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呢?老郑想来想去,就看向了对他很热情的矿长,既然矿长主动告诉他侯总理要过来,说明他并不反对,甚至是支持他搞一搞上访,那还等什么。
当老郑试探性得提出侯总理是他的老政委,他这个老部下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怎么也要拜见一下,问问好,矿长似乎并不奇怪,老郑和王大林是战友,王大林的资历,别人不知道,矿里的领导干部肯定知道。
矿长想了想说道,"老郑,你的资历摆在哪里,见一见侯总理肯定没问题,但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事先和负责安保的同志打一声招呼。
"周矿长,您放心,我是部队出来的,比谁都知道纪律的重要性,我一定服从安排......"
老郑是三十年代中期退役的老兵,他们的政治地位非常高,别看只是村支书,但当年如果不受伤,一直留在部队,现在最差最差的也是校级军官,向老郑这样识字的同志,正团级是最起码的,换句话说,在部队看来,他理应和县委书记同级,甚至更高......
前世解放军大授衔时,有非红不将,凡红必校的说法,也就是红军最起码是少校,想成为将军必须是红军,或者等同红军的资历,只有那些起义将领或者个别的几位表现极其出色的抗战参加革命的同志才成为了将军。
而在这一世,谷雨同样定下了类似规定,是1934年前革命力量大发展前参加革命的同志,执行非红不将,凡红必校,如果是1937年后加入革命队伍的,那就等一等的,表现最好的也就是大校,比如李锡文这样的军政委......
除了授予军衔给予照顾以外,谷雨同时规定,这一类对革命有大功,还有1934年后入伍被授予若干种奖章的同志,若是在地方遇到一些对他们不公的处置,可以直接向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写信,申请复议,军政法委收到之后,必须处理。
不过给予的照顾多,若是搞出了事情,处罚也很厉害,作为老革命,如果犯下了严重的刑事罪,或者带头腐化堕落,一旦被确定,处理也更加严厉......
而老郑这一次遇到的事情,若是他直接写信捅给了中央军委,他也吃不了亏,社会主义试点区哪怕再特别,也要讲道理,贩一车血桃就成了泼天大罪,人要判刑,车子和血桃都要没收,太没道理了!
除了老郑资历特殊以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金矿不乐意划给社会主义试点区,金矿是中金总公司下属单位,响当当的央企,级别高,矿长比县委书记工资高了一大截。
而划给试点区之后,总不能比试点区直属部门高吧,金矿或许不会降低级别,但实际地位肯定会下降,这一点从桐柏县那个副县长在王俊武问题的强硬上就看的出来,老子还没有划过来就敢这样,划过去之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这些年作为国有大矿,金矿自然牛气冲天,与地方也不是很对付,桐柏搞社会主义革命试点,金矿就允许有家底的农民把生产工具和运输工具挂靠在金矿上,现在家底薄,金矿此举自然引起了桐柏的强烈不满。
王俊武倒霉,也跟金矿厂和桐柏党政班子的矛盾有很大的关系,老郑或许不知道,但金矿上下是知道的,不帮着解决问题,这些挂靠的人立刻就要走,金矿自然少了一大块利益。
金矿生产的黄金白银属于国家严格管制产品,金矿不敢乱来,所以金矿看着块头大,但实际上可以利用的资金相对有限,手里寒酸,想多盖宿舍都成问题,王大林堂堂副矿厂尚且头疼房子,更不要说下面的基层职工了。
偏偏金矿开来区也有其他矿石,金矿有心搞一搞三产,木材厂、砖瓦厂、建材厂、水泥厂、玻璃厂,搞出来都是钱,也可以盖房子。
金矿自己没钱,自然想到了王俊武这些挂靠在金矿的农民,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他们在金矿的地盘上折腾,金矿帮着打掩护,收保护费,同时还有分红,钱不需要怎么出,每年都有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当然了,这种理由不好对外说,金矿不满意的根本原因是按照试点区的路数,各个企业将严格执行计划经济,原来被下放的自主权被收回;
而普通工人待遇提升后,虽然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一些,可缺点也非常明显。
工人们打着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名义,根本就不服管,不听厂长的,也不听技术人员的,甚至不停各种规章制度,而很多规章制度又是用鲜血换出来的,所以这段时间,各个厂矿或多或少都出了一些事情,其中又以桐柏化工厂最为严重。
化工厂的高温高压设备很多,若是违规操作非常危险,尤其是硫酸厂,人掉下来立刻就没了,工人们也不是说不知道,但就是容易松懈。
平日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尚且要出事,不遵守问题就更大了,短短几个月,桐柏化工厂竟然连续出了五起事故,造成了三人死亡,多人受伤!虽说不完全是改革造成的问题,但出事之后,被处罚的还是厂长,被撤职的厂长已经打了辞职报告,而桐柏化工厂的总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也都在打报告申请调离,这件事传了出去,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样引起了金矿的强烈不安。
金矿生产技术难度不小,矿石粉碎浮选之后,需要用水银或者氰化物听取,这两样都是高毒物质,若是职工不听技术人员的管理,也把厂长的话当成耳边风,那是要出大事情的,若是工人违反制度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
地位下降,权力没多少,责任反而大了很多,矿里的领导层自然一百个不满意,大家能混成领导,政治眼光多少有一些,都知道试点区的这一套东西,明显和中央,和谷书记对着干,谷书记心里肯定不高兴,是谷书记大,还是李主席大,还用说吗?
即便是那些出身于南方红军系统的退伍军官也在念叨,"以前我们跟着李主席打仗,他总是能获胜,比谁脑子都活,现在搞出这个东西,肯定是下面出了小人,故意歪曲李主席的路数,他怎么也不会犯糊涂的......"
所以金矿的党政班子听说薄一波过来,早就有心游说,不愿意被下放给地方,但他们是光荣的退伍军人,不能公开对着干,那么打着为老战友说话的旗号,顺便反应一些问题就容易多了!
当然了,也不能直接硬打硬上,所以他们来了一个巧活,先跟警卫局派来的同志打声招呼,警卫局的同志看到是伤残老革命,又听着老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心里很同情,也对桐柏那些人很不满意,不就是卖点桃子吗,至于上纲上线嘛,瞎折腾!
那位同志想了想,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等领导过来,你就喊老政委,侯总理最喜欢别人这么喊他,你这么一喊,他肯定会过来和你交谈的......
果然,当薄一波出现在金矿,与欢迎的金矿领导握手,朝着金矿上下的群众挥手时,看到位置显眼,一瘸一拐的老郑喊他老政委,立刻停了下来,扶住他,然后和他攀谈起来!
打天下的一代人是一刀一枪获得的天下,他们比谁都清楚,权力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点与和平时期按部就班升迁上来的同志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他们缔造了组织,各种规章制度是他们赋予的,某种意义上,他们超脱了组织。
而和平时期的干部则全然不同,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组织,离开了组织授权,他们什么都不是,所以他们必须坚定的维护组织,想跳出组织,戈尔巴乔夫的下场就是明证,当他抛弃苏共时,他什么都不是了,甚至为了养老金不择手段。
这一点不管是革命党还是反动派都是一样的,谷雨喜欢听四路军的老同志喊他谷总宣,常凯申喜欢手下喊他校长,本质都是一样的。
有资格喊他的那些人是他们的基本盘,支撑着他们在政治上崇高的地位,他们必须给这些基本盘一些特殊的地位,而称呼虽然是廉价的东西,这样的收买虽然惠而不实,但却给人不一样的享受,不管是喊人的,还是被喊的,都乐此不疲。
薄一波也同样如此,所以当听到老政委三个字,又看到是受伤退伍的同志,他一定要停下来问好,这可不仅仅是做做样子,这是向他的权力来源证明他的忠诚。
同时也是告诉其他人,我和你们一样,拥有自己的基本盘,这是他们立足于政坛,可以长期吃立不倒的真正根基,所以当某一位元帅倒台后,其部属都会被连累,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基本盘推出的代表被拿下后,这些拿过枪的基本盘用什么方式表示不满......
历朝历代开国时期各种乱象不断出现,其根源就是如此,说白了就是最底层的政治逻辑,与治世不同,不管怎么粉饰,都避免不了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层林法则存在其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互相吞并时时刻刻都存在。
这种政治逻辑也可以用公司中的股东关系来形容,即便是贵为控股股东的最高层领导人也不可能把担任各种管理职务的小股东看成是下层,是纯粹的管理者,完全两码事。
最高领导人必须在意这些同时兼具股东职能的管理者想法,甚至有的时候明知道他们的路数和自己不一样,为了国家(公司)的根本利益也必须容忍,甚至给机会,因为他们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国家(公司)的壮大。
但股东与股东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前世本朝由于受苏俄影响,建政初期执行的又是单一的意识形态,政统和道统合一,又由于严厉的组织纪律存在,这种争斗又更加残酷,而且更多是以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存在。
胜利者就是正统,而失败者则是贼寇,修正主义,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这种局面下,股东之间必须通过血腥厮杀决出最后的胜利者,而胜利者为了长期巩固胜利,又只能搞肉体消灭,然后从自己的集团中找来了一群管理者填充空缺。
但这群管理者并不是股东,而是纯粹的管理者,或者可以称为官僚,而官僚或许能干,很专业,但对国家(公司)缺乏忠诚。
而缺乏忠诚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他们但有可能,就会不断撬墙角,若是哪一天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也并不在乎,甚至是巴不得。
一旦出现危机,掌握权力的他们可以利用权力,将国家(公司)变成他们所有,由管理者变成了股东,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公司)的覆灭...
到了谷雨执政,他改变了玩法,通过拉入民族主义,将原来一元论的意识形态之争,变成了中国传统的二元模式,将民族主义变成了政统,意识形态之争更类似于古代的道统之争,只要政统不变,道统出现变化也是可以接受的。
谷雨搞出了两个意识形态截然相反的试点,却没有引起党和国家极大的震撼,归根结底是政统从来都没有变化,道统上的差别怕再大,也暂时影响不到政统的稳定,这样政权的稳固性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就是所谓的从革命党向建设党的转型。
但随着国家(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巧,股东的个人能力已经跟不上了,所以国家(公司)又不得不启用管理者。
但兼任管理者的股东又未必甘心退让,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股东特权表示不满,所以这种局面下,不管是股东之间,还是股东与新提拔的管理者之间的厮杀也不可避免,即便这种厮杀显得温情脉脉许多。
所以处在其中的薄一波一听到郑支书的反应,立刻就来了兴趣,他知道自己又找到了毛泽东这个大股东的把柄,而且是大把柄。
谷雨搞出两个试点,在放权问题上一直比较含糊,看他的意思是只要不改变政权性质,什么都可以摸索,但实际执行中,问题却迅速出现了。
香港这个资本主义试点区有现成英国人的种种做法,只要清理掉殖民色彩,其他东西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难度并不大,香港这个试点本质上做减法,就当香港不存在,交给华侨折腾就行,但社会主义试点区就不同了,完全照搬苏俄的那一套吧,谷雨不能接受,他绝不允许试点区搞封闭那一套东西,这一点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志的认同。
此时此刻的中国既对帝国主义存在着种种不安;但又因为战争的巨大胜利,自信心爆棚;对美帝国主义既反感,又羡慕,大家都知道现在不如美国,要想发展超过美国,肯定要与美国接触,闭关锁国是不行的,明清时代的教训太深刻了。
这种局面下,这个社会主义试点区就别扭了,他们必须搞出不同的东西,最起码一点,试点区的增长率怎么也要超过10%,要不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
谷雨希望的是新生生产关系更多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你说提高普通工人待遇,拉平差距,搞两参一改三结合,那就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其他企业得到证明;你说集体经济更好,你同样也要在市场竞争中,击败目前的农村的小农经济得到证明。
还有你只允许供销社和国有商店搞贸易,那么你就需要带领他们战胜小商小贩,而不是以一个投机倒把,把人抓起来,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但实际执行中,社会主义试点区却走了苏俄老路,没有在内源增长上多做文章,而是继续走苏俄模式的数量堆积模式。
他们很快发现要想高增长,一定要高积累;而要想高积累,要么对外掠夺,要么对内加大剥削;本国境内不存在对外掠夺,那就只能对内加大剥削,而要对内加大剥削,就必须要封闭,须加强管制!
问题是你搞封闭,搞加强管制,群众是长腿的呀,他肯定要跑,他也肯定要反抗;年初的桐柏杀牛事件和这一次因为几个桃,就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把人抓起来是一回事!
问题是数量堆积模式是怎么回事,中央又不是不清楚,抗战期间就搞过了,压根不需要重复,就是因为发现这一套不能长期玩下去,需要改革,结果你走回头路......
我们说好的,不要搞封闭,你还是在搞封闭呀,你还是在搞苏俄那一套东西呀,中央说过的东西,你到底有没有听?搞试点也要听中央的意思,不是你怎么说就怎么是,你以为你是谁?谷书记都在加大党内民主,你却一直搞自己那一套,党纪国法还讲不讲了?
所以听了老郑所说,又得到了矿上领导干部的背书后,薄一波同志很明确的说道,"前进同志,你受委屈了!投机倒把这条罪名,国家制定的时候说的非常清楚,只有国家管制的商品才适用这条罪,其他商品并不适用,老百姓愿意怎么卖都可以,桐柏县投机倒把办的做法是非常明确的知法犯法!"
薄一波这一句话一出,郑支书眼睛立刻湿润了,"我就知道谷书记不是这样做的,是下面一些混蛋胡作非为,一点都没错,一点都没错......
薄一波叹了一口气,"我们现在的基层干部乱来的确实不少,就算是领导干部也有人稀里糊涂,所以谷书记才会鼓励你们这些退伍同志大胆的向中央进言,让中央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
薄一波索性调整了行程,他准备和老郑好好攀谈一番,仔细询问农村情况,当然了,要想让老郑多说话,也要帮着他解决麻烦。
不过政法这一块毕竟不是他的工作范畴,书记很讲纪律,很反感干部乱插手别的工作。
但看到问题了,跟主管部门领导说一声,是可以的,尤其是现在公安部长又是罗荣桓同志,他又是毛泽东同志的老部下,他要看看罗荣桓同志如何选择......
所以当着老郑的面,薄一波同志笑着说道,"老郑,你妻弟的事情,不属于我的分工,但我也不能看着地方犯错不管,这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虽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总局范畴,但现在既然把人抓到看守所,那就是公安部的管理范畴,我帮你问一问公安部罗荣桓!"说完,薄一波同志就让秘书来办理,同时告诉他这件事也告诉政法委书记吴焕先同志一声,这边是大别山区,是他革命过的地方,有理由通报他一声。
老郑大吃一惊,妻弟的事情直接惊动了政法委书记和公安部长,这件事竟然上天了,就在他不知所措之际,薄一波同志笑着说道,"前进同志,你就放心了,吴、罗两同志知道之后肯定会处理的,他们出面,你总该放心了吧!"
老郑只好连连点头称是,薄一波看了看手表,然后笑着说道,"我下午的考察还有段时间,咱们再聊聊,你是基层村支书,负责执行党的三农政策,基层的情况你最熟悉,你能不能把你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说一说!"
侯总理明确站在自己一边,老郑自然清楚该说什么,只不过他也知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所以他选择了实话实说,现在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不乱说,自己有错也直接说,就算说错了,那也是能力问题,不是立场问题。
老郑把这些年,他做村支书的过往都说了出来,总体当然是好了,这十几年,农村有了不小的发展,王家庄基本都吃饱了饭,也有不少牲口家禽。
虽说青黄不接时,还有个别人家不好过,但以前那样,不断饿死人的情况再也没有了;以前除了地主,普通农民都是茅草屋,现在已经有了不少砖瓦房。
以前动不动就疫病流行,生病了要么硬扛,要么吃口大烟,最多让郎中开点药,女人生娃子更是一道鬼门关。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赤脚医生,还有这样那样的西药,效果不知道多好,喝了热水后,很多疫病都没有了;生孩子也有接生,母子双亡的事情好几年没有一起!!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薄一波笑着点点头,"老郑,成就固然可喜,但问题还是有不少,你说说你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者麻烦吧!"
老郑想了想说道,"老政委,我对合作社有些看不懂,我们王家庄虽然没有明面的合作社,但我们庄子集体经济发展得还可以......"
老郑认为王家庄虽然没有成立合作社,虽然小农经济,但在他的领导下,换工、代工、换地等都做得挺好,大家互相帮助,本身就是一个集体,有其实,没有其名罢了。
这些年村集体通过辛苦劳动,也慢慢有了一些家底,油茶树有几百亩,有鱼塘,有林场,这有果园,整个村子慢慢起来了,就是慢了一些。
村里的路大家伙到山里面搞来了石头铺了,是石板路;村里的小学、医务所也都打算修;村里的文化工作也做得挺好,虽然没有图书馆,但扫盲工作完成的很好,而且还有两个娃子上了大学,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他就不明白了,王家庄四分山地,三分水稻,三分种麦子、棉花的地,就算搞来的大拖拉机,对山地和水稻也没啥用呀,为啥一定要盯着大拖拉机不放,难道不搞大拖拉机就不是集体吗?可那些大拖拉机用途也不大呀!
小拖拉机不是挺好的吗?虽然不能打谷子,但我们有足够的人力呀,本身就用不太上,小拖拉机可以翻地,可以拉货,可以跑运输,可以打水,一年四季都有用途,比大拖拉机靠谱多了,我也准备明年分期贷款买两台呀!
听到这里,薄一波点点头,"这一点试点区的宣传是有问题的,他们把苏俄的经验看成了宝贝,但并不知道中苏国情有区别,苏俄人少地多,他们搞大集体,需要大拖拉机;我们人多地少,小拖拉机确实用途更广!"
话虽如此,但薄一波知道拖拉机的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麻烦,那种履带式的大拖拉机生产线都可以转产坦克,为了维持生产线,每年都要生产一些大拖拉机,属于战备的一部分。
这些大拖拉机生产出来怎么办?西域和东北、华北都适合用,但西域和东北那边生产兵团,对大拖拉机的争议不大,他们很喜欢,不过华北人多地少,推广很难,试点区应该也有任务,他们那么宣传也不算奇怪......
不过谷雨同志认为,坦克技术发展很快,以后大拖拉机生产线和坦克生产线肯定要分开,没必要专门维持一条线,但现在国际形势不稳,大家又不敢停下来,只好这么凑合着。
老郑继续就焦点问题农村的阶级分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村民之间有差异,这是避免不了的。
每一个性格不一样,有人勤劳,有人懒散,有人节俭,有人浪费,有人能说会道,可以做小生意;有人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当着人面话都说不出来;人人不一样,家底肯定不同,不可能家家一样。
老郑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认为,家底有差别,要做的是让过得不好的人家能过下去,他在村集体分红时会给这些家庭一些借济,又搞互助,向海外省移民或者国家公派出国打工这样的好事,应该要优先他们,只要有一个搞出了头,家里就能翻身。
老郑并没有说到底对富户怎么办,他只是说自己对年初搞得入社那一套有些想不通,顿了顿,又把俊武挂靠在金矿的事情说了出去,连他都不愿意,其他人肯定不用说了......
听到这里,薄一波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心里感慨,怪不得毛泽东同志要搞四清,村干部不配合,他的集体路线根本没办法执行。
就在这时,老郑接着又把上级搞四清的事情说出来,说自己很担心,这些年他自问没有占集体的便宜,但村里的账目肯定是有问题的。
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肯定有不少错误,而且出门办事,总要交通费、住宿餐饮费吧;求人办事,总要送点礼吧;干部下乡,总要招待吃喝,这些人情往来总少不了的,这些东西不可能完全理清楚。
这些倒是其次,最大的麻烦是县乡有些摊派有问题,不合规矩的地方不少,这些年他和上面斗智斗勇,尽可能维护了村里的利益,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有些妥协也是没办法。
还有他比较大的一件心事,几个城里下乡的人去了南洋,临走的时候,他看到这些人两手空空,担心路上出事,给他们多置办了一些东西。
老郑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公心,他们在村子里做了不少事,给他们一些东西也是应该的;同时他也认为就算这些人成分不好,他们去了南洋,那也是中国人,出门在外,搞得惨兮兮的,他总觉得比较难看,力所能及帮一点,不好让人觉得我们农村人不讲礼仪......
老郑说到这里,倒也挺光棍,"老政委,按照一些同志的说法,我这是阶级调和,敌我不分,我承认有一点,今天跟你坦白,党该怎么处理,我都无话可说......"
听完了老郑所说,薄一波心里感慨谁说农村没有人才,眼前这个老郑多聪明,他这么说了,自己怎么也不至于为那么点小事跟他过不去,只要他说一句话,接下来的四清这一关他肯定会顺利过关,虽然薄一波知道老郑的心思,但他并不反感,下面的同志又不是工具人,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打小算盘才是正常的,关键是怎么发挥他们的作用。
所以薄一波哈哈笑着说道,"老郑,你呀,真想多了,这些人成分不好,都是过去了,八大中央不都统一摘帽子了吗?这些人出国了,那就是华侨,给华侨送点东西,让他们一路走好,不是应该的吗?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嘛!"
薄一波给了背书之后,对这个脑子很清楚的老郑很有兴趣,准备考察金矿之后,明天改变形成去王家庄看一看,看看这个基层农村到底搞得怎么样,顺便再和老郑多聊聊,今天的收获很大很大!
上一章 下一章