范围的狙击战术横空出世,后世装备得到很大提升的俄军,在第一次车城战争中,同样吃了巨大的苦头,俄军主攻旅,三天就被打掉了将近八百人和一百多辆坦克装甲车。
四路军相比于八路军装备要好一大截,轻武器也不缺乏,子弹也有相当多,条件好了十几倍都不止;还有热河地区民风彪悍,神枪手很多,四路军又费劲心思培养了一批能够在山林中长期坚持的狙击手,故而发动大范围的狙击战,条件非常成熟。
四路军没有狙击枪,不过射程比较远的三八大盖也可以当做狙击枪使用,当然这对狙击手的枪手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不要紧,四路军不需要一枪一个子弹,不断用子弹喂,神枪手总会不断出现的。
四路军也没有RPG7,不过四路军的火箭筒,勉强也可以当成RPG2使用,毕竟鬼子的装甲车和坦克也就那么回事,离远了够不着,放近了打,机会还是很大的;至于机枪手,四路军装备了不少捷克轻机枪,这玩意非常轻便,机枪手提着就可以跑,两挺机枪形成了交 叉火力,就够鬼子受得。
最大的遗憾就是四路军没有遥控炸弹,只能使用拉绳地雷,这样做自然非常危险,必须离敌人很近,故而负责拉地雷的战士需要装备冲锋枪和驳壳枪。
经过反复试验,四路军每个连抽调神枪手组成了一个人员火力都得到加强的狙击班,每个狙击班分成由一个狙击小组、一个地雷小组和一个支援小组。
每个狙击小组包括一挺轻机枪负责火力掩护,一门火箭筒专门对付敌人的车辆,两名负责狙击的三八大盖神枪手,两名手持二十响驳壳枪的战士,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观察,背负弹药,同时也可以替补狙击手和机枪手、火箭筒手存在。
地雷小组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在各种道路上埋设地雷,并在敌军经过时拉响地雷,一旦被敌人发现,地雷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冲锋枪或者驳壳枪的快速火力冲破敌人围困,迅速突围。
而支援小组顾名思义,负责为两个小组做好支援工作,他们还需要带上各种物资、粮食弹药、炸药、地雷等等。
每个支援小组成员都背着一把步兵铲,战前他们需要挖出一个个散兵坑,大冬天的,天寒地冻,挖坑可不容易,这个活看着轻松,实际上一点也不轻松。
考虑到日军战斗力很强,很多普通士兵都是神枪手,故而狙击小组的伤亡肯定不小,尤其是负责近战的火箭筒和拉地雷的战士,故而支援小组除了负责运输弹药以外,在狙击小组出线人员伤亡后,支援小组也需要替补进来。
这样的狙击班火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战术打法相当灵活,变化多端。
狙击班从不与敌人正面硬扛,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行动神出鬼没。
各个狙击班在山地防御战斗中,两名狙击手通常隐蔽在对方难以发现的有利地形中,以突然准确的活力打击杀伤进攻中的敌人,控制要点、山口和关隘。
这样的狙击班并不会轻易放在城市当中,原因很简单,热河山区没有像样的城市,一个小县城没有多少人,很多都是土房木房,只有条件好一些的地主和官府才会有砖瓦房。
这样的房屋结构很难构建立体防御火力,日军飞机大炮一轰,往往就变成了废墟,里面的人也出不来,防御效果不算很好。
故而四路军扒了县城城墙,让鬼子没办法利用城墙防守也就足够了,一般不太愿意打这样的仗。
当然房子没了,谷雨倒不是非常在意,关键是防守这些据点的狙击班,往往伤亡很大,很容易被敌人围住,突围不出来,而各个狙击班作为四路军的精华,谷雨舍不得消耗掉。
说到底此时的民国除了大城市值得四路军使用城市狙击战术以外,小县城并不适合这样的战斗,不过阜新却是例外。
阜新是一个煤炭城市,历史很短暂,故而建筑物都比较新,砖瓦结构的房屋较多,完全可以打一打城市防御战,再说了,后路无忧,这些狙击班也可以撤出来,不至于全军覆没。
在谷雨看来,四路军与日寇的战斗,虽然要以游击战和狙击战为主,但也需要一些正面的防御作战,毕竟正面战斗对部队素质和战斗力的提升非常有好处。
同时也可以延滞敌人,消耗敌人的枪炮弹药,另外也有政治宣传的需要,有些地方不能一枪不打就撤了出来,对部队的士气也不好。
故而他也不排斥正面防御战,他正好可以借此看一看各部指挥员的素质,说到底他和毛主席的情况不一样,他的牌面好得太多太多了,偶尔奢侈一把,还是可以接受的。
激烈的战斗首先就出现在清河门,被旅长和参谋长叛变连累不少的五旅,把满腔的怨气发泄在鬼子身上,利用村落和过去训练挖出的各种战壕,作为支撑,不断阻击日军。
而日军第八师团,同样也憋着一股气,他们要证明自己,借助飞机和大炮的掩护,日军不断向着五旅的阵地发动一轮又一轮冲锋,两只部队都很憋气,故而这场平原阻击战,就打得相当惨烈。
日军属于常备师团,战斗力非常强,炮火猛烈,又有空军支援,天上飞机炸,地上大炮轰,五旅的阵地被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炸了很多次,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面对日军的炮火猛攻,五旅的损失自然很大。
偏偏清河门又是平原地带,无限无守,日军对于这样的战场非常满意,这非常有利于他们的火力优势发挥,故而日军甚至于有些感谢四路军的愚蠢。
更无耻的是,在这一战中,日军还用出了催泪毒气弹,虽然训练时,五旅也有防毒气的种种训练,比如沾满大蒜液的口罩罩在口鼻上,就可以防御大部分毒气,但简易口罩,毕竟没有办法完全防御毒气攻击,故而面对日军的毒气攻击时,五旅还是有一些伤亡。
但五旅同样有一些优势,这段时间,该部进行过严格的进攻和防御训练,更重要的是,清河门区属于四路军老根据地,为了进行训练,各种各样的战壕挖了无数,各种工事同样修了不少,借助这些工事,四路军还是可以支撑下来。
日军炮火攻击时,五旅就躲藏在各种掩体中,躲避空袭和炮轰,等日军过来了,再进入一线战壕,故而日军的炮火优势,根本不足以摧毁五旅。
不过日军一个联队四千多人,每一个士兵枪法都很好,掷弹筒也打得很准,故而五旅的伤亡不断增加,打了不到两个小时,前沿阵地的五旅二团就已经损失相当大了。
五个连就损失大半,配属的机枪也被打掉了不少,尤其是两挺重机枪,相继给鬼子的掷弹筒敲掉,故而旅长王东利不断皱眉。
王东利通过望远镜不断观看前线,他此时终于意识到,即便四路军加强了火力,但与日军还有不少差距,以后尽量不要跟鬼子打平原阻击战,太吃亏了!
怪不得上一次锦西支队损失那么大!
这样的亏本仗能不打尽量不打!
二团吃亏,跟经验缺乏有很大的关系,战士们虽然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道理,但实战时,很多人根本不会使出来,战术动作显得相当呆板。
另外还有一点,与日军阻击作战时,最好不要使用重机枪,这玩意虽然火力猛,但移动不方便,很容易成为日军飞机和掷弹筒的活靶子。
还有如何防范敌人飞机的轰炸扫射,而团显得比较混乱,很多人还没打,就被炸死炸伤,但到底怎么做,王东利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现在只能用人命来扛。
看到重机枪相继哑火,王东利知道差不多了,就下令二团撤出战斗,机炮连受损的武器也要带上,未来交给修械所修理一番,也许还能用。
不过二团长对这个命令非常不满意,我们还可以继续打下去,为什么要撤退?
宣传委员张志友立刻接过了电话,“我们之所以打这样的仗,是为了更好地摸清楚日军的战术特点,而不是在不利地形下,白白消耗掉二团!
以后的仗还有的打,你着急什么!”
二团长这才清醒过来,乘着日军准备新一轮攻击的余暇,二团迅速退出了战斗,三团接了上来,不过三团的两挺重机枪就没有被派上来,移动不太方便,没必要上去。
三团打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王东利见三团的表现还不如二团,皱了皱眉,一挥手,下令三团与老兵较多的一团三个连交接,让一团进入阵地。
一团是五旅主力团,王东利舍不得损失太大,故而一团进入阵地的同时,他就下令医疗和后勤部队沿着通向山区的战壕先撤走,然后由他扣在手里,加强过火力的一团两个主力连作为掩护部队,进入阵地,掩护主力撤退。
清河门与山区靠得比较近,战壕又可以直接通向山区,日军对山林作战顾忌不少,也没有追入山中,故而五旅成功组织了了白天撤退,不过日军的飞机一直在头上盘旋轰炸,撤退过程中五旅不可避免又出现了一些伤亡。
这个三千五百多人的非主力旅,仅仅打了四个小时不到,就损失了九百多人,包括一个团参谋长在内的两百多人壮烈牺牲,近七百人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伤病。
接下来他们除了修整,补充新兵和弹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战后总结,搞清楚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到底如何改进,毕竟这样的平原阻击战,以后还是需要经常打,必须摸清楚规律。
五旅损失了九百多人,结果只扛了这么点时间,这个结果传出来之后,各部立刻就清醒了很多,这段时间各部都做过对抗训练,五旅表现并不差,五旅如此,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了,即便四路军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日军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看来我们还是自大了一些,这样的正面硬扛不能再随便搞了。
虽然损失很大,不过总部却相当满意,在基本保全主力的情况下,五旅能够支撑三四个小时已经相当难得了,看来这段时间的训练确实搞得不错。
至于伤亡数据较大,总部同样可以接受,有了神药之后,大部分轻重伤员都能得到较为妥善的救治,总会回来的,这样一来五旅的损失顶破天也就是两三个连,不至于伤筋动骨。
这四个小时的阻击战,日军同样也损失不少,五十多人战死,接近两百人受伤,超过一个中队的战损让日军的联队长山木头疼不已,这个伤亡也太大了一些。
作为四路军的老对手,山木联队长对四路军的情况很了解,相比于上半年,他已经意识到,现在四路军的火力明显强多了,想到这里,山木不由得暗骂汤玉麟那头蠢猪,太没用了!
你好歹也抵抗一下呀!
对于四路军为什么在这么强大火力下,还能支撑这么久?
山木多少有些疑惑。
他慢慢的来到了四路军的战壕边,不管战后的硝烟和血腥,爬进了四路军的战壕,沿着又深又长,歪歪扭扭,四通八达的战壕走来走去,转了很久很久。
再次爬起来的时候,山木已经是眉头紧锁,满面愁容,现在真得麻烦了,这帮子中国土匪对战壕和火力配置的理解已经不亚于帝国军人了,怪不得他们可以挺这么久!
平原都能支撑这么久,到了山区那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